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电影人生第一季

    电影人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3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4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5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6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6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7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8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9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人生》系列节目是“野孩子Studio”创意视频工作室制作的有主题性、有话题点的周播电影混剪类节目, 节目以“人生大电影的震撼小哲学”为诉求点,通过抓住生活中的所思所悟,同时结合社会热点,用电影素材录制混剪的形式娓娓道出那些常被大家忽视的震撼小哲思,被网友称赞为“有灵魂有温度的混剪节目”。

     长篇影评

     1 ) 心血来潮,给剧中14个人物分别做了人生简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欲海奇男子(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2902044/

    剧中人物我就不做评价了,各位小伙伴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的要素简表,适合看完剧集之后,回看这些人的半生,

    通过对出身 / 教育 / 父母关系 / 婚配 / 子女 / 健康 / 经济大环境 等人生节点及其变迁过程的审视,来回顾整个剧集。

    人物顺序见下图

    制表比我预想的更花时间,中间经历了疫情(我是武汉人),前后拖了一年。。。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希望对喜欢这部剧的小伙伴有帮助

    感谢

     2 ) 人生七年观后感

    里面大部分的人生是:7岁萌14岁丑21欠揍28岁有家庭35岁离婚42岁再婚49岁宽容乐呵56岁坦然。平和谦虚知足感恩的人都夫妻和谐永葆chemistry。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 14个小孩,7个从一而终,5个经历离婚,1个终生未娶,1个没有后文,哪有百分之九十都离婚那么夸张!由成功预言了经济危机的Tony压轴,还为伦敦奥运做宣传,很是满意! 人生七年:1.原生家庭是影响人生命运的绝对因素 2.教育是改变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3.高知都结婚较晚,孩子较少,婚姻更稳定,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4.At last but not least,一个女孩,一定不要把婚姻当作人生理想 这节目其实很残酷,但意义非凡。普通人的一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几个人的一生我用4天甚至几张照片就看过去了。到了晚年,各种回味,尝尽甘苦,冷暖自知。不公平是天然的,寒门确实难再出贵子。对我而言,我想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和时间,然后,及时努力,莫负年华。人生苦短,这系列将值得我一生回味。 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不论何种无奈、抱负、运气,最终都归于平静。35岁那一集尤其震撼,prime age,事业家庭或一贫如洗,但都脱去了稚气。有些人一生对自己的初心无悔,有人妥协;愿我至少不变成少年的我所痛恨的人。我想像Tony一样,说开始就开始,try everything。 乐观与自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所在阶级带来的不利,提高生活品质,俗气点说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导演,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多拍几个UP。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祥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三、 关于另一半 首先,觉得你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问题能有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向,不管我俩多好,独处你还是要学会的,当然还有孤独寂寞; 其次,我们走到一起,我想更多的是有很多目标的一致,因为爱。我也喜欢”生活搭档 “这个词, 我们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要考虑彼此的感受,其他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沟通,多包容; 最后,你我是陪伴彼此最长时间的人。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但是他们终将比我们先去,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欢乐,童趣,可是他们终将会长大,他们也要离开我们的家,去建造他们的小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

     3 ) 记不住谁是谁,标注下。

    <图片4>伦敦市公租房区
    <图片13><图片14><图片12>约克郡,上的是一个只有一个房间的乡村学校,距离家有4英里。
    Neil
    利物浦郊区,认为打架太可怕了。
    Tony
    Charles+ Andrew+ John
    <图片9>
    Bruce
    萨里的私立寄宿学校,想做一个传教士。
    <图片7><图片11>

     4 ) 记录下……

    影片展现了一群不同阶层小孩对打架、纪律、异性、恋爱婚姻、金钱、人种、成长规划等方面不同的想法。按阶层简单分类,记录下:

    1.富人4人(约翰、查尔斯、安德鲁、苏西)。

    约翰三人上的是私立学校,见识面广,理性,逻辑清晰,善于表达。业余时间会看报读书,练乐器。计划考牛津剑桥。

    苏西,富家女。在学院有学习古典芭蕾。不喜欢打架的男孩。长大结婚后想要两个小孩,找保姆照顾。不认识其他肤色人,也不想接触。可能会读大学。

    2.中产或一般6人(杰基、苏珊、琳赛、尼尔、彼得、布鲁斯)。

    杰基、苏珊、琳赛三人是朋友。有爱心,有钱会去帮助穷人。过收获节时会去给穷人送食物。

    尼尔、彼得是同学。

    尼尔不喜欢打架。喜欢住在城市,下雨也有地方玩。结婚后不想要小孩,闲小孩淘气、脏。不太喜欢有色人种。认为不需要上大学,因为不想当老师。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开旅游车,带着人到处玩。

    彼得有个喜欢他的女孩,长大后他要娶她。不喜欢有色人种。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当警员。

    布鲁斯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让大家知道上帝。觉得遵守纪律很对,怕自己班的班长。有三个女友,一个在非洲,两个在瑞士。长大后想去非洲支援教育,教没文化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3.贫穷阶级5人(尼古拉斯、托尼、米歇尔、保罗、塞蒙)

    尼古拉斯 读村小。长大想研究月球。拒绝回答关于女朋友的问题。

    托尼和米歇尔 贫民窟老学校读书。两人是男女朋友。喜欢打架。周末两人会去看电影。托尼特别活跃,米歇尔叫他“猴子”。托尼每天十点到十一点才睡觉(小孩这么晚睡觉,晚上干嘛了?),长大想当骑师。

    塞蒙和保罗住儿童福利院。胆小腼腆。塞蒙想长大工作前四处走走。保罗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总的来说,家庭条件好的小孩表现得也更好,更善于表达自己,更积极回应导演的话题,也有更好的成长规划。

    但以后也未可知,下一部14 UP,走起……

     5 ) 阅读人生,总让人唏嘘不已

    在微信上看到朋友转发的《56Up》评论文章,从搜狐视频找了看了看。

    这部纪录片是从英国各阶层选取14个7岁的小孩,每隔7年拍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包括7,14, 21, 28, 35, 42, 49, 56 这些节点年龄。
    不用说,如果作为严格可信的统计或者分析归纳。从人群的样本数到拍摄的方法以及间隔时间之长,这种拍摄方法有各种缺点和不准确,甚至对被观察者造成了无心的伤害。
    但无论如何,看到一个人从7岁的纯真童年到56岁垂暮的过程,能听到他和她思想历程的只言片语,能感受到命运的种种变化对人的影响和痕迹。 仅仅是展示人生这一点,这部片子天生就具备了无比动人的力量。

    阅读人生,总让人唏嘘不已。

    到底什么是幸福
    据说拍摄者的起因是比较不同阶层的孩子的成长命运是否完全由阶层左右。如果真的,我觉得至少在过去的56年,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用中国的糙话说就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尽管英国作为发达的高福利国家,某种程度上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都不算太差,为这个结论找了不错的遮羞布。但现实依然残酷。这还真不仅仅是社会不公的问题。
    某处程度上,富有和贫穷都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

    教育的力量
    受到良好教育,或者说有机会接受教育,或者说没有浪费机会接受了教育。貌似结果都比少受教育好。
    - 在学生时代,尽量力争接受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力量或者努力。也是孩子的个人意志提现

    家庭
    - 英国人对家庭和孩子的重视和珍视程度,某种程度不亚于东方。

    没有人会真正承认失败和后悔
    - 即使是在电视节目中,真正的loser也很难真正承认自己的失败,完全否定自我。

    被观察被比较的小白鼠的苦恼
    - 有意思的是,富有和幸运者的拍摄似乎往往比较收敛和低调,少谈和展示他们的物质。
    - 好几个人都提到,拍摄出的不是真正的自我,至少不是完整和深刻的自我。节目的局限性
    - 每隔7年被放到失焦放大镜下让全国观众品头论足,这滋味真的很难受。现代人焦虑很大程度来源于和同类的比较,当这种比较如此显性和放大,确实很残酷。

