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清盐商

    大清盐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4

    主演:张嘉益,张志坚,俞飞鸿,倪大红,莫小奇,杨皓宇,袁文康,曲高位,尹铸胜,金丰,霍青,郭晓峰,郑天庸,李昶,郭萱 

    导演:韩晓军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7集

      特别行动

    • 全50集

      武则天秘史

    • 42集全

      决战燕子门

    • 完结

      青年医生

    • 全36集

      浮图缘

    • 完结

      冰糖炖雪梨

    • 已完结

      我可能遇见了爱情

    • 全34集

      神犬奇兵

     剧照

    大清盐商 剧照 NO.1大清盐商 剧照 NO.2大清盐商 剧照 NO.3大清盐商 剧照 NO.4大清盐商 剧照 NO.5大清盐商 剧照 NO.6大清盐商 剧照 NO.16大清盐商 剧照 NO.17大清盐商 剧照 NO.18大清盐商 剧照 NO.19大清盐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巍巍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一代君主乾隆皇帝(倪大红 饰)坐享祖父辈创下的基业,并将其推向更为辉煌同时也更为浮华的巅峰。是时国泰民安,府库充盈,鱼米之乡扬州富甲天下,两淮盐业更支撑起朝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为支持战事军资,皇帝命令两淮盐政催饷,谁知却遭到盐商百般推诿,甚至连与皇家堪称故交的汪朝宗(张嘉译 饰)也不予合作。新任盐政阿克占(张志坚 饰)临危受命,来到当地后发现盐商库银亏空,他察觉到盐商手中有一个秘密账本,而这也正是这些鬼点子多多的商人敢于违抗皇命的王牌。性格刚毅的阿克占雷厉风行,两淮盐商则想方设法,计谋频出,身处漩涡中心的汪朝宗则不得不承担起斡旋的危险任务。   账本所隐藏的黑幕渐渐大白天下,所有的利益关系者都被卷入其中……

     长篇影评

     1 ) 启示录之三

    近日连续搬砖,最长20小时无缝连接……很疲惫很疲惫了,脑子里的样子——直到今天下班路上才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就跟五班的上课气氛一样,高度沸腾,一波接一波爆炸!😂 嗯 没错,正是因为看着《盐商》,然后带着不断被激活的思考备着《新文化》、讲着《百家争鸣》,即便一下课就像放了气的瘪气球,十分钟后,在另一个班的课堂上,又满血复活,今天终于,把闷罐子一班给逗活了😹

    《走向共和》在视野上打开了通篇历史画面,疏理了脉络,展现了近代中国转型之迫切与艰难,《大明王朝》从逻辑上点通了重要穴位,讲述了传统体制到底是如何运作,也就能理解为何向前迈一步都那么难,《大清盐商》则多角度刷新三观,知道了现状为何是现状以及难以改变的缘故和苦衷。在我的个人观影观剧经验里,《大清盐商》继《暮春》、《天道》之后,成为人生启示录之三。

    观看中,脑中投射出《叫魂》《士与中国文化》等各种老师们曾推荐过的书目,那么一定要有个更长时段更系统的积累和学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或可从领悟层面进入表达层面。精进之动力。

    《盐商》还是黎叔风格的宏大叙事,胜于《共和》《大明》之处正是在细节上对传统历史文化、人情世故、扬州风物的精致刻画,服化道、构图以及文本有着更高的审美格调和技术考究。倪大红老师的表演,使人第一次那么真切地去感受一个皇帝的心理活动,真真入骨;张志坚老师的台词,时而有乱入话剧舞台的错幻,也是太强大的功力了;至于张嘉译老师,a~从小时候看的吴登云,到年轻时看的宋思明,周乙,再到现在的汪总商~嗯,确实深陷,拔不出来了辣😂 汪夫人也是全维度无死角,美极了。姚梦梦的人设很有深意有韵味,只惜选角不成功,莫小棋没有江南女子的美感,表演也有着刻板生硬了,在形式上成为全剧的一个败笔。

    俞飞鸿饰演的汪夫人 一个有点文化的班主任都有潜质成为汪夫人😂
    大珩小哥哥摇曳的发簪和勇赴疫区的背影

    剧本品质上乘,除了看到一个字幕错别字,几乎通篇零bug零尬点,文本满满的质感,如阿桂说南巡好处这段~

    关于情节、知识和人物的解读,要继续学习的毫大一朵,祈求剩给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再多一点点,一点就好,比如

    来个能休息的周末吧

    嘤嘤嘤呜呜呜。

    想不明白。

     2 ) 高处不胜寒

      题材新颖,人物深刻。
      看完全剧只想说一句,高处不胜寒。
      盐商确实是豪奢无度,可他们承担的重责也不是轻飘飘的小事。国家军机大事,百姓生计,天灾人祸,哪样他们都脱不了干系。老百姓羡慕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可这种位置烫的很,并不那么好坐。

