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03

    主演:邓超,潘虹,郝蕾,王辉,何赛飞,霍思燕,李建义,李法曾,武利平,郑天庸,杨蓉,崔波,薛亦伦,王灵,李修蒙,卢勇,山鹰,张春年,李东翰,佘南南 

    导演:何培,刘恒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3集

      执行法官

    • 更新至第24集

      颜心记

    • 已完结

      金庸武侠世界

    • 更新至第27集

      海天雄鹰

    • 更新第36集

      庆余年第二季

    • 更新第12集

      度华年

    • 更新至42集

      但愿人长久

    • 全24集

      甜心萌探

     剧照

    少年天子 剧照 NO.1少年天子 剧照 NO.2少年天子 剧照 NO.3少年天子 剧照 NO.4少年天子 剧照 NO.5少年天子 剧照 NO.6少年天子 剧照 NO.16少年天子 剧照 NO.17少年天子 剧照 NO.18少年天子 剧照 NO.19少年天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顺治皇帝福临(邓超 饰)少年在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和母亲孝庄太后(潘虹 饰)的一手扶持下登上皇位,整个少年时期都笼罩在多尔衮专制的阴影下,虽空有一身的抱负理想,却处处受限无法施展。命运被摆布于他人之手的福临在登基八年之际,自己的婚姻甚至也在孝庄皇后一手包办下完成,被迫迎娶了表妹博尔济吉特氏(郝蕾 饰)为皇后。而皇后高傲善妒的性子和年少的皇帝处处冲突,福临本就不喜欢自己的表妹,因此更加冷落了她。机缘巧合的福临认识了才女乌云珠(霍思燕 饰),对其渐生真情却因为自己的轻率而错失心爱之人,误把乌云珠捧手让给了弟弟果郡王博果尔为妻。而后少年皇帝以切磋文墨为由多次召见已是王妃的乌云珠,感情日深的二人终于再也无法脱离这早已身陷泥泞的爱情中,顺治帝力排众议,顶着多方压力迎娶了他的弟妻。但是甜蜜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违背常伦已是让这段感情备受争议,而顺治帝对乌云珠的专宠更是...

     长篇影评

     1 ) 呼喊与细语——《少年天子》的冲突与制衡:四 佟腊月与乌云珠

    [作者按:几年前的旧文,当时发在百度“少年天子吧”里。应一些网友要求,放到豆瓣上与更多的朋友分享。]

    四 佟腊月与乌云珠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较量,有时候关键要看是否遇到敌手。

    谁也无法否认佟腊月福慧双修。她母亲佟夫人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这少女被调教得艳若桃李,甜如蜜糖,黠似狡兔,满洲贵族小姐应有的一切她都拔尖。其实她已算是女中之翘楚,她的人生本该一帆风顺,可命里注定叫她遇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和克星。

    谁都瞧得出乌云珠命运不济。她生母早亡,继母刻薄,慈父又愚钝不得志,于是她单薄地长大,寂寞地开放。然而就如她名字所暗示,漫天乌云并不能遮掩明珠的光彩,落在污泥般的俗世里,她照样是微笑着翩然经过,足不染尘,却留人满鼻余香。

    凡事最怕比较,因为一比便有高下。偏偏每一回,佟腊月都和乌云珠狭路相逢。

    裁缝店里,两位待选秀女初次相见。腊月换上新装,陶醉在老板娘的阿谀奉承之中,谁料乌云珠不经意一番评语就把她打落云端。两人站在一处,腊月的气势立时便堕,低头带了委屈,加了提防,而乌云珠却始终含笑有礼,不卑不亢。这第一个回合,两人已见云泥之别。

    佟腊月和乌云珠都是美的。腊月之美在其俏,巧兮倩兮,美目盼兮,依着天性她该长成一个伶俐娇憨的女子。可惜这美经过了驯化,如同嫩芽植入盆栽,人工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便失之于矫揉造作。她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美,每一出场,必是翘起嘴角露个浅笑,拿眼角去扫四下里注视她的目光,瞳仁中心却又紧紧扣回自身,提点着自个儿不可忘形,步子要撵得再小些,嗓音要掐得再细些。