    如果有,互联网时代的Up系列会是什么样,自我量化 + 大数据 会凸显什么?
    影片开拍的1964年还没有网络,人类刚进入电视时代。我不禁想,如果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孩子,由于互联网和SNS的普及,完全可以炮制互联网时代的Up系列,那真是实时,全方位,多角度,量化的。
    也更加残酷。


    IMDB 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2147134/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Up_Series

    From Seven to 56 Up: the story so far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culturepicturegalleries/9259901/From-Seven-to-56-Up-the-story-so-far.html?frame=2216805

    Channel 4's "50 Greatest Documentaries"
    http://www.imdb.com/list/Pixb1R4U0t4/?start=1&view=detail&sort=release_date_us:desc&defaults=1&scb=0.38776980759575963

     6 ) 若你说是老生常谈,为何你却无法突破

    长久以来困惑于生活的状态,是否优秀。如何进取才能不荒废此生。很久之前就想看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现在终于如愿。如果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一生。我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依据,不愿相信。然而看过了这部片子,看过了时间流失后活生生的人物变化。岁月的痕迹逐渐清晰,而性格决定命运论,也更加的清晰。。。
    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
    7岁,每个孩子的性格就有所凸显。7岁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的人,有计划的人,日后都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7岁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或者有飞向月球等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日后为了他的爱幻想和冲动的性格也付出了代价。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随着时间的潮水所带走,做了那些顺应社会意识的事情,依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做选择。最后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青春,和成本也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其实他们就没有目的地。所以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无助。
    7岁时的那些想法和举动,不知是缘何而来。我也想不起来,我的7岁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片中孩子们的7岁,我们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迷茫,有人做梦,有人有自己的路与想法,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着有逻辑的话。7岁前的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无从而知,若是这些性格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我倒是有点怕了。没有机会改变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就好像上帝手中的线偶,所谓命运的那些线绳,在出生时就已写好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好值得期待?!

     7 ) BBC真实记录14个孩子50年的不同人生,阶级是难以逾越的痛

    摄影机可以记录一朵花开的时间。

    也可以记录一个街道从繁华到失落的样子。

    大千世界,万般姿态。

    唯有生命最难以纪录,因为它需要另一个生命的长情陪伴。

    本片横跨了半个世纪,是世界上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纪录片!

    《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一共有八集,每一集的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这是BBC的一个系列纪录片

    被称为:最伟大的纪录片

    1964年开始拍摄,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英国孩子的生活。

    此后,剧组每隔7年都会拍摄一次。

    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更新的这一集中,他们56岁了。

    剧组的初衷是解谜社会上的热议话题:

    你的出身是否会决定你的未来?

