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摇滚藏獒

    摇滚藏獒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大陆2016

    主演:郭麒麟,路知行,郭德纲,于谦,孙越,张雪凌,朱云峰,郑钧,冯小刚,刘芸,郑熙岳,小小岳,豪尔赫·加西亚,山姆·艾里奥特,J·K·西蒙斯,卢克·威尔逊,艾迪·伊扎德,基南·汤普森,刘易斯·布莱克,马特·狄龙,梅·惠特曼 

    导演:艾什·布兰农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四月是你的谎言OAD:MOMENTS

    • HD中字

      黑色五叶草:魔法帝之剑

    • 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

    • 天气之子

    • 正片

      航海王:红发歌姬

    • 妙先生

    • 美食总动员

    • 刺猬索尼克2

     剧照

    摇滚藏獒 剧照 NO.1摇滚藏獒 剧照 NO.2摇滚藏獒 剧照 NO.3摇滚藏獒 剧照 NO.4摇滚藏獒 剧照 NO.5摇滚藏獒 剧照 NO.6摇滚藏獒 剧照 NO.16摇滚藏獒 剧照 NO.17摇滚藏獒 剧照 NO.18摇滚藏獒 剧照 NO.19摇滚藏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只自幼父母双亡的藏獒“麦头”,因被摇滚歌手、酒吧老板带到北京,从此迷上了摇滚乐,还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狗友组成了史上第一支狗摇滚乐队。

     长篇影评

     1 ) 欢乐喜剧獒

    作为一名始终关注着中国电影发展的热心观众,我一直都特别畏惧两个神秘组织,并对他们参与的电影作品敬而远之,这两个神秘组织分别是“快乐家族”和“德云社”。它们都是旗下只需一人出马就能让一部电影的可看性瞬间灰飞烟灭的可怕组织。而当两个组织分别组团出现时杀伤力尤为惊人。

    一部以“摇滚”为主题的电影配音的主力阵容却是一帮说相声的,这种设定怎么看都很无厘头。难道是大数据告诉了郑钧他的歌迷跟德云社的相声迷有很高重合度吗?不过仔细一想,这种安排又似乎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相声演员的本职工作就是靠语言,他们嘴皮子远比一般人利索,甚至比一般演艺明星都利索。既有知名度又有不错的嘴上功夫,大概片方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做出这样的配音阵容安排的吧。毕竟在动画电影里只出声不露脸比起出演真人电影要更接近相声演员们的本职工作,似乎砸锅的机会不大。何况去年岳云鹏在《煎饼侠》里的亮眼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德云社的成员不必然是以破坏者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的。没准以后德云社会逐步变成声优事务所,还能走上声优偶像化路线。想象一下Anitama声优特典如果收录了德云社旗下艺人的写真与问候语音,一定十分酸爽。

    配音阵容固然会引起我这种爱听德云社相声的人对本片的关注,但未必就能真的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如本文开头所说,这个阵容在过去常常是被当成雷电预警的。真正激起我的观影兴趣的,就是本片的片名。“摇滚”加“藏獒”听上去有种很酷的感觉,而颇具荒诞喜感的配音阵容又钝化了这一题材原本可能会存在的那种锋利的装[哔]气息,再加上预告片里呈现出还不错的画面素质,因而我想去电影院对这部电影一探究竟的欲望愈发强烈。

    结果是,看完电影后,我学会一个道理,盲目地拉高对某部电影的期待值对这部电影以及对身为观者的自己都很不公平。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平庸”,它绝对不是烂片,只是距离让我这样的成年观众满足又差得很远。

