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女煞葛洛莉1980

    女煞葛洛莉1980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1980

    主演:吉娜·罗兰兹,巴克·亨利,朱莉·卡门,约翰·亚当姆斯,约翰·芬尼根,Bill Wiley,瓦尔·埃弗里 

    导演:约翰·卡萨维蒂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粤语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

    • 娜娜1

    • HD中字

      救世主杰夫

    • HD中字

      幸存者2021

    • HD

      兽王

    • HD中字

      赤裸狂奔

    • HD中字

      PTU2机动部队

    • HD中字

      天佑之爱

     剧照

    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2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3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4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5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6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6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7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8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19女煞葛洛莉198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萧条的城市里,帮派分子随处可见,担任黑手党会计的杰克因为私吞黑手党财产并向警方告密,而遭到黑手党监视,他一家人被困在公寓中随时会遭遇不测。杰克和妻子将小儿子菲尔托付给单身女邻居葛洛莉(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然而他们自己却没能躲过黑手党……欲追回钱款的黑手党继续追索菲尔,但此时,身份并不简单的葛洛莉挺身而出,决定保护这个陌生的男孩。二人在黑手党的包围中侥幸逃走,声称厌恶孩子的葛洛莉与英语不甚流利的混血男孩在步步惊心的旅途中营造了互信与默契,但葛洛莉清楚,真正的把菲尔从黑手党手中解救出来需要她做出一个惊险的决定……

     长篇影评

     1 ) 一场不紧张的逃亡之旅

    《女煞葛洛莉》在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个杀手不太冷》可以看到相似的情节,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中,也能看到致敬罗兰兹的角色(林青霞饰演的金发杀手)。对笔者而言,电影剧本有可取之处,足以营造出各种冲突,但笔者认为电影拍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

    类似的电影情节,观众可以因《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情节而聚精会神,但在观看《女煞葛洛莉》却无法产生相应的刺激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卡萨维茨并没有在电影中制造出不安感以及刺激感。女主角带着一小孩,从实际生活中其实是弱不禁风的一对组合,任何威胁都会变得十分棘手,如果着重表现黑手党或者警方的追捕,那么电影绝对比《这个杀手不太冷》更为刺激。但电影却没有抓住女主角两人的弱势做足功夫,也没有依托这点制造跌宕起伏的剧情反转,电影里面的黑手党业余到让观众无话可说,如此弱鸡的对手,又岂能营造出必要的危机感呢?电影除了用镜头对准女主惊慌的脸庞之外,啥也没做。因为电影气氛一点都不紧张,女主的表演反而像个小丑一样可笑。

    氛围营造不足之外,情节发展也是模糊不清,女主带着小孩逃亡,路线始终动摇不断,只是在原地不断打转,丝毫没有目的计划可言,因此电影主线没有逃亡惊险的感觉。那么卡萨维茨是否真的只想拍好一个故事呢?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先驱者,卡萨维茨或许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他的重心压根不在于情节,逃亡这是一个麦高芬,在逆境中表现一对陌生人的情感或许才是焦点。

    但问题同样存在,因为电影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女主和小男孩压根没有过多的情感交流,也没有表现太多的情感挣扎。女主作为一个“讨厌”小孩的人,转变为一个为了小男孩可以牺牲生命的“母亲”角色,这如此大的转折,电影中进入缺乏深入的情感铺垫。因此观众对于女主的动机始终是模糊的,女主的行为也不足以产生信服力,那么如此情感又岂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呢?伊斯特伍德在《完美的世界》中,成功表现了大叔与小男孩的情感刻画及转变,因此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并为主角们的命运而触动。但《女煞葛洛莉》中却看不到类似的情节。

    当然,电影让笔者感到惊艳的就是配乐了,萨克斯的音色演奏出一股荒凉不安的感觉,这让人想起港片的江湖感,也将女主逃亡的悲凉及左右为难的感觉表现出来。就这一点依然可以看到卡萨维茨的爵士魅力,而他创造性地使用孩子配角,也让电影增光不少,剧情上营造了趣味的可能性,这一点对后世者影响不小。