    虽然很想得否定的答案。

    但,49年的跟踪拍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残酷很现实

    你的出身会决定你的未来

    这些孩子长大后,富人仍富,穷人仍穷。

    安德鲁、查尔斯、约翰是住在伦敦肯辛顿区(著名富人区)的高富帅三人组。

    第一集拍摄时,虽然他们只有七岁,但已初具上层人士的模样。

    当一般小孩还在打闹嬉笑时,他们已经制定一套可量化的生活规律,比如6点洗澡、7点半准时上床睡觉。

    当一般小孩还在看小人书时,他们已经开始阅读《金融时报》《时代》《观察者》

    他们中的一个孩子甚至还持有股份

    我喜欢报纸因为我有它的股份

    这些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前班时期的他们已经可以用拉丁语唱歌了。

    他们懂得节约时间,明白规则和体制。

    对当下的流行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甲壳虫乐队疯了

    因为他们太吵了

    而且他们的发型太糟糕

    如果他们能写轻一点的音乐

    我就不会介意了

    他们认为打架是一种粗鲁的行为。

    到家以后的活动是 喝茶弹钢琴、看电视、做家庭作业。

    他们对未来的人生已经有了规划。

    比如7岁时的约翰完全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规划。

    当我离开学校后,我将去宫廷学院

    之后如果通过考试的话,我要去威斯敏斯特寄宿学校

    之后,我们想,我要去剑桥和圣三一堂

    14岁时,约翰进入了西敏斯特

    查尔斯在马尔堡

    安德鲁在切特豪斯

    虽然知道他们很可能会如愿,但还是非常吃惊他们的人生轨迹没有丝毫偏差。

    14岁时的人生和他们7年前在镜头前规划的竟然一模一样

    7年后,他们又进入了儿时理想的大学,再次实现梦想。

    21岁时,约翰进入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成为英国最高法院的知名公职律师。

    查尔斯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后成为BBC的知名导演。

    安德鲁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在一家大公司做律师。

    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成为人人羡慕的新一代上层人士

    此后,他们的子女也延续着这样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令人羡慕的工作。

    虽然循规蹈矩,但却安稳、幸福。

    56岁时,这些人大多已在养老,有自己的超豪华别墅。

    他们体型保持的不错,有些甚至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许多。

    生活丰富多彩

    中层阶级出身的皮特当了公务员,还和妻子组成了乐队,并发了专辑。

    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显然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的生活毫无规律,每天疯玩到十点十一点才肯上床睡觉。

    七岁的孩子,已经和女朋友在影院约会了。

    女孩子们的舞蹈课是音乐自由活动,她们任意嬉笑、打闹。

    女孩们的目标是盖大房子、去超市上班。

    每天讨论的话题是结婚、生子

    后来,这些女孩儿大都经历了不幸的婚姻、坎坷的生活。

    有些孩子干脆是在福利院长大。

    没有父母的陪伴,还要帮福利院做家务活

    混血的西蒙喜欢上了打架,每次看到街上有人打架都往里冲。

    我一直喜欢打架

    被父母遗弃的保罗非常孤单,从他磕磕巴巴又小声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他的词汇量少得可怜。

    稚嫩的脸庞,却想的都是攒到了多少钱。

    不要说人生规划,他甚至不知大学为何物。

    在这里,还有一些孩子是被遗弃的私生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见到爸爸,希望少挨打。

    他们上课经常迟到、说话、打闹。

    在一所穷人区的公立学校中,30个孩子中只有3个有上学的机会,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都要在15岁就开始工作

    14岁的托尼,成为了驯马场的助理,后成为出租车司机,虽托尼然机灵又十分努力,但老年的他还在为子孙拼命工作。

    21岁的保罗,成为搬砖工

    56岁时,他已经有了2个孩子,5个孙子。

    西蒙成为肉品公司的机车货物搬运工。

    28岁时,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孩子大多和他们一样没有读大学,开始了早早的结婚生子、打工挣钱的生活。

    56岁时,他们还在继续打工生活、老态尽显。

    昔日的小鲜肉已经让人不忍直视。

    甚至面临生存的困境

    当然,本片中也有富人区的孩子没有按照既定的轨道行走。

    苏西也是来自富人区的女孩,她生活阔绰,有专门的保姆照管。

    在私立学校上小学,她的艺术课是古典芭蕾

    不光动作有模有样,你能感受到小小的孩子已在艺术的世界里畅游。

    当记者问她大概几点睡觉时,她说自己昨天七点钟都还没有睡觉。

    父母的离异让她很叛逆,16岁辍学的苏西在父亲的大庄园里接受采访不愿面对镜头。

    后来,遇到自己的丈夫后,专心做家庭主妇、照顾两个孩子、生活幸福。

    56岁时,脸上依然挂满笑容。

    社会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资源分割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虽然片中的一些孩子没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