    首先,上面反复在提德云社老少爷们大举出动参与配音这个噱头,实践证明即便都是考验嘴上功夫,说相声与给动画配音仍是隔行如隔山。片中主角父子的声音感染力都相当一般,而配角则有不少带有浓重的陈腐的译制片腔调。倒是于谦和孙越二位配的反派让人听得很顺耳。看来所谓藏獒与狼族的争斗又是逗哏与捧哏这两个势同水火的敌对种族矛盾冲突的延续,只不过就本片来看,这次应该是捧哏一族扬眉吐气了。仔细一推敲,于谦和孙越二位老师能把片中动物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倒也不奇怪。毕竟于谦老师在他开办的天上人间宠物乐园里积累了丰富的跟动物相处的经验;而孙越,据他搭档岳云鹏表示,更是曾经在投身相声界之前在动物园工作过,当年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动物园当动物。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想必给他们二位为动物角色献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抛开喧宾夺主的配音阵容这个话题,作为一部来源于知名音乐人构思的故事的动画电影,在听觉方面观众更期待的其实是一场音乐盛宴,然而这方面却没能得到满足。对于本片来说,这种不足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本片的主题曲《热爱》在最后才露出庐山真面目,而在之前的剧情中,残缺不全的旋律加上无聊的歌词(垃圾车什么的想想就让人觉得不适,根本无法帮助观众享受音乐),使得猫王安歌士看中波弟才华这一段显得很没有说服力。而波弟第一次用吉他发出“火”的情节,观众期待的应该是一种“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震撼旋律,使得音画相谐。可片中用的却是一段极为平淡的旋律,勾不起观众心中的火,也就无法让观众相信银幕中的火是由这段旋律引起的。恐怕不少观众还会以为是吉他漏电了。至于经典乐曲的借用和插入,本片也显得不那么走心。且不说这些歌曲在近年来各种贩卖情怀的影视作品中都被用烂了,就算观众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听这些歌,也会觉得它们的出现大都很突兀,相比之下去年《大圣归来》里那首《勇敢的心》简直都能算是若合符节、浑然天成了。与本片在选歌口味上高度一致的《夏洛特烦恼》在歌曲与情节的契合度上更是比本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上面说的主要都是听觉方面,而视觉方面本片也不算特别令人满意。上面提到我初看本片预告片时觉得它画面不错,但这是一种毫不出彩的不错,一种观众不会觉得画面出现了问题却也不会被它打动的不错。相比之下,去年的《大圣归来》视觉方面有不少明显的瑕疵,但凭借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造型以及与角色和故事相呼应的颜色搭配,却能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到电影营造的世界中并充分享受观影乐趣。本片的美术设计实在太一般了,大部分角色和场景都让人觉得平平无奇,主角们的造型更谈不上有多可爱。动画电影当然不是非得可爱不可,像即将上映的国产页游大作《爵[哔]》那样走面瘫生化危机路线做成每个角色都面目可憎也未尝不可,但是选择拟人化动物做主角不就是为了方便利用Q版造型卖萌吗?如果这个优势发挥不出来,就实在有点浪费影片类型了。

    总体来说,我对本片的感受是以不满和失望为主的。但产生这样的感受的前提是我是作为一个成年观众的立场去要求的本片。事实上,如果是作为一部面向儿童的电影,那么本片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并不会因为它适用的人群的年龄高低而有高下之分,有专门拍给年长观众看的烂片,也有专门拍给小朋友们看的精品。本片就属于后者,只不过它有更多机会被成年观众误当成是适合自己看的电影结果在看完之后又大呼上当。“平庸”虽然不是什么好词,但是考虑到在国内上映的大部分所谓动画电影的成色,那么能获得“平庸”这样的评价,本片可以说已经是处于中上水平了。角色造型和画面虽然不够动人,但至少不丑,不会影响年轻观众的审美;配乐和配音也都达到了及格线的水平。最重要的是,本片的故事在散发着正能量之余,还很符合好莱坞电影规整的套路。跟“平庸”一样,“套路”原本也不是什么好词,但在更多毫无章法的动画电影的映衬下,有套路就显得难能可贵了。举个例子,本片当中对安歌士被擒这一线索的利用就是一个很让人觉得舒服的套路:初看感觉这一段像是在凑剧情、混时间,但这一伏笔在后半段寻找被擒的波弟时却发挥了作用。这种对线索的最大限度利用正是好莱坞屡试不爽的增强剧情紧凑度的套路。不要说是国产动画电影,即便把范围放大到全部国产电影,能自觉地使用这样的套路去让剧情显得规整的作品都不多。所以说,这是一部适合年轻观众理解能力同时又质量过关、审美正常、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电影。成年观众未必能从中获得多少观影乐趣,但如果是要带着家里的小观众一同观影,那么本片绝对值得推荐。

