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李卫辞官

    李卫辞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5

    主演:于波,秦沛,温兆伦,刘思彤,郑佩佩,杨光,郝柏杰,胡小庭 

    导演:鞠觉亮 

    猜你喜欢

    • 第01集

      上有老下有小

    • 第25集

      海天雄鹰

    • 更新第16集

      颜心记

    • 更新第19集

      金庸武侠世界

    • 更新第36集

      但愿人长久

    • 全13集

      惹不起的宫主大人

    • 全20集

      灿若星河

    • 已完结

      刑警队长

     剧照

    李卫辞官 剧照 NO.1李卫辞官 剧照 NO.2李卫辞官 剧照 NO.3李卫辞官 剧照 NO.4李卫辞官 剧照 NO.5李卫辞官 剧照 NO.6李卫辞官 剧照 NO.16李卫辞官 剧照 NO.17李卫辞官 剧照 NO.18李卫辞官 剧照 NO.19李卫辞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老臣少君宫廷斗气各不相让,少君老臣口角之争各有千秋。在本剧的前传《李卫当官1》中,李卫由一名街头小混混,变成了一代名吏。在本剧中,一开始雍正已逝,乾隆即位。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登位之初,乾隆对李卫一点儿也不喜欢,尤其看不惯李卫身上的混混气。碍于是前朝老臣,能留给几分面子就已经不错了。李卫何等聪明,乾隆又是他在雍亲王府里看著长大的,知道这个新皇帝和雍正的行事为人全然不同,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决意辞官,回家种地去。年轻的乾隆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事与愿违,越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越是常常陷入尴尬。而李卫一心想辞官归里,可越想躲越躲不过,还因为他的老辣和老道,将一件件棘手的难事办得滴水不漏,每次帮乾隆保住了面子,于是别人想爬爬不上去的,李卫却想下还死活下不来……  乾隆面对李卫是很矛盾的,既不喜欢他又不能不用,当最讨厌李卫的时候,恰恰李卫办出了漂亮的事;当想重用李卫的时候,李卫却自己往后退,一再递上辞官摺子,令乾隆气也不能恨也不是。李卫面对乾隆,也是无可奈何,由于有一层君臣的名分,大水漫不过鸭子。面对乾隆的华而不实、心高气盛的作为,也常常有戏弄之举,由于行事老道,分寸火候拿捏得让谁也说不出什么……

     长篇影评

     1 ) 史上最傲娇的皇帝

    看到17集“九公论道”那段,产生了久违的体验,就像是第一次读《天龙八部》遇到扫地僧那段,石破天惊,不吐不快。本想就十七集写几句,再一想,牵涉太多,于是单独成篇,多说几句。

    如题:史上最傲娇的皇帝——乾隆,没有之一。如果再加几个标签的话,虚荣、小器,偏执,玻璃心,志大才疏。

    中国历史上有五百多名帝王,奇葩甚多。除了他们的不正当嗜好外,其他如好猜忌、和稀泥、杀功臣、搞斗争,为了巩固权力,都可以理解。偏偏这个乾隆,和自己的李卫斗来斗去,找不到原因。

    你说为了夺权:李卫第一集就给撸了,而且他也没有自己的小圈子,而且他一直要求退休(真心不想伺候小贱人)。

    你说为了树威:李卫一开始就小心伺候,除了你三大爷存心要看你笑话,别人也没那胆子。

    纵观接连发生的两件大案,只有一个原因:逃避责任、选择恐惧症。

    在“贝子杀人案”中,他三大爷看破不说破,背后耍招,把球踢给李卫。李卫心说,尼玛,这么大的雷!凭借好身手闪身躲过。球直接投到了江湖小白傅恒手里,傅恒高高兴兴捧给了乾隆,乾隆高高兴兴接过来就傻眼了,拆还是不拆?拆吧,打自己和老爸的脸。不拆吧,死去老爸的奴才被杀,自己大前天却奖励了凶手。郁闷!追根溯源这个难题是李卫给我的。

    在“海关道贪污案”中,也就是在第十七集,江南四省灾难式腐败案的幕后总导演浮出水面。导演谈完他的艺术理念,给了李卫总账本。李卫没敢要,被乾隆捡了漏。乾隆高高兴兴回家,回过神发现这特么还是雷,超级雷,顿时心中一万头草泥马,李卫你真是专业坑朕一百年啊,我要你好看!

    复盘一下这两件案子,就会发现,李卫同志欺负乾隆年轻,的确耍了不少滑头。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案子的最终责任人是乾隆。九子夺嫡的历史遗留问题,难道不该乾隆替老爹负责?江南四省的全面腐败,李卫负责调查真相,最终负责人不仍然是乾隆?

    白莲花乾隆同志一不想丢面子,二不想得罪大臣,三还想踏实做皇帝。享受权利,不担义务,岂有此理。

    九公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出场十多分钟就领了盒饭,却是神龙乍现,连李卫这样的高手都是一秒秒杀。其人半身残废,形容枯瘦,偏爱李义山,隐居残荷斋。其才经天纬地,一手经营江南四省的官场,近两百年大小官员纳入麾下,游刃官商,任意操弄。

    未完。。。

     2 ) 三个男人一台戏

    李卫的几部电视剧里,最爱看的就是这一部。

    官做到李卫这个份上,真可谓通达老辣。
    上可做封疆大吏,下可做闲人散客。
    真真领悟了雷霆雨露都是君恩的至高境界。
    官场那一套潜规则,这么些年的磨砺,早被他研究透了。
    再不是想当初不知天高地厚假扮钦差的混小子。
    如今的他早练出了一身进退有度的油滑功夫。
    说是油滑,其实不过是火眼金睛有所为有所不为吧。
    官场如战场,仅仅是全心全意为主子办差是远远不够的,怎么着也得先保全自己再说。
    要知道,皇帝老子用起人来,那可真是相爱相杀的节奏。
    好的时候,那可真是柳暗花明,花好月圆,尊荣无比。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明媚时光,那也是变着法的把人放在火上烤着。
    更不用说到了寒风冷冽秋风萧瑟战战兢兢的日子,把人七上八下的吊着敲打的难捱。
    君臣之道,太近了烤得慌,太远了冻得慌,这个分寸拿捏真是千古奇谈。
    皇帝也是人,人心难测。
    更不用说那些个同朝为官的战友了,那才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呢。
    所以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看也看透了,玩也玩腻了,还是全身而退最紧要。
    于是乎,李卫是真心想辞官了,这些个烂事,真折腾够了,还不如回家种地轻快自在。

    乾隆皇帝初登大宝,心高气傲,什么都要冠冕堂皇,自认为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幼年得圣祖亲自提携调教,使得咱们这位年轻皇帝,实实的想要开创一个盛世帝国来。
    年轻人,即便先前看的再多,毕竟阅历在那摆着。
    一上来就是一番提拔新人改朝换代的大动作,其不知,难过的日子在后头呢。
    皇帝老子自称为寡人,那是再精确不过了。
    但凡做在这个位子上的,都是孤家寡人,只能孤身奋战。
    但是皇帝再怎么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其实也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不过是位置奇怪些罢了。
    在他心里,下意识的还是有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的。
    就拿李卫来说吧,虽然瞧不上他那一套,其实还是非常当他是自己人的。
    就是这么一种拧巴的感情。

    一方面觉得他这样的实在不能锦上添花,看着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另一方面呢,有他在,面对这不知道水深水浅的局面,又觉得非常安心。
    毕竟这么多年跟着皇阿玛风里来雨里去的,亲近和忠诚那都不是寻常人可比的。
    有这样的顾命老臣在,纵然出了什么幺蛾子,也还是有人能稳住局面的。
    或许也就是有着这样一份隐隐的依靠吧,乾隆越发能放开手脚闪转腾挪。
    看他们君臣奏对,虽然总是夹枪带棒,却是自有一番关起门来说家里话的味道。
    贝子杀人案,李卫请乾隆看那个挂件,乾隆就说,记得咱们府上也有一个。
    江南海关道一案,乾隆变着法的折腾李卫,却从来没下过狠手。
    即便是把他关进大牢,也是时刻关注他的境况的。
    到了帝后失和的时候,六百里加急的把李卫这个散员传来京城,还一路上好吃好喝的待着。
    科举的滔天答案,一届显贵傅恒这个中堂大人的性命前程,也都倾然相托。
    乾隆对傅贵妃说,唯此人可以托付。
    到龙珠案,封护法,赐马桶,那更是,家里人的待遇,荤素不忌。
    可见他们君臣,相知甚深。