    毕竟,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想要逆袭,知识是一把金钥匙

    《人生七年》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小男孩,7岁时就读于一所乡村小学。

    他常常以牛马为伴。

    14岁时不敢面对镜头。

    但他却在中学时期获得约克夏寄宿学校的奖学金,到城里去读书了。

    21岁时的尼古拉斯,已经是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

    28岁时,他已是大学教授。

    49岁时迎来二次婚姻,对方是他一生中最理想的白富美。

    56岁时,镜头前的他们春光满面,生活十分惬意。

    这些孩子从7岁拍到56岁,而导演迈克尔·爱普特已经从BBC23岁的助理小伙成为了知名大导演,今年他已经76岁了。

    坚持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最珍贵的品质。

    《人生七年》呈现的不仅是生命的珍贵,还有时间的重量。

    他执导的电影中,有观众熟悉的商业大片《007之黑日危机》《纳尼亚传奇3》

    当然,也有《罗马》《性爱大师》这样经典的美剧。

    《人生七年》以珍贵的镜头成为这些“演员”最长情的陪伴,观众陪着这些片中的人物长大、变老,真真切切体会到“真人秀”的乐趣,好像一部纪录片版的《楚门的世界》

    所以,有人说《人生七年》是真人秀节目的鼻祖。

    导演最初的预言都已成真,除了个别特例之外,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旧是穷人。

    这样的残酷定律仍然成立

    杉姐原本以为身份的分化要等到这些孩子成年,却没想到在他们7岁那年我们就可以一眼看到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一张张稚嫩、无辜的脸庞被家庭和教育所影响、所塑造。

    他们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命运和点滴原来早已是被归置好的路线。

    一代人的优秀,可以惠及几代人

    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家族的命运

    富二代、官二代不一定值得尊重,但他们手握的父辈优势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虽然片中的安德鲁抱怨大家只看到他的家庭优势,没看到他埋头苦读的汗水。

    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人人都只看到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在体型的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

    很多人看完这部片子之后,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忽然明白,教育原来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

    这些年关于教育理念不断产生激烈的冲突。

    有人说,欧美是欢乐的教育,让天使一直是天使。

    有人说,在西方,穷人的孩子玩乐,富人的孩子补课,这种教育的差异就是未来的社会分层。

    有人说,凭什么教育一定是快乐的,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今天是个轻松的日子,杉姐不在此探讨教育的真谛。

    我想起《追捕野蛮人》中的调皮小鬼说:

    这个世界不公平,有的人想要孩子却得不到,有的人得到了却不想要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他们就像外星人,拥有无穷的能量和无尽的潜力。

    (本片中,7岁时的小正太尼尔后来成了流浪汉,并一度想自杀)

    他们带着考察的任务,试着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人类。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星星的天使

    柔弱、坚强都被写在了脸上。

    他们不懂命运,却往往陷入父辈命运的漩涡

    当父母老去,教育,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资本和终身陪伴

    杉姐真心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如果你有孩子,那么希望这部纪录片的相逢不会太晚。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那么你现在应该知道,你的努力肩扛着的是另一个生命的——人生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