      在我看来的第一主角,也许不是汪朝宗,反而是阿克占。对皇上对朝廷,他是掏心掏肺,豁出性命在所不辞,一门心思只想把差事做好。对盐商他是狠了些,做事霸道,也不拘小节。但比起那些只有私利的官员来说,他实在好的太多太多。何先生劝他算了,国舅爷他们惹不起。可是他偏要动一动,那个情景使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很多。即使最后被放逐边疆,在他心中应该也是不后悔的,不觉得白来扬州走一遭。
      最后两集里何先生简直基情四射难以自拔,小忠犬的小眼神简直在他东翁身上拔不出来,这也是醉了。
      紫雪的人设真的很糟,绝对属于败笔。即使她愿意掏银子给尹大人家属,即使她最后愿意追随一无所有的阿克占,但她从头到脚充斥的那种庸俗不堪追名逐利的青楼女子形象,实在是不配阿大人。

      汪朝宗这个角色有点像张嘉译演过的所有其他角色一样,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没什么突破,但倒也一如既往地适合他。
      对老婆敬爱有加,对红颜知己痴心不悔。有担当,讲情义,是大丈夫所为。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担得起皇上一句“朋友”。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如汪这等人,在和珅面前,还是不得不卑躬屈膝,大把银子送出。做好人难,做一个懂人情世故的好人,更难。

      不过,这也可以见得当皇帝的悲哀。忠臣不得不放逐,朋友不得不疏离。明知道身边弄臣贪腐,念着讨自己喜欢,才给人留有一丝余地。“朕老了,想身边有个可意的人,不行吗?!”
      谢襄里最近很红,演的也很好,看背景是舞台剧出身,果然演技不错。

      和珅第一眼见到,有些出戏,总觉得心目中的和珅就应该是王刚那个样子。可是剧情渐渐深入,慢慢觉得,啊,这就是历史上的和珅。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在皇帝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忠心赤胆,演技简直超群。

      最后想说的是马总商,从开始的阴险小人,到最后的为民做主的盐运使,这转变并不显得突兀,倒是很令人心喜。也变相地证明汪也没看错人,一次又一次地救他,还是值得的。

      其他如可爱单纯的老鲍,大妇范十足的汪夫人,脑筋不清楚的汪少爷和戏子这一对绝配,虽有不足,倒也还过得去。

     3 ) 布衣结交天子,再谱大清挽歌——铭记历史,错不再生

    2014年12月31日在CCTV8播出的《大清盐商》,是一曲大清的挽歌,是一件心知肚明的盐税案,这是一场君臣万民之间的对决。

    他们都是在尽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们都是在谋求最大的利益,所以牺牲在所难免,所以痴情处处存在。

    一、错位的人生

    1.乾隆皇帝和汪朝宗

    他们两个有着共同点,就是做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求眼前之效。若是可以为万民做些事情,他们两人会坚定地去做。同时他们又知晓腐败到了何种程度,并且清楚自己在其中参与了多少。

    不同的是,一个是君王,一个是布衣。即使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汪朝宗永远都是跪着低头的那一个。

    但同样,他们又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不可能做的了所有事情。所以,乾隆皇帝允许和珅存在,就算他知道和珅贪婪,贪天下之财,可是他说“朕年纪大了,身边要有中意之人呀”。所以汪朝宗一面应付这朝廷的“捐输”,一面又要和同行打着太极,一面和红颜知己闲话时光,一面又要应付着发妻的“纳妾”之举。

    倘若他们换一换位置,可能两个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于君于国于家于民,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重担,也深知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别人看得到眼前的利益,他们俩看的是未来百年的荣光。

    可惜,皇帝始终是那个时代的皇帝,所以他也只能认为天朝上都的繁华而忽视外来文明的优秀;汪朝宗也只是那个时代的子民,所以他也只能看得到人民的艰辛而想不到世界的大局。

    2.和珅和卢德恭

    和珅和卢德恭卢大人,一个是贪官尽量装着好人,一个是好人努力向贪官上凑。“贪婪”是他们两个共同的代名词。

    和珅的“贪”在于他的永无止境,他贪得天下皆知,贪的为所欲为,贪得连皇帝都不去加以制止。他让所有人主动去给他送钱送物,让所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他遮掩。而这一切只因为他能够给予你最大的利益,你想要什么,不需要说,他就知道。和这样的人交往,很多人都是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所得给他,因为顺利、舒坦。所以,皇帝在晚年对他不加以制止也是源于这个。有一种说法是“皇帝不是不管,而是把和珅当成了国家银子的存放地,等待时机一到,就会取回”。于是皇帝一死,下一任继位的人立马惩治了和珅。

    卢大人本来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太过于喜爱古玩书画,以至于到最后他认为,贪官的钱应该放在他这里变成字画,只有他才能和那些古人真正心意相通。他把自己的“贪婪”装裱成了“理所应当”“名正言顺”,最后在狱中仍然不加以悔改,还是觉着自己无错、无罪。

    这两个人都是把自己装扮成理想中的样子,然后掩盖自己的“贪婪”。但两个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更高贵一些。

    3.汪朝宗之女——汪雨涵

    她本是女儿之身,因着家中无子,盐商是世袭的,只能传给儿子,而没有儿子的家族就要把权力交出来。因此,她从小就被装扮成男子。别人称呼她为“少爷”,父母称呼她为“雨涵”。