     2 ) 少年菲尔的烦恼

    某个平凡的下午,随着一连串枪响,一个六岁的波多黎各少年家破人亡。他的外婆、父母以及姐姐都死在了黑帮的枪下。父亲在送走他的时候把他带到家门外,双手紧紧的捧着他的脑袋,告诉他,要成为一个大丈夫男子汉,be a man. 但是,他也只还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啊。他一次次反抗 Gloria就是想回去确认一下,他的家还在不在。就像Gloria说的,他们的关系不过就是邻居。我想不仅是邻居,他们还差着一辈,在Gloria家中,估计还是他们两个第一次交谈。说白了,他们就是陌生人。(Gloria估计也没想到,想着敲门去借个咖啡,结果却被托了孤。)

          接下来他们一次次从黑帮的追捕中虎口脱险,不仅依靠Gloria的一股子狠劲,还有Phil的冷静配合。Phil在一次次追捕中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成长,从在楼梯口嚷嚷着“I’m a man” 的小男孩真正的变成了一个男人:他会担心Gloria的安全,他积极配合Gloria的行动。厉害的是,他洞察人心的能力。小男孩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成为了最了解Gloria的人(之一?)。

          全片中最让我感动和觉得可爱的一点,就是Phil只穿着一条小底裤,趴在破旧不堪的床垫上,撩着Gloria的头发,说,我爱你Gloria。Gloria你是我的女朋友。观众应声而笑,笑他这么小小年纪,说着爱。笑他故作姿态,仿佛深情。小孩子的话,信不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种大人们认为的可爱:小孩子的老气横秋。我却笑不出来,只是觉得心酸和心疼。他的真情流露正是大人无法坦然承认的。正是因为是小孩子,以Phil的性格,说出来的话和心里想的,100%符合。为什么一个6岁的小孩子,不可以爱一个因为他不得不放弃安逸的生活,以命相拼杀出一条血路的女侠呢?Gloria是一个英雄,白天带着他与仇人斗智斗勇。Gloria是一个女人,晚上穿着刺绣红缎子的睡衣在他身边疲惫入睡。Gloria还从不把他当作需要被照顾的小孩看,有什么说什么,安慰他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教导他要找一块优质墓碑,好好地和逝去的人道别。这样的真性情女人,Phil真的是打心底里喜欢她。爱情不分年龄,我认为Phil是单纯的满心喜欢着Gloria。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身体的欲望,他也还没有这种欲望。

          同时,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这种恋母情结和恋爱的混合体。我个人认为,Cassavetes写Phil问Gloria是不是愿意做他的妈妈时,明面上是在放一颗烟雾弹,仿佛要上演一出母子情深。但是却是在指男女关系中常见的恋母情结。在片子尾声,Gloria和前情人在谈判的时候,前情人也说了每个女人都是母亲。但这却像是强行在解释Gloria的护犊情深。于我而言,却是再一次提醒。若有机会,看了Cassavetes的其他电影(这几天看),若有可以继续研究的,就再另开一篇,聊聊恋爱关系中的男人的恋母情结吧。

     3 ) 《女煞葛洛莉》:弱者回归爱的拥抱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3477.html

    匹兹堡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其他人,甚至连小菲想要载他回到镇上的出租车也离开了,在小菲面前,只有寂静的墓碑,只有浓郁的大树,只有冰冷的十字架,也只有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说话。在那陌生的墓碑前,小菲喃喃自语:“你好,葛洛莉,我知道你已经死了,请向我的家人问好,我妈妈以前是多么爱你……”小菲把自己当成是唯一的生者,他的家人被黑社会杀害,保护他的葛洛莉也难逃厄运,而死亡作为一种和生者永远相隔的状态,似乎只有听得见他内心的呼唤。而面对再不能相见的死者,面对冷寂无人的墓地,小菲其实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他甚至没有哭泣,和死者的告别也是他走向自己人生另一个方向的必要仪式。