    最后说一下我给本片的评分。有人可能会质疑,既然我那么卖力地推荐年轻观众去看这部电影,为什么又只给它打了三星,是不是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倚老卖老、有种作为长者的优越感、觉得给成年人看的影视作品天然地要比给小孩子看的影视作品高级?有可能。但我自己认为我给它打三星只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成年观众确实没有从这部电影里获得那么多满足感,不能因为它适合给年轻观众看就违背心意打出一个不符合我观影体验的分数。我相信更多年轻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会按照自己的心意为它打出高分,使这部电影获得一个能反映出它在受众心目中地位的分数。

     2 ) 平淡,平庸

    没看的时候就知道是励志故事,藏獒跟很多励志电影有一样的通病,要有家人拼命阻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刻意制造困难,本狼不懂音乐,但是也知道音乐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会有很多困惑,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样励志,这方面的题材不比烂大街的亲人反对更丰富更励志么?热爱音乐的人不一定每一个人的天赋都能好到莫扎特那种程度吧?搞笑场面很熟悉,那是浓浓的美国味,真不好笑,连身边一起观影的六七名中学生都不怎么笑

     3 ) 用好莱坞三幕叙事结构,讲述中国青年的“摇滚乌托邦”

    小时候看的最多的电影之一是《音乐之声》。那部影片的故事很精彩,音乐更是好听,但幼小的我一直不理解这作品的片名:音乐的“声”是什么?这“声”和电影剧情的关系又是什么?后来随着我长大,我慢慢理解了这“声”的含义:年轻美丽的玛利亚用音乐融化了上校一家人冰冷的心灵,上校用音乐向家人和国家呼唤了爱,最后全家人将音乐用作了抵抗纳粹的武器。音乐的“声”是指音乐的力量,是发自于人的内心的一种强大的能量。 看《摇滚藏獒》,“音乐之声”这四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它用9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摇滚音乐的“声”,向我们展示了摇滚音乐的力量。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非常感动片方的努力,以制片人王晓梅老师带领的团队真的在踏踏实实琢磨为什么好莱坞能够讲出一个好的故事,并做到感动大众。看完《摇滚藏獒》,我真的觉得他们从好莱坞商业片身上已经学到了很多精髓,并且开始尝试将其利用到一个中国化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上图为郭德纲的儿子,96年出生的郭麒麟为《摇滚藏獒》配音)那么这“音乐之声”是如何展现的?今天的观影告诉我,这个过程是快乐、充实的,因为全片情节紧凑、没有废话,充满了笑声和感动,没有所谓“尿点”,然而在这些表象背后,我觉得真正的门道在于,片方在六年间,真的认真琢磨了好莱坞商业片是如何讲故事的。本片使用的应该是好莱坞商业片最惯用的叙事结构之一——三幕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严谨,跌宕起伏,对人物的挖掘深入,同时落点和价值观输出明确,容易让观众理解,并且容易调动观众的期待值和情感。 NOW......以下有剧透!! 影片的第一幕,应该是起始于片头,结束于波弟上车远赴城市,两只狼助手尾随跟上的一场。我们在这段时间中,认识了片中大部分主要人物,认识到了他们的行为动机:狼群要吃羊,藏獒要防狼,但有一只年轻的藏獒波弟追求自由、喜欢音乐,虽一直尝试寻找自己所谓“内心之火”。我们也看到了激励主人公后来所有故事情节的“激励事件”,即波弟通过一个“音乐魔盒”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摇滚音乐之声”(这一情节通过类似美国迪士尼经典电影《幻想曲》的将音乐视觉化的手法,让我们观众也感同身受)。于是我们看到波弟决定下山进城拜访自己的偶像,父亲虽然行动上支持了他一把,却无法在内心里真正理解儿子的动机,却也引得了狼群的注意,让他们终于看到了报仇的机会,开始蠢蠢欲动。就这样,全片的基本人物矛盾在我们眼前展开了。 带着对这矛盾结局的好奇和人物走向的期待,我们进入了第二幕:即矛盾发展和人物经历变化的一幕。影片的第二幕几乎全部发生在山下的大都市。波弟一次次地努力接近偶像安歌士,却屡遭冷水,而狼群的手下一次次尝试绑架波弟,却一次次空手而归。我们看到了在安歌士的影响下,波弟开始成长了:安歌士在给他上音乐课时告诉他说,要充分发掘心底里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人感受到共鸣。他不曾知晓,这内心的热爱和所谓的共鸣,正激发了波弟曾一直无法点燃的“内心之火”。我们也第一次知道,与他父亲心中对狼群的红色怒火不同,波弟心中的蓝色之火,内核是“爱”。当然,我们也在后面看到了安歌士实际上只是利用了波弟满足了自己一时的急需,我们看到了波弟心情陷入了低谷,我们看到了一个摇滚青年第一次真正被大城市的冷漠深深地打击了。不过影片的剧本结构非常紧凑严谨,反派在主人公进入低谷时迅速占了上风,绑架了波弟,从其口中得知了藏獒家族的致命秘密,并正式发动了进攻。于是波弟带着怒火,在受到了良心谴责前来“赔罪”的安歌士的帮助下杀回了山上。 于是全片被推上了最高潮,即第三幕。我们看到了波弟一行杀回了山村,准备向狼群发动反击。然而这个时候,波弟的行为,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音乐之声”,更重要的,我似乎感受到了郑钧老师心中摇滚音乐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波弟做了什么?他用自己心中强烈的对于家乡的热爱,构建出了一片音乐的乌托邦,让互为天敌的狼和羊和好了,让战场变成了天堂。于是就有了最后那一幕演唱会的场景。我相信这是郑钧老师希望用摇滚构建的那个世界。 我本人的年龄想必和波弟差不多。我也是一位正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年轻人。所以看着波弟,我也一直在想到自己。谢谢《摇滚藏獒》剧组,你们踏踏实实地学习了好莱坞商业片经典的叙事套路,学得平实而有力,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位像我一样的中国青年对梦想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为我们构建了一座美丽富饶的摇滚音乐乌托邦。谢谢《摇滚藏獒》,你用好莱坞的手法,告诉了一位中国青年,什么叫做“中国梦”!