    于是,整天和男孩子待在一起的她,剃去了前面的头发,梳起了男人的辫子。她穿的是男性的衣服,说的是男性的话。以至于有的时候自己也觉着自己是男孩。

    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她开始觉着自己是个女孩,开始在女孩堆里玩耍。母亲的好友们见了她总是会说“雨涵就爱和女孩子玩”。

    她被当成了男孩那么多年,所以可以如无其事的和即将被纳为自己父亲的小妾说着“纳妾”之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和表哥在街上赛车打人,更可以四处疯跑的在河边看人们在贩私盐。

    她圆了父亲的总商之愿,圆了母亲对外的生子之心,圆了汪家的传宗接代之责,可又有谁来圆她的女儿之梦。

    4.汪朝宗之侄儿——汪海鲲

    汪朝宗的侄儿汪海鲲本是个读书人,一个地地道道只知道读书的人。他可以在书中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卢大人那里讨教。

    他认为,自己读过的那么多书,已经可以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于是,他用自己偏执的价值观去处理事情,而完全不管汪朝宗的叮嘱。

    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人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想要用一己之力改变所有。就像是后来的戊戌变法,没有考虑国情,只知道一味地冒进。因此,他在不断的斗争中摔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他始终都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不去管这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他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在汪朝宗看不住他的时候,他冒进不计后果。终于在自己的人生偶像卢大人倒台之外而信念破灭,在一本“外来之书”的指引下,毅然决然地参与刺杀皇帝的行动。他觉着天下不公,皇帝就该死,所以皇帝死了,天下就可以得到公平了。这是多么孩子气的想法。

    这天下的贪官哪里是皇帝一个人纵容起来的,自古贪官无数,历朝历代皆有,就算是最圣明的皇帝,也有天高皇帝远的地界管不到、查不明。

    所以,汪海鲲不适合和汪朝宗学着做生意,尽管这是汪朝宗因着自己无子才尽心培养的他。他应该去考取功名,在官场上好好地走一遭,再去民间好好的体会一下百姓的疾苦,就知道该如何保护百姓的利益,如何和贪官污吏打交道,如何划分这世间的黑与白的界线。

    5.马总商

    马总商本来心系功名,因为当初父亲在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官职而当不上总商中的头。再加上他又喜欢读书,所以,若不是被母亲强按着回来学习经商之道,说不定,他会在官场上闯出一番天地。

    但是他没有怨恨母亲的执拗,相反,他按照母亲的意愿,在总商的位置上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成绩。即使在多年之后,他和母亲的谈话中仍然会出现“做官好”的话题。最终,他也凭着自己的辛苦钻营,终于得到了一官半职,圆了自己的“官场功名梦”。

    但是,若是当初直接入仕,也许结果会有不同。他也许就不会为了发财生存而做出那许多污秽之事,甚至把全家的命都赌了进去——卖官盐的人居然违法去贩卖私盐。

    二、男人战争中的乐趣

    1.鲍总商——厨子

    鲍总商这个人活着就图一个乐,而他的主要乐趣是吃。他可以拿人参去喂鸡而只为了吃一碗鸡蛋羹,也会在每次生气的时候拿起两把菜刀在案板上随意剁菜发泄。

    鲍总商府上的姨太太们都吃过他做的饭,他随手做出的美味只会吃那么几口就打发送走。

    于是,手底下的人商量事情的时候会去厨房找他,阿克占大人打开突破口的时候会从吃食上下手。他更像是一个厨子,在所有男人们为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可以待在厨房里只为了煮一锅汤。

    只要别人不动他的“引岸”,他就可以和你客客气气地交朋友,但是如果动了他的地盘,他转身就可以对你骂祖宗。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整部剧中担当了欢乐的部分,连背景音乐都变得十分有趣。

    2.紫雪——瘦马

    被送给阿大人的瘦马紫雪,本就是作为探子打探消息的。除了讨好阿大人,她还需要给别人输送利益。就是这样游走在金钱、权利、利益之间的女人。

    紫雪没想过明天,也没想过阿大人极有可能会一刀砍了她,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她被训练成这个样子来获取情报,就只会这样做。以至于当她和几个身份一样的人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最近阿大人不太理会她的时候,欣然地就可以接受别人出的主意“就说你要走,他肯定拦着你”。

    她始终都不曾在意过自己真正的身份,以为凭借着女色就可以俘虏男人的心。让他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所有事情。岂知所有的逢场作戏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一场美梦的醒来终究是伤了自己的心。

    这样的人,在剧中傻的天真,傻的可爱,傻得可怜。

    3.皇帝的眼光

    在剧中多次出现皇帝对待外来人的态度,说着不轻不重的话,却让那些知情的人吓破了胆子,连手中的画笔都画歪了。

    他熟知中国的历史,自傲大清的成就。当然,当时的中国在国力上确实是佼佼者。但是他忽略了进步,忽略了时代在发展。

    于是,他把外来的“奇淫技巧”当成是无聊的乐趣,看过了,尝过了,就不再理会。他把一个外国博士分到了西洋乐队而不加理会,而和珅得知后,深知这是在避免他们“蛊惑民心”。

