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怪物MONSTER

    怪物MONSTER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04

    主演:木内秀信,能登麻美子,佐佐木望,矶部勉,小山茉美,竹内顺子,菅生隆之,永井一郎,田中秀幸,胜部演之,羽佐间道夫,关智一,冰上恭子,菅沼久义,池田秀一 

    导演:小岛正幸,中村亮介,浅香守生,伊藤智彦,佐藤雄三,宫本幸裕,高桥敦史,寺本幸代,若林汉二,渡边哲哉,小林智树,长崎健司,岛崎奈奈子,鹤冈耕次郎,高桥亨,青山弘,大野和寿,池田重隆 

     剧照

    怪物MONSTER 剧照 NO.1怪物MONSTER 剧照 NO.2怪物MONSTER 剧照 NO.3怪物MONSTER 剧照 NO.4怪物MONSTER 剧照 NO.5怪物MONSTER 剧照 NO.6怪物MONSTER 剧照 NO.16怪物MONSTER 剧照 NO.17怪物MONSTER 剧照 NO.18怪物MONSTER 剧照 NO.19怪物MONSTER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供职于西德艾斯勒纪念医院的日本人天马贤三被人称作“天才医生”,他的外科技术精湛,为人谦和,受到同事的羡慕和医患的敬仰。事业上,天马前途一片光明,为院长所看好;爱情上,院长的女儿爱娃与之相恋,如胶似漆。然而看似一切美好的天马却渐渐感到良心上的不安,他亲眼目睹院方为抢救重要人物而置病危的普通人于不顾,死者家属的指责和哭泣让天马备受煎熬。当这种两难抉择再一次到来之时,天马毅然选择抢救一个头部中枪的男孩。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却换来一个可怕怪物的复活。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天马和怪物约翰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游戏,一段尘封的历史慢慢被揭开……  本片根据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同名原著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不被爱的人,是学不会爱别人的。。。。

    我对很多人都说过,爱也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从别人传递过来的温暖中体会到爱,才可以去爱别人。不过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

    我总是这样认为,人的大脑是很强大的,可以做出很多我们做梦都难以梦到的事情。心理暗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对自己的脑了解的还太少,它里面究竟住着天使还是魔鬼,谁也不知道。

    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大脑中的善恶模块何时被激活,怎样被激活,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孩子的心就像玻璃做的,透明清澈并且易碎,所以大人的某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造成的打击和影响可能不仅仅是在玻璃上多道划痕那么轻微。尤其是当母亲没有做出保护孩子的行动之前就选择妥协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打击是致命的,这种影响是可以跟随他一辈子的。

    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变成记忆存在脑子里,除非物理破坏,否则它们不会消失,更不会转移到别人的脑子里。有些记忆是假的,是我们自己伪造的,我们把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装在了脑子里,并且偷换了事件的主人公,久而久之,大脑就上当了。所以,年幼的哥哥也许会用这样幼稚的举动来保护妹妹,然后自己就这样骗了自己。

    当孩子忘记了被爱的感觉,就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当一颗心总也感受不到温暖,它会渐渐变凉,变得冷冰冰,又怎样施与别人温暖呢。

    谁的心里都住着monster,但是我们可以让它永远沉睡在心底,不要去唤醒它,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世界,不是它应该生存的地方。。。。

     2 ) 当阳光照耀在最阴暗的角落

        [MONSTER]的过程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但并不是一种轻松的享受。前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把这部被称作浦泽大神的作品看完。深深的被打动了。

        不同于普通的日系动画,[MONSTER]自始至终就是一部面向成人的作品,不论是阴暗的情节,惊悚的悬疑,还是那些超越尺度的画面,但分明的,在所有的关于阴谋、仇恨、杀戮、残忍、冷漠的主线故事背后,又无时无刻都透露着温情、友爱、生命、阳光的身影。约翰背负着童年的阴影肆无忌惮地玩弄生命,天马医生从十余年前的雨夜开始与之交着的人生,这些主角故事无须我来重复,但最让人为之动容的,却是作者对那些配角的着墨侧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面临的人生并非黑白分明,也学着妥协退让和明哲保身,但终究很多事情是难达圆满的,所以必须面对那些错误和无奈,必须忍受那些失败与挫折。轻轻松松地说一句励志的话并不难,但真正面对的时候永远只有你自己。所以当约翰悄然走近,当隐秘被陌生人轻蔑地提起,心中的怪物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终选择的放弃,就是被黑暗吞噬的自己。

        人类是不完美的生物,在[MONSTER]里,作者不惜篇幅描述出的一个个的人物,就是通过他们的弱点让我们觉得他们如此的真实,真实的就像走在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或者,就像我们自己。可面对错误与弱点,人们的选择又是多么的不同呵,天马选择了锲而不舍的阻击,妮娜选择了勇敢面对那一刻的记忆,理查德选择了用酒精结束那一次处刑的枪击,古利马孜孜以求欢笑与哭泣的幸福,罗伯特追寻那毁灭的风景。也许你会说,坚强的人选择坚持,懦弱的人选择放弃,可是,我们真的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坚强么?且不说丧父失财的打击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学生时代的一次作弊就能够让人耿耿于怀十数年,连平日处变不惊不怒而威的伦克在面对家庭的愧疚时所表现的失控也让人难以对自身的坚强抱有十足的信心。

        所幸人类并不是孤独的,这也正是作者安排给天马贤三的使命,他总是能让人性与温情的光芒照耀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在黑暗里,哪怕是最微弱的光也是最锋利的剑。所以老富翁才会在经历最为恐怖的时刻之后,坚定地断言天马绝对会终结这一切。贯穿整部作品的,也正是这一丝丝一缕缕脉脉的光芒,让喋血天涯的黑道枭雄享受阳光下的午餐,让深怀悔意的王牌佣兵面对伞下的微笑,让那些匆匆经过又默默离开的平凡的生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信念的珍贵。

        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软肋,他的伤痛,他最阴暗的角落,很多时候仅是面对都足以让人崩溃,神性与魔性同在一体,存乎一心,逃避与毁灭是一种方法,抗争与奋进是一种方法,一切都由你选择。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不惜将自己生命的阳光撒向这些角落的灵魂,就更令人敬佩与感动。

        另外,说点题外话,这部在日本深夜播出的长篇动画(共74集,播映时间约一年半),在悬疑的设置与叙述的技巧上也是令人称道的。超豪华的声优阵容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登麻美子(妮娜)、关智一(卡尔)等让我这个不怎么关注声优的人都熟悉的名字足见全片的制作用心。同时作为一部TV版动画,其素质也非其他可比。虽然没有高超的CG制作和动作打斗的高帧,但娴熟的镜头运用和紧扣情节的配乐都是可圈可点,再次感到中国动画的追求目标实在太高,难以逾越。好莱坞已经购入了电影版权,相信真人版电影会在不久后上市。至于511幼儿之家、东德政府的教育试验、上个世纪末期德国的连环杀人案、地下银行、巴伐利亚的吸血鬼、红蔷薇别墅等等细节,让人在现实与虚构的迷宫中交错难返,难怪同人作品[ANOTHER MONSTER]被人误认为是在揭示[MONSTER]的真实背景(包括我)。