     4 ) 再多说一点(作为乐迷的吐槽)

    首先声明如果这是一部面对小孩的动画的话,我觉得是合格的,但如果以我对动画电影(并兼顾乐迷身份)来评价的话,是相当令人失望的。以下内容都是基于**本人资深乐迷身份**的吐槽:
    ##上班午休时间随便写的,不喜勿看。

    1.音乐编曲太烂。
    考虑到郑钧同学音乐我只有高中和大一时才听前三张,其实也没什么期待,但是片中选曲以及那首《热爱》到底是什!么!鬼!更别提所谓《热爱》这首从“垃圾车”起步的曲子在影片中都没播完整过!!)
    朴树那首《那些花儿》乱入是什么意思?跟主题毫无关系吧?
    最后大战大灰狼时那把木吉他(!)那几下扫弦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可以发出冲击波,我要哭了啊。片中歌词又是坚持又是梦想又是追寻什么的是什么鬼,一把年纪了还写小学生作文不脸红吗?
    能不能写一首没有 远方 坚持 梦想 自我 这些关键词的歌曲呢?
    2.根本没有拍出追寻音乐梦想的艰辛。
    我没指望看到有多么宏大的主题,但这片子居然是一部初中生作文水平,讲述以爱和勇气音乐战胜邪恶我实在彻底无语……波弟去到摇滚公园后,为什么吃喝都不用愁?为什么根本不用练琴?
    反而把较多场景留给了猫王这个江郎才尽的过气明星,在我看来这才是郑钧本人的折射……
    我还真不如把《后革命时代》重看一遍呢。
    而且片中矛盾是守护家园和音乐梦想,这太扯了吧?最后用音乐化敌为友是怎么回事?
    难道坏人听歌后就被感化了?那大家一起唱imagine就可以了,还需要军队吗?
    3.其他的话
    虽然我也是从所谓90年代摇滚黄金时代听过来,但我丝毫不怀念那个时期。
    忘掉以前的中国摇滚吧,多听听重塑、P.K.14、超市这些吧,我觉得这些年轻乐队更有冲劲,技术虽稚嫩,但风格更多样,也敢于各种创新,并且随着效果器、电吉他制作工艺和音频处理技术的进步,他们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极大拓展。