    他生怕民众闲下来生事,哪怕机器可以节省人力,他都未想过要用剩下的人力做什么事情,只是一味地担心“人心不古”的后果。是的,农业大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让他只能如此认为,自然经济得好处多多。他善用的“愚民”策略是从历史上学到的,他用得很好。

    4.郑冬心——画家

    郑冬心是一个画家,他的出现,在剧中起着串联的作用,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通过他表达而不显得突兀。

    汪朝宗修桥,请他“润笔”画桥的样子,他开口就是“润笔费”。听说一些盐商给阿大人送瘦马,他眼里立刻放了光。

    在梦梦那里休息,他也只是躺着闭目养神,而后突然双手拿鞋就走了。他不顾及世人的眼光,不在乎人情的冷暖。颇有一点“天下唯吾独尊”的架势。

    在鲍总商请他画一幅画要送人的时候,他拿笔画了那副有名的“个个草包”图,他说“我画了一幅好画,但没把天捅个窟窿”。

    他可以在高山流水处下棋,也可以在茅草亭里喝大碗的茶。拿得起,放得下,世间万物,对他而言都是美色,好看。这美色可以是女色、可以是树木、可以是花草、可以是虫鱼鸟兽。

    三、这部剧还讲了许多女性角色

    1.汪朝宗之女,在前面已经提及。

    2.汪朝宗之妻

    肖文淑是汪朝宗的正妻,她曾是汪朝宗作为打发外人宴请的理由,“惧内”是她给汪朝宗带上的帽子。她是一位好妻子,能够把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够分清时候看准时机。

    在多年不能生子的时候,她主动想办法给汪朝宗纳妾,只为了生一个儿子。

    而汪朝宗则是对她一心一意,尽管他有红颜知己,但是从未想过要娶进门来,或者是说,他娶不进来。

    按照古代的标准,她无疑是一位贤妻。只是这位贤妻也被生子的压力挡在了眼前,她不愿,不想,但是不能不如此做。

    3.汪朝宗之红颜知己

    梦梦本是一个青楼里的清倌,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天地会头目的姐姐。她游走于权势之间,只为了寻找心灵安静之所,她没想到会遇见汪朝宗。

    汪朝宗把她当做红颜知己,整个扬州都知道。在一次借钱的时候,对方提出要汪朝宗给他和梦梦做媒,他一下子就怒了,说“买卖谈不成就谈不成,下次再谈就是,但是打人脸的事情要是做了那就坚决不肯罢休”。

    梦梦想要的是什么,是自由?是心的归属?还是一个男人?这些汪朝宗都给不了她。她说“汪朝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但是这情义却无法都给她。

    于是阴差阳错之下,她的妹妹英子嫁给了汪朝宗,而她没有,她走了,她说“要到让自己的心安定的地方去”。

    4.马总商的母亲

    马总商的母亲出镜不多,因着父亲的去世,她而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于是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但是丈夫无能,于是她又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想做官的儿子被她生生的拉回来从商,还时不时地会问儿子怨恨自己吗?

    她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是她没有办法。她需要男人来把家门撑起来,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尽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没有实现的机会。女子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得不易。

    所幸,除了从商这件事情外,她并没有成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从这一点上看,她也可称得上是“明智”之人。

    5.戏子婉儿

    婉儿喜欢唱戏,丧母,和父亲走丢。她本是一个被选来做汪朝宗小妾的人,因着夫人的颜面和汪朝宗的名声,于是汪夫人才没有直接把她收进府中。

    汪夫人先把她安排在戏班,然后请汪朝宗去看戏,接着再说纳妾之事。而婉儿这个时候已经和汪朝宗的侄儿汪海鲲两心相悦。

    一来汪朝宗不会胡来之人,二来他是宁缺毋滥且有红颜知己的人。所以汪朝宗并不打算纳婉儿,他只想成全自己的侄儿。

    在这部剧中,婉儿算得上是自由追求自己幸福中的一个人。在得知自己要被许给汪朝宗之后,便想到要和心爱的人私奔。

    在社会制度下,这是她唯一能进行的反抗,她无能为力直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尽力的扭转它的方向。

    6.紫雪,前文已经说明。

    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大清盐官》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角色,各位看官若是有兴趣,大可以去好好看一看这部34集的电视剧。

    《大清盐官》是2014年年末播出的一部历史题材剧,两淮盐政尹如海的离奇死亡案为开头,用新一任两淮盐政阿克占的上任揭开了两淮盐业的污秽。虽是“贪腐案”的一种,但是它的名字叫“大清盐官”,便不能只把它作为个别地区的案件。

    这其中还牵扯着西南战事的平定,外来文明的冲击。在世界潮流之下,大清朝该何去何从,这部剧通过“盐”这一种天下人人都需之物,把官场、民间、皇帝、庶民都牵扯了进来。

    什么才算是好官,什么才叫好人?

