•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7

    主演: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祝希娟,徐光明,张志坚,郭广平,闫妮,郭东文,郑玉,张子健,王雅捷,王劲松,赵立新,徐敏,谭凯,肖竹,甘雨,刘毓滨,晋松,刘立伟,赵雍,徐成峰,王宇,陈之辉,杨涵斌,王戎,马小宁,胡灵灵,林海韵,三浦研一,穆泓屹,李婧,耿长军 

    导演:张黎 

    猜你喜欢

    • 第6集

      生活在别处的我

    • 第12集

      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

    • 第16集

      这就是爱情

    • 第21集

      微暗之火

    • 第16集

      少年巴比伦 2024

    • 第32集完结

      花千骨2015

    • 第9集

      那个重逢的夜晚

    • 第24集完结

      与君行

     剧照

    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2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3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4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5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6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6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7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8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9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长篇影评

     1 ) 上行下效,腐败之根本

    花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看完。海瑞刚直,相比较而言嘉靖的性格更加具有特色。他不关心百姓,求仙问道,他放任严嵩父子欺压百姓,是谓昏庸。可是他二十年不上朝却能把持朝政,却是有本事。他统治之下民不聊生,但是却能够在海瑞冒死箴言后自我反思,去世之前为儿子安排好以后的统治。他所说的黄河之水与长江之水,仔细想来其实有一定道理。 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在于,里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如沈一石,临死之前还能为芸娘安排好以后的路。 这世上 有人为了一己之私祸国殃民有人却以蝼蚁之躯舍身赴死所谓功在千秋利在万代不过是以在位者利益所考虑以苍生而言是千古罪人啊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以什么眼光去看待别人,有人在意的是官场职位 便以为所有人都是如此 便不相信别人会为了黎民百姓鞠躬尽瘁 真的挺可笑的 齐大柱在沙场浴血奋战 明明抗倭有功 却遭诬陷通倭 皇帝明明知道他冤枉却放任严党 想起了那句 在战场上没有被敌人杀害却转身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所幸他没有死 皇上赦免了他 但是原因却是求神问道!可笑可悲可叹!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指责。 总之,引人深思地方太多,看历史其实不过是以史为镜,明今日之事。所谓上行下效,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最后,给所有演员亮灯!!台词太棒了!演技太赞了!!张黎导演果然名不虚传!!

     2 ) 一群大叔一台戏

    观《大明王朝1566》 距离上回看全的电视剧(胡子版《西游记》)至少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中,我知道电视上的热剧已经播了一茬又一茬,事实上,我真的还都没怎么看,一则时间有限,二则真心不喜现在的标配整容脸,就连《甄嬛》,也只看了一集就溜走了。没办法,我好像对女人太多的戏(除了《红楼》)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加上又是一群辫子飞来飞去,除了孙俪,其余无不使我有十分脸盲的感觉,所以,诚然兴趣很低,可以忽略不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翻翻老剧,翻出了被自己忽略了很久的《大明王朝1566》。 现在锱铢积累,看掉了。史实什么就不追究了。说实话,完全符合24史的电视剧我还真没有看到过。我的吐槽点主要在官服设计上。比之上上周我在大都会看的一幅明朝《杏林雅集》,上面的大学士如何肃穆端然,衣帽如何方正简约,就觉得此片的官服还是流俗了一点。弄得还是更接近辫子的地气。 但是,便服头饰,物什摆设,甚是精美。取景找的也是明式风格的居所,除了不幸地板还是因为翻修原因是水泥地外,但看窗,瓦,都有明式的温婉精美。这自然是除了情节和演员外,吸引我看掉的重要原因。 情节上,以“倒严”为主线。贯穿始终的其实无过如何为官为臣。当然看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因为觉得其实今天的官场也没什么本质的两样。民生当然是要好些了。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迅疾,有些事要一手遮天,瞒上欺下,难度太大至不可为之。但,所谓贪墨,所谓上意,所谓权衡,并非消失。为人为官,夹缝生存终居大流,逢迎拍马者总是多数,刚正清廉者依然屈指可数。 既然是大众化的电视剧,就不做长篇累牍的陈词滥调了,直接谈些对几个人物形象兼演员演绎的看法。 1 海瑞 对于清官的渴望,自古及今,依然如是。哀乎?无容置疑,本剧第一主角其实,当然是海瑞。虽然出场直到第五集,但之前的各种铺垫,都是为了刚峰兄的浪漫主义登场啊~~ 欣喜当然在于,这里的海瑞比历史上的那个怪诞之人有意思的多。 演员很本色。瘦的很实在。—— 诚然,演海瑞要是不够瘦,那就首先让人不可信。黄志忠年纪还很轻,但是却把中老年人的沧桑给演出来了。很不错。我本来是对海瑞完全不感冒的,但这个海瑞,刚直但不迂腐,清廉而不自高,居然还懂得体贴老婆(好吧,这个我们就还是不要管那个对老婆苛刻的要死的历史本尊吧),气场强大足以震慑人心(尤喜初任淳安县令面对郑徐二人的那段),虽然依然是一根筋的人,但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反给人一种自然的坦荡情怀。因为坦荡,所以两袖清风,所以不惧死生,所以为民请命。 说白了,就是他其实什么都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总之,这个海瑞,是很理想化的一个人。一个美化了的形象。 有时,我还是情愿看到故事里的人。 2 王用汲 把润莲兄直接提到第二位,不得不说有些私心。因为这本来只是一个小配角,而且存在的本义是为了反衬海瑞筒子的。 但个人很喜欢这个人物的形象。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丰神朗朗,很得我意。 郑玉大叔演的很好。以至于我又有要HC的嫌疑~~~~~ o(╯□╰)o。 我之爱润莲有那么几点: 1. 温雅 —— 出场即便穿了过于灿烂的官服,但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与刚峰的凌厉正好形成互补。而穿直裰拿个湖扇的样子,真是可以入文人画了。 2. 正直 —— 润莲从没有逼人的言语,但到了原则问题上,则毫不含糊。亦是可以舍生取义的真君子。无论是与刚峰的初相遇,共审案,还是到后来京师再遇,为友直言不惜丢掉身家性命。(命是没丢,不过挨了80棍子居然还能在诏狱里吃得下饭,即使只是走过场一下,恐怕至少也要将息一阵不是?这个,您老的身板也真够结实……)皆自正直之心。 3.真诚 —— 懂得世故但不老成狡猾,反而有一种自然的化世故为真诚的胸怀。 4.关怀 ——除却为民父母之外,剧中不遗余力叙述的是老王对海瑞的关怀。一直觉得,能对朋友慷慨解囊急人所急忧人所忧的人,心中的天地是很宽阔的。……非常的喜欢二人相处时流露的深厚友情。这样的友情,基于平等的地位和彼此的欣赏与理解,承受的,是共同进退,不惧丢官身死的结局,末了,是可以托付妻儿的担待与凝重。至此 —— 我想,这应该就是士大夫交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两位演员演对手戏的时候,也是有够投入的。郑玉大叔看着眼熟,再一想,原来是在《金蚕丝雨》里演了个大反角。演技了得,竟无一丝当年的奸邪之气。虽说我一开始十分担心海瑞要做孤臣去了,估计那个王用汲未必顶事,但是等到润莲一出场,起身一拱手,一个温暖微笑,我就知道,刚峰不会孤独了。虽然知道这个人物十分虚构,但是,只能说一句:假如是真的,多好啊! 唉,自古英雄多寂寞。