    李卫呢,虽然早早就放话出来说这个年轻主子难伺候,却还是,全了君臣之谊。
    贝子案,他早早看穿,到最后,还是替皇上了结了这桩心事,做了恶人。
    海关道的案子,他虽然退到后边,却还是在旁边敲打提点,不像君臣,更像师傅领进门。
    帝后失和科举漏题,皇上中堂深陷其中,他虽然是鸭子上架,还是替皇上解难圆了场子。
    到乾隆一声不吭毫无预兆的兴了大狱,他绕着弯子劝谏。
    发现有人打算谋害皇上,他更是忙前忙后的兜着护着,用尽了解数保皇上安全。
    这是一位老臣的赤胆忠心,更是多年来主子奴才的深情厚谊。
    李卫虽然从来没有说过,其实对这位四爷的儿子是十分上心的。
    就像纵容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好,但是也要顾着他的颜面,让他知道水深水浅。

    乾隆呢,怎么看都是有几分爱之深责之切的味道。
    他虽然自有帝王的恢弘气势,到了李卫这,却多了几分顽童的味道。
    恨不得处处都要占得上风,压着人家,一凡发现人家比自己聪明,就特别的不是滋味。
    自己虽然满口朕是天子你是臣,却好像除了摆摆架势装装盛气凌人的样子没其他功用。
    瞧不上人家那些上不了台面的道道,真有事第一时间就想到人家的那个调调。
    我估摸着,李卫真正伤了乾隆心的事,其实就是辞官。
    乾隆一上来,李卫就吆喝着辞官,明摆着不跟你玩了,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傲娇男主的心。
    千人捧万人抬的傲娇主子,身边一众忠犬,鞍前马后肝脑涂地。
    你李卫倒好,一上来就大喊不玩了不玩了。
    这得让傲娇男主角心里多么的刺痛啊。
    于是乎,一双眼睛牢牢的盯住了看紧了。
    君臣也好,主仆也好,只有我辞你的,哪里有你辞我的份?
    所以李卫怎么想辞都辞不掉,皇上主子总能把他绕回来。
    这里边,嗯,有一股子浓郁的酸酸的粉红的味道。

    要说傅恒这个中堂大人,那真是,天下第一贤妻。
    什么太后,皇后,贵妃,太监总管的,一众人统统抵不上傅恒一个。
    那可真是,上得厅堂,进得了内房。
    朝堂之上,军国大事,统统要咱们傅恒大人协理阴阳调和局面。
    关起门来,皇上的私事家务事,傅恒是领侍卫内大臣。
    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今天晚上翻谁的绿头牌,一应俱全。
    在皇上身边,时时刻刻,关照着傲娇男主的心情面子,面面俱到啊。
    皇上要显示自己聪明,那傅恒就是怎么都看不破局面的人。
    皇上犯了难,傅恒就二话不说把李卫堵在家里。
    就算是拿身份压人,也要替皇上把烫手山芋丢出去。
    皇上和李卫吵架了,他费尽口舌的这头安抚那头理解。
    李卫惹皇上生气了,不能明面上劝谏,他就私底下关照回护。
    皇上对李卫使性子,他里里外外的给两个人台阶下。
    他这个人,真是风月齐光,就连李卫这样的驴性子,也见不得他受委屈。
    虽然身为外戚,从来不曾让皇帝忌讳猜疑,反而让皇帝下死力气保护眷顾。
    浓郁的圣母光环。
    对主子,你好就是我最大的好,李卫他也就是做事跳脱了些。
    对李卫,你好他就好,他就是这么个小性子。
    那度量,那风姿,那胸怀,那风范,妥妥的母仪天下,一顶一的贤内助。
    真真是大老婆当家主母的气度,一心一意的操持这个家。
    就看他,身为中堂,却一口一个右玠的称呼李卫,不摆架子,不论尊卑。
    在皇上面前,真心诚意的佩服称赞李卫。
    在李卫面前,想皇上之所想,处处行方便,时时便宜从事。
    这份情谊,天地可鉴。

    这部戏的台词妙趣横生,很有几分天马行空放荡不拘的味道。
    演员选的不错,秦沛是老戏骨,分寸拿捏的地道。
    乾隆和傅恒之间那份相知相守的默契粉红,让人不吐不快。
    配角的形象也十分立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的来说,是部有意思的,耐看的,有面子有里子的好剧,值得回味。

     3 ) 不同时代的同一部作品

    第一次看大概是十二三年前,当时就很喜欢。一是因为剧情确实不错,很精彩,逻辑上也完全说的通。二是编剧很厉害,辫子戏里少有的能够掌握掌故和当时的行政语言,诸如“抡才”“秋闱”“太尊”“管着一省的刑名”“中丞”等等,其他鞭子戏能有一半的水准都很难。三是演员都比较喜欢,特别是秦沛老戏骨,于波也足够出色,能让人代入进去。

    多少年后,我一直觉得这部戏是我看的非常过瘾的为数不多的几部戏,电视剧《手机》也列入名单。

    最近偶然想起,于是开始看了。目前二刷到第二个案子的开头,海关道。想法又跟第一次看不大一样了,因为我也进入这个体制,能够以自己的角色去观察那个时代体制的一个做法。

    老年的李卫,虽然还有为民造福的想法,但经历了血雨腥风,逐渐开始“躺平”。这种躺平,是建立在他游刃于官场潜规则中,利用官僚制的上下级环境之上的。在什刹海一案中,对下,他可以把这个案子交给下属巡防衙门,让他们去抓,只要上面不找他问话。对上,如果上面不知道这个案子,那他即便是在这个事情上躺平,也无人问责。对下缷责,对上瞒报。

    二十世纪初的作品,编剧尚称出色,作品也不像后面这么乱。

    我怀念那个没有加前缀的时代。

     4 ) 百看不厌的周易好剧

    国庆在优酷重温了李辞,没想到后劲很大,一直到今天都还没出坑。看到豆瓣只有不到1500人评分,顿时感觉到了此剧的冷门,写一点东西,如果能忽悠更多的人去看就好了。

    剧情: 李辞前三个案子是公认的佳作,什刹海命案算是开胃小菜,主要是引出女主、让观众了解人物关系。海关道和科场案(大概从第7集到第25集)是两场紧锣密鼓的大戏,剧情紧张环环相扣毫不拖泥带水,对官场人生的刻画辛辣至极、鞭辟入里。其间穿插的配角众多却都个性鲜明,从陈宝琨到贺维明,一群老戏骨对着飙戏,令人大呼过瘾,根本不用快进。第四个案子兴大狱/女鬼,三法司兴大狱这条线的剧情还是保持了前面的水平,皇帝谈恋爱就弱了一点,但还能看的下去。第五个故事主场转移到了西北,李小卫做主角,剧情也开始灌水拖沓了起来,老实说我最后10集都在拖进度条……总体给我的感觉是编剧前三个案子写的非常流畅,如果30集打住这部剧可以封神了,但是硬生生给拉长到42集,我记得以前还有50集的版本,就略有狗尾续貂之嫌。李辞虽然是单元剧,但是每两个案子之间衔接的非常自然,比如李卫因为参诚亲王进了刑部大牢,这是第一个案子的尾音,正巧海关道沙俊普因为沉了太湖石也关在同一个牢里,这是第二个案子的发端,剧情就十分巧妙地将两人联系到一起。海关道结尾,皇帝把江南四个乐坊女子带回畅春园,皇后妒忌在心误会傅恒,把偶然偷到的考题泄露出去,才有了科考案。优酷弹幕里经常有“怎么变成宫斗了”“怎么变得像鬼片了”之类感想,说明剧情在观众还没注意时已经过渡到下一个故事了,足见编剧功力。

    台词: 李辞的台词是本剧一大亮点,从台词的角度甚至感受不到这是一部戏说,让人真误以为是历史剧了。朝堂之上,大臣参傅恒说的是考题“流布于市井之间,辗转于商人之手”,希望皇帝“允执其中,以孚众望”,贺维明参李卫,写他“贪图颜色,包容祸心,纳于府第,破男女大防,百般手段,行不轨之举”(说起来,李辞的道具做的不错,奏折里臣要靠右写字体要小,提到尊崇字词必须抬格换行等都顾及到了)。即使是没那么文绉绉的日常对话,也是佳句频出,比如李卫辞官成功,在家乡救了小寡妇,小寡妇公公程员外派两个清客到李卫家给他说媒,那一段台词就非常精妙,岳小满上公堂替李卫应诉,和贺维明的对话也极有张力,更不用说被称作封神的第15集,江苏大员们齐聚江宁府让陈宝琨自杀,那一段真是百看不厌。这部剧还喜欢用长镜头,演员背那么长而且晦涩的台词真是辛苦了。