    微信公众平台《1895电影评论》同步

     8 ) 《人生七年》浅析

    Neil:小时候萌到爆,性格开朗,爱幻想,爱自由(不是去当宇航员就是当大巴司机),非常可爱的一个男孩子,那双大眼睛亮晶晶的,整个人看起来天真无邪。不知道十四岁和二十出头经历了什么,可能过于追求完美,没读上理想中的牛津大学,又不甘于在一所普通大学就读,干脆就辍学了。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喜欢离群索居,在远离城市的边缘地带寻找乌托邦。 Peter:他是我觉得性格最平淡的一个人,小时候也中规中矩,长大后读了普通大学,当了老师。被采访时,他说:爸爸妈妈说过,世界上没有让人喜欢的工作。人生中最高兴的时刻是某支球队进球了。而当时他已经结婚,可和老婆之间似乎谈不上爱情。等56岁再度被采访时,他说自己中途去做了公务员,业余时间和第二任老婆组建了乐队,平时三个人一起排练,创作了曲子,出了专辑,还得了英国乡村音乐大奖。可谓人生到后来才开枝散叶。他在大学里组建过乐团,反响不错。或许是因为家庭背景一般,并且爸妈说“人找不到自己家喜欢的工作”,所以选择做了大家都做的。可是最后给他带来人生奖状的还是曾经喜欢做的事情。 Nicoles:尼克是农夫之子,可是头脑很聪明,从小就说长大后想去潜心研究月球,如果可以他想把地球变成一颗钻石。他热爱自然,喜欢观察自然,并且思考天上的云地上的石头是怎么回事。这种过人的脑力把他送进了牛津大学。原本内向拘谨的农村少年,在二十一岁读大学时变得侃侃而谈,相信这是很多农村学霸都经历过的一种转变。后来他当了大学助教,去美国当了大学老师、教授,还出了一本科研方面的书。这期间,他经历了离婚,有一个儿子。四十岁再婚时,娶的老婆非常有气质,笑起来亲切自然,和他很相配(看起来比第一任老婆更匹配)。在异国漂泊时,他对祖国是非常怀念的。他说感谢自己的故乡孕育了他,小时候的他很爱看着天上的云和地上的石头思考,这都归功于故乡。 Tony:托尼生活在伦敦东区,小时候就是个爱东奔西跑的孩子,像个猴子,还直言不讳。原本以为他长大后是否会成为坏人,但后来知道他家庭很和谐,他爱爸爸妈妈。他小时候就摇头晃脑说自己想当驯马师,十四岁就进入马行当学徒,得以有机会骑马。21岁和英国有名的驯马师一起比赛,出现在照片上。这是他很自豪的一件事,和大咖一起比赛,既紧张又兴奋。虽然最后没有成为驯马师,但我觉得他已经实现梦想了。后来他很快改行去做了出租车司机(14岁时说过,如果做不了驯马师就去开出租),他事先开着摩托跑遍伦敦的大街小巷,考到驾照,直接给那些说他做不到的人“一记重拳”。看得出来,托尼敢想敢做,是个行动派。21岁的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读书没有用,读出来只能摆弄瓶瓶罐罐,他只要懂伦敦路况、懂女孩、爱爸爸妈妈就够了。不过这个说法被35岁的他推翻了,他接触到的世界更广了,觉得能受更多教育是有必要的。托尼还喜欢表演,业余会兼职去做龙套演员,还和斯皮尔伯格导演有过合作,虽然镜头特别短暂。后来有导演想把他的经历翻拍成电影,我觉得托尼的人生简直再精彩不过了!56岁时,竟然有人向他这个司机要签名,而不是坐在后座的登月第二人!这个托尼真的太可爱了。敢想敢做敢折腾,托尼把自己的梦想都一一实现了,虽然并没有成为什么大人物,但比那些有梦却终身未去行动实现的人好太多了。托尼是成功的。 Paul:保罗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被大孩子欺负,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语言表达不流畅,长大后想当警察,随即又说这个梦想太难去实现了。看得出来他没得到什么关爱,自信心不足。他父母离异,十四岁移民去了澳洲。后来人生出现转机,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人生伴侣,一个性格开朗阳光的女孩。他们变卖了家产,开着一辆房车横穿澳大利亚到处旅行,后来安顿下来结婚生子。他做砖瓦匠,一直都说自己最需要克服的是自信心不足。56岁还会去跑跑马拉松。生活过得算是美满。如果问有什么遗憾,或许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导致工作中有些东西不敢去抓住吧。 Simon:西蒙是个黑人小孩,对他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他也是离异家庭,又是有色人种,同样住在儿童福利院。七岁时做的梦比较消极。14岁时他也有梦(当演员做明星)却没有像托尼那样去实现,21岁时说自己不会一直待在那家工厂工作,不然脑子会僵掉,但到了35岁还在那工作,并且认为工厂不会倒闭。工厂倒闭后他在另一家工厂开叉车。第一次婚姻他生了五个孩子。离婚后四十岁左右遇到了年轻时喜欢过的姑娘,两个人两情相悦,在妻子眼里他是聪明的,只是有点懒。他也承认自己懒,很多事情都没去行动。