    乌云珠之美则在其洁,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承乾宫门前的梨花似就是她一缕芳魂。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美她并不自持,甚至不自知,她只是安静地走着,苍白的脸上射出别人不易察觉的深情与热情。习草书,读东坡,像男人一样作画,她内心必是澎湃的,却又早早学会了克制与忍让。她紧抿的嘴角含住了所有委屈。每每望见她,不由自主总想为她从心底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佟腊月和乌云珠之间并不曾爆发面面对峙的冲突,然而背后的波澜起伏,比之沙场点兵只怕更残酷。选秀女是一场大战,双方力量悬殊,简直难以相提并论。腊月身后站了千军万马,既有母亲四处奔走,又有舅舅简郡王济度上下运作,更有老谋深算的舅姥爷郑亲王在关键时刻推波助澜。而乌云珠有的只是对少年天子理想主义的满腔思慕,除此之外,她实在一无所有。所有人都巴巴地把腊月往宫门里推,所有人也都赶着把乌云珠往宫门外拽。佟腊月稳操胜券,乌云珠无路可退。黯然惋惜的岂止是岳乐,连收了贿赂的吴良辅都撩动恻隐之心,不忍把这样好的女子挡在第一道宫门之外。我看着,只觉得揪心。

    这一场较量,佟氏封妃,董鄂氏落选,看似腊月胜出,其实她却输了。

    她先就输在气势上。第一轮遴选,她和她再度见面,乌云珠坦荡荡点头致意,佟腊月却意乱心慌,如惊弓之鸟。事先早已打点好的吴良辅意料之中选上腊月,她飞快地瞥了对手一眼,含着得意也夹着挑衅,乌云珠只还她善意的微笑。佟腊月服饰都是亮色,极尽富贵,乌云珠的却似嫌太过素净。然而在她青瓷般的装束下,腊月虽裹一袭大红,仍显出小家子气,终落了下乘。

    如果说女人的战场是男人,佟腊月和乌云珠对垒的胜负更如木炭与白雪般分明。

    福临与博果尔兄弟,他们志趣迥异,心灵的天平竟出奇一致地倒向乌云珠。博果尔心虽粗莽,识人却准。他有句话说得好,“我不喜欢装模作样的女人,更不喜欢争强好胜的女人。”临窗遥遥一眼,他即看透腊月的伪饰,也看出乌云珠的可贵,这执拗孩子从此就十匹马也拉不回头。

    福临与二女相待也有大分别。他草率地将乌云珠许给弟弟,待到惊醒,为时已晚。无奈退而求其次,一眼相中佟腊月。然而他对她,再多宠幸也是天对地、君对臣、帝王对姬妾。他看她的目光直截了当,充满了欲望和强势。一旦宠失,便连恩也跟着断绝,再相处竟似陌生人,眼中仿佛只剩下嫌恶。而他对乌云珠,却是一颗真心对另一颗真心的爱慕、怜惜与敬重。纵不相识,他爱她手墨几近膜拜,他怜其处境痛斥博果尔,他想见不敢见仿若青涩少年。待到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宫三千粉黛从此尽如粪土,他眼里就只容得下她一个女子。他在她面前卸下沉重的盔甲,袒露软弱的内心。他们抛却帝王与妃子的身份,像世间凡夫凡妇那样恩爱,也像平凡夫妻那样失去亲人痛不欲生。

    他始终称她为佟妃,在他心中她并没有名字,只是一个嫔妃。他始终称她为乌云珠,穿越宫墙万重他呼唤她,温存地,激烈地,深情地,悲伤地,撕心裂肺地。

    他穿过肉体爱佟腊月,在铜墙铁壁的牢笼里,毕竟她是这样一个温暖聪慧的可人儿,比科尔沁皇后顺从,又比花束子有才学。他掀开锦被俯视这小鸟般的新娘,迷惑地相信这是可以慰籍他心灵之人。然而他透过纸背爱乌云珠,甚至不需出场,只一幅豁达飞扬的“大江东去”,她已赢得他整个灵魂。整夜整夜地凝视,一遍一遍地临摹,他和她隔着人世最远的距离,用神交以交流。