    话说,歌手拍电影都一般啊,比如老崔的那部也不怎么样。但至少《蓝色骨头》我在影院里听得很爽~~~

     5 ) 摇滚波弟,炽烈我心

    这篇影评,在看完电影的当天写下,今天,突然想发到豆瓣上来,于是我来了。

             摇滚藏獒,我等了很久,首映那天没能去看,第二天才有机会去看。
             明明是部很正能量的电影,可是看完我是一路哭着回家的。为什么这样的良心电影,准备了6年的优良成果,会遇到这般的磨难。先不说别的,光是配音阵容都不该让这部电影受到这般冷落。为了《摇滚藏獒》老郑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两天在微博上没少关注影评以及关于摇滚藏獒的动态— —排练率很低,即使有排片,时间点也让人尴尬。正如我今日去看的时候,空空荡荡,全场只有两个人。
             剧情不复杂,如郑钧性格一般纯粹。主人公波弟其实是以郑钧为原型,立意在于传达“热爱”“梦想”“坚持”,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波弟被从天而降的收音机砸到,被这个“音乐魔盒”里传来的摇滚乐所吸引,之后就是猫王安歌士接受采访的一段自述,唱出你心底的声音,而且永不放弃,就算你亲爹说不行,也要坚持。郑钧内心最真挚的声音,他的热爱,他的摇滚,他的梦想,很温暖的画面却直戳我泪点,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我没有喊任何小伙伴同行的原因,我害怕他们没有这种情怀,没有感受到郑钧的用心,甚至害怕他们在心底里会觉得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
            我热爱摇滚起源于郑钧,我的情怀都是因为那颗跳动着的热爱摇滚的心,我抑制不住一直在无声泪流,心疼当年的郑钧,心疼现在的自己。
            波弟的家乡在雪山上,他们的居住地的原型就是布达拉宫,想起《回到拉萨》中: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那雪山,那青草,美丽的喇嘛庙。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在彰显老郑这6年的专注与辛劳,背后有太多太多我们看不到的艰难与绝望。电影插入了很多经典歌曲,《蓝莲花》《那些花儿》《作》《私奔》等,每一首歌都会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无论是许巍还是朴树,都和郑钧一样热爱坚持着他们的音乐,惺惺相惜。
            结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音乐和热爱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温暖积极的结局又一次引燃我的泪腺,将我的情怀和我的热爱揉成一团,碾碎在空荡的影院里。我哭着走出影院,哭着走回家,哭着写下我这篇不知所云的观后感。
           去他妈的票房,去他妈的排片,去他妈的狗屁电影圈规则!
           郑钧牛逼!!!

     6 ) 拿什么去谈摇滚梦想

    文/梦里诗书

    因是受制于成本的因素,《摇滚藏獒》作为一部好莱坞动画导演执导的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并不出色,而对于电影寄望音乐梦想的命题,那泛善可陈如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低幼套亦使电影显得暗淡无光,这样的动画又能拿什么去谈摇滚梦想。

    《摇滚藏獒》在立意上实则与《疯狂动物城》有着些许的相似之处,从种胡萝卜兔子的警察之梦到藏獒卫士的摇滚音乐梦,同样是关乎梦想的诠释,但在呈现上却是千里之差,就单从音乐来说,这本当是《摇滚藏獒》所擅之处,可在《疯狂动物城》中朱迪坐上驶向动物都市火车的一幕,契合那首《TryEverything》动人的歌声,将关乎自由与梦想的憧憬如此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出,而在《摇滚藏獒》中却未曾有一幕给人以能比拟前者的观感,而更多的只是犹如说教般对梦想的空谈。

    梦想的暗淡并不单只是源于电影配乐的难如人愿,在摇滚与藏獒这两个电影的关键词上,亦只是显得尤为苍白,除了那刻意生硬对摇滚的热忱,《摇滚藏獒》对藏獒波弟这一主人公的塑造几乎看不到人物心灵的动态,他所追逐梦想的艰辛几乎是没有的,可笑于电影的矛盾张力只是透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正反派对垒,那儿戏般的追梦,简直尴尬到令人不忍直视,而浅薄的西藏元素和藏獒形象,更只是将藏獒沦为了电影的噱头。

    你无法苛求一位来自西安玩摇滚的跨界编剧,能做出多么优秀关于藏族的文化奠基,也难也要求一个好莱坞的动画导演在资金受限,连视觉体验都做不好的情况下,塑造一个多么栩栩如生的摇滚藏獒,这部电影最大的诟病就是非但没有去扬长避短的寻以沉淀,反将自已所不擅之短以最大程度化的暴露,结果自然只能是东施效颦,藏族文化与藏獒形象的断层,剧情与音乐的断层,使一部本可大有作为关乎梦想的动画,只是变成了又一场典型的国产低幼标杆。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已的梦想,但在电影中将梦想赋予实态却并非轻而易举,而在这样一个羸弱低幼动画中的空谈,只是让摇滚不再热血,梦想变成了空谈。