    配音: 李辞的配音还是周易惯用的那些配音演员,比如李小卫是童战的配音,傅贵妃是天雪的配音等等,只有于波是第一次自己给自己配音,观众都感觉不太行,好多人甚至就是因为他的声音弃剧了。其实我觉得于波除了念台词快了容易吞字外(这一点还是前两天看别的网友说才发现的),声音还是可以的,就是鼻音太重了,多听听也就习惯了,因为这一点弃剧未免太可惜。其实姜sir和陈浩应该是也试配了乾隆和傅恒的吧,偶尔能听到一两句,陈浩说实话不太适合傅恒,姜sir的皇帝倒是真的很让人想入非非啊。顺便吐槽一句,龙珠案里的关键道具龙珠,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吧,凡是提到这个词的一听就知道是后面改的配音,串来串去的真的好出戏。

    服饰: 周易的服饰啊,哎!清朝官服我不太懂,看网友说傅恒他们衣服都不太对,皇帝十四五集穿的那个胸前有美女头的更是令人无语,演员也没抗议一下么。小皇帝自己衣服不少,大部分也挺不错,但是后宫就太寒酸了,被人吐槽过的傅贵妃光秃秃的旗头,皇后贵妃日常装头上几乎没点装饰,太后头上那一串珠花也很丑很难看。还有皇后那件拖地的长裙,好像就是周易哪一部的金缕玉衣也是阳光穿过的,反正不是清朝的衣服,她穿着那件去找傅贵妃的茬的时候,我全程都在盯衣服,根本看不进剧情,实在太想笑了!不过这部已经算是周易斥巨资搞服装的良心剧了,很多衣服在大内低手里也在重复利用。

    瑕疵: 可能这部剧最大的bug就是傅恒的姐姐被降成了贵妃了吧,凡是姐姐出场的地方都有弹幕提及,但我觉得这一点小改动无伤大雅。剧情上的bug,比如王总管明明在刑部大牢门口见过李小卫,下江南以后却不认识了,比如岳小满在老家和贺维明对簿公堂,到了京城当了偷题的证人贺维明却不认得他了。一些小地方,可能也有待商榷,比如承恩公看戏,后面的宫殿(?)上挂着漱芳斋的牌子,过一会儿御林军来宣旨,居然要把佟家“着宗人府即刻圈禁”,拜托,承恩公不姓爱新觉罗,宗人府管的到他么。而且,都圈禁了,后面怎么又进了三法司?这部剧对人名也乱用,典型的是李小卫在江南化名阿里衮,鄂尔泰要弑君时说“世宗位下还有弘时弘昼”,虽然每集开头都写着本剧纯属虚构,但作为粉还是希望剧能写实一点,认真一点,不过毕竟还是瑕不掩瑜。

    人物: 我是因为四哥看这部剧的,虽然是粉,但我当年还是觉得四哥文戏不如于波,傅恒戏份太少只是个男四之类的。现在看来,作为非科班演员,四哥02年在萧十一郎里演技还非常青涩,3年后居然可以接得住秦沛老师的对手戏不让人觉得出戏,这进步速度已经是突飞猛进了。傅恒虽然戏份少(后两个案子几乎一直神隐),但是人设上佳,除了有些稚嫩,赶不上李卫和皇帝聪明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于波的乾隆非常肖似历史上刚即位时的乾隆形象,但剧情里他和臣子斗气,动不动勃然大怒摔杯砸折子,“好色”对乐坊女子恋恋不舍等等,使得皇帝这个男一不是那么讨喜。李卫老了,虽然智计百出老辣圆滑,但看他遇事躲起来不出头,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锅甩给别人自己赶紧辞官,我也实在很难打心眼里喜欢上他。傅恒第一个案子被李卫甩锅后只付之一笑,没过两集李卫被害,他不顾首辅之尊连夜上门看望,说明他一点不在意被坑,反而对李卫心服口服,担心其被害国家少一良臣,这份胸襟气度实在难得。科考案和乐坊女子那里,傅恒身背双重黑锅,被皇后害,被太后骂完姐姐骂,姐姐骂完李卫骂,李卫骂完朝臣骂,可以说是万千骂名加诸一身,但他硬生生忍住了没有叫屈,抱定心底无私什么都不怕,甚至想着自己也有责任低头认错。皇帝每每生气,傅恒总要来灭火,不管生气的对象是谁,他总要怀着一片慈悲之心拦一拦劝一劝,让人忍不住叹息,这个人是一点都不懂明哲保身么。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心折。

    (以下文字涉及腐向cp,慎入) cp: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李辞的时候就非常心水小皇帝和傅恒的暧昧了,也潜水了很多同人论坛,甚至往后看遍原耽里的君臣文,实际上都在下意识地找乾傅的代餐。也许是于波和四哥搭了那么多的戏,实在太默契了吧,尽管两个人的角色都是一本正经的,但从语气甚至眼神里我都能感觉到他俩的熟稔与亲近。优酷弹幕有说,这部剧好像所有角色都在萌乾隆傅恒的cp,我深以为然哈哈哈哈。什刹海案子里的德茂与师爷在剧最开始就说了“傅恒见皇上可比我见您还容易”,科考案皇后几次嫉妒的说,“这傅恒一定是干了让皇上顺心的事了……连傅贵妃也沾了光”“(傅恒是皇上面前一等一的红人)怪不得傅贵妃比我得宠”,这是盖章贵妃得宠是因为傅恒,皇帝爱屋及乌,“屋”是傅恒,“乌”才是他姐姐,虽然这于史不合,但是真的是太好嗑了救命。太后骂傅恒那里,小皇帝提到傅恒是大学士的时候那自豪的笑哟,后面又句句护着他“傅恒他办事规矩品行端正”,结果太后洞明烛照“他和你一起去的南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没有?”咳咳,剧情里太后是在说乐坊女子,但单截出来还以为是乾傅两人在江南干了啥呢,每次看到这里都要想歪。还有片尾曲,最后快尾声的时候,出来的一对对都是cp,分别是秦如汉与何玉春,皇帝和小倩,小卫和海菊,后面居然跟着的就是乾隆与傅恒,实在令我脑洞大开。jq太多,无力列举,他俩几乎每次同时出现都非常有cp感,尤其是第21集,周易剧里的天然腐真的是令人欲罢不能。 总之,李辞真的不愧是周易剧排名前三的好剧,希望它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5 ) 高智商爽剧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爽文既视感哈哈哈哈哈哈!李卫这家里水泼不进,堡垒没有从内部攻破,就非常爽!超级好笑超级好看!贪污结党这些自不必说,还借题批了闭关锁国文字狱啥的,编剧小嘴挺损。这剧里乾隆和李卫太好磕了!!!他追她逃她在劫难逃,20集乾隆硬把李卫叫来问李卫为什么不关心自己的时候真的直接嗑晕过去!这个版本的乾隆放在曾经的语境里已经是很美化的形象了,看剧的时候乾隆好狗(从现代人角度看),看完剧脑海里却是于波这张帅脸!感觉这是我看于波所有角色里后遗症最凶的一个角色!太上劲了!傅恒真是正直勇敢善良的“傻白甜”!主要还是被老狐狸们衬托的,我们傅恒傅萌萌真的很棒!!最难受的是看鄂尔泰大兴文字狱。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一个政令下去传着传着全变味了。真的非常恶心。当然开始贪污案也很恶心,但这是相对来说好一些的结果了。水至清则无鱼是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剧里有句话是真理,活着哪有死容易(大意)恭喜李卫无官一身轻啊!

