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昨日女孩2018

    昨日女孩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它2018

    主演:Greg Kennedy,Tayla Holborow,Yoji Tatsuta 

    导演:Mike Garrick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缉魂

    • HD

      2012

    • HD

      星际之门

    • HD

      月球2023

    • HD国语版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 HD

      月球奇幻旅

    • HD中字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 HD中字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剧照

    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1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2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3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4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5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6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16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17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18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19昨日女孩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位年轻女子在被陨石撞击摧毁的世界中醒来。当她试图回忆过去时却想起了70年前她自己的死因。那个年代她瘟疫横行,世界充斥着破坏,疯狂和一个可怕的对手。面对新的世界她将何去何从?

     长篇影评

     1 ) 原来梅子成熟多时,只是为了你的一醉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大海

    在日本,有一个说法叫“物哀”,意思是为外部世界的万事万物,致上最深的感受。

    它赞美了逝去生命的哀愁,比起枝头的绿叶,更欣赏落叶的美。灵魂的哀伤,就像是对事物美感的表达。 Instagram 被墙了一年多,年轻人却大致还记得,关于那些方格子照片,有种调色参数,叫日系风格。画面干净,简洁,美好,以冷调,褪色和轻微过曝为主打。这类照片,与小清新保持了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在滤镜强度上,也不会侵犯到观看者。 看到 《海街日记》 的青绿背景,你会联系到这种色调,更会感慨,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是枝裕和。这部电影继续大咖配角乱入,过去作品的影子不断重现。是枝自己的 《步履不停》 到 《奇迹》 ,河濑直美到桥口亮辅。 日本到底有多少关于四姐妹的影视剧呢?从1965年西河克己《四姐妹的故事》开始,还有1983年市川昆《细雪》、1985年大林宣彦《姊妹坡》、1995年本田昌广《四姐妹物语》,2003年森田芳光《宛如阿修罗》、2015年是枝裕和《海街日记》,日剧《四姐妹侦探团》《华和家四姐妹》,还有动画片《若草四姐妹》…… 从山形的森林到镰仓的大海, 《海街日记》 讲述一个关于接纳、包容和生命恩泽的故事。闪闪发亮的,是少女的明眸,是洒进老房子的牛奶光,是性情不同但心心相印的姐妹情深,更是侯孝贤口中无从名之也难以归类的吉光片羽。这种灵光闪烁,也被引申成声音,像轻盈细碎的风铃,炸天妇罗的滋滋声,周而复始的列车经过,假装敲门的咚咚咚。还有重逢的沙丁鱼刺身味道,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梅时雨,甚至是故意被隐去表现的一树樱花。 是枝裕和的影像世界,它不仅打通自己,也连接了同时代的导演,延续黄金时代的大师印记。更神奇的还有,对如今的中国影迷来说,他的电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你很难找到其他的替代者。

    姊妹

    老房子生辉,靠的是人气。四姐妹的出出入入,张罗收拾,令影像得以呼吸和流动,也让这出少女漫画加摄影写真的家族故事真正成立。实际上,要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和夏帆拍得美,那很简单。就像她们拍过的电影,再不然像开头,就让长泽雅美穿 bra ,秀个长腿。但在多数时候,尤其是那些近景特写,是枝故意把她们拍得“没有那么美”,淡妆,随性还有些显老。选角上,四人的年龄阶差是完全成立的,如同那些标记身高的刻度,她们的生命,也成了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的现实存证。 《海街日记》 的镰仓,看上去人很少,生活节奏缓慢,自带了生活流逝和时间驻留的意味。十五年不见的父亲,二十年前的一道菜式,五十五年的梅子树。它们借助某种独特的记忆形式,被留存了下来,寄托着后来者对先人的思慕与怀念。 青春明丽的调性,琐碎日记的编排,电影想让人物吵个架,都变成很难的一件事。要么迅速被打断,要么事后被冲淡。连海猫食堂的老板娘,她对无赖弟弟的行为,没有一句怨言,只是搁在心里头,随他去吧。 真要说这部片子有什么缺点,那大概是太轻太慢了,近乎理想,与世无争。它用云淡风轻的方式,来讲述悠然自得的故事。换前作 《如父如子》 ,故事太狗血。 《空气人偶》 ,太重口。它是去了童趣的 《奇迹》 ,是抽身得更远的 《步履不停》 。再往更早的,是枝裕和的电影,其实又苦又沉,跟今天“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的模样,全然不同。 不难想象 《海街日记》 的黑暗版本或中国版本。也许,并不是电影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离生活的乐趣太远。一个刚被允许二胎和热衷打小三的国度,如何去进入一个存在于电影当中的东方理想国。未婚,姐妹成群,不与父母居住,甚至还重复了上一辈的蹉跎故事。她们也会问大自然索取,但索取的东西,少之又少。待人处事都懂得感谢,愿意回报。就像有数据分析的,外国网友更喜欢在 Instagram 上给陌生人热情点赞。这是礼貌,也是平凡的美德,太容易做到,却好像是我们身边所缺失的。

    烟花

    你大可说,就像小津的电影,从未发生于真实的日本社会。是枝裕和的故事,同样不属于今天的日本现实。但电影总有一种魔力,能够带我们审视周围,远离丑陋,去追求美好事物,向往新生活。 满枝的青梅,如果你不摘它,就落在地上,自个腐烂。如果你贪图尝鲜,吃完了,恐怕也就吃完了。但在 《海街日记》 ,姐妹们的处理方式,延续了老一辈的做法。分给亲邻,用来酿酒。原来梅子成熟多时,只是为了你的一醉。 电影还多次出现葬礼仪式,这在日本电影里很常见。 《海街日记》 尽量去除了与悲恸有关的细节,而是希望所有人能感谢生活,感受平凡事物的美好。总之就是,活着真好。至于死,我都记住了树木希林劝架的那句话: 姐姐死了,真是太好了。 如果不是生死两隔,对父亲的记忆,以及家族的信念,小妹不会被接纳,老房子也不会被保留。再说烟花和樱花,这些东西确实短暂,但它们会重复出现,年复一年,出现在几代人的生命当中,作为被延长和传承的记忆,代代相传,久存不逝。就像一组照片,就像这部电影。【刊于《中国新闻周刊》】 -------------------------------------------------------------------------------------------------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2 ) 《海街女孩日記》觀後感