     7 ) 摇滚藏獒观后感

    对动画片无感,确实是冲着老郑看的。当年上映的时候还没有粉上老郑。今天终于把这部片子补上了,为此特意冲了个会员,算是弥补没有亲身贡献票房的遗憾吧。

    片子开头感觉有些平淡,快到中期开始有起伏,应该就是进城那段。一曲《私奔》点燃了恍惚的情感,之后节奏开始加快,剧情层层推进。我始终觉得猫歌王是笑点,干瘦骨感无赘肉。(可能因为我本人是毛绒控的原因)结尾稍稍有些仓促,感觉可以更炸一些,最后还是靠老郑的歌曲渲染了情绪。(歌曲是《热爱》强烈推荐给你们)

    画面质感确实不算炫酷,也不是唯美那种风格。但造型萌系,属于小朋友喜爱的类型。

    整部片子的主旨精神饱含向上的力量,很治愈,很温暖,同时也很摇滚🤘🏻这部动画片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够完美,但看的出来是一部十分用心的诚意之作。不敷衍,不拖沓,足足的善意,传递着积极乐观的力量,更蕴含了一股坚持到底的精神。说到坚持,这两个字是很平常但最不容易做到的。感谢老郑以这种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励志向前的故事。哪怕只是一碗鸡汤。

    谢谢!

     8 ) 刚好及格多两分

    无论定位是哪一个年龄层的观众,都只能是刚刚好及格而已。我一直认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理由完全不是一部作品肤浅的借口。给小孩子看的作品只是更纯粹更直白而已。

    梦想,坚持这种少年气的东西不是不好表现,而是太容易表现了而显得烂俗。这些不是那么轻易的东西啊,波弟在雪山长大,偶然碰到从天而降的收音机,从此燃起了对音乐的向往。遇到父亲阻力的时候决定放弃,父亲让他去寻梦,到了城市之后,辗转见到了猫王安歌士,和他一起创作了一首歌,之后出道。就我个人而言,这样的故事情节辜负了片名中“摇滚”二字。

    OK,假如说因为是给小孩子看的,故事情节我们按下不表,我们来看看人物角色,除了波弟,片中最出彩的就是父亲,猫王了吧。父亲一生为了羊村,燃烧自己内心的光,一再点题。猫王,一个江郎才尽的摇滚歌手,和一只初出茅庐的小狗狗一起创作了一首歌,因为自己独占了功劳而内心不安,于是踏上寻找波弟之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太单薄了。

    再来说说BGM,郑钧的歌真的很不适合当配角当背景啊,背景音乐一起,我就出戏。它的存在感太强了,适合在舞台中央发光发热的那种,是在闪光灯下热情释放的。

    如果有机会,真的很希望可以重制。这部片子可以不止这样。

     短评

    郑钧没有做音乐,而是做起了漫画,在漫画中感受到了郑钧那颗依然为摇滚音乐而梦想,年初的时候看到疯狂动物城的时候就在想动画里讲梦想,讲现实,讲一切,适合大人适合小孩,同样,藏獒也是这样一部电影

    8分钟前
    • 空心豆
    • 推荐

    片尾曲可听,但经典民谣不是这么用的啊,郑钧老师,一点也不rock。相比之下就知道《蓝色骨头》有多珍贵了。白开水,毫无惊喜的好莱坞外包行货。猫王家的设定不错,虽然也是借鉴的。

    9分钟前
    • m89
    • 还行

    摇滚藏獒故事小有瑕疵,但是整体是在及格线以上的。这片子是目前档期里唯一合家欢风格的影片,场内小孩子很开心。电影最大的失误应该就是打了摇滚和情怀牌,这片子和摇滚基本毛关系都没有,发行宣传打暑期欢乐路线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惨。对于国产动画片来说,这片子沦落到买票房的地步,可惜了。

    13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推荐

    羊看上去像是近亲繁殖过度了

    1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建议还是刷E文版,摇滚大神内把大曼城口音,滚圈极致。国配没这效果。

    21分钟前
    • DuoDuo🐿️
    • 推荐

    蛤蛤分数上咬死那个什么破鱼加油!