     3 ) 原来很久以前还写过这么个东西。

            我不打算推荐这个片子,尽管可以说是神作。 因为推荐了也几乎没有人会看得下去。 这是一部没有颜色的片子,灰暗到必须让观众自己给它上色。 记得林老师上次带来的淡味的饼,只有我觉得好吃。 嘴巴所寻求的刺激,它都没有给,正如这部《Monster》。
            长达74个Chapter的片子啊。 所幸它完结了。 片子的阵容很强大。
            \abstract
                主角是一个天才的脑外科医师,他的公平是使用队列而非优先队列来处理病人。
            线路1:医师用市长的命换了一个脑部中枪的男孩的命。 那个男孩是一对龙凤胎之一。 医师同时用自己的正义断送自己的前途。 不久,男孩和他的妹妹消失了,终止医师前途的院长等人被杀掉了。 9年过去了,那个长大的男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医师,他当年救回的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monster。 连续杀人案发生,医师被作为头号嫌疑犯通缉。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凶手的人,他踏上征途,要终结自己当时救回的孩子的性命。 于是他去找了一把手枪。
            线路2:女主角。 她有一个双胞胎哥哥。 他们都有金发和漂亮的脸蛋。 在她作为一个top student正常地活到20岁的时候,一封来信唤醒了她对哥哥的记忆。 然后悲剧发生了。在她生日那天晚上回家,一手拉扯她长大的养父母倒在血泊中。 于是她去找了一把手枪。
            线路3:伦克警官。 他从未失误的大脑告诉他,医师就是凶手。 追捕他成了自己声明存在的价值。他追呀追呀,追呀追呀……
            线路4:古利马。 喜欢《Hero》或者《Small Ville》的人要失望了。 唯一能算作似乎有超能力的人就是他了。 和市丸银一样的脸庞永远不缺乏笑容,因为作者希望他在死去的时候第一次流泪。
            线路5:男主角,约翰。 约翰是个温柔的孩子。 约翰是个可爱的孩子。 约翰还有一个可爱的双胞胎妹妹。 约翰看到了恐怖东西,约翰制造了恐怖的东西。 约翰拥有了名字,却没有人可以叫他。
            线路6:童话作家。 他有一个实验。 别人看了他的实验报告以后,跟着做实验。 他似乎成功了。 别人拿和他一样的仪器作实验,却失败了。 别人换了一种仪器做实验。 但是那个仪器──却学会了做这种实验。
            

            
            
            我不是推荐这部片子来着,因为没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没有带来幻想。 细品情节也算像sin函数一样跌宕欺负,但是表面却似经过一次整流~ 作者不需要激烈的打斗场面或者超自然力来引人入胜──几乎全是文戏。 看74集文戏对于忙于学业或者dota的我们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或许有些事你觉得,那不是恐怖。 比如我小时候一个人在家看的一个喜剧片:两个姑娘去游乐场玩,看见很多小丑,很可爱。 但是进而发现小丑越来越多。 于是她们想出去,但是见到一个人就是小丑。 她们很害怕,好不容易看见一个警察叔叔,她们一拍,警察叔叔转过脸来,分明是一个戴着警帽的小丑。 小时候的我认为这是恐怖片。 所以请认同剧中小时候的双胞胎所看到的景象。 很多人说作者烂尾──我想,他们是希望作者再当几次杀手赚人眼泪吧。 但是作者可能认为,那样就把这是一个悲剧说得太明白了。
            或许是因为看过致命ID,我一开始就认为约翰不过是医师的双重人格,甚至女主角是第三重。 但是我想太多了。 呵呵,后面惊奇地发现伦克叔叔想得和我一样多,不禁欣慰──伦克叔叔很像我,很热爱键盘。
            如果真的有人不听劝告想看的话,一定要留意里面穿插的各种童话哦,至少于我,都很有共鸣。
            



            画外音:童话。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有只没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非常非常想要一个名字。
      所以怪物就踏上旅途,去寻找名字。
      
      但是,因为世界很大,
      所以怪物分裂成两只,踏上旅途。
      一只往东,
      一只往西。
      往东走的怪物,找到一个村庄。
      “——铁匠伯伯,请把你的名字给我。”
      “名字怎么能给人。”
      “——如果把名字给我的话,我就到伯伯的身体里,让你力气变大当作谢礼。”
      “真的吗,如果力气变强了,就把名字给你吧。”
      怪物就进到铁匠的身体里去了。
      
      怪物变成了铁匠奥图。
      奥图成了村子里力气最大的人。但是,有一天……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体里的怪物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哦。”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肚子饿的怪物,从身体里面把奥图吃掉了。
      怪物又变回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鞋匠汉斯的身体里也一样,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又变回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猎人汤玛斯的身体里也一样,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还是变回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到城堡里去找一个好名字。
      “——如果把你的名字给我的话,我就让你变强。”
      “如果把我的病治好,让我变强的话,就把名字给你。”
      
      怪物进到了小男孩的身体里。
      小男孩变得非常健康。
      国王非常高兴。
      “王子康复了!王子康复了!”
      怪物非常喜欢小男孩的名字。
      也很喜欢城堡里的生活,所以肚子虽然饿,却忍耐下来了。
      每天每天,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还是忍耐下来了。
      但是,因为肚子实在太饿了——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体里的怪物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哦。”
      小男孩把国王、大臣和仆人全部都吃掉了。
      卡哩卡哩,咕叽咕叽,嘎吱嘎吱,咕嘟。
      有一天,小男孩遇到了往西走的怪物。
      “——我有名字了哦,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往西走的怪物说了。
      “我不需要名字,我没有名字也过得很幸福。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没有名字的怪物。”
      小男孩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
      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叫他的人了。
      约翰,这个名字多么的好听。