    可是,在公墓的那条路上,他分明看见了那一辆黑色的轿车,分明看见车上走下来穿着黑衣的女人,“你不来亲亲你的奶奶?”小菲没有奶奶,在一家人惨遭黑社会杀害之后,他似乎已经没有了亲人,但是眼前的这个黑衣女人就是“复活”的葛洛莉,就是一直以来保护他的葛洛莉,他露出惊喜的表情,然后飞奔过去,一个猛烈的拥抱将他们又联系在一起。这是陌生的匹兹堡,这是冷寂的公墓,而就在这无人的地方,一个装扮成奶奶的女人,一个坚强地和死者告别的小孩,他们拥抱而成为一个整体,仿佛是至亲的爱,温暖彼此,而当小菲扔掉“奶奶”的帽子和假发,就是一种对于彼此感情的真正回归,他们相遇,他们相见,就像三个半小时之前的那个约定,他们在这场谋杀中永远不会走向死亡。
     
    那一刻,她已经不是一个女煞,而是一个女神,就像在宾馆里分开的时候,葛洛莉问小菲:我能不能当你妈妈?小菲很坚定地说:“你可以当我妈妈,你是我妈妈,也是我爸爸,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甚至是我的女朋友。”一个邻居,一个被妈妈临危受命保护他的女人,从曾经的躲避、厌恶,到如今的依恋,在这步步惊心的逃亡之路上,完成了关于爱的定义,小菲找到了家人的感觉,而葛洛莉这个曾经讨厌孩子的黑社会杀手,也在着互信和默契中,找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感觉,可以说,不管是对于小菲,还是葛洛莉,他们都是在这关乎生命的惊险中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也最终完成了爱的最后拥抱。

    一个是背负着命案的女人,一个是六岁的波多黎各男孩,他们在这个城市里都是弱者,在他们面前存在的是强大的体系,即使在公墓里他们胜利汇合,温暖地拥抱,但其实,那种被追杀的危险还存在,随时有可能从背后伸出一支枪,随时会射出一颗子弹,随时会被抓住会死去,这不是他们逃离的终点,但是在暂时的安全中,在欣喜的拥抱中,他们已经收获到了满满的爱。可是说,这种爱抵抗着外界的危险,抵抗着随时的谋杀,抵抗着恐惧。一家人当初为什么会被黑社会灭门?小菲的爸爸杰克是犯罪集团的会计,而当他将那份账簿交给联邦调查局的时候,他已经触犯了那个强大的体系,所以在一家人希冀从贫民窟的房子里逃离的时候,那些子弹便射向了他们的身体,并不是他们缺乏爱,而是在混乱中,在彼此职责中,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保护他人,小菲的妈妈省着父亲的气,小菲的姐姐甚至也不肯在最后的关头离开,所以他们在无措的不安中,遭到追杀,杀手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握着两把手枪的家人杀害。

    一边是家人在彼此的冷漠中被杀害,另一边则是葛洛莉和小菲的互信和默契中逃离,两种结局的背后其实就是关于一种爱的传递。葛洛莉似乎只是在向邻居借一点咖啡中卷入到这一场麻烦里,杰克要葛洛莉保护小菲,在自己无处可逃的情况下,他只想让自己的儿子保全生命,带着那本重要的账本逃离现场,那一刻,父亲杰克对于小菲也是充满爱意的,他抱着他对他说:“当个男人,不要相信任何人。”他亲吻着他,对他说:“我爱你。”和妻子、女人的争吵,和儿子的亲吻告别,在杰克的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种区别也浸透着某种社会的男权思想,当小菲最后拿着账本和葛洛莉走上逃亡之路的时候,他其实就是作为黑社会最大的威胁而存在,他以后会变成一个男人,甚至会成为复仇的男人,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抓住着复仇的种子,即使葛洛莉几次要将账本交给他们以期获得小菲的安全时,他们也总是拒绝,最后葛洛莉在曾经的男友托尼面前,求他放过小菲的时候,托尼却还坚持要那个男孩,“我们做的事情不是谋杀,我们只要那个男孩。”男孩是潜在的敌人,追杀他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一本账本,所以在这样一种思想之下,对于小菲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他只是一个六岁的男孩,一个连箱子也拿不动的男孩,一个账本都会忘在出租车的男孩,一个连英语都不能流利表达的男孩,在枪和子弹的巨大威胁中,很可能会成为强大体系的牺牲品,所以不管是小菲还是葛洛莉,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那个强大的体系,当葛洛莉对小菲说出“体系”这个词的时候,小菲不解地问:什么叫体系?为什么赢不了?葛洛莉却也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的,无语也是无奈,在所谓的体系里,一个六岁的男孩,一个孤独的女人,无论如何都是弱者,无论如何随时可能被追杀。