    23分钟前
    • 科幻基金
    • 力荐

    因是受制于成本的因素,《摇滚藏獒》作为一部好莱坞动画导演执导的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并不出色,而对于电影寄望音乐梦想的命题,那泛善可陈如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低幼套亦使电影显得暗淡无光,这样的动画又能拿什么去谈摇滚梦想。

    25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较差

    三星,郑钧自己的半自传故事,很俗套很鸡汤的故事,但也很单纯,藏族高原下纯正的为梦想而执着的心灵,整体还是偏向于孩子们,画面效果值得肯定,歌曲虽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歌都真心不错啊,个人好喜欢猫王

    3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看的时候觉得不像国产动画,片尾一看原来整个都是美国团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疯狂动物城》的感觉了。这片子给小朋友们看,作为音乐和成长启蒙,肯定比百分之九十的院线国产动画合格,然鹅最终票房扑街。

    31分钟前
    • 十八爷
    • 推荐

    郑钧半自传,做了6年,好莱坞班底保障了叙事和基本制作水准,然而资金还是短板,动物都没毛发。既然主题是梦想,努力过程展现得并不够,藏区孩子怎么就会solo了?民族音乐跟摇滚有没有更好结合方式?用了很多接地气的配音演员和KTV金曲,但对原创而言有点偷懒取巧。猫王及豪宅最生动,结尾摇滚仍不够嗨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典型的合家欢电影,主题曲挺好听的,不过对于人生梦想有点显得简单了

    36分钟前
    • 汤平
    • 还行

    你们一定会被愚蠢的片名和人设吓到是不是……虽然丑小藏獒从头蠢到尾,但居然挑不出太大毛病(从城市扭回雪村有点bug),流水线产品就是这么耐摔。一会功夫熊猫一会疯狂动物城,但只要猫王的角色是成立的,这部主打土产摇滚的合家欢动画片,其实还是可以交差的。

    3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两个热爱摇滚乐的人坐在影院看动画片一点也不违和,甚至看到片尾俩人都有想哭的冲动,整片是非常自然的励志鸡汤,受众年龄段很广,孩子看画面,大人品含义,因为热爱,一切皆有可能。剧情中还稍微把当下几种摇滚乐手讽刺了一番,这点儿很有意思。缺憾就是中国的动画片为什么要配成翻译腔?

    41分钟前
    • 冷淡鸡。
    • 推荐

    和大鱼海棠一天看的,画面不比,但三观正了无数,德云社的配音有意思。多一星鼓励,乐峰7

    46分钟前
    • greaco
    • 推荐

    #19th SIFF#很早就看过漫画,不过影片跟漫画除了题目一样,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了。成片质量不错,因为团队里基本没有什么中国人。怎么看都像是一部配了音的低配版的[疯狂动物城](口型仔细看还是英文的)郭麒麟郭德纲于谦这个阵容也算很惊喜了。跟[热爱][蓝莲花][那些花儿]放在一起,有种奇妙的混搭感。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及格了,违反传承宿命去追逐自己梦想,让人想起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有些段落挺有趣,但画风不够细致。《蓝莲花》好听。

    54分钟前
    • 微風
    • 还行

    看评论还以为是喜洋洋灰太狼级别,其实并不是,水准介于皮克斯与迪士尼之间,很美式,很好莱坞,很流水线。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音乐和梦想虽然老套路,还是挺燃魂。画风较简单粗糙。

    59分钟前
    • 初雪
    • 还行

    摇滚藏獒,对于曾从摇滚中得到力量,甚至改变生命轨迹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重温,重温那种惊喜、满足、无助、迷茫、勇气、直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团火的过程,谢谢郑钧老师的坚持,谢谢华谊的支持,谢谢指引我们的摇滚精神!我也爱你们,谦大爷、郭大爷、孙越贼胖子!

    1小时前
    • 隔岸之雨
    • 力荐

    比想象中好,OST生硬在许巍和朴树两首歌,有点秀朋友圈感觉。做了这么多年,可惜出在疯狂动物城之后,一定会被说抄袭,心疼。

    1小时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