    这部剧没有彻彻底底的好官,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人。

    卢大人清廉,却也会想法子贪污,汪朝宗修桥铺路,却也是想把其它的钱花得安心些。

    有的人把它和《大明王朝》《走向共和》等进行比较,但其实三者各有优缺点,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能够拿出来拍摄的案件很多,它们都不是单一发生,其后面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

    尽管这部剧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仍然为国产剧在题材选择、演技展现、剧情推进等方面上树立了标杆。

    全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文字思想者

     4 ) 当今社会的统治阶级

           乾隆皇帝看到蒸汽机 ,说这玩意能省马力省人力 ,人闲下来就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温饱思淫欲则生乱 。原来古代的统治者真正关心的不是被统治者的生活安康,而是江山稳固 社会安定 。有时开疆扩土, 树立威望,也是为了转移社会矛盾 总之是为了维稳。
           而被统治者呢, 他们心心念念 蝇营狗苟。 在统治下乐的清贫 ,只要活下来, 统治阶层只是触不到的高位罢了。 如罗小胖在甲午海战一集说,封建社会下的人们没有国家认同感 。东三省被占, 当地的小士绅阶层们或箪食壶浆, 谄媚赔笑只为在新的统治阶层下有自己的生存天地 。这样来说除皇帝皇亲这些必定统治阶层外 ,古代社会有两种人: 一种有理想有抱负。 这理想抱负就是成为统治阶层 。他们的任务就维护国家安稳。 私心杂欲也有 ,不过影响不了社会进程 。还有种人就是乐的谄媚之众。
          现代社会本不应该有统治阶层, 被统治阶层之分。 或许统治说成统领更好。或许是国家未进化成现代国家 ,社会未进化成现代社会所以我们还认为“当官的”是统治阶级, 普通民众是被统治阶级。 他们很大一部分延续古代统治者维稳的工作, 不过他们崇尚发展而不固执稳定这是进步。
          古代的封建社会 ,现代的渐现代化中国, 除了蝇营狗苟的那群人 还有些两类人。 一类可以说是带着镣铐舞蹈 ,又像延弯折之流,既要因循守旧 ,寻辙而行 ,又要劈斩荆棘 。如李鸿章, 甲午海战在旧的轨道上依然是旧的做派 ,却用那套转运之法凑齐了整个北洋舰队。 盐商里的汪商也是, 无力扭转整个黑暗现实就让旧的齿轮也在系统中运转 ,依循旧规完成自己的目标 。还有一类人炮灰这样来叫, 思想激进刚正不阿 ,作为肖像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不过做实际事物总是百余阻碍 ,这样的人不能少 。可做刊印 可入影视, 不过现实中无法生存。 这两种人那种对社会变革更有用?还没想清楚