    (这篇评论貌似一直都还有人会阅览,自六年前得观此剧之后,我已经很久无法再看国产电视剧了。大明在我心里已经成为了某种巅峰。轻易难以再被越过。

    说起来,因为这篇影评,饰演王用汲的郑玉先生在新浪微博上私信我表示感谢。我也算是在人生头一回,对一位优秀的老演员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认识。这份额外的欢喜,在我,当然也是写影评时不曾预料的。在此补记一笔。2018.3)

    3. 胡宗宪,马宁远 演员王大叔我过去不大喜欢,老演个义正言辞的市长共产党干部什么的。但是这个胡宗宪却很不错。 我心目中的历史本尊应该是个老狐狸,老色鬼,老人精,但心还是好的正的。本剧的胡宗宪,却很国士无双。 是个绝对的为国为民之人,为了国家大计,不惜得罪上司,宁可自己受苦受非议,也要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了,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不过我觉得太好了,太悲剧的英雄了,所以反而有点不觉得如何。 而且老拖了个病体在那边呕心沥血的样子,嗯…… 诸葛附体?!好吧,我还是喜欢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国家干部。。。 最喜欢的一段还是处死马宁远一段。在中国玩政治的要多少个心思才能装下这层层罗网?而依然能破茧而出? 据说把胡宗宪改的这么好,有拍马之嫌。不过我觉得被拍马者假如看了这个剧,一定要自拍2耳光。因为,事实往往是冲不破罗网,而心已老,人已倦。且事也没办好。 这里还想说说马宁远的演员,叫什么不清楚,就出来酱油了1,2集,但是却使人印象深刻。最后赴死时从内屋中走出,甩着袖子大步流星释然慷慨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啊。 大概是我在全局中觉得最心痛的时刻了。 4. 严嵩, 严世蕃 倪大红大叔演了新的《三国》司马懿,我看到一则评论说他“状若中风”。现在看这个严嵩,也是状若中风的模样。笑。 首先,演技了得,把82岁的老人的表面的老迈昏聩,演的太逼真了。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 一身是戏。 其次,这里的严嵩形象,仿佛很智慧,很高瞻,很有人情味,很心如明镜,很能享受生活…… 总之,这个严嵩不讨厌。看这个严嵩,我完全想象不出他曾经如此残忍的杀害了无数忠良。 估计是人都会想,都是严世蕃这个败家子给害的。其实老头子没有那么恶劣。 最后,老头子其实很恶劣。在严嵩昏聩的表象之下,一直都有一双忽然可以警醒的眼睛。这一双眼睛蕴藏了无数的官场哲学下残酷的杀机与心机。 这个倒和司马懿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点点。 总之,严嵩虽然仿佛每时每刻都会中风,但其实人家筋骨好的很呐,最终活的令自己痛恨的长。。。 严世蕃的电视形象完全是个二货。二得惊天动地。演员也算是把这个二货演绝了。基本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衬自己的狐狸老爹和展现严党的愚蠢腐败无耻等等等的一系列负面用词。 但必须肯定,这个演员其实面貌是很周正的。红披风穿在身上,很挺拔。甚至挺拔得超过了叔大。 5. 嘉靖 嘉靖这回还真是被编剧弄得精分到家了。我只能说,谁演这个精分的嘉靖都比不上陈宝国。 包裹从懦弱的唐高宗一路演到精分的嘉靖帝,唉,多少悠悠岁月。。。包裹是真的有演技的人。说句实在话,比明叔演技好。 嘉靖本人,我觉得算是一个极品。万历隔代遗传,到底也遗传了嘉靖的基因。 但这个电视剧里的嘉靖,就很不一样。聪明,神经质,偶尔耍脾气,挥霍而不自知,搞迷信同时紧紧的攥住实在的皇权,做法时常无情但心地还是善良的……于是,造成了最后的最后,好像是无心犯错而不顾民生,有心补救却无力回天的样子。 于是本剧结局里嘉靖的表现使我感觉特别假。这是本剧最失败的地方。到底还是主子圣明了!囧。。。 但是念在道袍很飘逸,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6. 张居正 虽然叔大的戏份不多。但我很喜欢这个演员的声音。不知是不是本人。温和,沉着,儒雅,又有种坚定的力量。 演员也很周正。身材倾长,胡子也符合历史。和李妃的擦边球对手戏,使人不由起了八卦之心。搂抱着小万历在怀里的场景,很温馨…… 比起毛躁的高拱,过于宽厚的徐阶,这里的太岳显然已经具备了未来首辅的胸襟,远见,实干,抱负和一颗真正的良心。相比之下,那个唐老伯那个是什么玩意儿! 我要看这样的《万历首辅张居正》!!! 重复一千遍。 7. 吕方,陈洪,黄锦,杨金水,冯保 这几位太监都很到位。无论是演员形象本身,还是演技的发挥。 吕方的忠心宽厚,陈洪的阴险机变,黄锦的善良温情,杨金水的多面(实在是最最难以捉摸难以总结的一个经典太监形象啊~~),冯保的忍辱聪敏…… 可以写上几页书了。但是最近比较语塞,等有空了再补充一点感想吧。 8. 李时珍 李时珍的作用和王用汲差不多,但是表现就只能说中规中矩,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张子健因着李元芳算是半红了一阵。其实我认识他早在《甘十九妹》了。那时候还是个少年郎,这么多年过去,倒也不见老,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基本上,李时珍发挥着武侠剧中神医的角色。他只要一出现,我就知道人有救了。海瑞赈灾后病倒那段,我的眼睛基本就停留在润莲身上,觉得李时珍的存在感太弱了,尽管这段他是戏份更多一点的。总觉得张子健演戏是不温不火的,总是少了点忘我的投入感。眼神比较木,演李元芳这样的角色,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关切,还称职,但表现同辈的友情,就寡淡了一些。 好吧,也许我口味比较重,或者是郑玉大叔的眼睛太有情了。。。。。 9. 裕王一家 裕王郭广平,古装扮相很清秀的一个大叔(现代装完全比不上古装,胡子修饰脸型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看到他晕倒那段,忽然觉得可以去演六叔。但是,看着看着,又觉得温柔有余,内刚不足了。裕王在这里的表现还是很到位的,仁慈,宽厚,虽有优柔,不乏抱负和理想,且和李妃的对手戏,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闫妮的李妃,很好。这个女人演技也了得。假如李妃确是如此,那就难怪会受宠。陈洪来弄走冯保时,那段戏张弛有度,不过叔大一出来,她就泣走,这个……也太暧昧了吧~~~~ 小万历的娃娃很口耐,浓重的北京童声,耳朵大,面貌饱满,真有帝王之相呵。真实的万历1米64,嗯……我还是不要去追究历史比较好。嗯,做妈后对正太的热爱与日增加。。。 10. 沈一石 赵立新饰,我最近看到的是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男主(谁叫我是孙道临的影迷呢,所以就怀着爱屋及乌的心情去看了),于是先看现代装后看古装,觉得还是更喜欢现代装。大叔据说是个才子。沈一石这个人物,颇有胡雪岩之风,但,风度心机又甚多矣。 沈代表了中国至今为止的官商结合问题。唯一和古代不同的是,现在有办法把米转移到国外去了。 研究古代经济的人会对此有很多感慨。这个也可以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论明朝成熟市民经济的缺失》。 11. 高翰文,芸娘 高翰文的演员很文气,文气里透着清高,疏离,还有一点点的迂。高翰文一出场,我就知道他属于清流派,肯定是个正直的人。 果然,一切如所预料。和海瑞初遇,那块玉佩的妙用,说明了他并非一个百无一用之书生,对于人情世故,早也沉浮其中。只是比起那些卑鄙的没有底线的小人,到底算计不足。 喜欢高翰文,一直到他接受了芸娘才开始。芸娘的形象是个可人儿。只是演员偶尔间会让我想起芙蓉。 高翰文最后和芸娘又成了皇商,福兮祸兮?只有天知了。高翰文毕竟无法放弃他心目中,自幼便根植的仕途理念啊! 其实,最好的结局,我想,应该是学范蠡。 12. 郑泌昌,何茂才 作为本剧的绝对反角,二位演员大叔的表演各有千秋,时而令人厌恶痛恨的牙痒,时而又令人感到树倒猢狲散的凄凉。 很到位。 演郑泌昌的这位大叔,好深的酒窝啊,要不是演个奸人,很萌的说。(酒窝啊酒窝~~~)特别是喝茶吃点心的时候,可爱的简直让我要忘掉这是个坏蛋了。声音不知是否本人,建议配译制片里的诙谐角色。 何茂才的这位,就是一个十足的恶霸了。虽说我一看到他就知道他肯定没好下场,但是其实,又有多少个何茂才能被正法啊。 13. 朱七 七爷威武。 杨光华很男人。面貌不算好看,但是个纯爷们。纯粹的男人的魅力。—— 健壮,忠诚,坚韧,重义,同时,有良心。 那一掌把严世蕃的轿子拍散了,真爽啊。 锦衣卫要真是这样的人,估计也没那么多臭名了。事实上,锦衣卫有什么好鸟?搞恐怖主义的一群坏蛋们!哼~~ 又是美化了国家特务人员。 14. 徐阶,高拱 两位老戏骨了。尤其是高拱,从《武则天》的长孙无忌,到《贞观长歌》的房玄龄刘毓滨大叔,不知道演了多少股肱老臣了。算是老臣专业户了。 这里,徐阶还是很厚道的。有这么位老臣谋国,至少不会出大乱子。高拱就叫嚣多了些,不过他的敢于说话,我还是很欣赏的。和叔大的不合拍,也能隐隐见出端倪。 就是年纪真的,太大了…… 15. 赵贞吉 看了半日,眼熟了半日,才猛然大悟,这竟然是《雍正王朝》的废太子!果然人老眼神不济了。 《雍正王朝》是少数看了两遍的电视剧。对里面的人物风貌,太熟记于心了。以至于看不下去后来任何一版的关于这段时期的电视剧,因为诸如王绘春的八爷,焦晃的康熙,都算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了。 胤礽当然也是一个经典形象了。徐敏大叔,多年不见,演技更加精进了。 赵贞吉不是个可爱的人,虽然也有行事的原则,但功名心大过社稷心,于是就没有一种浩然正气,使人钦服。最后在陈洪面前不肯为润莲说句公道话,被众人冷落鄙视了,落寞独坐…… 忽然又有了废太子的影子。 16. 谭纶 王宇饰。虽说出场早得很,不过就像一锅清汤水,没什么特别的滋味。谭纶这样的形象,本来也就是一个比较清汤水的角色。所以假如能演出这锅清汤底下的波澜壮阔,就是上乘了。 可惜没有。 演员面貌也是很端正的,白净清秀。倒是更适合演腹黑。发挥么,基本上符合了导演要求。就是,眼睛里还是少点了东西。照理说和老胡的对手戏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让人感到很多的知交之情。 趁着年轻,多多练练眼神吧。(不是说要学章老师的孙悟空啊) 17. 齐大柱和老婆 看看我这遗忘劳动人民的德行。居然把大柱兄弟放到了这么后面。 作为小民百姓的绝对主角,大柱是个比较脸谱化的人。一般么,我们都知道的,人民都是善良滴,勇敢滴,勤劳滴,爱国滴,懂事滴……所以大柱就是这样的。所以无功无过。 晋松的身材很棒,和七爷啪的一起一脱衣服那一瞬,嗯,真是令我要喷鼻血啊。 演大柱老婆的演员也不错,这样的长相,正好就是有三分姿色的女子。 我真是恨死现在的千篇一律的锥子脸了!!!重复一万遍。 18. 还有很多的其他 还有很多其他的小角色,出场不多,却很生动。譬如那个田县丞。譬如戚继光。譬如海瑞妻子老母和女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到最后一集,忽然很意犹未尽,明史读得使人流泪。因为无奈。 看完片子又翻出《万历十五年》看了几页,一下子看不下去了。回到卧室,看着包子安睡的小脸,想,还好,我们都在今天活着。 文化悲观主义者会觉得今不如昔,我虽也有微词于今日种种不良现象,但,依然相信,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写毕于2012.12.10