     4 ) 只差一点就成为在世间行走的撒旦

      早有耳闻这是一部神剧,里面有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段,深刻的心理分析,以及切实的政治背景。看完之后思绪繁杂,脑中有很多念头,为防止贪图面面俱到而变得混乱冗杂,不如就写我最感兴趣的一点,约翰这个怪物为什么如此恐怖?
      从怪物的成长来看一下他性格形成的原因。没有感情,感情被泯灭,所有从511孤儿院出来的儿童都拥有这种特质,人类的情感被剥夺,成为只能模仿人类情绪的动物。这使得他不会拥有正常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剥夺的方式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感情出现。友情,爱情,亲情所有都被抽离。
      冷血残酷的残杀,从读书会到511孤儿院都是这样,让他不但拥有了坏的观念,同时还拥有了实施这种观念的手段。
      最重要的一点,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为人,本质的天赋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最起码对带给自己生生父母的感激。但约翰的出生,只是一个项目,她的妈妈无法左右,他的出生就是被计划好的,他感受不到爱的存在,但她的妈妈爱他们,不愿意他们被带去实验,妄图保护他,这是他童年心里的唯一温暖。
      但最后,项目负责人让他妈妈只能选择一个存活下来时,他妈妈选择了哥哥,但是哥哥却也是假扮成妹妹的样子。正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执念,也是唯一的症结所在。若妈妈选择的确实是自己,这让他葆有唯一的善念,唯一的感情。若选择的不是自己,他陷入万念俱灰,最后一丝光明也从黑暗中消失,成为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就是这一念的偏差,也最终导致了约翰的精神分裂,究竟,她的妈妈想要救的是不是他。
      一点善念导致他精神分裂,分裂为两个约翰,一个是全恶,一个是带有一点善的。全恶会慢慢吞噬善的那一个的恶,最后只留下善。这样子就出现了一个极度强大的恶的约翰,以及完全善良却异常弱小的约翰。这从善的约翰占主导的机会与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了。
      因为怪物能直指人心最黑暗的一面,怪物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黑暗的,绝望的。任何一面事情可能有很多因素组成,但是怪物可以只瞄准最绝望悲观邪恶的一面,深入下去,然后轻轻的一推,唤醒你的记忆,让你被自己的记忆与绝望吞噬。比如那个开枪杀青年恶棍的私家侦探,怪物指出他杀人不是出自无心,而是因为本身有这种想法,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但是不是本心很重要。再比如那个被妈妈遗弃的小孩,只因说了句“妈妈不会丢下我”还是“妈妈从来没有骗过我”触怒了怪物,所以怪物让他踏入绝望之旅,在失望与痛苦中自杀。估计那个被怪物怂恿去冒充富豪儿子的人自杀原因也是一样的。
      如果当你面对怪物时,觉得世界并不是怪物认为的那样子,那么没关系,怪物会当着你的面把你看到的世界变成绝望与黑暗的,以此来证明怪物的正确。他只需要看到你内心哪怕任何一点黑暗,就可以唤起它,让着黑暗蔓延你整个心灵,最后完全被它吞噬。
      怪物恐怖第二点:完全扭曲的价值观。这是与整个社会与人类的认可都相悖的观念,但怪物理所当然的认可,并始终如一的坚信,这种坚信最后强大成为一种信念,就可以影响很多并没有自我价值观的人,或者价值观薄弱的人,并进而吞噬任何比他的观念弱小的人。这就是很多人只要见约翰一面就会不由自主的认可,他太可怕了,太恐怖了。因为约翰观念与意志的强大,当他给你展示黑暗时,你无法战胜他,你就无法证明他所展示的黑暗不是真理。
      这也是很多人把怪物当信仰当救世主的原因。我们从怪物诱惑一群小孩子不断自杀可以看出来它的脉络。怪物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绝望悲观的世界,你如果活着,终将在绝望中死去,然后勾起孩子的回忆,继而抛出自己的理论,并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节奏,慢慢的增强自己的理论。
      绝望和悲观对应于人,会让人痛苦,也会让人软弱。当孩子被他指导之下,有意识的战胜恐怖,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自信也开始变得膨胀,对于怪物开始了盲目崇拜。这时怪物把自己的理论引向最深处,“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最绝望的事就是在绝望中死去,当你有意识的去面对死亡,经历死亡,并从死亡中逃脱的话,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个赞新的世界。”这句话中有着异常强大的逻辑,并且是环环相扣的缜密。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这种需要面对的死亡是真实的,是有意识的步入的,不是假装面对死亡,因为假装的话,你的意识能够感受到,你知道没有危险性,因此就不会完全投入。
      而当你有意识的面对死亡时,死亡就不显得绝望。因为绝望本身意味着完全的无助和无力,但当有了意识介入,即使是有意识的步入死亡,你有了选择与面对的能力,绝望也就不成其为绝望了。相反当你侥幸从死亡中逃脱的话,死亡已经被你战胜,这就意味着,你的心中不再有任何畏惧。
      既然绝望的死亡已经不存在,那么这个绝望的世界虽然仍旧绝望,当是对你来说,比起原本一黑到底,悲哀没有尽头世界,起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比你曾经认为的最绝望的事情要更坏。这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多么严密的逻辑与思维体系。通过这这个价值体系,他起码有三种方法来操控人心。一、只需要对别人展示这种逻辑,不用别人参与,别人由于无法反证,所以会认可约翰的强大与可怕。二、让人参与,因为任何参与的人都需要面对真实的死亡,也必须要有死亡的准备,负责操作面对死亡过程的约翰,就是唯一可以掌控死亡的人,他选择让人死,这个人肯定就会死亡。三、他若让人在这个测试中不死,那么这个活下来的人毋庸置疑的完全臣服于约翰。
      以上是约翰令人恐惧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更加恐怖的是,他形成了宇宙观,而且是坏的宇宙观。何为宇宙观?这是一种超越了人世间,超越了人类的观念。当宇宙观形成后,可以超脱人类的局限,从更高的宏观层面看待人类的行为,可以从人类的总体,而不是仅仅个体具象的判断与分析。那么坏的宇宙观呢?就是人类的生死完全不在他的眼中,他已经无视生命,不会有任何道德感,价值感的内疚惭愧及后悔。这样具体一点的表达就是:他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激情犯罪,同时他又保有绝对的理智与冷静。这从他随手杀死他的养父、他的棋子,就可以看出来了,也从他幼时就能煽动整个511孤儿院所有人的自相残杀,以及最后整个祥和小镇都在他的计划下自相残杀而几乎毁灭都可以印证。换句话来说,他自己的观念中,他已经不是人了,他可以运用上帝视角来冷眼旁观人世间发生的一切,如此宏观,如此深刻。
      以上,就是约翰为何恐怖的原因,好在,他心目中唯一的破绽,就是那弱小的善的人格。若不是这心目中渺小的一丝善念,约翰真的将成为在世间行走的撒旦,必将把这个世界带向毁灭之中。

     5 ) Monster 对现实中地址、文化和概念的引用

    浦泽直树对于考据的热情体现在他的每部作品里,Monster 更是如此。而且他在和动画团队进行谈话的时候严格地监督了故事的剧本安排和画面表现,所以动画和漫画原作中的背景基本都有原型。在动画给漫画加上色彩之后,场景得到了和原型很接近的还原。之前看到过一个博主调研卢恩海姆的吸血鬼之家画架上描绘的铁路桥的原型:

    动画ep68

    当时就被吓到...... 作为半虚构作品,故事和大部分地址都有原型作为背景设定的辅助很正常,但浦泽还力求于把细微的背景环境融入整个作品的世界观架构之中。此外,在虚构地址和故事的时候总会回到对原型内涵的隐喻上去。比如在卢恩海姆,克劳兹·帕佩的宾馆 Hotel Versteck(译为“藏身之处”)对其原型 Hotel Hasen(译为“野兔”)名称的延伸。

    以前看到过一些考据分析,但这部作品在国内相对冷门,很少有系统梳理背景调研的文章。我把看到的一些分析文章和博客列在这里做一个归档目录,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看原文。

    * Note:考据的真实性仅参考,大多数考据来自 //erich-springer.livejournal.com/ 。感谢作者带我进行了一场 virtual tour,学到了浦泽调研的方式和倾向,收获颇丰。


    本篇的归档分为四部分:

    Ⅰ 地理位置

    Ⅱ 对文化和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的引用

    Ⅲ 对历史事件、医学、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引用

    IV 对伦理学和道德困境的引用


    Ⅰ 地理位置

    ● 动画1-74集的地图:

    作者Nothingone 出处 //tieba.baidu.com/p/7278846805?dt_dapp=1#/

    ● 地理位置、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概览:

    Culture fandom.com

    ● 具体位置参考

    * 这里按照动画顺序列出了主要的故事发生地址,其他看归档:Monster: World Report. Navigation Page livejournal.com

    索引:

    OP地址 Monster Opening livejournal.com

    德国>

    杜塞尔多夫

    Monster Guide ◊ Düsseldorf livejournal.com

    ▸ 艾斯勒纪念医院 Düsseldorf: Eisler Memorial Hospital livejournal.com

    ▸ 天马的住处 Monster Guide. Dr. Tenma's apartment livejournal.com

    ▸ 李贝特夫妇宅邸 Monster Guide. The Lieberts' Mansion livejournal.com

    ▸ 和艾娃谈话的餐厅、钟表店 Düsseldorf: Restaurants livejournal.com

    科隆、汉诺威

    ▸ 天马追踪约翰的寄养父母 Monster Guide ◊ Foster Parents livejournal.com

    海德堡

    ▸ 海德堡大学 Monster Guide ◊ Heidelberg 1 livejournal.com

    ▸ 妮娜经过的电话亭和广场、海德堡城堡 Monster Guide ◊ Heidelberg 2 livejournal.com

    柏林

    ▸ 东柏林,天马的调查路线 Monster Guide. East Berlin livejournal.com

    ▸ 511幼儿之家 Monster Guide ◊ Kinderheim 511 livejournal.com

    法兰克福

    ▸ 宝宝的酒吧 Candy Frankfurt am Main: Part 1. The "Candy" livejournal.com

    ▸ 法兰克福中央车站、土耳其街、红灯区 Frankfurt am Main. Part 2. livejournal.com

    慕尼黑

    ▸ 格罗皮厄斯主教的预言,路德维希教堂 München: Part 3. Bishop Gropius' Prophec... livejournal.com

    ▸ 亚里特·布朗的住处、慕尼黑警局 München: Part 7. Richard Braun's Footpri... livejournal.com

    ▸ 亚里特·布朗的路线 München: Part 2. Richard Braun's Footpri... livejournal.com

    ▸ 慕尼黑大学屋顶、约翰和刑警散步的路德维希大街沿途 München: Part 1. Rooftop livejournal.com

    ▸ 迪特和马丁的路线 München: Part 6. Martin and Dieter. A Ch... livejournal.com

    ▸ 妮娜在巴士和火车站 München: Part 8. Nina Fortner livejournal.com

    ▸ 慕尼黑大学校内、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München: Part 5. Karl and Lotte livejournal.com

    ▸ 约翰和徒弟会面的亚瑞斯札特酒店6层606号房间(法兰克福)在慕尼黑的原型 Hotel Jahreszeit. Room 606 livejournal.com

    捷克>

    布拉格

    ▸ 安娜的路线(约翰假扮)Prague ◊ Anna Liebert's Footprints livejournal.com

    ▸ 红玫瑰屋 Red Rose Mansion. Part 2. livejournal.com,原型及其隐喻。

    ▸ 三只青蛙的原型三只鸵鸟 TŘI ŽÁBA. Part 1. livejournal.com

    ▸ 杨·舒克寻找三只青蛙的路线 TŘI ŽÁBA ◊ Part 2. livejournal.com

    ▸ 杨·舒克的住处 Prague: Jan Suk's apartment livejournal.com

    ▸ 杨·舒克和安娜,保险箱和录音带 Prague: The Safety Deposite Box livejournal.com

    ▸ 妮娜的住处 Prague: Nina Fortner's apartment livejournal.com

    ▸ 利普斯基、妮娜和迪特的美好回忆、OP里出现的老城桥塔 Prague: Fond Memories livejournal.com

    ▸ 莱因哈特·卑尔曼收养的孩子们、葛利马和杨·舒克聊天的公园 Prague: The Continuity of Parks livejournal.com

    ▸ 7289号有轨电车,OP里出现的地方 Prague. Tram №7289 livejournal.com

    ▸ 双胞胎父母相识的地方 Prague: Jomama and Jodaddy livejournal.com

    德国>

    卢恩海姆(此地名为虚构,参考的是考夫博伦 Kaufbeuren)

    路线图 Monster Guide. Ruhenheim livejournal.com

    1. Hotel Versteck(译为“藏身之处”)的原型Hotel Hasen(译为“野兔”);2. 葛利马等车的车站Bahnhof;3. 漫画里出现过的地方法院;4. Hotel Bergbach(译为“山涧小溪”)的原型 Hotel Goldener Hirsch(译为“金鹿”);5. 和伦克闲聊的警官所在的街道;6. 第一具尸体的发现处;7. 吸血鬼之家前的街道,威姆差点被中了彩票的男人开车撞到;8. 吸血鬼之家的原型 St.-Blasius-Kirche,哥特教堂;9. 吸血鬼之家中的画作上描绘的铁路桥,开篇的图;10. 酒鬼位置的调研。


    Ⅱ 对文化和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的引用

    ▸ 浦泽直树接受采访时曾表示,Monster的创作灵感是他童年时看过的电视剧 The Fugitive:The Fugitive livejournal.com

    《逃亡者》是由罗伊·哈金斯创作的美国连续剧,于 1963 年至 1967 年在 ABC 播出。理查德·金布尔是一名医生,被误判谋杀妻子并被判处死刑。在前往死囚牢房的途中,金布尔的火车出轨并坠毁,这让他得以逃脱并开始越野寻找真正的凶手,“单臂男子”。与此同时,金布尔医生受到当局的追捕,其中最著名的是警察中尉菲利普·杰拉德的追捕。
    伦克刑警 vs 警察中尉菲利普·杰拉德 (Philip Gerard)
    “天马在布拉格穿的夹克类似于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理查德·金布尔(以及配色方案)”

    ▸ 天马送给勇克斯的钟表,胡桃夹子:Adolf Junkers and The Nut Crackatook livejournal.com

    ▸《魔童村》和童年双胞胎的对比:Monster and The Village of the Damned (1... livejournal.com

    除了外形的相似,有趣的是,Monster也同时存在和《魔童村》相似的超现实氛围。漠然的感情,无法解释的杀人手段,结尾约翰的消失......

    ▸ 约翰童年时听退役军官盲人讲过的战争故事的原型《从海底出击》:Monster Guide ◊ Das Boot livejournal.com

    ▸ “我将送你世界上最美的花,我出生就是为了将你用花淹没” 引用的是罗马暴君埃拉加巴卢斯在一次宴会上发生的残忍事件:"I was born to smother you with flowers.... livejournal.com

    看起来不过是一场盛大的花瓣雨洒落在宴会的狂欢者身上,而实际描绘的是他们的死亡,因为许多人将被扼杀在鲜花下,以供皇帝和他的同伴们娱乐。
    Lawrence Alma-Tadema's "The Roses of Heliogabalus" (1888)

    维多利亚时期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曾在油画《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中复原了这一场面,他选择使用玫瑰花为象征。在维多利亚时代,玫瑰通常指代感官美、腐败甚至死亡。

    ▸ 约翰和安娜小时候经历的原型:Monster. Hänsel und Gretel livejournal.com

    ▸ 艾娃父亲海尼曼葬礼的花和《双峰》:Eva: Funeral Flowers. Part 2. livejournal.com

    ▸ 宝宝和《双峰》:The Baby ◊ The Man from Another Place livejournal.com

    ▸ 511废墟上的涂鸦原型来自于德国西柏林的工业乐队:Monster: Graffitti livejournal.com

    浦泽真的很喜欢摇滚乐。

    ▸ 500捷克克朗钞票:500 Czech koruna banknote livejournal.com

    ▸ 香烟研究:Monster: Cigarettes Database livejournal.com

    ▸ 食物研究:

    威士忌糖:Monster: Whiskey bon-bons livejournal.com

    威士忌:Monster: Drinks Database / Part 1 - Whis... livejournal.com

    鸡尾酒:Monster: Drinks Database / Part 2 - Cock... livejournal.com

    白葡萄酒和红酒:Monster: Drinks Database / Part 3 - Wine... livejournal.com

    甜食和面点:Sweets Database livejournal.com

    ▸ 车的研究:Monster Cars Database livejournal.com

    ▸ 枪的研究:Monster Firearms Database livejournal.com

    ▸ 坎普夫人地下室的洋娃娃,The Jumeau Doll:Peter Jürgens' Parisian Doll livejournal.com

    ▸ 吉兰医师和天马分析约翰的留言引用的案件口红杀手:The Lipstick Killer: "I cannot control m... livejournal.com

    The Lipstick Killer: "I cannot control myself"

    ▸ 第五匙砂糖,罗素和《夏日时光》故事的呼应:The Fifth Spoonful of Sugar livejournal.com

    ▸ 星期四青年:Part 1.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livejournal.com

    ▸ 约翰制造不在场证明时拿走的气球,歌曲 99 Luftballons: 99 Luftballons livejournal.com

    ▸ 天马在森林和老人关于鸟的对话,天主教的弗朗西斯:A Sanctuary Where Blood Should Not Be Sp... livejournal.com

    ▸ 安娜、威士忌糖和神话Circe:Anna Liebert. Circe from Prague livejournal.com

    ▸ 安娜看望杨的母亲带的花:Anna's Flowers livejournal.com

    ▸ 不能打开的门:An Unopened Door livejournal.com

    ▸ 盖德利茨给妮娜送水果:引诱夏娃的蛇 Geidlitz and the Serpent livejournal.com

    ▸ 水果和对约翰的隐喻,《星际迷航》"Time's Orphan" (DS9, Episode 6x24) :Johan Liebert. The Neo-Nazi's Fruity Dia... livejournal.com

    ▸ 卡尔给舒伯特朗读的作品《柯妮,或意大利》:Corinne, or Italy livejournal.com

    这个故事也映射了舒伯特和玛尔格特的故事。

    ▸ 约翰放到舒伯特手上的苹果,《银碟与透明苹果》:The Silver Saucer and the Transparent Ap... livejournal.com

    傻瓜并没有像他们最初认为的那样吃苹果,而是坐在角落里念出这些词:“滚动,滚动,小苹果,围绕我的银碟。让我看看城镇和田野,树林和海洋,山的高度和玫瑰色的天空。” 滚动苹果,碟子上的一个个城镇变得清晰可见。人们看到船只在海上航行;看到了绿色的田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天上的美景和夕阳的余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 约翰的徒弟克里斯托弗在约翰的住处读的书《失去影子的人》:Christof Sievernich. The Shadowless Man. livejournal.com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对照,一个人(克里斯托弗)将影子卖给了魔鬼(约翰)以换取财富(政治家的计划)。 这个故事的重点更多的是身份而不是灵魂。主人公继续活着,他存在,但他的身份被剥夺了。 Monster对身份和存在主义的讨论在这里得到延伸。

    The book "Peter Schlemihls wundersame Geschichte"

    再看看约翰的其他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卢梭的《忏悔录》以及卡夫卡的《审判》。

    ▸ 恶魔的数字,房间号调研:Room 402 ◊ Number of the Beast livejournal.com

    ▸ 亚里特研究的《高卢战记》:Monster ◊ 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 livejournal.com

    ▸ 葛利马读的书:Wolfgang Grimmer's Books livejournal.com

    ▸ 鲍德曼律师的唱片收藏:Fritz Verdemann's Vinyl Record Collectio... livejournal.com

    ▸ 彼特·查倍克和《自新世界》:Antonín Dvořák – "From The New World" livejournal.com

    ▸ 约翰和舒伯特的4种围巾系法,德国的毕德麦雅时期风格 (Biedermeier) :Scarf Tying Guide livejournal.com

    ▸ 在外传《Another Monster》中提到的书《黑暗中的多恩》的可能原型《战栗黑洞》:Dorn im Dunklen ◊ In the Mouth of Madnes... livejournal.com

    如果你只是一个虚构人物呢?如果你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如果现实,据你所知,已然不复存在?如果你只是萨特·凯恩的创造物?这是约翰·卡朋特1994年的经典作品 In The Mouth of Madness 的前提。

    虚构人物,和约翰对自己的定义非常相似。这部电影的剧本参考了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和斯蒂芬·金的书。 我觉得在对结尾的处理上,Monster 还有一点库布里克改编的《闪灵》的影子。浦泽直树很喜欢库布里克。

    ▸ 约翰背景的可能引用,手冢的《MW》:Embrace me, Father, for I have sinned... livejournal.com

    结城美知夫拥有一切:相貌、智慧、作为著名歌舞伎家族的后裔的血统、在一家大银行有前途的职业、大批女性崇拜者。但在完美的光彩之下,隐藏着一个秘密,其力量足以撼动世界的根基。

    毫无疑问浦泽经常阅读手冢治虫的作品。故事的脉络很像,不过MW重口很多。

    ▸《没有名字的怪物》可能的原型, Otfried Preusler 的捷克黑暗哥特童话:The Nameless Monster ◊ Die kleine Hexe livejournal.com

    ▸ 超人史坦纳,《吵闹鬼》和《绿巨人》:The Magnificent Steiner livejournal.com

    吵闹鬼豆瓣条目的海报就是这张图

    ▸ 伦克形容红玫瑰屋是“睡美人的城堡”,对比童话原型中的双胞胎:Monster Guide ◊ The Sleeping Beauty livejournal.com

    ▸ Sub Rosa,红玫瑰屋的象征:Sub Rosa: Symbols of the Red Rose Mansio... livejournal.com

    Sub Rosa 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在玫瑰之下”。在古老的习俗中,几乎所有“在玫瑰之下”的言行都必须保密。它在英语中意味着保密和信任的誓言。请注意,在这座豪宅存在的一半时间里,它被用来进行秘密会议。最初拥有它的捷克贵族可能不是将豪宅命名为“红玫瑰屋”的人,因为他不想在其中进行非法活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豪宅的功能和周围的玫瑰交织在一起,从而采用了红玫瑰屋的名字。

    这是一个经典的引用,很多小说把对这个典故用在秘密结社或组织的称呼和符号化上,比如《玫瑰的名字》《达·芬奇密码》。

    ▸ 法兰兹的诗,怪物给女人的情书:The Monster's Love Letter to the Woman livejournal.com

    杰米致力于研究新英格兰的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她冒充家教阿曼达·科里,这个人似乎一直被她母亲的鬼魂所困扰。超自然事件扰乱了阿曼达父亲所进行的OSI资助实验。杰米开始调查。
    "The Bionic Woman" (Season 1, Episode 14)

    这一集叫幽灵猎人。又是一个对超自然作品的引用,这集受到了1973年《驱魔人》的影响。

    ▸ 妮娜·弗多拿和 The Bionic Woman 角色的对比,妮娜的养父母、少女与老兵角色的原型:

    Nina Fortner. The Bionic Woman. Part 1. livejournal.com

    Nina Fortner. The Bionic Woman. Part 2. livejournal.com

    Nina Fortner. The Bionic Woman. Part 3. livejournal.com

    ▸ 妮娜大学导师的原型出自 The Paper Chase:The Paper Chase livejournal.com

    没什么争议,长相一致,连造型也大致相同。

    ▸ 马汀女友故事的人物设计原型,摇滚乐队 Red Hot Chili Peppers 的主唱:Monster Guide. Anthony Kiedis livejournal.com

    ▸ 马汀死后,天马和艾娃在咖啡馆的场景,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Nighthawks'. A Sorrowful Reunion livejournal.com

    EP 60 vs Edward Hopper's "Nighthawks" (1942)

    这个场景太明显了,真是很妙的引用!寂寞的灯光,安静的氛围,城市里的夜晚,结伴的人一起孤独。这个灯光,再打亮一点就好了,但浦泽可能还想保留一点哀伤的温柔。

    ▸ 卢恩海姆,《安宁之家》绘本人物调研:Das Ruhenheim. Der Räuber Hotzenplotz livejournal.com

    这个绘本系列的主人公是一个强盗, 被捕入狱后因其良好的行为而被释放出狱,但现在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是一个好人。 结尾主人公在他的老强盗洞穴里开了一家餐厅。和帕佩的经历很相似。

    ▸ 压轴的重磅炸弹:约翰和天马对峙时看到的“最后的风景”,也是约翰和安娜在捷克边境看到的风景。引用的是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的油画 《二人观海》,他的知名作品如《雾海上的旅人》: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e Scenery of t... livejournal.com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年9月5日-1840年5月7日),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通常被认为是他这一代最重要的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希的绘画关注广阔的景观,减弱人物在环境中的存在。根据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弗·约翰·莫里的说法,他将人物缩小到“指引观众的目光投向形而上学维度”的尺度。
    Caspar David Friedrich's "Two Men by the Sea" (1817)

    同时代人称他发现了“风景的悲剧”。


    Ⅲ 对历史事件、医学、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引用

    ● 历史事件

    ▸ 假冒的玛尔格特·兰卡,“红色兴登堡”的原型 Griselda Blanco:Blue Sophie. Griselda Blanco livejournal.com

    ▸ 尤根斯和坎普夫人事件可能的原型,Edmund Kemper:Peter Jürgens. Edmund Kemper livejournal.com

    ▸ 511幼儿之家的原型,Jugendwerkhof Torgau:

    Kinderheim 511 ◊ Geschlossene Jugendwerk... livejournal.com

    Kinderheim 511: Geschlossene Jugendwerkh... livejournal.com

    现已成为纪念馆,官网介绍://www.jugendwerkhof-torgau.de/Historie/Ein-Haus-der-Jugendhilfe/447/

    ▸ 法兰兹·波纳帕达参与的实验原型,生命之泉计划:

    Lebensborn - Wikipedia

    生命之泉_百度百科 baidu.com

    ▸ 卢恩海姆事件和法国 Pont-Saint-Esprit 小镇事件的相似性:Part 1. Pont-Saint-Esprit, 1951. livejournal.com

    ● 医学

    ▸ 蛛网膜下腔出血: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小脑: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缝合: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肌肉松弛剂: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安娜受到惊吓时的症状: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勇克斯的手术: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动静脉畸形: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马克斯(原律师)和迪特的症状: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舒曼医生村庄里的病例: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 ... livejournal.com

    ▸ 伦克和黑市的其他案例:Monster: The Medical Annotation (Volumes... livejournal.com

    ● 心理学和哲学引用

    ▸ 类似511事件的“强盗洞穴”,罗伯斯山洞心理学实验。浦泽很可能从中汲取了创作灵感。

    ▸ 克里斯托弗在511幼儿之家的精神分析, the Polycrates Complex:Christof Sievernich. Die Kluge Else livejournal.com

    ▸ 其他概念的引用,比如洗脑、离解赋格(Dissociative Fugue)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creative Identity Disorder)、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死本能等。

    ▸ 可用的分析角度:容格的阴影理论。参考约翰和妮娜的关系、约翰形象的隐喻。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认为浦泽直树参考了很多精神分析的方法比如“投射”,特别在表现朗读会和511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最简单的投射就是罗夏测试,inkblot。此外,他的故事和主旨的探究:身份和存在主义,明显和尼采的理论相合。这和他描绘的德国的历史背景也一致。 尼采的哲学曾被法西斯利用,强权主义、个性强权论被打造成战时德国政策的指导原则。战争结束后的十几到几十年内,阴影仍未消散。战后的社会氛围和其对人物的影响是经常在浦泽作品中出现的主题。

    名字在这部作品里成为了身份的符号,缺失的名字导致511的孩子们在长大以后陷入一种虚无主义。他们都是被掩埋在历史中的架空人物。这些没有过去的人们沉浸在过去、无法走向未来也没有未来,最终都消失在迷雾之中。引用一段wiki的分析:Culture fandom.com

    在遍布 Monster 的各种主题中,也许最核心的主题是身份及其重要性。由于法兰兹·波纳帕达坚持认为他们母亲所生的“完美孩子”不需要名字,这对双胞胎约翰和安娜·李贝特没有正式的出生名字,这也反映了他的许多虚无主义作品的主题,包括《没有名字的怪物》等儿童读物;因此,他们都缺少培养自我认同的机会。
    他们的母亲后来把他们打扮得一模一样,进一步模糊了他们对自我的概念,这一事实加剧了这种影响。约翰和妮娜(安娜)在他们之后的生活中,在不同的时刻将彼此视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相互补充,并混淆了一个或另一个实际拥有的经历(例如,红玫瑰屋的惨剧)。
    对于消除某些人的自我认同感的愿望,例如沃夫将军、天马贤三和他的妹妹妮娜,即使不是约翰的主要动机,也是他的明显动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代表了一种尝试,让他们同情他自己的孤独和身份缺失,或者是他赋予他们洞察力的一份礼物。
    罗伯特表示,这就是约翰最终为天马计划的目标,但这种愿望可能会被约翰自己明显的死亡愿望所缓和,因为他试图永久地使他的身份感无效,不仅在名义上、心理上或哲学上,而且在身体上;这反映在他心甘情愿甚至急切地默许天马射杀他的情况一再发生,在卢恩海姆达到高潮。

    作品着重描绘了511和朗读会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即使是天马也没得到这么多描绘过去的笔墨。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都从头至尾的进行了残酷的身份认同疗程。

    尽管约翰(以及,推而广之,妮娜)是这种例子的主要人物,但它在其他角色和其他情况下普遍存在,反映了波纳帕达和他的同事等人的目标。例如,罗伯特似乎陶醉于他没有名字(根据他自己的说法)这一事实,这在他对伦克的证词中表现得很明显。相反,他可能的童年朋友葛利马试图恢复他失去的身份感,尤其是他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尽管两者都因他们的经历而变得反社会,但他们都采取了不同的轨迹,分别试图扭曲或建立他们的身份。
    在511和红玫瑰屋等地点实施的条件反射(或去条件化)程序,和在红玫瑰屋的朗读会中不强调个性、试图创造“完美士兵”或对下一代进行社会工程以适应波纳帕达及其他人的心理实验,导致很多人经历了一个解体的过程,失去了自我认同感,在大多数情况下,字面意思是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这也可以表现为多种人格,例如葛利马的“超人史坦纳”。