    他因为看穿腊月的灵魂,连带着厌恶她所生的儿子。他因为深爱乌云珠的灵魂,连带着深爱她所生的儿子。他看三阿哥玄烨,是严厉的生疏的漠然的。他看襁褓中的四阿哥,却饱含骨肉亲情,眉眼都要绽放出疼爱的光彩。连他自己都承认,独独偏爱这个孩子,看着他,就像是看着自己。

    佟腊月比之乌云珠,最不为人知的悲哀在于,纵然福泽深厚,却泯灭了她一颗真心。她淹没在佟夫人和吴良辅的耳语教唆中,丧失了自己,沦为一个美丽的玩偶。那一丁点儿小马撒欢儿的活泼劲,也闷死在一潭死水里。她绝顶聪明,一点就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后宫女子。这女子心明眼亮,渐渐学会了不流露醋意,在皇上面前对乌云珠的评价可谓中规中矩。而当他让她也临一幅字时,她却不露痕迹地推脱了。她是太了解这个劲敌的强势,所以宁肯不比较,不对决。这种狡猾正是宫中生存之道,佟妃小小年纪,已成个中高手。然而,可悲的是她不曾大悲恸,亦不曾大喜悦,她从不曾真正活过。刘恒可比凌力狠,原著中佟妃尚对福临怀有热烈的爱情,一经改编,就只剩赤裸裸的躯壳。爱是虚伪的,笑是扭捏的,一切都经过彩排,无瑕而空洞,只有恐惧突如其来,无比真实。腊月最真的表情就是她睁大眼睛,簌簌发抖的瞬间。那才是她,一个不能掌握自己的弱小的女子。

    这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乌云珠从未把佟腊月当作对手看待。乌云珠最大的敌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天赐的命运。这也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她注定落败。乌云珠有一颗滚烫的真心,然而她又太想做一个完人,两方撕扯拼杀,耗尽了她生命之火。命运玩弄了她一次,把她和福临最顺其自然的相遇一手掐断。但命运偏偏又还给她一次机会,让她亲身证实那理想中的人正是理想中的模样。她委曲求全,固守柏拉图式的爱情,尽心竭力想超越她所能承受之极限。可她的真心不答应,它已等待了太久,再也无法拒绝阳光雨露的滋润。博果尔之死不啻为一种成全,她艰难地咽下这幸福,强忍住良心无休止的鞭挞。她心灵那根弦绷得太紧,因为渴求和隐忍颤抖得太厉害。生命只细细一线,经不住这般折腾,终于就“嘭”地一声戛然折断。

    乌云珠在最好的年华即凋零陨落,可我觉得,她还是要好过佟腊月,她爱过,也被爱,她用心,也有心回应。其实佟腊月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到无人察觉,无人怜悯。人们只说,她是有福之人。而乌云珠哪,乌云珠真正是一个理想。

     2 ) 封建社会真的是吃人的社会!

    这部剧真的是超神了。首先是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蹂躏和压迫描绘得太生动了。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女性地位最高的唐朝,都有“夫家暴妻罪减三等,妻家暴夫罪加三等”的法律条文,更别其他朝代了。到了被程朱理学束缚得连气都喘不上的明清两代,妇女真是坠入十八层地狱了。再看看现在一堆人,无论男女都想着穿越回古代,真是觉得不可思议……“吃人的旧社会”并不只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简单几个字,其中蕴含了多少被封建礼教迫害的血泪啊,唉。剧中的女性人物,可以说是当时的上等人,然而没有一个人活得痛快,皇后的悲剧在于在一个妇女不是人的社会里追求做个人,而不是满蒙联姻的吉祥物。 其次,就是这部剧里对清代满汉矛盾的表达比现在很多剧好太多了。从清廷中汉臣的矛盾心理进行描写,给人的感触比现在那些动不动就白莲教侠女爱上皇帝、红花会义士爱上清朝公主、明朝公主爱上清朝皇帝这类狗血剧情深多了。

    封建制度吃人,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被压抑的当不成自己,能活下去的只有傻子和装傻的人。如果放在现代,也许悲剧不会酿成,可惜他们生在那个时代,他们无力反抗那个时代。我由衷的觉得,作为一个女人,能生在现代,真好!