     6 ) 讲讲乾隆

    前言:感谢疫情让我有了点儿时间,趁着过年看看这部轻松喜剧。近年愈感孤独,以前不想写的话都愿意写点儿以排忧郁、舒压抑,聊以自慰吧 1.本剧真的纯属虚构,千万别想着史实看这部剧,也别太较逻辑的真儿,这本就是喜剧,博君一乐嘛。再说人生如戏,闹剧一场,大梦一生,想严肃也写不出一部佛经,就是史书翻烂,又怎辨记载真假呢 2.本剧视角独特,讲的是李卫想辞官却越辞官事儿越多,越辞官麻烦越多的趣事。乾隆朝年间的老年李卫,此时已历事三朝,所谓树老精、人老滑嘛,此时的李卫说看破人生也不为过,这样的心境下,李卫所做之事皆是集毕生所学所悟,所以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都堪称人生教材啊。李卫这种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就是因为接地气,都是坊间剧本,嬉笑怒骂之间惩恶扬善、针砭朝政又借古讽今,可谓快意恩仇了。剧本引人入胜,虽猜得到结局,仍然愿意随着幽默的语言和风趣的表演继续傻看下去,然后说一句:我早就猜到了,哈哈,让所有人都有一种看破官场、历尽人事的成就感,仿佛做人的自信心都增加了,真是解压又开心啊。剧中那些好笑的民间俗语有时候确实比之乎者也的道理听得更让人忍俊不禁啊,你看,我要是说:做人要直、办事要曲,都不如一句“瞎子才走直道呢”来得痛快又让你印象深刻吧,这就是剧本中李卫的语言魅力啊。 3.要是光想写李卫那点儿事,我就犯不着写这篇评论了,因为李卫做官最大才做到从一品,给他脸上贴贴金也就算是半个封疆,他的真实故事百度一下都有,也没啥想说的,无非就是一个有着韦小宝式聪明的社会大学优等生赶上了雍正皇帝的快车,一路平步青云、致仕封疆的段子。他不算贪官,那是因为第一他家境优渥,一方财主,不愁吃穿才能得志后不敛钱财;第二他跟的四爷是位嫉恨贪腐无能之辈、不喜高调奢靡之徒的主儿,李卫深谙此道,精灵聪明又低调爱民,戒奢入简又勤于政务;第三他会做人善作臣,懂得明哲保身。他从不媚上欺下,不落井下石,不随风摇摆,不冲在最前也不落在最后,年羹尧临死前也还去探望就可见一二。他知道主子为什么用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知道做事的火候的界限;第四就是四爷这位主子也没给过他什么大任,只是临时用用就让他靠边站了。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年羹尧的位置,他再会做人也是不能善终的,有的位置谁坐都得死,臣子的做派只能决定死法和死的快慢,位置早已定了生死。 4.这部剧中的乾隆到真是目前我看的这些剧里面最符合我认知的乾隆皇帝,这才是我写这篇小文的初衷,我就来说说他吧。 乾隆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我的风格都是一针见血的,就8个字:骄奢淫逸,矜名妒能!他的一生都围绕这8个字干的,他算是半个昏君。他若是八旗纨绔子弟也就是个普通败家子,可是他身为皇帝,败的是满清五代基业!虽然乾隆活着的时候没有国亡家败,但是也掏空了满清的家底,遗祸百年!1711年9月25日弘历出生,200年后清亡,而乾隆活了89岁,1799年离世,乾隆之后清传6帝而亡,他只给大清剩了111年的气数,这短短百年竟挤了6位皇帝,乾隆要是再多活11年,就能以一抵六了。 5.必须先说妒!乾隆常挂在嘴边的是“朕自幼便蒙圣祖仁皇帝厚爱”,甚至暗示自己受康熙帝看重,其父雍正的皇位也有自己的功劳!但这其实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康熙和弘历的见面时,弘历10岁,而康熙已经69岁了,再过一年康熙就归天了。那次见面是康熙去雍邸,雍亲王说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没见过爷爷呢,于是引荐。此后,康熙才提出将弘历养育宫中,爷孙俩也就朝夕相处了半年。康熙一共活了24个儿子,这24个儿子给康熙生了97个皇孙,而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皇长孙)从小就一直养育宫中,弘历10岁才第一次见到爷爷,你说康熙帝更爱谁呢?要不是胤礽太不争气,八子胤禩太过争气,这江山怎么也轮不到雍亲王父子啊。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帝临死之前,对雍正说了一段话:“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自注:佛珠),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又曰:“废太子(自注:胤礽)、皇长子(自注:胤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自注:弘皙,胤礽长子11岁早夭所以实为长子长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朝鲜的史书不受清朝审核也必要说谎,所以反而佐证度更高。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第一,雍正并非篡位,而是康熙授意继承大统;第二,康熙让胤禛继承大统并非因为弘历,康熙最喜爱的皇孙有且只有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如果给要看皇孙传皇位也轮不到胤禛和弘历这对父子;第三,康熙害怕雍正杀兄弑孙,特别将长子、太子也就是胤禛的大哥、二哥还有皇长孙弘皙单独交代,以保善终!雍正再狠,也还是谨遵了父愿。昌平附近的郑家庄王府是康熙晚年为废太子胤礽修造的居所,以作为胤礽的最终归宿,可见父爱何其深厚:这个王府前后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费银26万两之多(康熙朝的26万两啊),于康熙六十年完工。雍正继位后,胤礽弘皙父子即搬往郑家庄。终雍正一朝,弘皙是众多雍正侄子里最早封王的,待遇也是最好的。雍正即位的次日就晓谕内阁,预备封弘晳为宗室爵位第二等的多罗郡王。1722年12月11日弘晳便获得了多罗理郡王的封号,是雍正众多子侄中获封王爵第一人。雍正二年,废太子胤礽病逝,雍正按照弘晳的封号追封胤礽为和硕理亲王,并在六年后的雍正八年正式命弘晳继承父亲的亲王爵位。而此时,雍正自己的儿子们还没有一个获得爵位,乾隆只是皇子起步的第四等——固山贝子。乾隆四年,乾隆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为由将弘晳逮捕,押入宗人府。调查结果就是:弘晳“心怀异志”,有图谋不轨之意。同年,乾隆帝以“心怀异志”等罪名革除弘晳理亲王爵位,囚禁弘晳于景山东果园(郑王府都不让住)。同年,弘皙被除去宗籍。自然不光弘皙,乾隆一朝,连坐成风,乾隆13叔怡亲王胤祥的儿子弘昌、弘晈,乾隆5叔恒亲王胤祺世子弘昇,乾隆16叔庄亲王胤禄(同时也是顾命四大臣之首)次子弘普、镇国公宁和都与弘皙交厚,自然要作为“弘皙逆案”的同党处理。别忘了乾隆13叔胤样与雍正关系非同一般,雍正称其为“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去世后令配享太庙,还打破祖制,命怡亲王王爵世袭罔替,胤祥的墓都是雍正帝亲自给挑的,有空大家自己可以比较下他的墓和别人的区别。弘晈于雍正八年封宁郡王,弘昌则于乾隆初由贝子晋封贝勒,可是仍然挡不住乾隆的报复。作为雍正托孤大臣之首的胤禄,被剥夺了亲王双俸和相关官职,其他相关堂兄弟或被贬或夺爵(这中间有很多小波折,这案子也是历时两三年才办完的,可参看《帝国杀戮 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 作者: 温相《乾隆秘史》作者: 东子著)。乾隆将弘皙与他爸雍正的两个最大政敌——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现存辽宁博物馆的《黑图档》记载为色思和,来龙去脉很更详细)的胤禩、胤禟同列,并称为三大罪人,革除宗籍(不只是双开啊,连户籍都销了),效仿雍正,给弘皙赐名“四十六”(因弘皙时年46岁),妻儿家小一同圈禁(要知道当年胤礽被圈禁时弘皙也未曾失去自由)。三年后,弘晳死于禁所。弘皙这么个死法,不知道乾隆去见爷爷康熙和爸爸雍正时,怎么交代?胤禩和胤禟和雍正是生死之战,斗了一辈子,而弘皙未有干政,对乾隆也未有不敬,仍难逃一死,究其原因,乾隆对弘皙的嫉妒是根由!乾隆登基后宁可违背康熙和雍正两代遗愿,也要报复曾经康熙最宠爱的皇孙,至死方休!一个妒字,隐忍20年,不忘此仇,处理弘皙逆案比他爸雍正可是狠多了!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了解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姑表兄世袭平郡王福彭在此案中的作用和下场,更能看出乾隆比雍正的狠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都用在了对治国没用的地方了。 张廷玉宣读雍正遗诏后,乾隆随即传令内侍宣谕:遵皇考遗旨,令庄亲王允禄(自注:允为胤的避讳,因为转述乾隆谕旨,所以此处不做改动)、果亲王允礼(自注:同上)、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随后,乾隆责令他们组成“总理事务处”。但是,雍正丧期过后,乾隆便撤掉了“总理事务处”,恢复了军机处。同时,一分钟都不愿意多等,乾隆元年3月,果亲王胤礼就被乾隆以事“夺双俸”,继而下谕旨:“优准其在府中理事,不可轻易上朝”。果亲王不久便归西了,终年41岁。胤禄早已被乾隆安排得明明白白,风里雨里,弘皙逆案等着你!军机处恢复以后,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成为了军机大臣,而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自然被排除在外(自注:乾隆十年,66岁的鄂尔泰病逝,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看张廷玉还不死,于是下令削除张廷玉的“伯爵”爵位;乾隆看张廷玉丝毫没反应,于是乾隆十五年,乾隆再下诏免去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而后,乾隆看张廷玉还没气死,再下诏收回张廷玉之前所得御赐之物。张廷玉历事三朝,看得门清,心态好,乾隆二十年才死,反到把乾隆气得够呛!李卫跟张廷玉比起来就知道同样历事三朝的区别啦,哈哈)。自此,直到慈禧辛酉政变(同治年间),满清都是亲王宗室不入军机。这种乾隆自作聪明的做法,也使得自乾隆起,爱新觉罗氏再无能臣,逐渐淡出核心决策圈,最终叶赫那拉氏后宫干政直至清亡。有人说这起到了稳固皇权的作用?不存在的,别给乾隆脸上贴金了。康熙雍正之后皇权和爱新觉罗氏的地位稳着呢,乾隆没这个能力,要是把乾隆放在康熙朝,皇帝早换了。乾隆的儿子嘉庆眼睛和心思都在哄乾隆保命和办和珅报仇上面呢,没工夫也没能力寻思这种千秋大业的事儿。嘉庆的儿孙们就更废物了,连孩子都快生不出来了,连点儿逼事都整不明白,还指望着能中兴清朝吗?乾隆111年后清亡打一个现代政治人物人名——曼德拉(慢的啦)。 6.再说这矜名!乾隆一生为了自己的后世名声可是卯足了劲,干的蠢事太多了!我就挑几个觉得有意思的说说吧,其实乾隆的每件朝政都不忘沽名钓誉,爱惜羽毛!乾隆的身世就是乾隆一块心病,因为他太重视自己的声誉了!皇家《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乾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你说,你生哪你不知道,你妈也知道啊,你爸不知道都没事,至于别人说啥,乱说或者不合你意,你杀了就得呗,不理也可以,可是,乾隆偏不。咱们乾隆爷打嘴仗这事,自诩文思辩才天下第一,哪能那么粗暴不讲文明一杀了之呢。怎么办呢,咱可以写诗啊!