    -----------------------------------------

     3 ) 改稻为桑和毁堤淹田

    今天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有券商的宏观研究小组开会专门研究了内阁阁老们的履历以分析国内各地区信用评级风险,以前听说过研究十九大报告的,哎,所以说理解中国不能以经济学那一套来分析,读懂中国还是该多读明史。明朝的官僚构成到了嘉靖年间,已经从明初的农民军+知识分子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职业官僚群体。

    说完了本文的前提,那我们来谈谈改稻为桑。改稻为桑是什么呢?是把浙江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这事看上去好不好呢?很好,稻田改了桑田,蚕丝的价格比米高,农民可以赚钱,国家出口丝绸可以赚钱,这件事怎么看都是件大好事。但是到了地方上就是推行不下去,为什么?农民怕改了桑田米价贵蚕丝价贱,改了没饭吃只能卖地。政策制定者严党和府县一级知道么?当然知道,那为什么还能推行?为了补亏空,那不改行不行?不行,因为亏空有他们一份。皇上知道么?当然知道,毕竟亏空也有他一份,他不仅知道亏空,还知道下面会暴力推行。

    那皇帝为什么愿意改?因为他不在乎农民饿肚子,他在乎国家稳定,财政亏空的国家肯定没法维稳,搞不好连维稳经费都拿不出。补了亏空他还能捞点钱,补不了亏空连给他干活的都会跑。总之,皇帝并不在乎农民赚钱不赚钱,他在乎的是国家机器运转不运转,所以他会推这条政策。严党不在乎农民赚钱不赚钱,他在乎自己明年脑袋还在不在,为了自己的脑袋他要满足皇帝的要求,要想着法儿的哄皇帝开心,皇帝不开心了一脚把他脑袋踢了顶徐党上。省一级府一级不在乎农民赚钱不赚钱,他们在乎自己能不能升官,今年的考核指标能不能达标,既然今年桑田不收税,那么他的税务指标就不是问题,保障蚕丝产量够出口就可以了。县一级可能希望农民赚钱,毕竟农民赚钱最大头的油水是他们的,虽说如此但他们也有可能不在乎农民赚钱,但他们可能是最不希望农民饿肚子的,毕竟农民饿久了会造反,造反了第一个吃县太爷父母官,可是没办法,不推没法升官,今年考核指标达不到,所以还是要硬着头皮推。(这就是《是!首相》里面所说的,机关最在意的是和该机构存在永久性合作关系/上下级关系的部门)。