     5 ) 览此剧,胜当五年官,胜为十年商

    前几天恰逢国庆,没有出游的打算,便宅在寝室收罗好剧。很幸运,能找到《大清盐商》。之前便很中意看权谋商战剧,再加上明清四大商中又独爱徽商与浙商,可以说《盐商》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短短三四天刷完一部剧,却仿佛过完一遍人生,因此有了标题的感慨。也将一点个人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前几个月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特别是疯涨的楼市。如果对清朝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在初看此剧时,可以大致把盐商当成是当下的房产商。的确,剧中的政府和盐商,与当今的政府和房产商,太像了。两商都是国家的钱袋子,两个政府都是贪腐成风,两朝政策都是积弊深重,清政府处理盐商的方式也和现政府对待房产商的不要太像,永远是若即若离,投鼠忌器。而整部剧也正是以此为基本面层层展开的。
            先说汪朝宗。作为一个GDP占当时世界6%的城市的支柱产业的首席总商,以布政使二品顶戴上交天子,确实是商人的顶峰。与剧中其他商人的“精明”相比,他的境界已经上升到“智慧”。他活得太累了,不仅要与或硬或软的政府官员周旋,为扬州盐业撑起发展空间,还要在不伤及根本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时刻提防其他总商的勾心斗角挖墙脚。他深知阿克占是好官,但在当时的环境里,阿克占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而阿克占直到结尾流放,方才真正明白汪和他两个人,其实是整顿扬州盐业最最牢固的同盟军。故汪之所以反阿克占,其实是对事不对人,他深知若要真正肃清扬州盐务这潭浑水,搅动的是大清的国本。整个大清,唯有两人懂他,一个是乾隆,一个是萧老爷子。萧老爷子曾对汪说:你不缺稳招,但缺奇招,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要你弄死一个人,你能吗?萧老爷子知道汪能,但是也知道汪不能。所以到后来,汪先是化解了鲍齐联盟,后来是汪马商战,其实在两件事中,汪可以名正言顺而且彻彻底底地整垮鲍马两大总商,但他都是点到为止,化敌为友。
            汪和箫老爷子一样,很多次机会都可以一统扬州盐业,但都不肯,怪不得乾隆叹道:原以为箫目光短浅,现在看来,他看得很远啊。因为汪和箫都太清楚自己的位置了,乾隆巴不得盐商们合为一家,但实际上,扬州盐商分则昌,合则亡。看最后几集便知,当箫老爷子病故,鲍以安弃商归隐,马德昌当上盐台,原本四大总商齐聚的务本堂,一下子只剩汪一人。他心里也很清楚,若不是他和乾隆私交太好,那他独自拍板挪用库银救灾十有八九凌迟。若是他的位置换成其他人坐了,扬州盐业也是十有八九凌迟。正因如此,他也深谙自保之道,哪怕知道和珅贪,他还是求和珅在乾隆面前美言,相当给自己上了双保险。汪朝宗无愧是古今第一人。
            再说阿克占。阿克占聪明,有手段,懂得和盐商周旋。但他不智慧,他死心塌地想报乾隆的知遇之恩,他知道乾隆是为了要银子,这没错,但他对待盐商的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寅吃卯粮。阿克占是无比幸运的,乾隆帝充分信任他,汪朝宗实际上理解支持他,他原本以为是自己心腹的师爷何思圣竟是和珅的表亲但却有大局观、一直支持他,他的妾是马德昌献的瘦马却实际上充当了贤内助,他昔日的部下握有漕运军权。以上五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阿克占必死。何师爷自己也说了,和珅已经列好了五条大罪,只要何一连署,阿克占就要见阎王爷了。也可以明白,他的上任两淮盐务尹如海为何选择自杀了,这个位置太险了!
            两大总商马德昌和鲍以安是值得探讨的两个人物。剧前期的两人实际上代表了从古至今中国的绝大多数商人。精明,势利,短视,懂人情,心狠手辣。但在中后期两人又有所不同。鲍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典型封建大地主,只想赚钱和美食女人,江西私盐和成都运药事件对他是大转折,此后他成了汪朝宗的拥蹇,也开始明白事理。马则是没落的官僚家族的官三代,有一定的眼界和格局,但因为太过执着于重振家族,在很多事上斤斤计较,太过自私。汪马商战以及后来马当上盐台是他的转折点,他开始找回自己的本心。只可惜,商界能像马和鲍一样自我复活的太少,像汪朝宗一样的人精更是凤毛麟角。
            最后说说英子和汪海鲲和蒋成。这三个配角是在剧的中后期才逐渐浮出水面,但却极有深意。私以为这是点睛之笔。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莽撞冲动地追求正义。汪海鲲嫉恶如仇,看到盐官掺沙就不爽,看伍佑盐场受官府剥削就带民堵衙门,后来还加入英子的天地会刺乾隆。汪海鲲没错,他其实就是年轻的汪朝宗和马德昌的影子,但他也有错,因为在那样的体制下,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死板地抠法律信条讲什么天理昭彰,而是像汪朝宗那样曲线救国刚柔并济。英子其实是和汪海鲲形成对比。刺乾隆前,两人都是一路人,刺乾隆后,英子入汪家,海鲲则接替英子当天地会香主。曾经桀骜不驯一心想杀皇帝的英子被汪朝宗感化,能真正为民谋福的人不是那些杀皇帝的闹事者,而是像汪朝宗这样的能融入这个操蛋的体制却还心存正义的人(千百年来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中国特色的可悲?…)。她和海鲲其实是做了身份置换。剧的末尾,其实是给出了太过刚直的人的两种下场:一是汪海鲲式的愤青,最终被杀;一是蒋成式的,剧中也交待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无私和一腔热血心怀抱负,充其量不过是别人眼里的鹰犬和打手。其实还有第三种,英子式的,经历世道维艰,热情最终转化为理智和中庸。其实这第三条路,汪朝宗和马德昌都走过,只不过在转化过程起催化剂的,之于汪朝宗是箫老爷子,之于马德昌则是重振家族的使命感罢了。
            以上,一点个人观感。这部剧我19岁时第一次看,我想等到我到29岁,39岁了,重看这部剧时仍然可以视之弥新。阅历原因,对剧中的一些人物,比如箫老爷子和卢德恭,还是需要时日慢慢揣摩。昨日在虎扑上见到有人争论<盐商>和<琅琊榜>何者为第一权术剧,有幸看过琅琊榜和盐商,私以为琅琊榜更多侧重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则是远远比不上盐商。再者,琅琊榜里的所谓权术有着明显的小说风格,换句话说,琅琊榜是小说,盐商则是真正的中国社会。这也是我愿意耗这么多时间给盐商而不是给琅琊榜写影评的原因所在。
                                        16/10/05 杭州

     6 ) 终于再温匠人之风

    自2012年起关注《大清盐商》,实在因为对张黎的作品无法自拔。那时演员多次易主,从陈道明到闫妮,每一步新动向都能急急的牵着我。前后变动多次,终于定下了张嘉译和俞飞鸿,忽然心里一阵狂喜。狂喜这样的搭配,这样的人设,这样的风格,一激动就忘了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盐商的故事上。黎叔的名字一出现,脑海中总是印着大剧或正剧的标签,幻化莫测的镜头语言,意识流般的故事情节,构图、调度、摄影、配乐、道具……每一部都拥有看不尽、猜不透的点。