其中最出名的是,乾隆四十四年在《新正雍和宫瞻礼》一诗中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乾隆生怕后人找不到他出生地,祭奠他的地方少一处,所以特意写诗告知天下后世,自己的出生地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你看,思虑周全吧,如果只是说雍和宫,连屋都怕您找错了,给您把地方指的明明白白!乾隆晚年又多次写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次数之多都快让原本相信的都不信的程度了,让本来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怀疑乾隆身世的人都开始要怀疑乾隆人生了!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啊!结果呢,乾隆活着的时候民间仍然蜚议不断,流言甚广,乾隆身世版本和乾隆写自己生在雍和宫的诗在数量上成绝对正相关,基本上是一个版本对应一首诗,默契度很高,高手在民间啊!故事没完呢,后续更好玩了,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报应啊,乾隆的儿子和孙子来了个神补刀,他俩不光比乾隆,还比乾隆他妈都知道乾隆出生地。乾隆86岁大寿时,自己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庄庆生,嘉庆写他老子写诗庆贺,诗的开头两句便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这古诗吧,看怎么理解,你要不挑明,至少还能迂回,你比如这首诗里的因缘二字,涵义本来很广。所以嘉庆最蠢的还不是这两句诗,他还怕别人不理解他的意思,嘉庆在这两句诗文的后面写了个注释:“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延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在辛卯年,康熙皇帝亲题“避岩山庄”匾额,御制了《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山庄肇建,皇父乾隆帝恰好于这一年诞生在这诸福齐聚之地,这其中的缘由不可思议。还没完,到了嘉庆二年,乾隆帝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老套路,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在诗文的注释当中又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看见没,执着坑爹啊,他觉得上次写的都福之庭还不够明确,这回前面特意加了“山庄”二字!就问你厉不厉害!怕不怕!你看看,儿子说了,他爸乾隆生在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避暑山庄!你爸乾隆写了一辈子辟谣诗为了说明自己生在雍和宫,都不敌他儿子这两句诗厉害;民间传了几十年乾隆身世之谜,都不如乾隆亲儿子诗写的好,看来高手还是在大内啊!这故事才开头呢。清朝新帝继位后,都要为先帝纂修《实录》和《圣训》。嘉庆二年给他爸乾隆写第二首庆生诗的时候,这两部书还没编撰完呢。后来嘉庆在审阅《清高宗实录》和《清高宗圣训》时发现,编修官们都把乾隆的出生地写成了雍和宫。嘉庆不高兴了,因为我都说我爸生在避暑山庄了,这不打我脸吗?你们怎么比我还明白我爸生哪儿呢?当即下令仔细核查!于是,翰林出身的文华殿大学士刘风诰,把凡是乾隆自己诗中说他生在雍和宫的地方都夹上纸条标注,然后呈送嘉庆。面对自己亲爹的御诗,嘉庆慌得一B。他又下令查阅了《玉蝶》和底档,于是,嘉庆想明白了一个小孩儿都明白的问题:自己不可能比自己爸爸更知道爸爸生在哪儿!于是嘉庆改口了,放弃了他爹乾隆生于承德避暑山庄(当年网传狮子园哈)的说法,决定和他爸同仇敌忾、统一战线:我爸乾隆就生在北京雍和宫。于是,嘉庆年间编撰的《清高宗实录》中记载:“高宗,纯皇帝,讳弘历。世宗,宪皇帝第四子也。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这故事还没完,再赠送大家一段嘉庆的儿子道光就乾隆出生地问题继续坑爹坑爷爷的花絮!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在避暑山庄(注意不是紫禁城啊)暴毙(现在叫猝死),因是暴毙,所以当时也没留下遗诏(这就是嘉庆暴毙和遗诏之谜,有空自己查查,故事既简单又好玩)。嘉庆皇后先下懿旨,而后皇太子旻宁登基,就是道光,对,他真的是一道光!照亮了乾隆的坟!不信,你听我给你讲!道光登基后,立刻将嘉庆“遗诏”发往各地。遗诏是以他爸爸嘉庆的口吻说的,其中有两句:“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重点那句是说:我死在我爸爸出生的地方还有什么遗憾呢”。可见,诏书再次说乾隆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用李卫的话说:丫丫个呸的,真是给个屁嚼不烂了!也不知道嘉庆和他儿子道光咋就那么喜欢管乾隆生在哪儿呢!而且道光让当时的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拟写的“遗诏”居然能把一个错误写两遍,编个假遗诏都能写错了,我也是服了!估计英国人也是看着这代皇帝真不行了,所以才侵华的。我估摸,这遗诏要是在嘉庆和乾隆坟前念一遍,地下那俩主儿都能扒坟出来给道光上上课!乾隆肯定就一句:你爷爷我TMD真生在雍和宫东厢房! 你说,遗诏念也念了,发也发了,你就继续当你皇上得了,你不说别人也未必深究,你是皇上你怕谁啊!结果呢,道光却立即下令追回发往天下的遗诏。好,你追回来也行,你不说为什么都没事,反正你也不用告诉别人为啥收回来呀!道光用实践证明,蠢是遗传的。道光不但追回遗诏还改过来了错误之处然后再次昭告天下……(手动乌鸦飞过)我也没看当天钦天监记录,我估计那天应该会打雷吧,特别是嘉庆和乾隆坟头还有紫禁城吧,哎…… 遗诏我刚才也贴了:“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而修改后的遗诏为:“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复何憾?”改的那几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改为乾隆御像在避暑山庄。你说,多尴尬吧:第一,你这一改再一发,全天下乃至后世子孙都得再次怀疑你爷爷乾隆TMD到底生在哪?孙子和爸爸都比爷爷知道爷爷生在哪,额的神啊!第二,改完后上下不通啊,原来的意思是死在爸爸出生地方死而无憾,改完后成死在爸爸画像所在,死而无憾。难道嘉庆暴毙是被乾隆画像砸死的?就死在这画儿底下啦?你爸画像紫禁城还有呢?咋不死在紫禁城,非要死在避暑山庄呢?莫非乾隆真的出生在……只能说,道光真的不愧是嘉庆的嫡长子啊,确认亲生无疑,鉴定完毕。道光不只是改遗诏后再次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改了哪里和为什么要改,跟他爹一样,得给大家注释!于是道光还贴心的写了一道解释谕旨,谕旨是这样说的:“昨内阁缮呈遗诏副本,以备宫中时阅,朕恭读之下,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庄’之语,因请皇祖《实录》跪读,始知皇祖于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和宫邸。”道光还更进一步解释说:“嘉庆帝突然驾崩,彼时军机大臣敬拟遗诏,朕在居丧之中,哀痛迫切,未经看出错误之处,朕亦不能辞咎。”临了还给了一个更大的瓜!买一送二啊!道光还告诉天下所有人:他爸爸嘉庆根本没留遗诏,遗诏是道光自己找人写的!绝不绝?你以为完了吗?不不不,否则我不会那么崇拜道光的。此后,道光为了把爷爷乾隆出生在北京雍和宫的说法办成铁案,可能也是怕他儿子再把这事整错了,于是还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把爸爸嘉庆当年说爷爷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的所有御诗都给他改过来,当然是改成雍和宫了!就问你服不服!猪脑袋都能想通,嘉庆的诗早已公开发表刊印成书,且流布于天下,这样大张旗鼓、赤裸裸的改,结果是只能是欲盖弥彰,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反倒使人们对乾隆的出生地更加疑惑和感兴趣。所以,道光,你真的太ni害了!我就说嘛,你是电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 我崇拜 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真不知道这算不算对乾隆矜名的报应啊! 接着写乾隆矜名。乾隆这辈子除了制造冤狱,还特别爱给大案平反,觉得自己是大圣人,而且觉得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干这事!乾隆刚登基一个多月就下令恢复胤禩、胤禟后人宗籍,之后又给多尔衮案、多铎案、豪格案、阿灵阿案、鳌拜案平反,还有年羹尧案和岳钟琪案、傅尔丹案、蔡挺案、程如丝案、谢世济案,甚至还包括他爸雍正一辈子最恨的胤禩、胤禟等叔叔辈儿平反,乾隆皇四十一年还专门编撰了一本书《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来表章这些为明朝殉国的大臣义烈可嘉,为当年这些抗金反清将领平反,里面还包括了袁崇焕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首先,乾隆更不要脸的是,在乾隆四十一年同年编撰上面说的《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同时,乾隆还命国史馆编修《钦定国史贰臣表传》(简称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甲编: 在明朝是低级官吏,降清以后因忠贞效力得以高升。代表人物: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康熙三藩之乱中的三藩之一)。在明朝位居高官,降清以后更为信重用,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过大功的人。代表人物:洪承畴。乙编: 明清两朝均为高官,但两朝皆系奸臣。代表人物:陈名夏。前后两朝做官,又暗中诋毁清朝的人。代表人物:钱谦益。有些明朝官员,先投降了农民军,后又投降了清朝,不只做了一次贰臣。代表人物: 龚鼎孳。乾隆还编了《逆臣传》,自己百度吧,乾隆这么干太恶心了,真写不下去了。 其次,乾隆丝毫不顾及他爹雍正的颜面,当然更不会顾及在世的前朝老臣了,力排众议,硬给包括他爸雍正一辈子最恨的胤禩、胤禟等叔叔辈儿平反,那平反的小词儿写的是文采飞扬,打的是为了宗族和睦、宽仁爱才的大旗。实际上呢?弘皙逆案也是乾隆干的,处理弘皙的理由比他爸处理胤禩胤禟可是扯多了,对弘皙的处置实际上比雍正处理他八叔九叔十叔十四叔都狠多了。弘皙是他亲堂哥啊,比他八叔九叔不近多了?那时候乾隆的宽仁呢?他说的宗族和睦呢? 再次,整个清朝,共制造文字狱160多起,其中乾隆一朝就达130余起(约135起)。不仅数量多,而且,其捕风捉影之荒谬,连坐范围之宽泛,焚书坑儒之阴狠,不只康雍比不了,历史上都首屈一指,有数十起“案犯”都是凌迟死刑,全家满门抄斩,乾隆还是最爱赐自尽的皇帝。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浩大的文化工程,由360多位学者编撰,3800多位书生抄写,耗时13年共同完成,收录了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其中囊括了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四库全书》看似无疑是国之瑰宝,但这一切只是乾隆焚书坑儒的遮羞布!《四库全书》编修期间也是清朝文字狱的最顶峰。