    但是地方在推行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农民自家种出来的桑质量不达标,织造局没法用来出口,没办法,地只能让沈老板买了种桑也就是俗话说的国有化(如果把沈老板的产业理解为国企央企的话),可沈老板钱不够,好田买不了那么多,那怎么办?只能把好田变劣田——毁堤淹田。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挖人祖坟,这事确实伤天害理,不过在乌纱面前只能苦一苦百姓了。假设在和平年间,这样的政策或许如胡宗宪所说的,推个三五年还能成,但在嘉靖年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就只能以一年为期了,于是悲剧就发生了。我认为毁堤淹田主要是政策制定端和执行端的目标差异所导致的,执行端的目的是达到指标,而制定端的目的就复杂得多。不过,古代科举不考经济学,所以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曲线官老爷们不知道还情有可原,但在制定改稻为桑政策时没有把第一年桑田产量和所需田地面积算对就只能说是严党急功近利到无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制定者制定了一条本就不科学的政策,那执行端为了完成指标/从沈老板那边捞钱只能强行去推动政策的实施。皇帝事先知道毁堤淹田么?我猜大概是不知道的,他是事发之后才知道的,不过他的态度是默许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倒自家牛奶,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倒别人家牛奶,这说明供给侧改革是传统,古而有之。

    至于门清的沈首富,到了这个时候门清也没用,毕竟沈首富在这个过程中没什么发言权,平时财大气粗,到了这种节点,他也可怜,明年有没有得做只是织造局一句话的问题,他和农民一样,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

    在大明朝,农民是没有话语权的,所以说,综上,有话语权的,最后变成只剩下两个,顶层发号施令者皇帝和不在乎升官的海瑞。但后来在赵贞吉的推动下这个事居然搞成了,所以赵贞吉能入内阁啊,这能力,能做皇帝的小棉袄了。为什么赵贞吉能搞成这个事呢?当然和郑何努力做成的毁堤淹田、徽商入浙有关系咯,和他的徐老师给他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也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不贪,而且他可以保障地方层面贪污减少,如此一来,这一块收入就可以给国家了。

    总之,改稻为桑是一件看似很好但实则很恶毒的事,所有人都知道这事乱来,如果办成了,收益的是财政收入、各级的官位和脑袋,收益概率最小/最不可能收益的是农民和沈首富。所以呀,织造局的工人不能怪沈老板工资低工时长,沈老板也是可怜人。

    更多影评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来之洲”

     4 ) 好剧不一定受欢迎

    这部剧在当时播出收视不佳,既有观众观剧习惯的锅,也有历史剧本身严肃不好戏说的原因。

    在我看来,大明里处处打机锋的台词,首先就推走了一部分观众。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不同,很难让不怎么热爱历史故事的人有共鸣。所以同样是逼格剧,人义因为立足现实,老百姓感同身受,大明立足历史,多数人一脸懵逼。不是好剧老百姓不想欣赏,而是因为种种的爱好、习惯而很难懂。即便是借古喻今,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看得明白。

    这剧是一个比较硬的戏,父权社会的恩威并重让人喘不过气来。女性角色的点墨很少,感情戏也很少。少了一点家长里短的烟火气,很难吸引全年龄层的观众。

    这样的电视剧如果放在今天,让运作公司炒一下,可能水花会大一点。但是题材很难找到梗,估计运作起来也很麻烦。

    明粉推崇这部剧,不是因为剧情细节多么贴合历史,而是电视剧在表现明朝官、宦、商、民的精神风貌上有一个比较好的诠释。现在吹历史正剧的那些电视剧我都不想吐槽了,哪一点都做不好,就会吹比。所以无论这部剧的影响大不大,我都要给它打满分。

     5 )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的一句台词

    以下所有言论全部建立在剧中人物基础上,和历史不符之处以电视剧为主。 本片以扳倒严嵩为主线,以改稻为桑这一虚构事件为主要载体,从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某一天开始讲述了明朝甚至我华夏历史的转折点。而引发改稻为桑事件的火种,表面上看就是缺钱。 是的。缺钱。就这么简单。 从第一集开头打死钦天监就已经隐隐铺陈了三方政治势力。第一股,以司礼监为嘉靖皇帝代言人的皇权派,第二股,以裕王为代表的改革派和继承者们,第三股,以严嵩严世藩为代表的当权派。 三方势力齐聚内阁正在进行一场财政会议,会议的主题依然是缺钱。严世藩和徐阶高拱在御前争锋相对,而嘉靖一脸高深莫测坐在他的道台上。 小时候看我没懂,纯粹以为严嵩是奸臣,用掉了国库中大笔的钱,然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代表月亮惩罚他,裕王亲君子远奸臣,最后这件事情HAPPY ENDING。若干年后再倒回来看才发现自己以前纯属脑残。 严嵩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其背景不再赘述。历史上奸臣的结果还是抄家菜市口伺候比较符合老百姓的口味,但是这个奸臣居然没有被皇帝杀了简直岂有此理!! 所以这件事其实很微妙。 我们先稍微整理一下全剧脉络:引子,钦天监被皇帝杖杀。表面原因有点不记得了,印象里是这倒霉催的钦天监参奏朝廷花钱太费,深层次含义其实是对着严党来的。因为当时掌权的是严党啊,花钱太费不就是在说严党行政垃圾要换人么?但我们的朱道长不是这么理解,嘉靖的帝王心术让他觉得你一个钦天监怎么连各部具体开销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必然是徐高张说的,而这么明晃晃对着严党来恐怕不只是党争。钦天监是徐党的人,那徐党是谁的人呢?说严党行政垃圾,那用严党的自己又如何呢?这到底是纯粹党争,还是有人“背后指使”,想逼宫啊?个人认为,徐党指使钦天监上那个折子未必没有“逼宫”的意思,而背后影影绰绰多半确有裕王影子。况且有没有其实也没多大相干,因为有没有裕王,徐党也是和裕王脱不了干系的(印象里徐阶张居正做过裕王老师,是的你没有看错,张居正比裕王小但的确是他老师,并且徐阶还是张居正的老师。我甚至怀疑张居正的威信是在裕王府建立起来的,所以李太后一生对他五体投地式佩服,比自己老公小了快十岁学问还那么高23333。而高大炮从头到尾站队裕王,他想百尺竿头呢。是这么一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所以这事有没有裕王他也脱不了干系,这剧所有人全是身不由己。)到内阁财政会议(缺但钱,讨论怎么来钱。题外话,裕王在他们开财政会议时在王府的战战兢兢绝不是那些千古一帝十全老人电视剧里的示弱,他是真的弱,真的害怕。因为太子之位多年悬而未决,裕王空有太子之实而无太子之名,随时会被道长厌弃。何况道长迷信玄修,蓝神仙跟他说过二龙不相见,他就真的免裕王请安,不怎么跟他接触。当年,因为倒严死去的朝廷风骨如沈公,杨公,多么铁骨铮铮,却依然丝毫无法撼动严党的地位,钦天监周云逸一样不能,不但不能,恐怕还会引来嘉靖雷霆之怒。钦天监的死已经证明了嘉靖的态度,而在内阁财政会议上再度发难政治风险就会很高,但是徐高张依然去那么做了。叫他如何不战战兢兢。他是直到李妃诞子后才觉得徐高张和自己未必会有难的,理由很简单啊,江山社稷,薪火相传。剧里嘉靖就一个儿子,现在儿子生了唯一的孙子,地位基本稳固了。),严党和徐党激烈交锋,最后商定一个改稻为桑的结果(改稻为桑,织出丝绸,卖给歪果仁,国库自然有钱了,国税自然也有了。)再到江南出事(强行推行改稻引发了决堤事件,官逼民反等等一系列),海瑞出现,发出大明王朝一声铿锵地怒吼,最后几方势力共振,严党垮台。 脉络整理完毕,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引起一切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钱啊。那钱究竟去哪儿了呢?