    认识黎叔是从《大明王朝1566》开始,李妃难产中生下皇子皇孙,我人生第一次被古装正剧打败,随后迅速恶补《走向共和》,被盘古般的气势打的不敢再直视屏幕。那骨子承古喻今、摧枯拉朽的劲儿现在想起都阵阵冒汗。后来听说黎叔用电影胶片拍了《中国往事》,一边心痒难耐的想看一边又怕入剧太深。自己劝了自己三天,最后还是伴着郑玉楠和曹光汉的纠缠哭喊着看完了。至今对在狱中曹光汉的一个预见性极强的主观镜头念念不忘,那时又觉得,黎叔讲的爱情故事更有种说不出的味儿。再后来,就开始等着盼着黎叔的剧,终于《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候,可以看懂他的镜头语言,故事依旧厚重到要为了看懂而恶补近代史,可一个时代的感情和气息是怎么也恶补不来的。几乎每一集都要被看似超轴却又合理的构图困扰,正想随着剧情臆断下个镜头或是猜测起幅轨道的运动时,却发现自己又跟不上剧情。就这样边看边想,边想边看的悟了好久,还是觉着自己好像并没有读懂黎叔。到了《圣天门口》,跟小伙伴自诩赖好也是研究过黎叔风格的人,虽然一知半解可还是全力推荐。杭九枫和阿彩第一次见面,在花轿里幻想对方成了自己的新娘,两人在轿中欢快的摇摆。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形状,可又不知虚实,意识流里的小情愫忽然就跳了出来,我噗的一声笑。又一想那时的黎叔和小宋,于是坚信这样的萌点是黎叔给她贴心设计的。那时的黎叔,居然像个讨糖的小娃娃。《圣天门口》越往后看越失望,除了形而上的黎叔风格没有任何值得回味,后来一想,他和刘淼淼是分开拍摄的。虽然定位和走向是一致的,可自说自话的讲一个故事,怎么看怎么怪。所以就有了一批拥趸出来大骂,看不懂和不喜欢的都是无法欣赏黎叔的低等观众。不明觉厉的心思带着观众走向了万劫不复,大结局的那天我与基友畅聊,一边愤恨两位导演毁了部好剧,一边又因为听说黎叔要休息一段而惴惴不安。

    已经忘记是哪一年,有幸与参与过《走向共和》摄影的老师深聊,谈及与徐克和姜文合作的感受,老师只是笑骂着讲述合作的愉悦。又谈及黎叔,老师只说,不要妄想从深不可测的黎叔那里偷艺,并告诫我,年轻人路虽长,可万万不能相信什么速成的道理。讲到当年拍摄时的故事,我听着懵着傻着,硬是被黎叔的执着和风骨吓到。《九年》和《四十九日祭》之后,终于盼来了心心念念的《大清盐商》。破工作一忙起来竟没有一点点时间看剧,在四处安利后收到基友微信,问已经播了8集了是否可以接着看起。因为黎叔此剧只挂艺术总监,又怕韩晓军带着演员集体跑偏,还是不敢让朋友从中间看起。再读过《大清盐商》万字提纲后,神圣崇拜的打开第一集,只几个镜头,就感觉黎叔终于还是回来了。

    《大清盐商》剧情太厚重,实在无力过多分析。无论上高度还是角度,都是今年硬朗朗的话题。借盐商解构现代官商关系,不动声色中直抵民心。每一处细节都有一丝不苟的态度,除了创作更有种文艺工作者的反思。这样的艺术标准才是经济大潮下真演员的真追求。对于政治之道,黎叔的表达更是堂堂正正,说的再大些,对于盐商的讲述与构思,简直是在用体制激发正能量的创造力,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带动大时代的小小脉搏,这才是精品的正剧,有深度的正剧,属于黎叔的正剧。

    除了政治云云,可观的点也太多,历史反贪、盐商斗志、借古喻今,一番烧脑抽丝后,饱和丰满的人设和故事还来不及细品,就又被一帧帧画面震撼。话说从老俞进组起总是操心她的美不能被完整呈现,后来知道了“母老虎”的定位更是忧心忡忡。又想看她和黎叔合作,又怕一个演崩或是一声破音带来的意外。韩晓军是从我们大西安走出去的,跟随黎叔多年风格也越发类似。大清的所有镜头感觉和场面调度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拿腔拿调,并让我惊喜的感受到他们对老俞的偏爱。以下试举。第一集里,汪夫人头回召婉儿,婉儿行跪礼。画面卡在萧文淑的中景,只留声音“婉儿见过太太”。虽只有侧面镜头,可正印夫人温婉、大气,缓缓地伸出手,拉她起来。可曾注意过,前前后后尽是萧文淑的视角,婉儿在起身前连个全影儿都没有。后在近景中夫人又问及年龄和家室,婉儿只带过肩关系,萧文淑眉眼中的满意和喜欢被一网打尽,并不需要展示婉儿太多的鲜嫩。我心说,夫人应该摸摸她的,果真还没定神,就有了夫人为她拨发的细致镜头。像是个旁观者的主观镜,又像是我倾心的“夫人视角”,该有的气场、内涵都稳稳妥妥的出现。这样的正印夫人,谁不想要?再一帧,擅长前景的黎叔,总是能用焦点打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夫人只是唤陈妈去合八字,临走了却不知目的。窗帘浅浅遮住萧文淑的额角,她缓缓回头幽幽地道“合老爷的八字”。语气与气场想通,色调与心境相符,小小的前景也遮不住夫人说不出的美。可真是画面带来的惊喜,老俞带来的惊喜。