            離異父母下四個女兒支撐家庭的溫情電影。
            
           香田家長女給予父親的評價是:[沒用。] 父親離家出走, 在外另結新歡, 婚後有獨女, 她亦是姊姊的同父異母女兒, 父親患病去世, 到火車站迎接遺親的是身穿校服的妹妹玲, 一身潔白求學服飾穿在身高較低的女學生, 相對三個身材高瘦, 同是披上黑色衣服的姊姊, 她沒有在姊姊面前哭腫眼睛, 博取憐憫, 她眼神清澈, 像是看透家庭苦樂事, 好好的接待親人。
            
           長女香田幸自父母離婚後擔當養育妹妹天職, 她一切以家庭和睦為先, 有時二妹佳乃霸占姊姊上衣的衝突爭吵時有發生, 戰火好比岸邊均衡拍沙的浪花, 卷紋攫奪前排顆粒, 後方瞬間填補, 家庭不可能永遠平和, 時有發生的吵鬧是只管自己喜好, 或者是堅持己見的頂撞是出自要家人相讓的溺愛, 以及點出問題徵結是難聽忠告, 卻是苦口婆心的關愛。家庭就是在吵罵、和解的循環成形, 愛是恆久忍耐, 也是諒解寬恕, 不是父親見了別的女人心志喪失的拋棄原配女兒; 母親不盡母親責任的遺下女兒, 父的色迷心竅; 母的不願承擔, 害苦了三個女兒, 幸而長女懂性, 盡心盡力的照顧妹妹, 儘管要日夜輪班, 姊姊下班後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選擇價廉物美的當做食材, 因應家人偏好, 弄妹妹喜歡的菜。
            
            因為父親亡故方首次見面的長女及最年幼妹妹, 妹妹鈴的不怕生及堅定眼神打動了姊姊幸, 姊姊認定同初次見面妹妹的獨立自主性格契合, 同病相憐, 幸同時看穿了鈴繼母只是在亡父病房放下更換衣物, 逗留十分鐘離開的虛情, 可是她在靈堂假裝傷心過度, 難以對親朋戚友說出謝辭的造作實在看不過去, 姊姊不要妹妹跟隨這樣的母親, 父親既然辭世, 繼母難以信任, 準不成她會改另覓夫家, 拋棄血緣女兒, 就像當年母親棄幸三姊妹不顧的覆轍, 幸不想在玲身上看到她身陷的的苦澀, 父親的孽在到此為止, 照顧妹妹責任交由姊姊辦妥好了, 難道三姊妹的薪水不能養一個親妹妹嗎?
            
            玲看到了姊姊邀請同住的真情, 她察覺了母親的表裡不一, 覺得母親在後父喪禮的飲泣是演給別人看的, 個性耿直的女兒不能接受假像, 因此妹妹下了跟隨姊姊的心志。幸下了一個要同鈴同住的決定, 她提出邀請時就在列車門關上一刻鈴答應了, 鈴的不捨追逐列車奔跑, 回應了以姊當父母的決心。
            
           看清了父親的錯不是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幸愛上了有妻室的兒科醫生, 愛人妻子卧病在床, 未能盡妻子責任。然而, 這決不是介入別人家庭的理由, 鈴無意說出的[不該戀上有婦之夫。]觸到了姊姊痛處, 姊姊沒有怪責敢言的妹妹, 她明知錯愛不會開花結果, 還是執意而行, 是留有父親禁忌的愛基因也好, 是在長輩不時問及的婚期也好, 都是抵抗傳統長女不嫁, 妹妹豈能出閣的觀念, 亦是掛心她要是有了妻子名份, 誰來看顧認為不會長大兒女的代入母親心理。
            
           二妹佳乃愛情至上, 她經常更換伴侶, 她可以為了愛人, 可以借出金錢, 不求還款日期, 男伴久債累累, 他算是有自知之明, 主動提出分手, 欠下的錢當然不日歸還。 佳乃對金錢觀念是時下女人花在衣裳及化妝品, 偶爾會借出款項給心愛的人, 花樣年華不懂錢財可貴, 她升了職, 初時滿心歡喜的同家人說可以穿時尚莊重衣服同上司見客, 她會面顧客場所是暗淡工廠辦公室, 上司分析客戶經濟狀況, 老妻酸楚的按著丈夫的手, 履新助理新服裝在愁雲慘澹光芒消滅, 她聆聽了老主顧稍為緩和口氣, 靜觀日後前境還是堪慮的愁容, 老夫老妻持守愛的用心經營企業難以抵擋經濟蕭條洪流。老夫妻經營方針或許落伍, 他們多年經歷風浪的愛, 牽動了佳乃的淚泉, 溼透了眼簾。日本市道欠佳, 櫻花樹築成的桃紅隧道只能掀起少女粉黛臉頰, 綻放笑容是少女的禮讚本土豐碩良景, 美好風情畫是少年人沒有憂慮的飽覽糖衣; 成年人經歷的重病、工廠營運慘淡, 結束營業, 是漫天滿花到花瓣萎謝的人生輪迴, 留存日久的地道美食相信總會有人繼承, 開枝散葉, 大和民族對保留傳統別有心得, 深信。
            