    搞清楚钱去哪儿了就能搞清楚这部剧最核心的迷雾——这一切都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正因为缺钱,才会有之后的国策——改稻为桑。才会有马宁远之流中下阶层官员在忠君的思想下,强行推动改稻为桑,逼民于水火,才会有胡宗宪赵贞吉这些或老成谋国或油滑能臣在大明绽放出他们的光芒,才会有沈一石这类所谓大商贾欲借东风,官商勾结,最后却留下“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自焚而亡;才会有杨金水在浙江揣摩圣意,故意决堤,激起民变,才会有国之利器海瑞发出千古怒吼,宝剑出鞘,真正撬动严党倒台的第一块基石,才会有名垂青史的海瑞骂嘉靖。    那么,钱究竟去了哪里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本文题目说起。 本文题目为一句台词,是严氏父子陛见之后,退出宫外,严嵩对张牙舞爪的严世藩说的——“记住:整个大明王朝,只有一人能够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人能遮风挡雨,就是你爹,不是你!” 私以为这剧台词写得太特么有味道了,简直一句道尽严嵩二十年盛宠不衰的终极秘密,并将嘉靖和严嵩之间的君臣利害关系一针见血的剖析在观众面前。   想要搞清楚严嵩嘉靖的君臣关系,就要先搞清楚嘉靖皇帝这个人。 嘉靖十四岁时登基为帝,从十四岁到十七岁三年,这位少年天子啥也没干,就干了一件大事,便是史书后来称之为“大礼议之争”的事情。简单说,就是嘉靖要给自己亲爹按太上皇规格祭祀(前任正德皇帝无子,才选了嘉靖做皇帝),群臣不肯。深层次说,这是嘉靖在借大礼议的规格问题,欲确立自己继位的法理正当性。再深层次说,这是嘉靖为代表的皇权和以阁臣、御史为代表的相权之间的殊死搏斗。搏斗的代价,是杖毙几十个,打残几百个,摘官几千个,贬了几万个朝廷命官。搏斗的结果,是皇权的全面胜利。 我举此例只为说明,这位十七岁的少年天子是怎样的心性。他要的,不管代价如何一定要得到,他不要的,不管代价如何他就是懒得看一眼,他才是大明王朝真正呼风唤雨之人,所有人,都要、听、话! 他贪财,他好色,他迷信,他要长生,贪淫奢享,昏君该有的特点一样没有少。甚至宫女偷偷商议要弄死他,不然日子没法过了。 尽管如此,他沉迷炼道,(朱道长在剧里一直摆出一副随时都会飞升的姿势),二十年没上朝,居然仍旧牢牢掌控君权,从未旁落,他倒严党而未倒严嵩,杀严世藩而未杀海瑞。我真的发现本剧中的嘉靖皇帝算是史上最成功的庸君没有之一。扯远了。 在嘉靖发现严党收税给自己800万两而给皇帝留了400万两后,彻底开启发狂模式。 “他严嵩拿800万两,朕拿400万两,还要朕感谢他们!!” “这都是朕的!都是朕的!!” 浙江故意决堤他没有发怒,百姓流离失所他也没有发怒,严党贪污更是不在话下,贪了他嘉靖的银子却龙颜大怒,天子一怒,血流成河。 这下找着关键了。 哦,原来国库空虚是嘉靖自己弄的! 嘉靖下决心除去严党,我终于能在片子后半段看见一直泰山岿然不动的严嵩(党)撕破脸皮,露出狰狞面目,进行最后反扑。 一切都是钱闹的。

    (划重点!!!到底严党贪了多少钱我不记得了,七八年前看的剧不可能那么清楚,重点是嘉靖拿小头严党拿的大头!!这才是嘉靖发怒根本原因!也是嘉靖决心倒严的根本原因!)

    他倒严的主因既不是严党弄得民不聊生也不是严党党同伐异,而是凭什么严嵩拿的比本道长多。严嵩这把遮风挡雨的伞伸的太过。一个多么令人齿寒的理由。 嘉靖作为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作为当时体X制内最有可能改变这一切腐朽的关键点,坚定不移地继续他的腐朽。 他要权利而不要责任,要享受而不要制约,不但不要,还要放狗咬制约他的人,咬制约他的制度,他想让自己爽,就让整个国家不爽,他把他的子民扔出去,任由官吏鱼肉,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才是造成这一切的背后推手。他比官吏更可恶,他纵容官吏如此,他养成这种土壤,他是最大的万恶之源。 最后,吕芳去守皇陵了。大太监杨金水在浙江叫他干儿子故意决堤是揣摩到了上司兼干爹吕芳的意思,而吕芳则是揣摩上意,这个“上”是谁,不言而喻。(吕芳的干儿子黄锦就说过他们太监不是人,是有朱道长和吕芳才是半个人,所以太监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嘉靖和吕芳毫无疑问。而吕芳安身立命的根本则是嘉靖。根本不用怀疑司礼监对皇帝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有些看官得出司礼监蒙骗嘉靖我竟不知说什么好。。。。。明朝对封建社会最大的贡献恐怕就是使用太监巩固皇权,使用内阁,压制太监,使太监和内阁终其270余年互相残杀,使君权空前集中罢了。太监无子,不可能造反,只可能配合其他势力乱政。而内阁都是翰林出身,明朝能做翰林的全是进士,文官权利空前强大的一个王朝,几乎是顶峰。这就决定了文官集团不可能看得起太监,即使为了目的暂时苟且也很难长此以往,内阁设首辅而不设宰相也决定了文官权利不会只取决于一人。所以各方利益相互掣肘,不会发生重大变革。题外话,张居正十年神万改革的确非正常状态,逼走高拱后,内阁十年基本就张一人,这是非正常的,没有持久性。为什么没有持久性这是题外话,不在此赘述。)严世藩死了,他必须死,不杀他如何平民愤,平官愤?严嵩抄家了,但他不能死,因为他死了就再也没有人敢给嘉靖做狗了——皇帝还是在惜名声,他不想承担过河拆桥的恶名。总之,奸臣伏诛了,坏人全死了,二十年的内阁首辅,说罪是你就全是你,贪财?淫奢?与民争利?那是严嵩!皇帝依旧英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大明王朝一片盛世清明。 他不杀海瑞的心思,其实和严嵩是一样的。 他用黄河长江论和海瑞进行最后的激辩(其实也能理解为自辩),告诉海瑞为君之不易,明着看是教诲,其实有点被海瑞扯掉底裤后退无可退的狗急跳墙模样——我特么多不容易,你给点面子,别把我贪婪自私漠视民生的事实揭出来了!嘉靖用皇权和天然的君臣位分,半诉苦,半陈述事实,半狗急跳墙,半狡辩的方式将海瑞压了下去。他甚至还有点委屈。他恨海瑞揭开了大明王朝腐烂的真正原因,他恨不得杀了他,但毕竟没有杀。因为他不想担恶名(杀舆论意味着什么,嘉靖一直不是昏君这是其一。其二,沈、杨作为舆论被他杀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点穿最后一道遮羞布,打转半天还是反贪官不反皇帝。而海瑞不同,他前无古人,把皇帝才是万恶之源血淋淋直白粗暴撕给天下看,嘉靖反而顾忌,因为他真的还不是昏君。与此做对比明显的是钦天监,嘉靖毫无压力地把他杀了。),他还要一个“容许臣子进谏的好名声”,一个合格的帝王基本原则他还不敢冒犯(不然剧尾他不会再度穿上朝服,海瑞如何死谏也都不会成功)。他何尝不知海瑞说的都是实情,但揭开的遮羞布是再也无法穿回去的,他下不来这个台,也无法再用类似严党之流作自我麻痹,所谓某党作孽但皇帝英明的借口已被海瑞撕烂。