五十岁时感叹人老了,后悔当初没找份轻松工作来做。 Charles:查尔斯我也很喜欢,眼镜大大的,声音也萌。21岁时披着一头长发,像个文艺青年。他说自己以后应该在地下室里辛苦爬格子(即写文章)。他没有上七岁时说的牛津大学,去了杜伦大学,并且很庆幸自己没进牛津,“因为进去了见到的还是同一批人”(由此看出他想接触不同的群体,多获得些什么吧)。后来他进了英国BBC工作,成了一名编辑。 Andrew:安德鲁家境优渥,小时候就说喜欢读金融报看看自己家股票涨了没。14岁说想当律师,21岁在牛津读律师专业。28岁成了律师。他觉得教育很重要,钱财可以被偷走,唯有所受的教育别人拿不走(可以看出他今后也会重视给孩子好的教育)。35岁娶了一个农村姑娘,但这个村姑看起来面善,聪明。他们一直过着家庭和谐的生活,在乡村买了栋老房子,两夫妻勤勤恳恳打理。男主外女主内,育有两个孩子,平淡又温馨。他们还会带孩子去坐热气球,去美国看自由女神像。四十多岁和别人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帮别人解决麻烦问题,业务还扩展到其他国家。家庭事业双丰收,稳得不行。56岁时两口子看起来越发得慈祥了。 John:约翰小时候看起来就挺精明强悍的,对自己以后要上什么学校如数家珍,从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了(当然和家长教育有关)。长大后也一一按自己的计划实现了。14岁时野心很大,说自己想拥有权利和金钱,没有钱就没法买喜欢的油画了。他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出来工作养家。但约翰的祖先们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或者皇帝身边的重臣,可想而知即使父亲不在了,还是有把比一般人都大的保护伞,能想得到他母亲的工作一定不辛苦并且能轻松赚钱。约翰确实挺厉害,在牛津还获得奖学金。后来成了皇家法官,娶了保加利亚大使女儿。三十多岁以后都在从事保加利亚的慈善工作(或许和他家承的传统有关)。 Bruce:布鲁斯是我最喜欢的小男孩。小时候脑袋圆圆的,一双蓝眼睛,鼻子上长满雀斑。他说自己长大后想去教育那些未开化的人,让他们多多少少变得好一点。有钱了会把钱捐给穷人。他天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14随上了圣保罗学校,他说里面不会让你去学上层人的礼仪,不会让你瞧不起穷人。21岁上了牛津大学。28岁在伦敦东区教学,他觉得基础教育很重要,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打破阶层的壁垒。他本可以凭着名校学历进入高层单位工作,却选择了不高的收入和普通的教师宿舍。35岁去印度支教。看到他一个白人在一群黑人中间,真的特别感动。后来又回到伦敦工作,结了婚,妻子也是一名老师。布鲁斯说自己不是特别想升为教育主任,因为这样会让他离开一线工作。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惠及大众。后来他有了两个儿子。他肚子变得很大,在玩板球扔球时,像个特别可爱的老人家。 Suzy:苏西是个富家女,小的时候看起来有点冷冷的,14岁到21岁都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感,可能因为她父母离异,缺乏关心吧。但画面转到28岁,镜头中出现了她笑得很幸福的脸,她结婚了,遇到一个好老公,家庭生活滋润了她。她亲自照顾两个孩子,做起了贤妻良母。往后的片子里,越看她越觉得慈祥亲切,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冷淡感了。不过她脸越来越干瘦,左脸的斑点每隔七年越变越大。她的体质属于不是特别好的那种吧,说话声音不大,气不是很足的感觉。回想过往,她说比较遗憾的是14到21岁时因为父母离异的影响没有好好读书,当时应该不受影响专心学业。 Jacky:杰基性格开朗直爽,家里有五个女孩,小时候希望长大后能有个大房子,住起来很舒服。她十九岁结了婚,一直没有生孩子,她说是因为自己太自私了(可能目睹母亲带五个孩子太辛苦了)。她做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后来离婚了。谈过一段短暂甜蜜的恋情,有了第一个儿子。后来又遇到一个男人,生了对双胞胎儿子。但不久后也离婚了。幸运的是有个婆婆帮忙提供金钱帮助,不然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真的挺困难。业余时间她做一些临时工,收入低,领政府救济金。手腕等处有风湿性关节炎,不能长时间站或坐,又遇上政府福利削减,生活上比较困难。但面对镜头,她不会说出自己哪里错了或失败了。 lyne:琳恩在三个孩子中相对内向安静。19岁结了婚,婚姻生活比较稳定。在流动图书馆工作。