根据台湾历史学家王汎森的统计数据,康熙朝的文字狱总数是10起,雍正朝的文字狱总数是25起,乾隆朝的文字狱总数则高达135起,其中的48起都发生在《四库全书》编修期间。乾隆皇帝开始编修《四库全书》时,《红楼梦》手稿保存在曹雪芹的好友手中,因为书中后40回涉及到雍正一朝的政治问题,所以尽数销毁,而前80回中的敏感内容也被大量删改。正是托乾隆编《四库全书》的福,我们今天连完整版本的《红楼梦》都读不上。何止一部小小的《红楼梦》啊,据统计,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的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有170余种,13600余卷,合计15万余册。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于1000万份的明代档案被彻底销毁,明档只留下了3000多份,这就是说仅留下0.3%而已,残余部分也被乾隆下令大量篡改!剩下的这些档案都是因为可以让后人觉得“明朝多昏君”才篡改后留下的。明史是必改的,清史怎么能放过!借着平反翻案,借着《四库全书》的编撰,那是销毁得相当系统和全面,有章有法。 《军器图说》这一本要说说,明朝毕懋康所著,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成书刊印,本书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详述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本书载有的“自生火铳”,就是一种燧发枪,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燧发枪。欧洲出现燧发枪的时间,跟《军器图说》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本书证明了明朝应用燧发枪的时间要早于欧洲。而乾隆借《四库全书》编撰,将此书列为禁书,阴差阳错未被销毁,但从乾隆开始,清朝禁止官方和民间研发火器,因为乾隆认为满族凭借弓马骑射一统中华天下、问鼎中原,火器无用!而此时,欧美已经装备了后膛枪,华盛顿打南北战争时,后膛枪功不可没,最终获胜。等到乾隆孙子道光被欧美列强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这才想起《军器图说》,并且将这本书解禁后开始研究火器制造,可是已经晚了,我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拉开帷幕。再如,《四库全书》编修期间对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相关记录全部销毁,以至于《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记略》两本史籍在中国消失了两百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初才由留日学生从日本找回。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就讲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历史上越出名的人编书都是文化灾难啊,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原来《诗经》有诗歌3000多篇,孔老二按照自己的“礼”筛查了一遍,结果呢最后只给后人留下了305篇,再按他孔老二的喜好分门别类,就是今天大家读到的《诗经》。孔老二一个不喜欢就让诗三千成了诗三百,毕竟还留下了10%,而乾隆作为帝王为了编36000多册书,毁了15万册书,你说这到底是编书还是毁书呢? 鲁迅的点评更进一步:鲁迅先生曾在《病后杂谈之余》中写到:“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和乾隆两朝,对著作的手段足以令人精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皇帝编撰的四库全书,被颂为一代伟业,但他们不但捣乱了古书格式,还修改了古人文章。不但藏之于内庭,还颁之于文风较盛之地。使天下士子永远不会觉得,中国的文人还有骨气的人存在过。”对,乾隆删掉了历史上中国人的气节,所以,放眼乾隆之后的满清,遍地奴才,连狗快都不会叫了! 乾隆的文字狱和编《四库全书》必须放在一起讲,这就是满清乾隆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两千多年,今天骂乾隆焚书坑儒的人我怎么看不到有多少呢?先算我一个再说!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主要是诗书、百家论著,除了法家的书籍之外,其他的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烧毁。至于“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让官府保存。秦始皇坑儒460多人,还是儒生替方士背了锅,均有记载。有的人提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恨不得把嬴政敲骨吸髓、开棺鞭尸!乾隆焚书15余万册,坑儒案135起(人数我没查,怎么也不止460多人吧),比起秦始皇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再骂他乾隆两千年也不冤吧!乾隆这么爱翻案怎么不给秦始皇平平反啊?丫丫个呸的,也配?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载,了:“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满清入关后,为沽名钓誉、邀买人心,乾隆之前五代清帝均对明皇陵进行保护。乾隆呢,表面去长陵祭拜朱棣,实则是乾隆借机查看朱棣长陵祾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要知道朱棣当年建故宫用了14年,可是长陵却修了18年!尽管乾隆没有开口,但大臣们都知上意。这时,汉族大臣们打着红旗反红旗,搬出《大清例律》:“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指出了大清法度中对盗墓的惩罚。怎么办?乾隆豢养的贪官小人出场了,提出“修缮”明陵,实则‘拆大改小’。”所谓的“拆大改小”修缮方案,就是将长陵的祾恩殿(还有其他明陵,比如嘉靖的永陵),包括配套建筑的规制缩小,比如将7间改为3间,5间改为2间,重檐改为单檐,这样金丝楠木不就“多余”出来了嘛。据载,“修缮”明陵时“多余”木料“大小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等。”这些多余的材料,当然都被用在乾隆裕陵修建上啦。常言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军阀孙殿英就和手下以演习的名义将守陵的人赶走,然后命令士兵到处挖通道,最后用炸药将乾隆裕陵扎炸开了。孙殿英和手下将乾隆陪葬装了好几十箱子带走了。孙殿英还没放过乾隆尸体,将尸骨从棺材中拖出来,弄断了乾隆的大辫子之后弃将乾隆尸骨抛于地宫污水之中!反观秦始皇的陵,现在还保存完好!真是天道报应不爽啊! 咱都不说明朝,单说清朝,康熙和雍正哪个不比乾隆英明贤能,哪个不比乾隆文治武功好?为什么康雍两代都没去给乾隆说的那些人去平反?康熙8岁登基,孝庄都还在呢,为什么孝庄不让康熙给多尔衮平反?那时候要是翻案,人证物证都不缺,很多当事人都活着呢!如果说活人多不好办事,那么康熙在位61年,为什么晚年不做这事儿呢?为什么也不留遗诏让继位者办呢?乾隆根本参不透这里面的玄机,乾隆就是满脑子的后人后世对他的各种谢恩和歌功颂德的意淫,乾隆还认为只有自己能做得了这事儿,否则后代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文:“朕若不言,后世子孙,亦无敢言者。”),不要脸的自恋也是到一定程度了,你把书都禁了、毁了、删了、改了、后世还评个屁? 7.再说骄奢淫逸。这四个字但凡对乾隆朝历史有点儿了解的,应该立刻就有画面了吧!乾隆自诩文治武功都不比爷爷康熙差,自称十全老人,六下江南,风流成性!八旗子弟有样学样,迅速衰腐:弓拉不开、马骑不长、专骑娼妓,喜射瘦马,这就是八旗子弟的新弓马骑射!紫禁城闷是吧,天子坐拥四海,想出去玩玩是吧?25岁登基喜欢靓女是吧?没事,喜欢靓仔也没事,都可以理解。乾隆六下江南据考证,明账花费是2000多万两白银,时乾隆朝清廷年收入大约在1800万两,后世都批判他花费奢靡。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啥大事,乾隆在位60年,掌权63年又4个月,别说2000多万两,一个皇帝这么多年玩个一亿两又算什么呢?一亿除以63年约等于158.73万两白银,也就是掌权算63年花一个亿,平均每年也就花费158.73万辆白银,多吗?就是翻一倍也不多吧?《马关条约》不算割地裂土,光白银就赔了2亿两,乾隆要是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两亿两就是给他玩了,也比给倭寇强啊,没准圆明园还能留下来呢,搁今天收门票都回本了!那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出在乾隆不但不能铲除贪腐,而且还亲自豢养贪官:李侍尧跟和珅就是代表!凡是能让乾隆骄奢淫逸爽的,凡是能满足乾隆文治武功虚荣心的,都是忠君能臣,任何弹劾参奏都无效,因为他们有乾隆护体!乾隆护体和九阳神功护体有什么区别?乾隆护体心法就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皇帝之欢心!九阳神功太复杂了,所以只能失传啊!乾隆护体神功现在也有传人啊!乾隆的骄奢淫逸罄竹难书! 乾隆他爸在位13年,励精图治,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火耗归公、耗羡归公;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恢复江浙闽粤四大海关,制定细则有限开海通商;严刑酷法打击贪腐,发养廉银奖励廉洁奉公;整顿八旗打击纨绔,分田种地自力更生!雍正上位的时候康熙只留给他800多万的库银,雍正在位仅13年为乾隆留下了6000多万两库银和4个顾命大臣!乾隆掌权63年零四个月,给嘉庆留下的是和珅为代表的满天下的贪官和千万不到的库银 ,还有给嘉庆的五十多个后妈。嘉庆元年即爆发了持续9年的白莲教起义,光军费就耗资白银两亿两!乾隆将先父国策全部推翻,豢养贪官小人、捐官恶吏,闭关锁国,养廉银没发扬光大还搞出了个议罪银(用钱平罪),八旗腐化堕落何谈战力,国库空虚后宫充盈,不顾爷爷康熙遗愿大办堂长兄弘皙逆案,不顾爸爸雍正颜面给雍正的政敌和罪臣全部平反,不顾朝廷脸面豢养李侍尧与和珅,纵容奸佞祸乱朝纲!此帝,不忠不孝,不友不悌,杀兄咒子(1773年冬至乾隆祭祀大典,祷曰: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乾隆的意思是请老天爷看看永琰是不是块当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请保佑永琰;否则,让他短命而终。),薄情寡恩,教子无方,治国无道! 你乾隆嘉庆道光祖孙三代要是把说明乾隆出生在哪里的劲头、把写诗四万多首的勤勉都用在研究和普及火器上面,用在整顿八旗旗务和开海通商上面,何致洋夷饮马永定河?何致倭寇再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何致我泱泱中华百年屈辱、分疆裂土、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乾隆虽不在夏末商尾,暴虐贻害却堪比桀纣!什么千古一帝,太平盛世?乾隆千古一罪、遗祸百年才对!