    而这个强大的体系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惹上了麻烦的黑社会体系,另一种则是警察、联邦调查局相关的政府体系——葛洛莉本来就是混在黑社会里,一方面她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黑社会的追杀中创造机会,可是另一方面,她也一直是政府追踪的目标,是政府绳之以法的犯罪分子,所以在保护小菲的过程中,她所面对的两个体系都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那些黑帮成员是我的朋友们”,但是在“朋友”的追杀中,“我不能带你去见警察,因为我有案底。”一方面是追杀,一方面是逃避,葛洛莉接受保护小菲的任务,其实就是将自己推向了一个双重危险的境地。

    所以接受这个邻居的任务,一开始她显得有些盲目而无奈,在小菲第一次进入她的房间里的时候,她对他说:“我有公寓有钱,为什么要保护你?”小菲是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家人,他在走廊上抱着那本账本犹豫徘徊了好久,他在失去家人的同时是不想被眼前的这个女人保护的,充满了警惕心的他在葛洛莉面前骂她是笨蛋,是猪,“我要我的爸爸,我恨你。”所以在小菲的拒绝和逃避中,葛洛莉陷入到一种矛盾中,她对眼前这个男孩说,我的房间里有鱼,又对他说,你愿意跟我的猫一起玩吗?鱼和猫,是两种不能共存的东西,但它们都在葛洛莉的世界里成为一种玩物,就像葛洛莉面对保护小菲的任务一样,也在这种欲罢不能的矛盾里。

    鱼和猫终于没有带离这个房间,葛洛莉带走的是对她充满警惕心甚至仇视的小菲,所以在这场逃亡过程中,葛洛莉作为一个不喜欢孩子的女人,作为一个根本没有母爱的女杀手,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挑战,而失去了家人的小菲也在缺少爱的现实里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们就像鱼和猫一样,天生就注定无法和谐共存。一开始,从房间里逃脱之后,葛洛莉就想把小菲赶走,叫他不要缠着她,“我不想被杀。”这是葛洛莉的不安,她似乎想要告别这种追追杀杀的生活,但是在空旷的街道上,在杀手随时出现的城市里,葛洛莉其实无法将小菲推向危险的境地,那时候小菲也不愿离开她,他仅仅跟着葛洛莉,抱着葛洛莉。

    一方面小菲害怕独自一人面对危险,另一方面,小菲又渴望像父亲所说,成为一个男人,所以他总是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要成为男人。”而对于葛洛莉,也总是无法消除那种警惕心,消除对她的不信任,“你不是我妈妈,我妈妈是很漂亮的。”在他面前的葛洛莉,总是抽烟、喝酒,总是训斥他,总是要甩掉他,所以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他渴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一个最棒的男人,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男人。在那次争吵中,他骂葛洛莉是笨蛋,是小虫,是烂人,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抱着那本账本,离开了葛洛莉。而葛洛莉在酒吧里喝了酒抽了烟之后,却忽然觉得自己很愧疚,她跑到街上才发现那个倔强的男孩真的不见了,这时候她才着急起来,对于她来说,是辜负了一种邻居的责任,所以她四处寻找,而当她看见小菲被黑社会的人带到一个房间里的时候,她又一次使自己成为冒险的杀手,独自闯入禁区,独自解救出小菲。

    黑社会一路追杀,他们几乎就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而葛洛莉和小菲在每次追杀中总是能化险为夷,在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的身上,总是有两样东西,一样东西是小菲抱着的账本,另一样东西则是葛洛莉放在包里的那把手枪,她在街上用枪射杀车里的黑社会成员,在饭店里用枪指着跟踪来的他们,在房间里用枪解救出被带走的小菲,在地铁里用枪保护自己逃离,在托尼的住所里她还是用枪惊险地离开。用枪保护自己和小菲,用枪威胁靠近的黑社会成员,一方面黑手党成员几乎都业余到没有一丝反抗的能力,葛洛莉能够屡次逃脱他们的追捕,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女煞超过男人的冒险和勇敢精神,但是另一方面,只要回到旅馆,葛洛莉又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当房间有人敲门的时候,她总是神经质地举着枪,把所有人都当成了敌人。