            三妹千佳外貌不太起眼, 她選擇男朋友的品味、眼光十分獨到。運動店店長體型略胖, 眼耳口鼻細小, 印在有如豆沙餅的圓臉, 配以一頭大卷毛頭, 一見難忘, 相比大姊答允有婦之夫共餐、交往, 醫生但求心靈慰藉; 幸求的是品嚐奪女人丈夫的禁果; 二姊沒有大姊的偷偷摸摸, 她要的是帥氣爽直男孩, 是否委以終身隨緣; 三妹的店長店員愛情純真, 店長在登山意外失去數只腳趾頭, 不覺恥辱, 大姊問及時他還多次要她看殘缺, 襪子豈能蓋住他的豁達? 一個敢於說自己的失敗經歷男人, 是真漢子, 千佳青睞直性子的店東, 她在家裡邊吃飯邊練習模擬垂釣, 想像同戀人到溪湖釣魚, 喝著釀製梅酒, 欣賞湖光山色, 是多麼寫意的樂事, 女友問他還會攀山嗎? 男友一句:[夠了。]帶出腳踏山坡, 環視群山心願既成, 不如陪同伴侶做揮臂模擬練習, 一同釣魚好了, 人就是要懂得放下: 大姊放下出國回歸家庭; 二姊收起開朗體會木土經濟衰退; 四妹放下板著臉孔在新家庭打開胸懷; 三妹率性過活, 並擇了志同道合的曲髮男朋友, 不變應萬變, 淡然處世, 波浪千重後姊妹回家訴苦, 合力撲殺昆蟲, 笑談打扮心得, 採摘梅子製酒, 家的凝聚, 是福氣。

    Patrick Chan寫於2015年10月18日

     3 ) 《海街日记》有哪些有趣的设定?

    影片中四姐妹的父亲因为出轨,而造成家庭悲剧,让大姐和小妹都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明媚童年。这是在影片中默认应该被谴责的行为。

    有趣的是,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发现被父亲出轨伤害最深的大姐,居然陷入了与已婚男同事的情感纠葛里。已婚男同事在感情上的当断不断,被二姐讽刺为和爸爸一样懦弱无能的男人。而道德感超强的大姐,在一阵纠结过后也选择了分手。

    从这个情节中,我们不禁开始联想,其实当年出轨的父亲,也许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他也许也只是一个多情而软弱的男人,在爱情的欲海里忘记了家庭和责任。

    毕竟,是爱情啊~,是每个人都在憧憬的东西呢。

     4 ) 斋藤工 专访 是枝裕和

    斋藤工 X 是枝裕和

    斋:首先,恭喜《海街日记》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是:谢谢

    斋:说到戛纳的话,一般作品都会早于日本公映,是枝导演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作品是不是不仅仅面向日本观众,您是不是有面向全世界制作映画的意识呢?

    是:有的。当然,考虑到日本国内票房成绩,我必须考虑到更多日本观众的想法,包括整部电影的宣传工作。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的第一部作品《幻之光》就有幸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当时的体验我至今都觉得非常满足。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获得奖项的缘故,在《幻之光》之前我都是拍摄电视作品,电视确实也能够进一步的扩散并影响到不少人与事,但这只局限于日本国内,再大的反响在当时的社会中“日本”已是终点。所以,拍摄一部电影,开始一段新旅程,从国内发展到整个世界,由外侧各方视角带给我的建议与影响对我而言是非常珍贵的。我当然也非常重视日本国内的观众,东京的观众怎么看待我的作品,札幌的观众怎么看待我的作品,和纽约观众,巴黎观众一样是并列存在的。只是,我并不会因为大家的感受去改变我制作电影的思维和方法,例如我不会因为传达不到观众心理就放弃自己满意的片段,也不会因为加入“段子”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就“顺应潮流”。

    斋:这部作品的舞台是镰仓,这种地域性元素的加入对这部作品非常重要。但是,海外观众大多数不知道“镰仓”这个重要元素。那么,导演在权衡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考虑的,是否非常在意海外观众,还是并非如此,我个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另外,关于原作漫画,我原来并不知晓。在观看电影后,我拜读了原著。整部电影已经不是特意对准封面上的某个人物的表情,而是登场人物所在的整幅“人物风情”。就这点而言,我个人已经闻到了“是枝流”的气息了,原作的精髓已经展现在作品之中。是枝导演在拍摄“小说改编”“漫画改编”的作品时,是不是会去认真寻找“原作的本质精髓”呢?

    是:我基本没有这么做。我映画的基本原作就是“原创”,即以自己的思路制作。为了创作映画去看小说,看漫画,我基本不会这么做。不过,我很喜欢吉田秋生先生的作品,他对我而言是一位“只要出新刊,就会去读”的漫画家。所以,当我读了《海街日记》后,我觉得自己拍摄这部作品应该是最合适的。

    斋:如果真的拍摄电影呢?

    是:这部作品我觉得肯定会被拍成映像作品,既然如此我觉得我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傲慢。

    斋:没有没有,这说明了你对这部作品的爱

    是:我真的觉得我非常适合拍这部作品,所以我很罕见的举起了手


    关于广濑丝丝的“发现”

    斋:关于本片的演员,估计所有采访都会问到吧,应该说她们都是国民级别的女演员了。

    是:是的(笑)

    斋:首先,我想问一下广濑丝丝,她真的是一颗闪亮的原石。在戛纳或许也会发生当年和柳乐优弥一样“现象”吧。这个选角对于导演而言,应该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吧

    是:是的。但是,“四女”这个角色一开始就决定以海选的形式招募,我真的见了很多人,没想到真的遇见了这个“完全匹配”的演员。

    斋:名字都一样吧

    是:是的,这种命运般的角色“相遇”。或许演员们都会遇到几次,所以这对丝丝而言应该是一样的感觉吧

    斋:广濑丝丝的存在感在这一年里浸透到了这个日本社会中。电影故事中“四妹”的成长和整个拍摄过程中向“姐姐”们学习后自身的成长很好的结合到了这部电影中。这与其说是之前就朝这个方向努力拍摄的,倒不如说就是那么“顺其自然”

    是:按结果论的话,确实如此。在海选的时候,她刚刚开始CM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女孩。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偶然吧。但是,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她如今能够如此出名。

    斋:确实如此

    是:所以,对于我这个“大人”而言,要“靠”这么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来做主力宣传是有点“不情愿”(笑)。心理其实想着“没有没有,我早就开始宣传了”

    斋:呵呵。不过,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她,我觉得很多人都会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她的魅力。另外,关于电影中的细节。电影开始阶段,就是姐妹们父亲的葬礼部分。丝丝的弟弟在那场葬礼戏上完全没有集中起来,那究竟是不是真的在“演戏”,我之后已经完全弄不清楚了,感觉已经很自然的被“电影”所吞噬了。

    是:你注意到这段场景了啊,果然厉害

    斋:呵呵,包括那个弟弟的扮演者在内,大家都好像没在演戏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弟弟,张着嘴对着天井。我感觉这么一直下去有点夸张了

    斋:一直下去?