     3 ) 呼喊与细语——《少年天子》的冲突与制衡:三 皇后与花束子

    [作者按:几年前的旧文,当时发在百度“少年天子吧”里。应一些网友要求,放到豆瓣上与更多的朋友分享。]

    三 皇后与花束子

    一个是凤舞九天,一个是无名野花,她们身份地位相差太远,原本不可能放在一起比较,然而偏偏是她们的相交,浓缩了后宫女子千秋万代的辛酸与悲哀。

    她身上流淌着博尔济吉特氏高贵的血液,从她降生落在科尔沁草甸子上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日后的显赫命运。科尔沁的天高地阔,父母族人的殷殷期盼,把她养育成了一个如此傲慢犀利的少女啊。爱新觉罗与博尔济吉特,她坚信这两个姓氏势均力敌的高贵和天经地义的匹配。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打滚的青春岁月里,她也许曾无数次想象过那遥远的陌生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想象过那坐在紫禁城正中心等待她的未来夫君。然而跋山涉水之后,漫长等待之后,她却愕然发现这夫君和她心中所想千差万别。她和他连最基本的信仰和喜好都南辕北辙,脾性又偏偏相似如孪生,都那么骄傲,都不肯稍稍低头,稍稍迁就。见了面就硬碰硬,每回总双双落得个遍体鳞伤,两个人都是一脸泪,一心窝子血。

    而她只不过是个包衣奴的女儿,是后宫无数低贱卑微的奴才中的一个。生活让她早早学会了委曲求全,默默忍受,可命运却把她安排到皇后的身边,成为皇上皇后相互羞辱的一样工具。她日子过得艰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仍然逃不掉主子的呵斥打骂。这样一条任人践踏的生命,注定没有指望,没有出路,只能在黑压压的宫墙之内慢慢枯萎。可是花朵一样的青春,却是任什么都压制不住,更何况她有幸(亦或不幸)那么近地仰望到了他。她也许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悄悄发一会子呆,做一会子梦,但未曾真正奢望得到他的垂青。对于她来说,那其实只是无望岁月里的一个空想,这男子是高高在上、独一无二的大清天子,而她,什么也不是。

    皇后和花束子,这两个女子力量悬殊,却叫命运给拴在一起,从主仆到仇敌,最后再到相互依傍的亲人,这冲突关系的起承转合令人心酸。君后不谐,皇上宠幸花束子,这其中是有点儿赌气,有点儿故意,但不可否认毕竟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动心。在和皇后的两相折磨中,福临痛苦挣扎,筋疲力尽,偶尔瞥见这卑微女子站在了皇后的反面,那谦卑顺从的温柔恰如一道清泉,湿润了他干涩的眼睛和心灵。饥不择食这个词汇或许太不厚道,但此时此刻的福临的确像迷失在沙漠里的孩子,皇后盛气凌人的爱如厉爪,不断掐着他的脖子。他不顾一切,只为挣脱求一口清水解渴,于是就有了这短暂的宠幸。

    这宠幸如一只命运之手,不动声色改变了皇后和花束子的关系。从此花束子成为瑾贵人,再不必跪在皇后脚下任凭驱使,她微微隆起的腹部甚至成为最令皇后气短的武器。可虚妄的幸福如同镜花水月,连她自己都看出这虚妄,眼神里只有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皇后却瞧不出来,她眼睛全被受屈辱的怒火占据,只顾咬牙切齿一心要把这仇人置于死地,全然不明白这也是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绝境。花束子失去孩子,失去宠幸,成为又一个后宫怨女。皇后这才恍然发觉,原来她和她没有什么不同,身份和出身并不能分隔她们的命运,她们每天都做着一样的白日梦,喝下一样的保胎药,除了满口苦涩,再无他用。她永远失掉了孩子,她只有在伪装中想象拥有孩子的喜悦。她发现了,她也发现了,这冰冷的紫禁城里,其实她们什么都没有,原来竟只有彼此可堪依靠。