    一方面是勇敢而果断,一方面是紧张和不安,而这也正是葛洛莉作为一个女杀手的两面性,所以在和小菲的交往过程中,在他们相离相合的交往中,彼此也从防范、无奈慢慢滋生出信赖,他们面对同样的敌人,他们同住在同一间房间,甚至他们同睡在一张床上,总是上半身裸体的小菲不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但是在惊险过程中,他也在慢慢长大,他问过葛洛莉,你爱我吗?葛洛莉笑笑,对他说,我比你重60磅。男孩和女人,一种奇怪的组合里,或许存在着的是一种依赖和关爱:葛洛莉用枪保护着小菲,小菲也施展自己的聪明和机智,像一个男人一样带着她穿过秘密的通道;而在房间里,葛洛莉照顾他,给他一种母亲的关爱,而小菲也帮着晾葛洛莉那大堆的衣服,他们开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因为对他们来说,拥有的是同样的目的。

    小菲慢慢变得坚强,慢慢像个男人,他甚至用烟灰缸当成武器,和葛洛莉一起面对令人紧张的敲门声;而葛洛莉也慢慢激发了母爱,她抱着小菲把自己当成了小菲的妈妈。而最后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葛洛莉要去见曾经的黑社会男友托尼,小菲对她说:“我爱你,葛洛莉,至死不渝。”而在和托尼交谈条件时,葛洛莉对他们说的那句话是:“我感觉就像是他的母亲,你们都有母亲对吧?”面对一个曾经“做过爱”的男人,葛洛莉似乎只能得到对话的机会,而当“我要那个男孩”的要求威胁到葛洛莉的时候,她也只有最后开枪逃离一条路,最后谈判的希望破灭,和小菲约定的那三个半小时成为他们走向彼此的最后机会,他们都是弱者,但他们都在彼此信任和爱中找到了力量。

    小菲说:“我爱你,葛洛莉,至死不渝。”葛洛莉对托尼说:“我爱上他了,是母爱。”逃生的过程中他们随时可能会死,但是这一种从未有过的爱的感觉却让他们紧紧成为一体,无论是鱼和猫,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历经风霜的女人,他们都在矛盾的世界里寻找那一种平衡,寻找遗落的爱,寻找坚强的力量,而最后墓地里的那一个拥抱,是一次自我的超越,是一次真正的温暖,化解陌生,化解死亡,化解危机,化解恐惧,在各自的世界里形成牢不可破的壁垒。

     4 ) 笔记

    刚看完思路有点乱,但回想一下,结构很好的。小孩生母同样是强大女性的设定,从她和葛洛莉的对话看来她真的是葛洛莉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葛洛莉生活掩护的一部分,也所以在最开始让葛洛莉有不能随便抛下小孩的理由;此外还有葛洛莉保留的人性,让她在危急时刻还是放下自己的猫抱走小孩。(和猫猫为伴以及讨厌小孩,是葛洛莉不信任他人,以及缺少安全感的体现之一。)但安定的生活同样难以舍弃,这是前半段葛洛莉亚的态度抗拒和行为矛盾、拖延的原因。葛洛莉不确定是否要从此一直抗争,一直和这个小孩亡命天涯,没有尽头,所以她暂时没买火车票,而是又住下了。在讨论完能否战胜组织,是否要对抗组织后,她做了永远抗争的决定,才最终把面对面谈判和私人关系这些最终手段用上。

    黑帮态度和水平的问题,感觉和葛洛莉的态度问题是对应的,开始是轻慢的、想要动动嘴皮的,后来一直亲身体验被葛洛莉压制的那帮打手开始严阵以待了,但上面的人不仅不知道,还被葛洛莉用黑手党里女性通常扮演的角色迷惑了。警察的缺席感觉可能是剧本的舍弃,也可能是事实就是这是件黑手党内务一样的事,合理的设定就是警察缺席。缺少一点知识了(

    其实我感觉有些差评和说“混乱”的,是因为不知道1.对葛洛莉来说要救的是小孩,本子只是工具;2.组织不止要本子,还“要”小孩;3.黑手党对葛洛莉的看法是很居高临下很轻慢、刻板的。

    演技也是很好的,成人们的不用说,小孩的既可以说是勉强,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所有他让人感到抓狂的地方和生硬的地方,构成了他的形象,他是个有些聪明但远算不上早熟的小孩,他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他意识到后他恐慌,他想装成一个成年人让自己冷静,他想自己做决定,他也想继续依赖,他不相信自己。

    p.s.好喜欢片头!好喜欢路人们!穿过后厨逃跑那段配乐好绝!