    是:我当时什么都没说。后来可能因为我自己也觉得那样也蛮好的。于是,也没有多加考虑,就这么使用麦克风进行“孩童”拍摄。这是第二次。之前是《无人知晓》的时候

    关于标题

    斋: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人公我觉得是镰仓的美景。“移动的四季”拍摄日程在调整时间以及幕后工作上都应该非常麻烦吧。绝不使用CG,让自然风景就以它自身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是是枝作品的精髓之一吧

    是:从吉田秋生先生那里得到映画拍摄权之后,他完全没有任何条件和要求,随便我怎么处理,即使是原作中没有的场景。唯一提到的就是希望我能够好好拍摄“镰仓的四季”,那样他就满足了。我也觉得四季的拍摄,以及四季变化时“光影中”如何拍摄四姐妹是本片最重要的部分。这可能是我太喜欢原著,完全被其吸引的缘故吧。另外,故事在什么部分“切断”,在尽可能接近“原创”的同时,做出如何安置“姐妹”的判断。这两方面对于整部作品都很关键吧。影片的标题“海街”后接着“日记”这个词,这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最终故事还是围绕着“小镇”展开,此外故事并不是《海街物语》,而是《海街日记》,也就是说是小镇日积月累的“生活点滴”串起来的故事,我想让观众们留下这种“印象”。四姐妹在那个小镇生活,在那里有她们的家,周围就是“小镇”。这样的话,和故事一同“扩大化”的风景中,你可以发现人是怎么生活的,人是怎样寻找属于自己的场所的。这和我到现在为止的作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觉得我的想法和原作的世界观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最根本目的。关于绫濑遥小姐,我拍摄之后才发现她是一个骨架很大的女演员,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大家应该很少关注到这点,所以在看《海街日记》时,观众或许会体验到属于绫濑遥的新鲜感吧。

    斋:是枝导演在评论本片时也提到绫濑遥小姐拥有“昭和味”,我自己也这么觉得,虽然和原节子女士不一样,但和其他三名女演员对比,确实能够发现不同的“存在感”

    是:我也经常说她“昭和颜”。她扮演的“幸”因为家庭的缘故不得不提早结束学业,以“母亲”的身份来照顾两位妹妹,其实她们的年龄并没有相差多少。但是和丝丝坐在一起是,确实有点“母女”的味道,而正是这微妙的“角色”定位,展现出了她的别样的美,给人一种“长者”的感觉。她自己表示可能是因为之前有过时代剧拍摄经历的缘故,我觉得特别是穿上浴衣后,她的与众不同就更加显著了,完全有别于其她三个姐妹。

    人物设定的真实感

    斋:同样是演员,四姐妹的对话,特别是作为后备的广濑丝丝和前辈们之间对话的真实感,以及逐渐融入三位姐姐世界里的故事情节,我觉得看上去是如此的自然。四姐妹的对话是忠实于剧本的吗?还是有不少在拍摄生活中诞生的“原创”台词呢?

    是:首先,关于丝丝的角色,我一开始就没有给她准备剧本,在拍摄现场我对她说“千佳(夏帆)是这么说的,你就这么回答”,只传达“声音”

    斋:没有给她剧本?

    是:是的。所以,她是在拍摄现场听完对话后,自己反射出来的“演技”。到现在为止,我作品中的子役都是这么做的,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才15岁,海选和彩排联系时,有剧本和没剧本的两种形式我都试过,她都OK。我认为两种形式她都能够胜任,于是问她希望哪种方式,她想挑战“没剧本”的形式

    斋:这很了不起啊

    是:之后,拍摄现场我会和她说明“台词的内容”,然后进行拍摄。她果然耳朵非常好,很自然的就完成了表演,可以说她如“制造现场”般存在。三位姐姐我都让她们读了原著,唯独丝丝没有,然后我把丝丝的“台词”告诉了“姐姐们”,就这样“串起”了台词。这点上确实看上去很生动,非常有新鲜感。但是即兴的台词也不算很多,但整个拍摄现场非常自由,我拍摄时看到长泽小姐在给工作人员吐指甲油,然后就想写一段给丝丝涂指甲油的场景,于是就找长泽小姐商量,让后她欣然接受了。此类“改变”存在不少

    斋:关于屋内的动镜,比如餐桌的设定,以及姐妹们的位置等让人感到一股很自然的“姐妹感”

    是:谁坐什么位置,这真的非常复杂。三人姐妹是的设定和四人姐妹是的设定完全不同,从厨房端菜进屋的是幸,所以幸就坐这里。固定了一个座位之后,然后开始设想,比如“佳乃(长泽雅美)要去拿啤酒了,那就坐这里吧”这样设定位置吧

    斋:原来如此,好有趣

    是:这方面通过彩排来确定位置吧。不过她们四人真的非常懂得如何“共演”,我真心觉得选了四个好演员,她们真的很出色

    斋:也就是说,除了广濑丝丝之外,就想导演之前说得和长泽小姐之间的对话那样,拍摄现场是是枝导演和演员们交流后继续进一步的拍摄?还是就按照您的指示进行拍摄?