     7 ) 高开低走,整体可观

    高开低走,结局尽力拉了,没拉起来,不能说烂尾,但结局真的差口气,可惜了,最后落地居然是在举头三尺的神明上,过于真实且无奈了 ,真是讽刺,处处透着微妙,虽然十几年过去了,借古讽今永远都能对号入座。

    虽然是因为四哥的傅恒看的这个片子人,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挺值得一看的。一本正经讲故事的时候很精彩,可能是因为定位是喜剧的关系,闹剧也是一出又一出,特别是李小卫这个人物,就是个剧情推进的工具人,幸运EX的搅屎棍,观感其差,演技浮夸,一出场就让人想快进,一开口就让人血压飙升,说是全剧败笔也不为过。李卫和皇帝塑造的不错,两人的对手戏就特别有趣,老狐狸小狐狸斗法,各自有各自的聪明。于波把乾隆帝王心术、好大喜功、喜怒无常、风流成性、死要面子演绎的极为生动,让我喜欢不起来,不过总的来说,还不算昏聩能听进诤言,于大事不糊涂,确实是想做个盛世明君的。李卫那就是老奸巨滑(褒义,不忠君但于大义人情无亏)的人精,可爱的小老头,看透世情君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太难了,一家子除了小满师爷和一个外人海菊,个顶个的麻烦事精,也就是为了喜剧效果和剧情工具人属性,不然这么闹李卫有天大的本事也早就没了。傅恒在全剧里在剧情上其实真的挺边缘,不过也多亏了这种边缘,涉及的戏份都极为正经,人设纯正面,忠君爱国、胸襟磊落、立身持正,虽位极人臣但谦和忠厚,被皇帝宠信太合理了。杨俊毅演的好,配音也极温和,这些特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偶尔在面对李卫时明显玩不过老狐狸的可可爱爱,傅恒太完美了,无可挑剔!

    全剧总共五个故事,线索一环扣着一环,具体事件剧情质量有参次,但胜在剧情流畅,人物鲜明生动皆可一观。第二个海关道和第三个科考案的故事非常精彩,第一个第五个故事可看,第四个故事离谱。开局案子不难,难的是办事分寸和人心算计,也是把主要人物地位关系理一理,也是循序渐进。但是第一个案子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李小卫戏份太多了,多到吐,游戏太过,李卫也有不正经的时候但是就很符合人物定位,李小卫就是为了滑稽而滑稽的,极其影响观感,后面戏份少一点会好一点,但整体仍然是观感很差。第二个海关道的案子和第三个科考案的案子都是大案,幕后黑手也都不是等闲之人,特别是海关道的案子看的人心惊,嘲讽拉满,还是要自己体会。科考案主要是傅恒被卷在中心,我私心最喜欢这个案子,贺大人最后的君前奏对那叫一个精彩绝伦。第四个故事乾小四网恋的剧情不提也罢,毫无意思,也就是最后老太后一语道破,必须要无疾而终的,毕竟还是那个最好面子的乾小四。最后一个故事是因为反派太LOW了,整体拉低了故事的格调,反派太LOW也会显得主角团水平不高,所以才是李小卫上,最后李卫来擦屁股,编剧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吧,所以最后这个故事李小卫主场,而且因为最后的故事落在了因果报应上了,不在人事,李卫一直以来都是事在人为,所以让李小卫主力也符合设定。

    总的来说,没那么神,但也有趣,值得一看,要我推荐的话,看到27集前三个故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喜欢,后面两个故事别抱期待随便看看尚可。

    最后说点无关紧要的,这片BGM有点离谱,欢乐的场景就是OP的各种变调,乾小四拿起笛子一吹,吹出来OP,笑死我了,还有我肯定在哪里听到用《大中国》的调子做背景音乐,真的好随便啊。还有就是服化道,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不少周易剧的CUT,服装发型各种惨不忍睹,这部辫子戏限制了服装师的发挥,虽然还是有皇帝衣服上绣着现代美女这种放飞,但是整体上正常的让我感动,傅大人的每件衣服我都看着很顺眼,辫子线虽然没什么发型可言,但是整张脸规规矩矩的露了出来,没有各种披头散发和杀马特,脸也不像余火莲时那么(),我真的很满意了。

     8 ) 老戏骨的爆发力

    看《李卫辞官》,本来是在电视播出时瞄了两眼,觉得还行,再加上没什么可看的就去买了碟子。没想到,这一看还看出了点真味。窃以为比它的前部《李卫当官II》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比《李卫当官I》也深刻了许多。秦沛是老演员了,分寸火候拿捏的恰到好处,演技可说是炉火纯青。演乾隆的于波也是塑造的相当不错,足见功底。演傅恒的杨俊毅是配角,确也很讨人喜欢。最赞的就是整个剧本精彩之极,每件案子首尾相接,过渡自然,又各自有各自的妙处。我以为海关道案是最精彩的,这部分中众人各怀鬼胎,无论是皇帝老子还是一届臣子,小九九都打的泼天的响。老臣少主你捅我一火棍我还你一榔头的斗智斗勇,上司下属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好不热闹。联想到现实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真有点印证的意思。