    结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他们会永远在生死间挣扎,他们会永远挣扎。

     5 ) 好的作品,需要导演更有勇气的冒险和取舍,哪怕它使得电影偏离逻辑

    我一直觉得美国电影太重剧情,演员表达太过直接,导演们缺乏给电影留白的艺术细胞,编剧们把故事写的太合乎逻辑以至于死气沉沉,影像层面更是肤浅得可怕,好像从不知道什么是意味深长且余韵无穷的留白。 直到看到这部作品,我发现,它改变了我对大多数美国电影的印象。毫无疑问,它存在明显的剧情瑕疵和人物瑕疵(这种取舍和设计,使得故事更好看,逻辑性更弱,热爱它的观众甚至愿意闭上他们能发现瑕疵和不和逻辑的眼睛),但是它平衡感了影像,剧情,表演,节奏,浪漫主义及余味无穷的电影留白。它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美国电影里面,最特别的一部。 影像 80分 影像层面,其实刚刚达到大师标准。因为这部电影影像跟随着剧情,服务于剧情,若说影像层面有太深造诣,绝不可能,但导演的影像风格,基本确立。或许是受美国电影传统式叙事结构的影响,或许是太过于重视剧情和人物的表达,影像成为剧情和人物的烘托,这是导演的选择,当然,这并非不好,反而,它依然使得影像发挥出了迷人的魅力。 剧本 90分 这个故事有多迷人,这个剧本就有多迷人,不过这种迷人,是影像,导演和表演层面,而不太突出体现在剧本层面。 剧本并不完美,甚至充满缺陷,故事有千万种不合理,可纵然如此,依然挡不住剧本服务于作品过程中,电影做出合理的不和逻辑的故事情节取舍。有得有失,得在于保留了电影完整的浪漫氛围,省略了无关紧要,或者说强化故事主线;失在于不合传统故事表达逻辑,部分情节,突兀且不合理。 表演 90分 小男孩最初其实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状态,但是扮演葛洛莉的女演员,一开始便很好的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大的个性,精准的表演直觉,以及美国女演员身上罕有的表演留白,没有过度表达,一切恰到好处。在这里,我并不喜欢去分析这位伟大的女演员层次化的表演,恰好相反,这种表演方式,更混沌的处于一种层次和无层次的边缘,类似于于佩尔的表演方式,它丰富并充满解读性,且绝不单一的表达某种情绪,而是使得角色完全成为情绪的混杂体,我认为这是使得一个角色复杂并富有深度充满魅力又独一无二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葛洛莉在处理她这个角色与小男孩之间这种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及对手戏过程中,找准了定位,平衡好了二者之间关系。 导演 90分 和艺术电影导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通过导演更人性化的电影掌控得以抚平。导演的优势在于细节层面的想象力,给了葛洛莉和小男孩创造了太多足以碰撞出故事火花和留白的情景,并很好的捕捉到它们。 创新 90分 毫无疑问,如果说低俗小说有些过分浪漫,重庆森林有些过分文青,戈达尔的电影的自由与浪漫还拘束于一种艺术化的表达,阿巴斯重视对人性的深层次挖掘与关怀并运用纪录式视角的旁观力量,去为电影贴上某种标签。那么这部作品,正如演员混杂各种情绪的精准演绎,这部电影具备以上多种元素,并平衡得恰到好处。 内容系数 0.9 得分 80分

     6 ) 《女煞葛洛莉(Gloria)》:熟女童男大战黑帮【第3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1/gloria36.html

    Gloria (1980)