她虽然外表看起来不苟言笑,很冷淡,但她喜欢小孩子,喜欢看小孩子认真看书的样子,属于外冷内热。她一直在图书馆工作,偶尔还接待残疾小孩,和他们互动,挺有耐心和爱心的。她脑中有根血管跑到视神经里去了,特别危险。五十多岁时看起来老得蛮快的。 Sue:苏是四个女人中我比较喜欢的,因为她总是笑得很开心,一笑嘴巴咧得特别大。她身体健康,父母关系和谐,还是独生女,心理也比较阳光。她十四岁时说自己应该不会太早结婚,结婚前需要有段时间去独自探索世界,多走多看。后来她加入了旅游公司各地跑,收入应该也不错。24岁时因为想结婚生孩子了,就辞了工作结婚了。但三十五岁时离婚了,生了一儿一女。但幸好她爸爸妈妈给了很多帮助,使得她的压力负担小了很多。她进入伦敦市中心大学做行政工作,一个人坐车坐船,一个人带孩子。她说自己喜欢唱歌,喜欢演话剧。但有了孩子,这些爱好只能先搁置。空余时间她会约上几个单亲妈妈一起泡吧喝茶,聚会聊天,不会让生活陷入很无聊的境地。四十多岁遇到了一个喜欢的男人。此后一直都在一起,两个人恋爱谈得很甜蜜。而她的工作也由助理变成了一个小管理者,并且在大学里加入了话剧社,演演剧唱唱歌。五十岁她和男朋友订婚了,黄昏恋谈得和少男少女一样。她说自己很幸运,父母健在,并且在大学工作(她并没读过大学),儿女已长大,压力小了很多,并且到现在还拥有爱情。她的精神状态是四个女孩里面最好的,特别爱哈哈大笑,中气十足,也显得最健康最年轻,同时我觉得也是最幸运的。她说虽然她没有足够的钱去环游世界,但她已经满足了。 这些人的人生,精英阶层的七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路,底层孩子却什么都不知道,中层的梦想比较普通,没什么野心。他们大多二十多岁结这些人的人生,精英阶层的七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路,底层孩子却什么都不知道,中层的梦想比较普通,没什么野心。他们大多二十多岁结婚,婚姻在三十五到四十多岁出现危机,出轨或离婚,有的离婚后四十多岁还能遇到真爱。男人的事业一般都在三十五或四十岁达到顶峰。而做着没技术含量工作的男女大多在老年时面临被裁员的结局。七岁看老很有道理,你的未来就藏在你说过的话里面。今日种下的种子日后都会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有梦就去实现,不然等老了后就没多少体力和时间去翻盘了。还有,缺点一定要在发现的时候尽量去改正,不然就会一直存在并影响以后的生活,就像苏西脸上的斑点,只会随着时间越变越大,而不会自动消失。好好审视自己,用理性指引生活,不断去接近阳光和美好。

     短评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10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11分钟前
    • Aria
    • 力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14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16分钟前
    • 力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20分钟前
    • Ying
    • 推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2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32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34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36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39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43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45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46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51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52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54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5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