    是:现场没有细微到和每个演员交流,只有在拍摄遇到困难或者必须要听取她们的意见时才会交流。所以,只要演员没有什么障碍,拍摄就如期进行。例如绫濑遥小姐在拍摄期间异常严肃,为了打破这个状态,我会安排她去触碰门窗,墙壁。相反,为了抑制“好动”的长泽小姐,我会暗示她减少“多余的动作”。这么说,每个人的表演方式其实完全不同,但她们却结合的很好。

    关于“吃”

    斋:我认为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舞台就是“海猫食堂”

    是:恩,内容可能比原作更丰富吧

    斋:食堂里的“炸鱼定食”,以及莉莉先生小店里的“小鱼面包”,还有四姐妹家里的普通饮食,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包括餐桌在内,我觉得“吃”应该是本片的一个重要元素,导演是怎么考虑的呢

    是:首先,我很喜欢拍摄“吃”的场景,餐前准备以及餐后整理也包括在内。不过,这些东西原作里都有,这次真的是因为“原作”的缘故,很多问题都变得非常好回答。其实,原作里对“吃”的描写也非常细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吉田先生会这么描写。关于这部电影,始于一场葬礼,然后进行了法事,最后又描写了一场葬礼。在这过程中,“吃”的场景,也就是说“活着”,为了活着而做的事情不好好描写,整部作品都会朝向一个“凄凉”的故事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四个年轻的姑娘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所以我重点拍摄了“吃”。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重视“海猫食堂”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作为整个小镇的象征,没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场所,会使得整部作品都显得非常散漫,所以我把一些故事都汇集到了这个食堂里。四姐妹一起去食堂的场景,原作中应该是没有的,这也是我在拍摄途中加入的故事。之前在医院中,幸(绫濑遥)和二宫(风吹纯)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很怀念店里的炸鱼套餐”,“欢迎再次光顾哦”。我想既然说了“欢迎再次光顾”,她(绫濑遥)应该会去的。虽然当时的剧本里没有这样的情节,但我依旧坚信她回去,于是就安排了四个人一同去食堂用餐的场景,这也会对之后的剧情带去别样的影响。所以,这是看了“医院”场景后诞生的新故事,特别是绫濑遥小姐的表演。其实,绫濑遥小姐和风吹纯女士之间一直非常亲密。

    斋:是吗

    是:她们好像一同拍摄了大河剧(《八重樱》)。她们真的关系非常好,绫濑遥小姐对待风吹纯女士的态度像对待亲戚一般。“最近好吗”之类的对话一直能够听见。风吹纯女士还对我说道“这么好的人,现在的娱乐圈真的没有,能够长期活跃于第一线,性格还那么温顺的,我只遇见过她(绫濑遥)”。所以,她们之间的关系很适合这部作品,我就是这样看着现场的变化来添加剧情的,这种方式我非常喜欢,所以我不太适合拍摄有原作的东西

    斋:但是,吉田秋生先生不是不介意吗

    是:是的,吉田先生真的非常善解人意

    与摄影泷本干也的相会

    斋:樱花那段场景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丝丝和男同学一起骑车下坡的场景。途中有一片花瓣飘到了丝丝的头上,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不是故意而为之的呢?我稍微有点想当然了,是不是想得太多了(笑)?那真的是偶然吗?

    是:恩,真的只是偶然。我们不可能拥有这周高超的摄影技术,就算想这么做,也很可能会失败。但是,拍摄那段场景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这点,是摄影泷本先生告诉我“遇到了绝佳的拍摄时机”

    斋:真的非常棒,这个场景是在太漂亮了

    是:是的。那之后,丝丝还面向着镜头,整个特写在我看片时,真心觉得非常棒

    斋:泷本先生一起是活跃于“拍照”最前线的摄影师,把他带入电影界的是是枝导演吧

    是:也不能说是我带入的,我只是提了个建议,问他要不要试试看。泷本先生在《空气人形》时,是以照片摄影师的身份一同参与拍摄的,这是我们合作的开始吧。其实,在《幻之光》的时候,他作为摄影师藤井保的助手就曾经来过我的片场,我是之后才知道的。然后,在《空气人形》拍摄时,我觉得他拍出了很多“精彩的照片”,绝对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一张张照片已经超越了电影剧照的“属性”,但是当时我没有像想到会让他来拍摄电影。泷本先生说他非常认真的看过李屏宾先生的摄影。之后,他自己的CM拍摄方法也发生了改变,那摄像机的动感好似受到了李屏宾先生影响一样,非常出色。对于模特儿而言,他也是最出色的摄影师。我看了他拍摄的大和不动产的CM,绝对拥有拍摄长篇映画的能力。之后,偶然间我看了深津绘里小姐和莉莉先生合作的CM,当时我就发出感叹,这个摄影师是不是拍过电影?之后,我一查才发现,拍摄这个CM的正是泷本先生。随后,我马上电话和他联系,然后就是《如父如子》的拍摄了。在这之前,泷本先生貌似收到过不少电影公司的邀请,但一直抽不出时间。我和他的相遇算是缘分吧。

    美丽的生活

    斋:之后可能会有很多观众观看这部作品。看到了她们在镰仓的生活,会不会感到并没有必要一定得住在大城市中呢?

    是:好可怕,我现在只能住在东京(笑)

    斋:我也如此(笑)。但是我感觉现在对农业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了远离都会的生活。这是不是所谓的顺应时代潮流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生活在东京中心”这个概念会被不断质疑吧。这部作品中镰仓自身魅力十足也是一个原因,感受“地方都市能量”的人现在也不少吧。

    是:这也是原作的缘故吧。原作自身的魅力造就了原作中小镇的魅力吧。那四姐妹的生存方式也告诉了众人原来可以如此生活。然后,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会像她们那样可以如此轻易的过上这种生活,包括我在内。但是,清爽与美好确实是生活的必备品。吉田先生这么创造了这部作品,我算是对原作的解释,也算是一种回信吧。原来人是可以这么描写的!特别是幸的生活方式,那种背负着重压但一直向前的生活态度,可能是本片的核心思想吧。好好地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行走,人会是美好的

    斋: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很能感受到“时间的差异”,或许是地方的历史特色,也或许是继承先祖,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但背负着这些的只有幸一个人,其他妹妹都自由的生活着,而且是在她们都将离开这个“家”的前提下。怎么说呢,我充分感受到了“屋子”和“住在屋子里的人”之间的距离感。