    ● 意识形态

    ▸ 乌列尔的手势:Part 2. Uriel's gesture livejournal.com

    约翰在慕尼黑图书馆内的手势。

    Uriel's gesture

    乌列尔是光之大天使,他的名字通常被解释为“上帝之光”或“上帝之火”。七天使长、四位大天使(米迦勒、加百列、乌列尔、拉斐尔)之一,是掌管地狱之火并支配地狱的天使,在最后审判(世界末日)之时负责开启地狱之门,手持火焰之剑在地狱执行以永远的火焚烧罪孽深重的人等苦刑。

    乌列尔的手势是一个警告,向人类指示他们应该做什么。如果人们正确理解它,可以指引人们将所犯的错误转化成美德。

    在慕尼黑大学“超自然现象研究会”讨论的格罗皮厄斯主教预言“星期四青年将到达此地,书籍焚于大火,世上所有的一切恐怕也将会被悲伤围绕”中,星期四青年被解释为雷神,这又是对乌列尔的一个暗示。《以诺书》称乌列尔为“守护雷霆与恐怖"的天使;于其他场合,他的智慧曾用卷轴和书代表。

    乌列尔的名字在许多世纪以来都被承认,但之后《圣经》没有提及他。他的资料大多出自希伯来语起源的古代伪经文献。不过在基督教每年六月庆祝的圣约翰节中仍能看到他的影子,乌列尔正是掌管夏至的天使。

    有些人也会把约翰的手势解读为施洗约翰的“Remember John”。这是达·芬奇非常喜欢在他的天主教油画中描绘的手势,在《圣施洗者约翰》中作为画面的焦点出现。

    ▸ 约翰的敌基督隐喻:

    1. 在沙地上写下的名字,旧约:O Earth, Earth, Write these men deposed. livejournal.com

    「耶和华——以色列的盼望啊,凡离弃祢的必致蒙羞。耶和华说:离开我的,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因为他们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耶利米书17:13 离开我的人——上帝说,离开我的爱和服务,以及他们对我的依赖,将被写在大地上——除了地上之外没有任何地方,这是他们集合了感情的地方。或者,他们的名字和记忆很快就会消失;就像写在尘土上的文字:他们不应该在我的子民中登记,他们的名字也不应该记录在生命册上。
    ...shall be written in the earth — Shall have no portion beyond the earth, on which they set their affections. Or, their names and memories shall be soon extinct; like words written in the dust: they shall not be registered among my people, nor shall their names be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life. (Benson Commentary)

    2. 十角七头的天启之兽,启示录:The Beast Of The Apocalypse livejournal.com

    此外,除了他的头部伤口(约翰福音的十角七头兽头上的伤口,第二次被打伤头部还是因为被看到十角七头之后打中的),整个故事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暗示。再引wiki:

    在基督教末世论中,敌基督者(或反基督)是被描述为代表耶稣基督的反面人物。就基督被视为纯善的人物而反基督被视为纯恶的人物而言,将带来末日。

    ▸ 配乐,'Xenia'(OST I)与 Theoxenia / Xenia related to Gods:'Xenia' (Monster OST I) livejournal.com

    简而言之,Theoxenia 是一种希腊祭祀,在这种祭祀中,崇拜者将食物献给神,而后神作为客人出席。

    和播放它的氛围对比:

    这首歌(Xenia)总是在天马探索人类黑暗面的时候播放;在整个场景中都能感觉到约翰的存在,但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他。

    IV 对伦理学和道德困境的引用

    ● 杀死一个以拯救其余的人,电车难题:

    The Limits of Morality. Morality as a qu... livejournal.com

    其实整部Monster讨论的话题除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外,更着重围绕的则是电车难题。从第1集天马选择救音乐家还是工人、市长还是约翰,到他的价值观确立:什么是医生?他应该用这双手救人还是杀人?其他角色的选择蔓延出了更多的延伸:艾娃在面对罗伯特的枪口的时候,选择保命还是警告天马?马汀选择杀死艾娃还是被人杀死?直到第74集,由约翰给出最后一击作为结尾:双胞胎的母亲在面对威胁的时候,她选择抛弃自己的哪个孩子,约翰还是安娜?而在她做出的选择可能混淆了两人身份的背后,她的内心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哪一个?她不要的,是哪一个……?”

    在心理学研究中,电车难题一直是被广泛调查的主题。86%的受访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选择杀死一个并拯救五个。但如果那个被牺牲的人从陌生人改变为受访者的亲人或伴侣,受访者就不太可能愿意牺牲这个人。

    最后,引用尼采在《善恶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 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必须自己考验自己,以证明自己是独立的和发号施令的;要及时这样做。人们不应对自我考验有所回避,尽管这也许是我们所能玩的最危险的游戏,并且最终是面对我们自己,而不是在任何其他法官面前进行的考验。不要依赖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者——每个人都是一座监狱,亦是一具壁龛。


    相关分析存档

    ▸ 故事设置:

    浦泽直树的《Monster》的寓意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 约翰的疑问:

    关于浦泽直树的monster有几个问题一直搞不懂? - 知乎 zhihu.com

     6 ) 请让我看见希望 我们还不曾绝望

    请让我看见希望 我们还不曾绝望 就好像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火土风物物互降,碧落黄泉高云烈草,皇天后土东月西阳,世界上没有化解不了的灾妄。我们这么相信着,仿佛那便是性命的斤两。 所以我们不曾绝望。 于是那蛰伏于人心之中的怪物微笑着抬起面孔。他说,只有我,谁也不能严丝合缝地设防。 『他们说故事是这样。』 年轻有为的医师为了良心安宁,甘愿放弃锦绣前程救下了一个少年,各种波折不一而足。很多年后当年的孩子出现在他面前,儒雅温和地一笑:“好久不见了,医生。” 这仿佛就是起承转合的全部了。感动中国也不外如是,观众纷纷鼓掌退场。 然后冷不防一声枪响破空而起。《MONSTER》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医师天马贤三就此踏上旅途,去追寻当年自己拯救的孩子的脚步。途中形形色色的面孔擦肩而过,险象环生的风波不一而足。他亲眼目睹了那样多的生命如何因那孩子一个轻若无物的挥手灰飞烟灭,那种出离恐惧的绝境逼得他也几乎崩溃在半路上。随着对怪物发源的追寻,充斥腥气的秘密与回忆接踵而至,用峰回路转也难以描摹的剧变早已见怪不怪。最终,在一场大逃杀般残酷的杀戮之后,一切谜底揭开,而后,是并不完美的光明结局,故事就此别去。 这样简单的描述无法让人体会那从画面直指内心的暗涛汹涌。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MONSTER》给人的印象。说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正义的故事自欺欺人得过分苍白,仅仅给出一个“惊悚”或“悬疑”的标签又难以支持这般庞大的断章。只能说,故事的前半是一个谜,故事的后半是一个谎,故事里的人各自决断着要挣脱一个铺天盖地的恐惧,最终却看见一个密布温情的开场。然后他说,最恐怖的,只是想象。 这个故事里最初就铺陈了一切我们可以或难以想象的绝望。最深重的黑暗并非是流血涂野草的惨烈,而是弹指一挥的呆若木鸡,是谈笑契阔间一背身的天地倒悬,是目睹这些的人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的泯灭。最软弱的人能在一夕间化身最疯狂的暴徒,最温暖的时刻能转瞬掀开血雨腥风的序幕。约翰是个怪物,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当人心中污秽脆弱的地方被人若无其事地猛击一记,自杀或杀人,便成了唯一的问题。哀莫大于心死,而心却又是这样不堪一击的东西。一句暗示,一个眼光,便能让闭锁心底的怪物沉渣泛起。然而心又是这样坚强的东西,一抹温柔,一烛萤火,便能让心如死灰的瞳仁里重新燃起柔软的光。所以我们需要着天马这样的人,他无需完美无需顽强,却能在最晦暗的时刻拥住即将冷却的灵魂,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着希望。 “人命本来就是不等价的。”艾娃在故事开头时撂下的这句话如鲠在喉。我们与天马一同无言以对了那么久,那么在旅行结束的时候,谁能不流着泪摇头。所以即使我们无法忽略那些惊魂动心的苦涩场景,也能仰起头扬眉吐气。每个人都是在期待中诞生的,一定有希望你活着的人存在着。那个男人如是说,我们满怀感恩地相信。 『讲故事的人呢?』 浦泽是个有心机的人,这从一开始就可以预料。他能用一个单调场面的反复让遥隔千里的我们听见心跳怦然停了一拍,也能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让我们在翻过很多页后骤然掉下泪来。天马的选择看似水到渠成,仿佛一条笔直的单行道,然而中间那些面目森严的配角或只出现一两次便就此别过的龙套却能把我们的眼神带进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波谷。比如开场时的贝克医生那几乎要令人生厌的嘴脸和随口说说的台词,却叫人不禁要怀疑,当年风华正茂的他是否就是另一个天马贤三;警察舒克木然地站在拥挤的记者群之外时的神情,俨然就是十年前的回光返照;一路纠缠不休的伦克刑警面对着刚刚离开自己的妻女的照片默不作声,逆光磨洗了他纹丝不动的脸;老佣兵的泪水和少女的笑靥,曼拉嘴角上最后的烟,佩脱拉的匈牙利炖牛肉,他们挣扎着诉说人性本善,仿佛浦泽随手扯起几根光线,似有若无地把持住千钧一发的形势,让故事不至于摧枯拉朽地坠入深渊。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浦泽直树用了不经意的简笔勾勒出无数可能性再将他们一一弃置不顾,留一个对话框的空白,将天马的旅途染了晕又磨了边,一路叵测地蜿蜒。 『那些未知或已知的枝节。』 相较于漫画的曲终人散,动画的旅途依旧前路茫茫。赋予这样恢宏的线条以生机并非易事,锦上添花则是更加的困难。TV版里对于原作的画面进行了较为忠实的还原,色彩运用了泛灰的暗色,为整个画面布下了不甚明朗的基调。这样的设定配合出色的音乐,令《MONSTER》中那种压抑又略带诡谲的气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末部分的设计,曲调温柔缓慢的哼唱,缓慢浮现的画面是原作中的线索——图画书《没有名字的怪物》,稍稍模糊的处理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朦胧感,仿佛回忆童年一个遥远而晦涩的梦。对于有原作珠玉在前的动画而言,这样别致的设计,也算得小小的出彩了。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圣经》里有着这样的字句,《MONSTER》想说的也便是如此吧。它带我们跋涉千山万水屏气凝神,仿佛穿行于山高云低的绝境,然而我们却能一直一直地走,一直一直地祈祷,最终看到呢喃中描摹出的永无乡。 请让我看见希望。因为,我还没有绝望。

     短评

    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

    6分钟前
    • 墨 尘
    • 力荐

    漫畫更棒!

    9分钟前
    • Space Oddity
    • 推荐

    看的都想吐了

    13分钟前
    • o
    • 推荐

    一個絕對不可以當作動畫來看的故事。必須用深深的思考,來取代輕率的娛樂。

    15分钟前
    • 安隱
    • 力荐

    居然觉得OP很好听~~~ 是不是不正常了 TmT

    16分钟前
    • Я./愣仔
    • 力荐

    好久以前看过,现在忘光了,重温中。原来觉得是恶之教典加长版,但浦泽的人性探讨横跨政治到社会到个人,而贵志佑介是以纯生物学的线性逻辑为前提。前者没有对人性下任何定论,到处点一下,绘制社会群像;而后者更像是在进行一个社会学实验。就完整度来说,monster更高一筹,只是太理想化

    18分钟前
    • やす
    • 推荐

    是不可能被遗忘的经典

    20分钟前
    • 嗷呜
    • 力荐

    中学时代熬夜看的深夜动画!

    21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立意很深刻,故事也很好,蛮有嚼头。但以悬疑来说,叙事上不是很成功,看得人有点无聊。

    24分钟前
    • 清流~Nocturn
    • 推荐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109322.html在线

    25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无敌了

    29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引用wiki的说法:“故事以懸疑殺人、醫療倫理、醫院内的權力鬥爭、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間的愛、人類之間的愛、東西冷戰結構、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社會等為主題。”

    30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这大概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我真正愿意打五星的动漫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580412.html,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109322.html

    31分钟前
    • 果酱☮
    • 力荐

    连战三天茶饭不思,梦里梦外,杀死无数脑细胞之后还在不停思索,没看的时候觉得怪物这个名字太简单,看完之后觉得是绝配,政治隐喻,心理学探究,故事发展,细节暗示,层次递进,轴心平衡,每个细节都很考究,从动画就能感觉到原作的无比彪悍,除了结尾几集有些不稳和仓促,整体:神作+杰作

    32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想说的东西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33分钟前
    • 阿尔的太阳
    • 力荐

    开始感觉好拖沓,但是越看越觉得线索好几条追下去很棒

    34分钟前
    • 采盗大花
    • 推荐

    额。我很怀疑9.2分是来自豆瓣的恶意吗?我觉得里面的人物的确塑造的很成功,故事编的很精彩,不过难道逻辑不是硬伤吗?我看到一半还在想着,如果后面真的出来怪物了我就原谅作者的那么多bug,不过显然作者没给我这个机会。。

    39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怪物是所有试验品的代号,与实际意义上的怪物有区别约翰的不爱不信源自于母亲带来的阴影,所以妹妹一番话完全推翻母亲的教育他自行选择成为怪物(不是被试验调教成的怪物)。保护妹妹是本能,但是他选择了不同寻常的方式——没有人认同他爱人的方式才是他可悲之处。 家教很重要不要背叛信赖你的人!

    40分钟前
    • prost
    • 推荐

    豆瓣上的评分只能做参考,浪费我这么长时间,却看了一个虽然中规中矩,却很是乏味的片子。不是看到那么多小学生嚷嚷什么神作,我应该看不到三五集就会弃,硬着头皮看到最后,结局就是个屁。很多情节故意故弄玄虚,搞的约翰跟神一样,原来是逗你玩儿而已。打发时间可以看看,不算太差,但跟好没关系。

    41分钟前
    • 二二得四
    • 还行

    完成度极高. 可若想最大程度感受MONSTER的剧作之美,漫画或许更好吧

    46分钟前
    • 蘇湛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