    但为了维护他个人的威信,他也不想或者不愿在自己的时代使用海瑞了——将海瑞定罪关押。裕王登基后特不特赦海瑞,他既不关心也不在乎,海瑞是他心中“完美“治世的一根心刺,如鲠在喉。吞下亡命,不吞则无路可走,是骑虎难下的痛苦和挣扎。嘉靖是死活不会去特赦海瑞的。

    我想他对海瑞的情感应该是复杂的。明君的他欣赏海瑞的价值(这是他没有杀海瑞最大的原因。他还不昏),庸君的他又憎恨海瑞让他无法继续尸位素餐。

    最后嘉靖白龙鱼服去死牢和海瑞的一番谈话,才是本剧的戏眼。海瑞句句字字皆为诛心之言,像一把把刀以前无古人之势横劈进嘉靖内心,秉魏巍浩然正气,几乎是逼着嘉靖跪在众生面前听他们的泣血之音。片尾嘉靖重新穿上龙袍也预示着他重新捡起了已被自己抛下二十多年的帝王责任,而把裕王父子喊至眼前则意会江山基业薪火相传。

    他尚未泯灭的最后一丝理智和责任感在自己苟延残喘之际终于唤起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职业道德。(不是良心,身为帝王良心早已不是衡量决定国家行政的第一要素了)——尽管这是被逼的。海瑞诛心终于成功。嘉靖服软了,承认自己错了。天子弃天下苍生于不顾,以至京师内外饿殍万里,满朝文武,良臣将相,整天想的是捞钱(严党)夺权(徐党),竟无一敢言!最后一位无父的小官以生命做代价直言死谏,千辛万苦,换来君上一句错了。天下苍生何其渺小,何其可怜!(说到这里,我看见有种说法认为嘉靖是在片末海瑞骂完之后才明白民间疾苦,而醒之晚矣。我个人完全不同意!他明显什么都知道,却因为自己私心要享受而不想去管那些,最后片尾穿上龙袍代表帝王责任心苏醒正好呼应这个逻辑。海瑞骂嘉靖与其说点醒嘉靖,不如说是在逼他承认自己二十多年的明修玄道暗操独治是错的,不肯承担帝王责任也是错的,不顾天下苍生也是错的。海瑞的重点是逼嘉靖承认自己错了!而不是嘉靖啥也不知道,天真无邪最后被海瑞点醒严嵩是坏蛋。那也太看不起嘉靖智商了,这剧就算没看懂了。) 嘉靖这人,简直细思恐极。 养着严党替他遮风挡雨,遮去批判,遮去毁誉,遮去御史们的青史挞伐,也和中心台词交相呼应,“记住:整个大明王朝,只有一人能够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人能遮风挡雨,那是你爹,不是你!”

    严嵩又何尝不知皇帝的意思?他已然走到这步,亲有儿子疏有门生,近有故吏远有对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相互交织成一张巨大而又心知肚明的利益交换的网,将他牢牢地困在中央,他骑虎难下,也退不得了。一句遮风挡雨的是你爹不是你既包含了他对严世蕃打着严党(也就是自己)名号瞎搅和的申饬,又有老奸巨猾的资深政治家对于儿子无知无畏牵涉太深的担忧——给他做了一辈子狗,大明王朝最懂嘉靖的是毕竟严嵩。 用不用严党,倒不倒严,什么时候倒严,怎么倒,谁死谁活,不在于徐高张,不在于裕王,只在于嘉靖自己觉得是否需要。 徐高张们就真的符合常规电视剧里好官的设定么? 如果是,嘉靖才是万恶之源这个事实根本轮不到由海瑞来揭开。 如果是,关于改稻为桑的激烈博弈和战场应该是天子庙堂而非前线浙江。(徐高张在想什么,我在楼下对别人的回复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这真是我看过的对于官场最真实的描述(2017年04月08日的我再强调一遍,没有之一)。看完此剧,有种蚀骨的冷。这种冷,恰恰是因为它的真实。 因为它杜绝了其他所有电视剧中都避免不了的,对于权利和政治的意淫。没有那些邪不胜正,没有那些好官坏官,没有脸谱化和政治正确,没有代表月亮惩罚你,真实是什么,它便展现什么。你也很难用非黑即白去给剧中人物定性,人物的行为由立场和目的推动,所有发展都符合动机逻辑。 没有救世之人。连海瑞也得先做好家破人亡,永无可赦的准备,才敢去揭开事实,并且依然不能改变什么。妻女双亡,老母无人奉养,海家绝后,这便是一个直臣的结局。 权利的弄潮儿不过换了一批,是徐高张还是严党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金字塔的顶端即使改变也是为了自己,君上的冷漠自私理所当然地凌驾于人民之上,无论你愿意与否,他自欢喜肆意。沈一石倒了,但大明永远不缺沈一石们,高翰文很有可能就是下一批。百姓却还是那批百姓,生死复往,循环无限,中外皆同,古今复然——这几乎是把人逼到了绝境了,连个电视剧式虚假的希望意淫都不愿留给观众。 细思不仅恐极,简直令人崩溃。 (关于严嵩,又可以写一个长篇,居然有人觉得本剧是在美化严嵩也是醉了。) 最后的最后。这帖子认同我的,不认同我的,甚至跟我吵架的评论,都留着。 但有一个我删了,还拉黑了。 不管你说的是什么金科玉律,“女性思维就是狭隘了点”?“还就说这么多”? 说我本人狭隘我都不会删你。 什么玩意啊。

    呸。

     6 ) 家天下

    大明是部移花接木的同人戏,人还是那些人,事则全不是那些事,读过正史的大约会觉得头晕。虽以嘉靖在位最后五年“倒严”一事为主线,于朝中对立两dang的着墨并不最多,韬光养晦十数载在“倒严”中出力最多的徐阶被纳入裕王一派,不过三等配角。严嵩戏份虽重,却好似光杆司令,严世蕃阴恻刻毒流于表象,鼠目寸光一事无成,戏里严嵩屡斥骂儿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说杀人治人罢人之外最要紧的是会用人,因而一朝政事尚不能缺少自己。但只看本片,可能会很难想象严dang如何能把持朝政二十年。

    大明又是部文人戏,举凡文人,在朝为官,在野言政,最关心的无非官生民情,无论是由今及古,还是借古喻今,都不会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虽为架空,排设人物铺陈剧情,都有深意,台词也极多,虽有说教之嫌。几番论战,确实极为精彩。以嘉靖和海瑞为主角,一取权谋之极,一取道德之极,阴阳相生亦相克,中流者毕生致力无非阴阳调和,不能单以善恶二元分之。为官之道,如履开春薄冰,如临九仞深渊,自嘉靖朝以降,内阁诸位首辅,夏言弃市,严嵩抄家,徐阶去职论罪,高拱削籍为民,张居正身死名灭,几无一人得善终。