    是:是的,幸一个人守护着这个家庭。所以,幸在“屋子”里的描写是最多的。而佳乃(长泽雅美)的登场不是在家里,而是在男友家也算是暗示着哪天她将离开的意思吧。这部《海街物语》是姐妹们寻找“家”的故事,关于和这个“屋子”之间的故事,每个人当然是不同的,存在着不一样的距离感,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拍摄的。

    从家到小镇,从小镇到海

    斋:为了和是枝导演对话,我事前看了好几遍电影。最终自己的情感花落何处,果然还是这个“家”。(笑)大家肯定会在哪天离开这个家,建立新家后喜悦的心情,在那里还存在着“父亲”,“奶奶”。我忘加揣测 ,觉得这个“家”或许是本片最成功的要素吧

    是:确实。这个故事就是“家”看着她们四人,整个小镇看着她们四人,或者是看着丝丝。看着丝丝后你或许才会发现其他人,所以寻找“丝丝”是本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吧。另外的一个因素,也就是你提到的“家”了。这不是在摄影棚里拍摄,能够找到一个能让她们四人生活的“家”是本片的一大难关,真的很不容易。如果稍微时间上有偏差,或许就错过了。正好是房东准备改造前的事情。

    斋:在影片中,幸给丝丝测量身高,然后在家里的柱子上留下标记,并留下名字。那根柱子是真的“柱子”吗(房子里的原物)

    是:一开始我觉得直接用原有的柱子非常失礼,所以在柱子上铺了一层板,之后房东对我说就直接使用没问题后,我就直接使用“原物”了。所以,拍摄时也要求一气呵成。

    斋:那么,那个“丝丝,15岁”还留在那里吗

    是:恩,留在那里

    斋:啊,那真的太好了。

    斋:丝丝搬到镰仓后没过多久的事情,有一次要迟到的早晨,她和姐姐一同跑向车站。我感觉到了“原来这个“家”到车站就这点距离啊”。之后,渐渐地知道了“家”的真实身份,然后开始感情移入,爱上了这个“家”(笑)

    是:你看得真仔细,谢谢。整个流程是最初的季节拍摄四个人,然后是搬家,以及“家”的登场。最后,到了冬天逐渐从家展开到整个小镇。而为了说明“家”在哪个地方,你可以一开始就加入“小镇”的镜头来暗示,但是我希望是以丝丝的视线来看整个世界,所以最初是姐姐们,之后是家,小镇,以及大海这样慢慢扩展。说实话,“海街物语”中,海很早就应该登场了。但为了照顾到丝丝的视线,所以就“迟到”了

    斋:考虑到镰仓这个元素,我一开始觉得会有很多海的“元素”,原来导演有这样的意图。关于海的场景,是四姐妹道出真心话的地方,即使不说话,她们的样子也和“家”里的存在区别。所以,我觉得故事的主要舞台还是“家”,而不是“海”。“海”就想教堂里的忏悔室那般存在吧

    是:原来如此,好有趣的解释

    超越表演的表演

    斋:日本的观众因为都知道这四个演员,所以一开始就是以对“演员”的目光来观看这部电影。但是,这部作品中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感觉,即四姐妹像真的姐妹一样,这应该只有是枝导演您做的到吧。把四姐妹拍得如真的姐妹般存在的作品,就连长篇的大河剧或者日剧都很难做到。一般情况下,她们都会成为“商品”,被当作宣传道具。这看似“四重奏”版的共演真的一开始就如同现实生活中那样自然,绝对是本片的压卷点。怎么说呢,是希望吧

    是:恩,真的非常好。但是,把她们四人变成“真正的姐妹”是这部作品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怎么说呢,她们都是可以出演主角的优秀演员,像以前东宝映画那样“全明星四姐妹一同登场”一样,给我布置了一个严峻的课题(笑)。她们能够成功的演绎出“四姐妹”真的非常出色。

    斋:影片后半段,绫濑遥小姐摸着丝丝的头,这真的是姐妹啊,否则不会有这种场景吧?那是表演吗?

    是:不是的

    斋:真的吗?

    是:绫濑遥小姐在等待的时候,一直会拍着丝丝(笑)

    斋:她们看上去只存在着姐妹间的距离感

    是:刚刚提到的房屋柱子上量身高的场景,丝丝后退后,绫濑遥小姐也做出了相类似的动作

    斋:是的!

    是:那已经不是表演了吧。我看着现场,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但是这或许才是最好的“表演”吧

    斋:恩,绝对压卷!或许这部作品不仅是一般观众,也是我们这些业内人士,特别是创造电影的人士应该看的作品。能观赏到这部作品,我真的非常高兴

    是:你说得如此之好…真的谢谢了

    斋:哪里。是枝导演,今天真的谢谢了


    原载于《SWITCH 6月号》

     5 ) 是枝裕和的短板

    找时间看了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海街日记》,第一印象,对男人而言,这部电影简直功德无量:演员涵盖各阶段美女,成熟女神凌赖瑶,长腿傻白甜美女长泽雅美,还有个中学生少女萝莉。各种食品的特写。日本的精致,山川河流海滩,美不胜收。食色都有了。故事也非常温暖感人。姐妹情深啦,生死感悟啦,青春烦恼啦,熟女的烦恼啦.....不在话下。

    然而这部电影看完,整体上让人觉得失之煽情。和当年看《礼仪师奏鸣曲》一样,当年《礼仪师奏鸣曲》拿了最佳外语片奖,然而那部片也是有点煽情过度的,但它选择了一个取巧的题材。非常出彩。

    在我看过的几部是枝裕和里,最精彩的要数《步履不停》,它短小精悍,看上去无甚意义,但却回味悠长,如果以小津和山田洋次为参考,这算是枝裕和最接近大师们的一部作品,而《如父如子》和这部《海街日记》一样,是成功的商业电影。