    本片获得1980年第3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讲述一个中年女人与一个男孩逃避黑帮追杀的故事。女主角在邻居家做客时发现他们全家要遭到黑帮追杀,在他们的央求下,女主角同意帮忙带走孩子和关键证物。女主角与男孩刚刚离开,全家人就被黑帮杀害了。之后,女主角趁乱将男童带出大楼,来到自己另一个住处。第二天,女主角告诉男孩,其实她与黑帮的人都熟识,都是朋友,她要独自离开。可是男孩不放女主角走,这时黑帮的人来抓男孩,女主角只好开枪打死那些人。随后,女主角就带着男孩在城市中四处躲避追杀,即使期间与男孩闹了些矛盾。最后,女主角带着关键证物去找黑帮老大谈判,并告诉男孩去另一个城市等他。男孩来到那个城市后,以为女主角已死,可是她很快就出现了。

    本片是一部非常难看的一部电影,我看过之后非常后悔。电影难看的程度都让我没有耐心去写了,因为它的缺点实在太多了!剧情漏洞百出、人物塑造不丰满、没有主题、对白空洞乏味不知所云,等等等。烂片我看过不少,但像本片这样从头烂到尾、一无是处而且还获得大奖的影片,还真是第一次见到。金狮奖的评委们是不是傻了?这样糟糕的电影怎么能获奖?

    本片缺点中,最让我不能忍受的剧情漏洞百出。比如,女主角为什么与黑帮熟识还帮助邻居?为什么睡了一觉之后就想独自离开?那么开始何必帮邻居?为什么她带关键证物四处谈判,她的目不是要保护它?还有女主角怎么脱身的?男孩自己怎么可能来到另外一个城市?除列举的这些,还有很多让我想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多说了。总之,这部电影是让我领教了一部烂片究竟可以烂到什么程度!真不知道Gena Rowlands究竟有多大魅力,可以让电影围着她转?

    电影拍摄方面不多说了,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风格。电影既没有艺术片的沉闷,也没有动作片的刺激,更没有商业片的喜剧、爱情元素,干巴巴的影像风格看得我非常郁闷。不过通过本片可以一瞥纽约八十年代初的景象,片中可是真正的八十年代初啊!

    演员表演方面不多说了。Gena Rowlands是全片的中心,什么都以她为主,但我真没感觉出她有多大魅力,或者演技多么的好。大概看她早期的作品能看到吧。除了女主角之外,片中的其他演员都无话可说。此外,本片演员选得非常不认真,比如扮演波多黎各人的演员,只有刚出场的女人是拉丁裔,其他家人不是黑人就是印第安人,根本与拉丁裔不沾边。即使占很大戏份的男孩,在我来看也不是拉丁裔,很似黑人混血。本片的制作人员看来都把观众当傻子了,这也是我不喜欢本片的原因之一。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大烂片,烂到无以复加!女主角再漂亮、再出名又有什么用?三十年后谁还记得她?

    Gena Rowlands

    序列:0968

    2012-11-29

     短评

    1.浴室里崩溃一下不要紧,站起来还是要双枪毙敌啊 2.开头买菜回家上楼一段真惊艳 3. 纽约的的哥都是等着人拿着枪上来还不忘交规为后面追杀的车子左转示意的铁血汉子 4.小孩拉跨到对手戏完全没看头了,但是纯粹是因为义气以及与体制抗争的理想而铤而走险的Gloria本来就更带感啊 5. 所以王家卫看了多少遍这个!

    5分钟前
    • 牛肉粉.cpp
    • 推荐

    荒诞见真情,小正太与熟女的故事

    8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原来这个杀手不太冷也不是“原创”!卡萨维茨拍城市拍得太好了,体育场的一瞥,公共交通的不停出现【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背景人群自然入镜,疏离感从头贯彻到尾。反倒故事上稍微差点,女性主义的凸显【没有家庭,没有孩子】与“母子”关系对回归传统女性形象的表现之间的矛盾没有极具有力的刻画。

    1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看过女煞葛洛莉后,你会觉得拍出杀手莱昂的吕克贝松并不是那么伟大,或者说,他之所以那么伟大,是因为他站在了约翰卡索维茨的肩膀上

    12分钟前
    • 力荐

    用生活流的写实手法讲述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效果美妙,异常好看,比后来者《杀手莱昂》耐看。大概昆汀也从卡萨维茨的作品里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吧。

    14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第一部卡萨维蒂//中文片名的女煞这二字加得真是微妙 能算更直观地表现了葛洛莉的不同//女性身份不断转换 而且两性之间的关系确实不一定落脚在爱情上//绝对女主 几乎不可能不爱上葛洛莉