    要评价这部戏,有无数玩味处,这里只说“家天下”三字。古人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由父子之理推及君臣,好坏参半。嘉靖喜方术斋醮,服食丹药不信太医,在常人是己事,是家事,身为国君,则是罔顾国本。为逞一己私欲,大兴土木营造道观,亏空国库,玩弄权术戮辱臣下,视作家奴。海瑞事母纯孝,对己对妻未免过苛,敢于犯颜直谏君父,虽是至忠,但于政事全然不知变通,可为道德楷模,却非治国良材。严氏父子以国谋私,以权谋利,将朝堂视作私人之物。片中也写严嵩无奈处甚多,但昔年查抄严家时,籍没金银珠玉服玩珍奇不计其数,集结为册,只以条目列,竟成一奇书,名《天水冰山录》,后人凡考据明中后期器具什物,多有引用其中内容者。此书自清后印量极少,网上也有扫描版,观之如七宝楼台目眩神迷,亦觉贪墨情状触目惊心,又岂可仅以替皇上办差或用人不力搪塞了事。所谓“家天下”,是救国还是误国,只看是天下为公,抑或天下为私。

    大明中刻画人物颇多偏狭之处。如嘉靖之拔高,海瑞之过誉,胡宗宪之悲情(要单独给他写一篇),赵贞吉之自私,大体瑕不掩瑜,放在剧里都还称职。编剧特别擅长以曲笔隐笔写事,虽然不能作为正史来看,却得春秋笔法的神韵。剧末将海瑞最有名的上疏安排在嘉靖迁宫一事上,为君为臣为民者,大约都不能不想起那篇著名的诗句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价肯定还要涨XDD)


    补充资料:

    1、六必居的牌匾相传为严嵩所题,也有说系讹传的
    2、徐阶从来从来没做过太子dang
    3、张居正在隆庆初年入阁,嘉靖末还是个国立大学校长
    4、倒严那会儿,赵贞吉其实在家赋闲
    5、早在嘉靖中期,冯保就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6、谭纶基本上算个武将
    7、以胡椒等实物折俸银,有明一代也是常事


    p.s.FYM豆瓣,此dang非彼dang!!!

     7 ) 万方有罪,朕躬无罪

    1566对于我2014年的观剧经历来说意义非凡,因其开启了俺全年一部部追看张黎导演剧的进程。这部1566我几乎是十几天内一扫而完,看罢之后仍恋恋不舍。

    后来又因着对嘉隆万三朝的兴趣,翻起了沈德符的“八卦集”——《万历野获编》,从种种事迹中,终于知晓1566主角之一的嘉靖帝的历史真实品性(确属“难缠的主”),再联想到1566的情节和归旨,以及明清史研究中颇为着力的皇权问题,不吝浅陋地把这影评写出来。

    1566前35集的“改稻为桑”事件,情节曲折,涉及面颇广。镜头时而转向庙堂之上嘉靖与群臣的权斗,朝堂之下严党与“徐党”的对峙,以及裕王府的动荡;时而转向千里之外的浙江,地方官员的奸诈欺上,官商勾结的情事,东南抗倭的状况,都表露无遗。这一系列的政事、民事、军事搅合在一起,让人觉得“改稻为桑”复杂无比。然而,追根溯源,这事究竟有没有这么的繁复呢?在第一集里我们早就看到,严党提出“改稻为桑”的主意,便是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空,通过内阁一干人的对账情节,可以知道,这财政上的亏空,很大一部分是嘉靖帝为了修万寿宫而花费的。不过群臣在对账时,只敢相互指责对方浪费了钱粮,丝毫不敢牵扯君上,连高拱和严世藩争嘴时,都急于撇清对方扣上的“皇上不该修万寿宫”的帽子。

    在群臣争得不可开交时,嘉靖帝只是端坐于上,静观他们的厮斗,只关心最后严党提出的“改稻为桑”是否能弥补亏空的事。

    当嘉靖帝听严党分析“改稻为桑”能带来六百万两的白银的收益,终于喜笑颜开,立刻将其定为国策,下令在浙江推行。上头一句话,下头跑断腿,在那个年代(现在也是),没有调研也没有考察,一帮对下情不够了解的官僚,窝在一室之内,就做出了天大的决策。上主听信群僚之言,也下了最终的决定,殊不知这已为东南的浙地,带来了无妄之灾。

    于是我们看到,浙地的稻农甚至包括像齐大柱这样的桑农,都拼力抵抗朝廷的“国策”。杭州知府马宁远,以马踏秧苗的极端方式,强制执行。可胡宗宪的下属戚继光,又将军士和马匹撤回。马宁远和戚继光其实都是胡宗宪的人,但胡宗宪这种看似矛盾的作为,反映了他对“改稻为桑”的根本否定,但碍于“国策”,碍于师尊严嵩,他只好以这样一种半推半就的方式执行。后来严党麾下的郑、何二人,和宫里的杨金水公公、富商沈一石,居然策划了“毁堤淹田”的对策,这纵然是群小猖狂,奸佞当道,但归根究底,他们敢冒此大不韪,还不是嘉靖的拍板肇始的吗?

    这个贻害万方的“改稻为桑”,危害不尽于人为的水患。浙地胡宗宪的抗倭大业,更是因此雪上加霜。原本倭寇中就已多大明自己的流民,都是因为时局所迫,吃不饱饭,才不惜落草入寇。如今毁堤淹田,更民不聊生,胡宗宪说,浙地的倭患,还要因此再肆虐数十年不休。

    年初的一个庙堂决定,就让明朝的东南不稳,万民受灾,这“国策”制定的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不过始作俑者的嘉靖帝,依旧在他的仙观皇宫中,期待着他的子民为他种桑织丝,货于外商,再为他奉上白银,以供他的修仙大业。

    剧情向后发展,“改稻为桑”造成的肆虐就更大更广,完全不符它的初旨,相反,朝廷还要拿赈灾粮,安抚东南局势。可这时嘉靖帝算计的,却是如何抄没沈一石的家财以饱国库。

    但沈一石一案最终却烧到了嘉靖帝自己的头上。杨金水不惜装疯,为的就是掩盖隶属皇宫的织造局的贪墨情事。所有人都知道,再大的事,也不能摊到皇帝身上,否则自己死无葬身之所。当然,沈一石一案还牵扯了众多严党,“徐党”借机让嘉靖帝看清了严党的过度贪婪。嘉靖原本应该也是知晓自己的宠臣手脚并不干净,但也没想到严党的幽幽巨口甚至大过了自己,于是他真的愤怒了。剧中嘉靖伏在宝座之后,身子向前探出,恶狠狠地叫道“那是朕的钱!朕的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视万民为私财的皇帝,又怎能忍受臣下分割禁脔呢?于是,为害十多载的严党轰然倒台了。嘉靖恐怕此时在心中,已将一切罪责都归于严党,依旧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其实严党正是凭借逢迎圣意而屹立多年的。