    第二十集里,魔障了的萧文淑在美美的晕倒了三次后,也总是时好时坏。“好时”,气场十足,“坏时”,柔弱温顺。“坏时”夫人既是病着,病的让人揪心。管夏带来了汪朝宗当上布政使的消息,夫人将手润在雨中,痴痴的想着日后做了布政使,就不会有人再敢抓她家老爷。从双手大特右移到夫人脸部特写,观剧者可能还在雾里探花,画面定格,真是个要大赞的镜头。在明朗厅堂一隅,萧文淑双手翩翩,方寸画面,让她的肉手也有翩跹之时。魔障的正印夫人不是期期艾艾,没有狰狞发疯,眼神并无忧伤,那股忧患变成了淡然和不解。这就是我爱的“夫人视角”,不知所云、难于言喻也舍弃不下。忽然又想,管他什么布政使、生儿子,只要有我美人文淑。“好时”,夫人既是正常,疼老爷爱老爷。汪朝宗醉归头痛,为他喂下醒酒汤后自顾坐在桌边拭泪。汪朝宗走向桌边,二人相视相拥,这才是汪萧的结发之情。夫人从第一集起就张罗着老爷纳妾,总是容易让人揣测,许是年头久了二人淡了,又没个儿子,感情也只剩下半温的状态。汪老爷闭着眼睛揽着汪夫人,二人居于画面正中,出现全剧少有的均衡构图,前景挂着一桌饭菜,玉壶春瓶、烫干丝、台蜡未燃,只留一夫一妻,一立一坐,相拥相依。妙极,不遗憾,不留白。

    第三十二集里,萧文淑引着回心转意的英子去见汪朝宗。从身高、年龄上夫人可能是比不过的,可贴心的“夫人视角”又真真的告诉观剧者,夫人又赢了。夫人引着英子入画,二人在同画近景,焦点贴心的追随着夫人,从进门到转身离开,那股子正印夫人的心气儿都不见了,让我从头到尾没有看旁人一样。又或者是她太美,总让人失魂,总让人目中无他人。后一帧,夫人出了门望着厅堂外的天,轻声叹气。许是卸下了汪家无后的担子,许是能破了盐商的诅咒,之前为了破咒的使命出现的各种执拗与偏激都在此刻完成。每个镜头都充满气质和感知,不爱的人只感矫揉做作,爱的人只觉风骨自现。我定是后者。于黎叔,于夫人都是。

    被大清洗脑后更是对这样的正剧无法自拔了。好想说,没有人的艺术是额外崇高的,只是寻到了共鸣的欣赏者。

     短评

    故事虐心,情节戏剧化,有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依托,不矫揉不造作,这才是正剧风格。

    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很考究

    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才是良心古装剧

    9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在看第二集,在我心中马上距甄嬛传只有20分,清商剧很容易出经典,反腐题材既可跪舔,又拍的有模有样,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没有一个镜头不考究。最后一句,有俞飞鸿。

    13分钟前
    • 小病人
    • 推荐

    俞飞鸿女神和张嘉译品质保证,赞!

    14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力荐

    该剧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剧情严谨、具有醇厚的正剧气质。

    15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一部好剧

    18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剧情很通顺,很讲究,演员演技也都很棒不愧是老戏骨了

    23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在一堆充斥银幕的脑残剧中,此剧可打五星。

    26分钟前
    • 卿阳CHN
    • 力荐

    还行吧

    29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很喜欢呢,演技都在线剧情也还可以,蒽,赞一个😘

    30分钟前
    • 爬爬爬
    • 推荐

    不错

    31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十集以前很紧凑,好看,十集以后就渐渐失控,人物、主旨、剪辑都乱,22集后弃

    35分钟前
    • 绍牧
    • 还行

    服饰妆容道具合乎历史考究严谨,赞赞赞

    39分钟前
    • 忍者神蛋
    • 力荐

    近年好剧!不敢快进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富含深意。演员都超级到位,没得说,制作很精良。就是不喜欢那个姚梦梦

    43分钟前
    • 咕咕嘎嘎呱呱
    • 力荐

    很好看。1、制片和导演的意图是汪朝宗片尾和乾隆那段话,“一个制度走到尽头,靠个人的道德权威没用,只能取消掉”,因此,本片和走向共和一致。2、但导演这个意图演绎的并不充分,更像是论乾隆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僭主。3、和珅哥俩是有史以来演的最“像”的和珅与幕僚。4、文戏尚可,紫雪有情有义。

    46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张嘉译演的电视剧总是不想错过 演技都很好 剧情也不错

    51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演技在线

    54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很好的正剧,政商永远都是这么不离盘错,古如此,今仍如此。政商,家庭,婚姻,爱情各方面的斗智斗勇刻画的很真实很精彩。

    58分钟前
    • 言言子
    • 力荐

    两淮盐务盐引制度由前明延宕至今,已历经两百余年。现在不是选什么人当盐官盐商的问题,如果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官盐商的道德和名誉去影响它、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臣斗胆进言,是到了废除盐引制度的时候了。

    59分钟前
    • 紫极仙翁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