      李卫多年官场生涯,往往小皇帝的政令旨意还没出来就让他料了正着。精练老道的他对乾隆的心思门儿清,每次都能走在前头,事后又推得干干净净,让自负的少年天子怄得心绞痛。而乾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阿玛是九子夺嫡的幸存者,又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还曾得圣祖康熙的亲自教导,哪能这么被人牵着鼻子走。科场舞弊案,牵连出了皇后及其族人,他明面儿上不动声色,稳住诚恩公这个老江湖,回身就兴了大狱。这一个快狠准,让李卫这只千年道行的老狐狸都被狠狠的闪了腰,几乎晚节不保,若不是后来其它枝节,怕是难以善终了。

      这一老一少斗得不亦乐乎,我倒看出点惺惺惜惺惺的意思。老的自不必说,看着小的长大,对其脾性是深为了解的。难得小主子对这个老臣也知之甚深,看他殿上被人逼问案情却无言以对就知道必有更大的隐情;李卫奉旨出京办差,他不催促不过问,很是信任;而当接到其语焉不详、含混其辞的奏折时就能敏锐的感觉到出了大事;李卫盘算着辞官回家,去傅恒府上话别亦被他料到,半路截个正着,还推了个烫手山芋给他。这小皇帝,一边厢说着此人市井无赖、泼皮落户不堪大用,一边厢每逢上坎过沟,又思量着怎么把李卫给套上,让其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办事。看这两个水晶心肝的剔透人儿斗法实在是有趣得紧。

      说道李老爷子的儿子李大公子李小卫,此人的智慧与其运气成反比。他道行与他爹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不具可比性。偏偏还心比天高,一心超越父亲,结果就是给老爹带来一个比一个大的麻烦。什刹海血案涉及贝子更关乎皇帝的脸面。老爹不想管也不敢管,让他心生不忿,他领回来苦主还自做主张抓了两个刺客,把他爹惊得出了一身身的白毛汗,差点没从凳子上摔下去,自个儿子揽的破事,不管也得管,最后还是老将出马,解决了难题。到了江南则是干脆认识了微服出巡的皇帝,还和别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顺便口无遮拦。连海菊都猜到此人来历非凡,恐怕是当今天子,他还懵懂不知让几路人马当枪使。他老子也就顺便推了他一把,变成了护驾有功,捞了个五等侍卫。西宁战局纷繁复杂,君臣斗智斗力,眼看朝局困顿难开,他倒好,一通泻药解决问题,还差点被如花似玉的寨主女儿招赘。回京后,皇帝为着脸面,父亲为着长远,便宜了那个凶残狠毒的克勒阿升官晋爵。又是他的泻药为皇帝和父亲出了一口恶气。难为他老爹从乞丐混混做到封疆大吏,历侍三朝,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官场倾轧才熬成老谋深算、左右逢源最后才能抽身而退;他无智无谋,白得了个五等侍卫不说,还顺带手儿的娶了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老婆,李家的福气,都被他一人占全了。

      总之,好剧可遇不可求,各位电视迷们,自求多福吧!

     短评

    不错的类型

    6分钟前
    • 七彩云男
    • 还行

    四哥电视剧补完计划,剧情不错,台词不错,演的不错,乾傅更不错~~

    8分钟前
    • 森林优
    • 力荐

    傅恒耿直又忠心,每次都被耍得心甘情願,呆萌好可愛<3

    13分钟前
    • 飯糰配麵包
    • 推荐

    居然三刷了,哎呀小傅恒啊小傅恒,没赶上好时代,就这么退出演艺界了,可惜了的杨俊毅。于波都还在继续混着呢。

    14分钟前
    • 曲奇🍪小饼干
    • 推荐

    剧本绝对不输《李卫当官》第一部,编剧毓钺,原名爱新觉罗·恒钺,恭亲王之后,对清史和官场之道颇有研究,其作品获得过多次国家级文学奖,也是一位有深刻生活积淀的编剧了。他还参与过我喜欢的另一部作品《非常公民》的编剧,这样有沉淀、有内涵、有功底的编剧现在太少见了。可惜这部作品流传不广。

    19分钟前
    • 小猪真2
    • 力荐

    毓钺出品,必属精品!李卫当官三部曲,第一部李卫当官少年意气,第二部李卫辞官嬉笑怒骂之中笔锋老辣,第三部大内低手荒腔走板里笑尽人生。这是毓钺先生想讲的故事,饱含了雪柔女士想传递的情!周易经典不老!

    24分钟前
    • 锥锥粉
    • 力荐

    很好看,最爱中堂大人的一身青衣,掩藏不住的光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28分钟前
    • 行走皆风景
    • 力荐

    辫子戏的巅峰,官场剧的顶点,剧本、台词、演绎都登峰造极。几场高潮,如海关道案交账本、歌妓案李卫指桑骂槐、最后和大和尚佛下论佛,任何一场出现在现在的热门剧中都足以封神了,但是这样的对戏在本剧中出现了好几场。剧本方面,前几个案子把官场、为人之“术”演绎到出神入化,最后一个案子却回归到了“道”上。与之相比,人民的名义、琅琊榜、甄嬛传等都显得小儿科。

    33分钟前
    • 有涵养
    • 力荐

    官场的事分析得很透,但后面没有前面精彩,总的来说还不错~

    38分钟前
    • cc
    • 推荐

    很好看的官场斗,嬉笑怒骂下的混水呼啦啦的,秦沛很棒。台词写的不错,而且配音竟然很少有错别字唉,不容易。没红的好剧。

    41分钟前
    • 马小得
    • 推荐

    剧情很好 只是李卫没感情戏

    42分钟前
    • hogdeer
    • 力荐

    秦沛还是不错的看这个完全是冲着当官去的

    45分钟前
    • 改回积极向上
    • 还行

    于波的配音太恶了吧

    49分钟前
    • 流月城沈胖子
    • 推荐

    这个里面除了李卫的经典台词好看以外,乾隆和傅恒的暧昧也是在让人心动。

    51分钟前
    • Vesper。。。
    • 力荐

    看过两遍了,于波饰演的少年乾隆是一亮点,演出了少年乾隆的青涩与稚嫩,也演出了古时皇帝亦有的无奈和身不由已,与李卫的斗智斗勇,一步步的成长都蛮有意思,值得一看!

    55分钟前
    • 秋水映月
    • 力荐

    每年都要重温一两遍的好剧,现在的剧几乎都是谈情说爱去了,像这样正经讲官场的剧实在是不多。每次重温都觉得周易的剧本真是很赞,选的演员演技也很好,虽然自身也存在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在现在的市场上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可惜了😭!顺便为我老四的傅中堂打个卡,中堂大人真是立身持正,谦谦君子,温文如玉,帅翻了简直!

    59分钟前
    • ·
    • 力荐

    最想说,皇上对傅恒感情不一般啊,去哪都带着他,却从来舍不得他蹚浑水,他出事了就竭力回护;他说话好听就夸他老实,他触了龙鳞就赞他死谏;有情诗也跟他分享,发火了也找他来灭火,没事了就藏在他家后屋里。。 干脆把傅恒也藏畅春园算了,估计比他姐还得宠。。

    60分钟前
    • 姬长安
    • 力荐

    居然还不错……其实不喜欢温兆伦的这个角色,他喜欢的那位我也觉得不够养眼为什么这就一见钟情了(。但是李卫和皇上、皇上和呆萌&耿直的傅恒就很有戏,私心很喜欢冤枉傅恒泄题的那个案子……

    1小时前
    • frian
    • 推荐

    8.5分,这部编剧和演员表演都非常精彩,看点十足,剧情非常有意思,秦沛的晚年李卫尽显老辣,此刻的李卫对官场已经莫得透彻无比,与新任乾隆皇帝斗智戏味十足,小满也成年了,李卫老婆虽然压根就没戏早死了,但儿子小李卫也很屌,比较中二,还是能够明显感觉与他老爹一脉相承,郑佩佩的李卫妈这里面也完全不讨厌了,皇后与贵妃(富恒亲姐)演得也很棒,这部最大的糟点是乾隆的配音,听起来怪怪的变扭,其余都好,李卫辞官,乾隆皇帝的成长,小李卫取得女友的爱,相当于三个登顶剧情,看得出来编剧依然借鉴了不少《鹿鼎记》的剧情模式,总之就是妙趣横生,绝对是一部经典,与《李卫当官》第一部组成正统续集双绝。

    1小时前
    • 影错强
    • 力荐

    好看的,剧情还是很好玩的,以前的清朝官场剧太靠谱了,而且还这么搞笑,现在根本没有这种片子了。延续的是李卫当官的主设定,年轻乾隆皇帝和三朝老臣李卫的对弈以及君臣间复杂的关系。李卫真的是太聪明了,官场上下人心都被他玩透了。每个单元案子各有不同人物纠葛性格还有官场风气。于波的乾隆演的居然还不错,更不用说乾隆和傅恒这对CP>_<

    1小时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