    也因着这个心理,后10集中海瑞和嘉靖的对抗,才会那么尖锐。海瑞的上书,在我们看来觉得并非那么严重,臣下直谏,历来有之,李世民几次三番被魏征的直言气到不行,但最终还是饶恕了他,甚至听从了劝告,何以这位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上书,反应如此激烈呢?我想,这里面的水就深了。要知道皇权势力外在消长的表现,都是统治者暗中操纵、良苦用心的结果。这位以“大礼议”奠定威严的嘉靖皇帝,一生中不是没有放权的时候,但那都是他的权谋,不是真正的谦恭。而海瑞直谏他的时节,正是他决心逐渐淡出政事,真正安心修道,以伺“千秋万岁”之后裕王登基的时节。虽然他此时年岁已大,也决心淡出,但他依旧不敢放松,尤其是不允许他人对自己之前的作为指三道四,因这不仅会危及自己的当政声誉,更可能会危及自己清修安度晚年的生命。历史上的嘉靖帝以“二龙不可相见”为由,疏远与儿子的感情。原本历代君上与太子的关系就微妙无比,嘉靖和自己的儿子裕王更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情,这时候嘉靖担心裕王为了早日得到皇位可能做出出格的举动,也就在情理之中。而此时,裕王曾举荐的地方小官海瑞,竟如此大胆指责自己,让嘉靖不由自主地视之为“逼宫”,岂能不发狠?

    其实平心而论,可能嘉靖帝自己也知道,任用严党、一心修道等事,确实是自己为政中的污点。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也就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然而作为君王,除了自身“天命授予”的自傲,还有身在高位不胜寒的自怕。这些都决定了他不愿面对自己的过失,也不能面对自己的过失,只能将这一干罪恶,责于群臣,将罪恶的恶果,付于生民。当一个国家仅以一个人作为象征,这个人的心灵必扭曲不同于常人,取天下之膏脂以供我之淫乐也好,指责朕为贤主而群臣为佞臣也
    好,都不过是看似威严权重、实则危若累卵的皇权的发展必然。

    在承接皇权的人眼中,他们必然要认定,皇权天生无罪,也不能有罪。

    万方有罪,朕躬无罪。

     8 ) 跪服

    此剧不愧为国产剧巅峰之作。制作上,张黎导演的水平不用说了,演员都是演技派,都是用生命在演戏啊,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扮演海瑞的黄志忠拍要这部戏哭了,他说以后可能再也碰不到一部这么好的戏,这么好的剧组了,当时大家都是提前在家里做好功课,背好台词,在片场被台词是要被大家取笑的。现在这个时代,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百分百用心的剧组和演员还有多少?

    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是快餐式的生产方式,每部都40到60集,快的两个多月就拍完了,大部分也只要拍三四个月,制作上粗制滥造,真是令人唏嘘。

    言归正传,这部戏太高深了,感觉一定要看好几遍才能都看懂。还好我是在优酷上看的,开了弹幕参考别人的理解才能勉强看的懂,真是给编剧和导演跪了,这剧太值得品味了。

    其实这部剧的主题也是权谋和反腐,拿最近比较火的人民的名义比较来看,就是人民的名义大家能看的懂,而大明王朝就相对晦涩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当初在湖南卫视收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查了下黎叔导过的剧,算了下豆瓣平均分有8点几,真是太厉害了,部部良心,黎叔现在在拍《武动乾坤》,希望这部戏能成为新类型的业内标杆,无比期待。

     短评

    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属下揣摩官长,内阁揣摩皇上,太监揣摩主子,东宫揣摩父皇,君上揣摩臣下,师父揣摩子弟,官僚揣摩宫闱,地方揣摩中央,严党揣摩清流,清流揣摩严党。就像一幅太极,彼此牵涉,彼此牵制,彼此牵动,无一人为自由,无一事可清爽。书生为意气所激发而奋,即沦为问路之投石,杀人之刀枪。世相本是无奈。

    3分钟前
    • 野马
    • 力荐

    最近只想看说中文的片子找来找去,找了在抽屉里放了很久的大明王朝期待有三:1说中文,有中国韵2有官场,有政治3调子扎实,真实一看就不可收拾,一直看到凌晨出乎想象的好,欲罢不能几个演员很到位,陈宝国自然不用说,太监们的表现让人信服,织造局的杨公公,有个性,又有应该有的味道,很厉害织造局的沈商人,也演出了真实感。很厉害就是海瑞在拼戏中,有点欠火候。如果一味强调人物的单一方面的个性,反而显得并不丰满但是官场的玄机,和古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呼之欲出了。一口气,连歇都歇

    7分钟前
    • --->D<---
    • 推荐

    能拍到这般水准确实也可堪称经典文人历史戏

    8分钟前
    • 沐风庄主
    • 推荐

    与《康熙》为了一个时期,一个固定的人相比,《大明》的眼界更开阔,所以从上至下每个阶梯都看个干净透彻,所见所闻更真实更深邃。

    1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杀意写在脸上,宽恕放在心里,最后全靠天意,这太中国了

    14分钟前
    • 人道主义之母
    • 力荐

    海瑞这艺术形象放在天涯情感区就一妥妥的渣男

    16分钟前
    • 皆空
    • 推荐

    早就看过,比琅琊榜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21分钟前
    • 进击的蘑菇
    • 力荐

    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刘和平写的台词,一个字都改不了

    26分钟前
    • 狼顾鹿鸣
    • 力荐

    国剧良心之神作,还有一堆堆的美大叔飙戏~~看了就放不下了啊!以至于很多年以后依然会想念

    29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中国拍了这么多历史剧《雍正王朝》《唐明皇》《武则天》《汉武帝》.....我觉得没有一部能比得上《大明王朝1566》。陈宝国扮演的不是嘉靖一人,而是隐喻了中国历史的千百帝王鬼影。中国这么多历史剧里,只有它根绝了权力的意淫,也许正因此,这部电视剧被观众忽略了。

    32分钟前
    • 醋溜食人鱼
    • 力荐

    二刷了。很多人说《人民的名义》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人民的名义》了。 而如果说《大明王朝1566》才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纸牌屋》了。

    37分钟前
    • 南极蓝湖
    • 力荐

    同样是写腐败,《人民的名义》就像手术刀,只是剜下恶性肿瘤,摊开给大家看,这已经是近几年来文以载道的大进步了。但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则将腐败的制度性肌理,即封建皇权的原罪精致的呈现出来,这更为难得,因此其立意就高出《人民》不少段位……

    41分钟前
    • 半杯水
    • 力荐

    看完这个,感觉《权利的游戏》只能改名叫《权利的斗殴》了。

    45分钟前
    • May
    • 力荐

    花时间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才发现原来1566并不是指改稻为桑那一年,而是嘉靖帝崩那一年。嘉靖说“不因水浊而偏废,不因水清而偏用”,这话说出来,就知道搞政治的人全部都是恐怖分子,人只要站在这种地界里,就是手足无措、动弹不得,所以海瑞要“无党无派,弃国弃家”才能拿到发声权利。

    50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中国电视剧不行,缺的并不是好演员,缺的是好编剧和导演。

    55分钟前
    • 白小茉
    • 力荐

    张黎的『走向共和」与「大明王朝」奠定了他国产电视剧第一导的位置。

    5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陈宝国真的演活了嘉靖,看完觉得《人民的名义》实在太浅!

    60分钟前
    • 穆菀
    • 推荐

    它带我的是惊奇和惊喜!真想不到,如此完美,厚重,华丽,特立独行!

    1小时前
    • 墨墨
    • 力荐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么牛逼的制作精良的历史正剧是湖南台拍的!

    1小时前
    • Colin Mahler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