    《步履不停》的精彩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对西方而言,东方女人对自己感情的压抑与释放都是非常惊人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矛盾与表现形式,既具世界性,又有东方特色。父亲年轻时背妻出轨,妻子为了家庭和睦团员,隐忍负重,藏着这个秘密过了几十年,压抑了几十年,直到儿女长大成人,丈夫已垂垂老矣,才曲折隐晦的发泄出来。而儿子对父亲的叛逆,一直没有得到和解。寥寥几句的对白,张力十足。婆媳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是两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选择以及截然不同的生活。儿媳是一个离婚再嫁(并且带着儿子再嫁)的女人,女儿是个有点儿懒散,有点儿贪心的小市民。还有一个因为救人溺水身亡的未出场的长子。这其实是一个反映两代冲突的电影,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冲突中,缓慢的向前发展。与之相比,山田洋次重拍的《东京家族》更高一筹。

    《海街日记》则因为故事设置太过TVB而令表现结果大打折扣,会令人觉得美好的不够真实。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那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无论生者还是死者,每个人都那么完美、自洽,姐妹一起看月亮,酿梅酒,炸天妇罗做咖喱饭,一起海滩漫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但生活不是美梦,如果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而被打动,那怎么解释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并不是每个死亡都像樱花凋谢一样美好而令人惋惜。

    未出场的父亲因为善良,不能拒绝而出轨,导致了家庭破裂,而承担起整个家的大姐,也爱上已婚的同事。不可否认,这种设置和《步履不停》一样巧妙而富有深意,但是枝裕和的导演之路,似乎朝着一个平庸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然而,我还是强烈推荐这部《海街日记》,原因只有一个:实在是太好看啦,大姐凌赖瑶的坚韧,二姐,长-直-雅-美 (sorry,长泽雅美)的单纯,善良,宅女老三,还有小妹妹,每个都不同,每个都是不同年龄段的美。日本的樱花美景自然不在话下,那间温暖古朴的传统老屋(和《步履不停》中出现的那个家好像)。

    事实上,你很少在日本电影里看到,或者,感到肮脏和丑陋,哪怕是像《新宿事件》这种开幕就发生在下水道,以大城市为背景,包含黑帮火拼的血腥电影中。也是满目整洁。更无须说那些日本的乡村,真是随意举镜,满目美景,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电影中,镰仓这个海边的小镇,幽静恬然,每天一班,只有一节车厢的火车隆隆开过来,上落一两个乘客,再卡塔卡塔的开走。阳光洒满了窄窄的铁路满山的绿树和飞舞的樱花。

     6 )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因为父亲的抛弃,一家人陷入不幸福。妈妈心灰意冷离开三姐妹,大姐为了守护妹妹大龄未嫁。
    父亲的去世,变成故事的拐角。看到同父异母的妹妹,姐姐们并没有想象中的排斥反感,而是从心底喜欢接纳这个与她们流着同样血液的妹妹。
    应该说是时间的力量吧。让人慢慢接受现实,淡忘怨恨,更冷静下来更客观地思考事情原委,在漫长岁月中,理解、接受慢慢产生。
    因此才会有了后面的亲情故事,有了更多的欢乐与互相支撑。
    时间是伟大的。但也是残酷的。终归,人是在变老。(这种想法好悲观)

     7 ) 海街日记

    同学推荐的电影,在看电影之前也不知道是根据漫画拍的。花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电影中没有过多的矛盾与冲突,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羁绊。电影看完整个人很平静,却又感觉很温暖。

    在镰仓生活的三姐妹,幸、佳乃、千佳。收到了15年前销声匿迹的父亲的去世通知。葬礼在山形县被举行,去祭拜的三个人,在那里和父亲与其他女人生的同父异母妹妹铃见面了。铃的家人都不在了,但她却坚强且毅然准备振奋。看到了那个样子的幸,对铃提出邀请到镰仓和她们在一起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镰仓的生活。

    海街日记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沉稳的大姐、有点小狂野的二姐、古怪的三姐,少女的小妹。街角的餐馆、火车站、海边、老家、樱花树下,一处一处都是风景。梅酒、白饭鱼、咖喱饭,无一不是老街的味道。电影拍的很美,典型的日本镜头,平淡却不乏味,这就是海街日记。

    亲情是永远的话题,小玲与香田家三姐妹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而她的母亲,做了第三者,破坏了她们的家庭。父亲的去逝让小玲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亲人,唯有与她们生活。生活是一个融入的过程,一个成为真正的亲人的过程。

    整个片子真的没有过多波动的部分。很喜欢结局,四姐妹在海边踩着海浪,就这样笑着在海街生活下去。

     8 ) 美的表层

    看完了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记》,很难不把它和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对比一番。

    《小森林》分“冬春”和“夏秋”篇,讲来自日本东北部乡村“小森”的女孩市子在城市生活受挫后回到家乡,在母亲留下的木屋里一人独自生活,经历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细节。《小森林》并无情节,以上前因后果也只不过作为布景板存在。镜头所捕捉的是市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季节变迁,拣取其中最美好清新的片段进行组合,作为明信片日记一般呈现在嘈杂都市生活的观众眼前。《小森林》是纯粹的视觉展览,几乎没有电影手法的运用,更缺乏艺术作品的目的性。这四集“故事”更像一套四季食谱,经过明显的加工筛选,为呈现自然之美与其背后返璞归真的情怀,距真实的乡村生活甚远。

    《海街日记》也采取了相类似的“日记”手法来记录滨海小镇镰仓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与《小森林》系列相比,是枝裕和的镜头语言更为丰富,关注的焦点更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非明信片一般的静态风貌。这四姐妹因为一场葬礼走到一起,各有美丽之处。其中有两个片段更是达到了日式审美的巅峰:

    一是夏季花火大会结束,细妹小铃穿着大姐香田幸送给她的外婆的和服,回到家发现三姐妹全都穿上了传统的夏日和服等着她在后院梅子树下放烟火。小小的花火照亮了四个人的脸,镜头从房内越过榻榻米,穿透拉窗与走廊,照进如同被框进画里的傍晚庭院,鲜活生动。