    15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影史第一次看约翰·卡萨维茨,影像风格非常迷人。女杀手与小男孩在城市之间辗转逃亡,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相互羁绊而滋生感情,是同时具有冷酷与温情的电影。林青霞在《重庆森林》的造型就像Gloria一样。

    16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卡萨维蒂的《爱丽丝漫游城市》/《杀手不太冷》。单拎出来当(异类的、自反性的)类型片看会有一点惊喜,类比戈达尔早期;但放在导演的整体序列中,无疑位于最差的那一阶。本片最大失误,也许是小孩演的非常一般,和吉娜搭戏搭不起来,像奥斯卡影后和金酸梅男主角戳那飙,无语。另外一旦不是陷入中年危机的窘迫男性,卡萨维蒂的魅力就锐减,让人看不下去。倒也看得出孩子是他的童年自指,拍得诚实。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3.5 子役的灾难级演技毁了全片 我要是Gloria早把这小逼崽扔了 / SIFF第1场

    26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各方面来说都像是卡萨维茨最平庸的一部了,漂亮的开头给了太大的期待。最大的问题在于情感的延续性,卡萨维茨的调度是高度依赖于即兴表演的,因而摄影机对瞬时的、神经质或歇斯底里式的情感冲击之张弛与把握非常到位,然而对于一个类型故事片所需要的精准、高效而又完备的“羁绊构建”以及过程中一系列大趋势不变的起伏变化来说——不仅死板得屈才,而且整个过程也是存在断裂的。

    29分钟前
    • Accattone
    • 还行

    女性对卡萨维茨的童年到底做了些什么。。老女人罗兰兹能不能不要这么美啊呜呜呜呜

    34分钟前
    • lvji
    • 推荐

    这毫无疑问是卡索维茨的电影,那个长相微笑都和自己神似的小男孩,还有自己的、我们的女神罗兰兹主演。但这又是最不卡索维茨的电影。我所期待那种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最真实的美丑,取而代之是戏剧性的虚构。不断上下楼梯和换乘交通工具的生死逃亡,也远没有仅在卧室里一男一女间的争吵充满紧张。

    39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对贝松影响肯定很大

    43分钟前
    • kulilin
    • 推荐

    中间略拖沓,但丝毫不影响进入我的年度十佳复赛。开头结尾尤其撩人。小男孩的表演是一个奇迹。介于经典和蹩脚之间的奇迹。

    44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美国帮派得以苟延残喘到今时今日真是个奇迹,家族成员都是靠领政府救济活命的对吧;美国的警力就更弱,或许电视通缉和市区开枪这些小问题都不屑一顾,可竟让敬老院式的好好先生们对追踪定位屡屡得手,又未免太过松懈;最后,感谢卡索维茨给傻逼观众带来了一出笑点诡异又装腔作势的反类型极致观影体验

    48分钟前
    • 李可笑
    • 较差

    太迷人了:从开头的公交车上摔一跤到借咖啡到耐心展开的故事表里;从上西区到上东区到中城到地铁到大桥到皇后区到纽瓦克,都有抓住各个区域的特色(Gloria的衣服也都好美。看了之后觉得Leon好浮夸重庆森林好抖机灵...

    51分钟前
    • 力荐

    因為Cassavetes,因為Gena Rowlands一切都變得好看!!!

    52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i love you,i love you to the death

    55分钟前
    • 推荐

    把那个熟悉的Gena放进商业类型片结构里居然还挺成功,至于逃得有点莫名,怎么讲,类型片难道不就是为了逃亡而加个理由吗~6岁就觉醒了撩妹原力的拉丁小弟弟夸她tough, strong等等只愁找不出词,我想:弟弟可惜你们没有“屌”这个说法。Gloria逃命也不忘带足n套裙装始终细高跟,真是精致女孩。Bill Conti的音乐故意非常浓重但有一个萨克斯theme爆好听。摄影风格非常70年代初,尽显纽约脏乱差(不过市民都很讲义气)。

    57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第37分钟葛洛莉拔枪怒射灭了一车人 一个年华老去的暮年女杀手和小崽子的蹩脚逃亡你赢不了体制的

    59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