    二是小铃坐在青梅竹马的小男友自行车后座穿越空荡的“樱花隧道”,两人笑得毫无顾忌,路两侧盛开的樱花灿烂如雪,乐声轻抚,小铃年轻的脸明亮如星,春风拂面阳光如蜜。

    花火与樱花都是短暂易逝的物事,短暂处格外灿烂,属日式“物哀”悲情审美的典型。《海街日记》中也的确出现了两次葬礼,然而这些审美符号的出现并没有让电影带上丝毫的黑暗底色,四姐妹从初见到最后的海滩剪影,彼此之间简直毫无矛盾嫌隙,包括父亲这个最难启齿的话题,都在日常生活的甜美和谐中被一一化解。无论青梅酿酒,还是海猫小饭馆的关张,生活的种种烦恼不如意都无法影响香田家姐妹的日常,一切来得毫不费力,美得透明不似人间。

    电影里唯一的“不和谐”声音来自老太太树木希林饰演的姨妈,她提醒大姐要谨慎考虑收养小铃的决定,也在四姐妹那不靠谱的妈妈回家来时给争吵的双方当和事佬。说实话,我觉得这老太太是整部电影里最有人味的角色,她算计、她有阴暗面,她也和蔼可亲,她真实。

    缺乏阴暗底色这点是我觉得《海街日记》最大的失算,这种剧情单一化,只选取四姐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展示的手法与《小森林》系列中以自然纯朴情怀为唯一出发点,刻意回避乡村生活的艰苦一面是一样的。看完翻翻背景,果然二者都是漫画改编的作品,从人物塑造到大结构都二维化得厉害,简直耽美。

    想到这一层,便为是枝裕和这部日记深深遗憾——要知道,他大概是日本当代最接近小津的导演了,2008年的《步履不停》不仅拍出了小津的画面氛围,更拍出了小津式的日本家庭生活的精髓——细节边角并非完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深深阻挡了人与人的交流理解,但真正的美则超越那些磕磕绊绊的细小障碍,那是时间流淌中慢慢析出的人间至爱,不是毫无理由的暖男和圣母。小津对细节的信任,对镜头的冷静处理,都是因为他相信字里行间见真情,无需粉饰,更无需为观众进行二维化的筛选。

    是枝裕和在《海街日记》里所表达的美在观看时固然动人,但这是空洞的美,脱离了泥土的滋育和泥泞大地的沉重,在本质上与《小森林》系列的乡村明信片如出一辙。这完全不是小津风味,更距日本经典文学作品《细雪》中所描述的四姐妹生活十万八千。这是真正的日记流水帐,只记录了美的表皮,降格到“养眼”的层次。

    我对表层化的是枝裕和,甚为失望。

     短评

    平庸?!远了的先不说,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结束。年度十佳

    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是枝裕和真是快够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种一招一式都是满满的小津味道(所以这次干脆在镰仓了么)…这个故事明明是个甜美版/长大版的[无人知晓],就是没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这么与众不同。

    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多么温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湿衣襟。

    14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个《饮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三姐妹还真有点性格的对应性。但看到后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讲家庭,而是讲时间的绵延。外婆酿下的梅子酒、外公种下的梅子树、外婆的咖喱鱼饼、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猫食堂的竹荚鱼菜谱、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人对于绵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这些穿透了时间的味道、气味。人都会长大、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会成为五十岁的老太婆,再温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楼空的一天。但因为我们还能感知到这种时间的绵延,所以人生才没那么孤独和冰冷。

    17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简单的事——譬如开头。但在多数时候,是枝裕和故意让她们显得没有那么美,与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紧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开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来,不想快进不想暂停更不会想关掉。说很平淡很无聊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2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简单、干净、温暖、治愈,海边的风与阳光,又一部是枝裕和亲情剧。难得的大牌云集,虽然在导演最近几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却也足够感人与回味,何况,还有一群养眼的妹子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太棒啦,看得心都彻底软掉了。放入复刷名单。

    31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离异工作受挫感情不顺,回到小小的家依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该爬山爬山,该骑车骑车,该赏花赏花,看春樱夏帆秋枫冬雪,保持房间窗明几净内心清洁澄澈。舍不得结束的一部电影,想看着四姐妹一起继续生活下去。

    33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人世间没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来世要当个男孩 可以没有拘束 现在想来 无论来几世 永远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温柔美好都为女孩子留下

    34分钟前
    • psl
    • 力荐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开心结。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总觉得一种日式情趣压倒了电影本身

    40分钟前
    • 叶酱
    • 推荐

    是枝裕和永远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点悲伤有点小高潮却不会改变太多,摄影台词配乐节奏都扎实的要命,没见过写异母姐妹写的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酱的长腿啤酒,奶遥的情妇轮回与母性逆转,当然还有小妹,那个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数次落泪。#戛纳电影节#

    45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舒服贴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舍得不结束,希望温煦克制的家长里短连续剧一样演下去,像镰仓的风物,凭海临风百年不变。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稳传统,二姐活泼开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灵动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礼,有点回到《步履不停》气息了。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欢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温情人际等。但正因此,电影里所搭建那个终将逝去世界是与真正现实缺乏关联的。以那个社会观察家的高度来要求是枝裕和,这部作品无疑是甜腻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调式商业元素。但好在是枝细腻笔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53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波澜不惊的生活表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结,在大荧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

    55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57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发行从艺术院线到东宝,五十多岁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摄人气女优主演映画,一来还是四个,“压力”确实不小。电影虽然剧本和剪辑上都有些问题,但“女优美,长腿美,镰仓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盖了这些问题。四姐妹几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荐!

    59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是枝裕和依旧干净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仲夏,烟火,梅子酒,沙丁鱼,贴窗花的推拉门,四人的暖炉桌,樱花汇成的隧道,火车经过的小镇,梅雨时节走过的阶梯,沙滩上的脚印,最后所有温柔隽永的情感都堆积成随着海风轻轻拍打过来的海浪。真想也这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1小时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实在太喜欢这类一条直线的日本电影了,没有棱角,连偶尔的小矛盾看起来都很温情,但却足以让人回味。平淡的讲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现实生活。ps.日本姑娘吃东西的镜头可以治疗心情抑郁~

    1小时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我简直没有办法不给五颗星

    1小时前
    • 大島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