    花束子是可怜亦自怜的女子,福临最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她身上得到了全部体现。他毫不掩饰对她的轻视,这轻视并不因为她的出身低下,却是更深的文化层次上的轻视。她不识字,更不通文墨,因而就被排除在了他广阔驰骋的思想天地之外。同是习字,乌云珠洋洋洒洒一篇草书就足以艳惊四座,而她再怎么苦练,后天的勤也补不了先天的拙。同是东坡的一阙《江城子》,乌云珠是知心知意,泪沾满襟,她听着却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福临不可能和她在灵魂深处进行交流,一如他不可能与皇后相互妥协,倾心相爱。他的残忍是无心的,当他怀抱着她却从心底发出寂寞的叹息,当他漫不经意间感叹一句“说了你也不懂”,当他在她失去孩子后冰凉凉地说我还会有很多孩子,那残忍就已一点一滴地粉碎了她。然而福临残忍的话却是真话,“你这个样子,让人看了既为你伤心,又觉得别扭”。这女子引人怜悯,叫人惋惜,却不能让人喜爱。她白白凋零,如同历史长河里无数个后宫女子。

    皇后不一样。她是无所畏惧的女子,辱骂皇上,顶撞太后,屡次毒害其他嫔妃,言语之刻薄,出手之毒辣,一时无出其右。吴良辅评价她用了“率真果敢”四字,亦褒亦贬,可谓恰如其分。我常常觉得,她实在是个毫无心机的愚笨女子,白白浪费了上天赐予的天时地利。她竟然学不会曲意逢迎,硬着头皮说上几句受听话,她竟然不懂得如何讨男人的欢心,慢慢冻住了皇上的最后一丝犹豫和怜惜。她更实在是个外强中干的可怜女子,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骨血里,她其实比谁都渴望爱和温暖。

    她的形象随着情节发展不动声色地丰满起来,逐渐袒露紧闭的内心世界。刚开始只能看到她的臭脾气,后来得知皇上这个月来了永和宫两回,她笑着对花束子说,“两回?比我还多一回!比我还多一回!”,真是令人心酸。再后来她被废为侧宫静妃,摸着佟妃隆起的肚子说它像一口锅,越看越好看,眼神中射出的怨恨与绝望像寒冰做成的匕首,又像冻成了冰的泪珠。再再后来,她唯一一次和乌云珠的正面交锋,是含着讥讽请她把皇上的宠爱让出一些给新皇后和花束子。当她冲口提到她自己,马上就咬住了嘴唇,扬头笑笑,“……我不要,我什么都不要……”。那一刻,这个女人的自尊、骄傲、渴望和怨尤穿透荧屏,一下子把我击倒。直到最后,和福临的最后一次相见,她终于把她自个儿整个剖开了,把淌血的心掏出来捧在手上。恶意和狠毒原来是虚张声势,她一副蝎子般的心肠里,竟然也是爱着的。这爱,渴望却得不到,在岁月里摩搓便化为怨恨的毒火。可当她汹涌澎湃的怨恨碰到他倾泻而出的悲伤,终于就融化了。她猝然爆发的大声恸哭,是对自己、对命运的悲恨与悔痛,是对人生不可重来的愤怒与绝望。那奔流的热泪如清泉,洗净了她滚烫的脸庞和心灵。在这哀哭中,她所有的罪孽都得到宽恕了。

    福临柔和地说,“你身上的种种好处只是睡着了,有一天他们会一一醒来,让你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其实她和她,她们都是沉睡着的,陷入一个吐露怨毒芬芳的梦境里,就不复醒来。她在失掉对他的梦之后,就长眠于对孩子的梦中不愿清醒。而她则夙夜噩梦,困在火里烧着了别人也烧着了自己。她蜷在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做着自己伤心的梦。她则赤脚游走在紫禁城里,就像飞奔回自由辽阔的科尔沁大草原,疯狂地做着自己偏执的梦。冷漠的紫禁城里,埋葬了多少这样的女子,她们本就是疯癫之人。

     4 ) 邓超《少年天子》:尊重生命与天崩地解

    本世纪初,无论是打着历史正剧旗号的《康熙王朝》,还是一开始就打算戏说的《孝庄秘史》、《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流露出一股「戏说」味,然而在这一系列清宫剧里,却有一部看似戏说、却堪比历史正剧的作品横路杀出。这么多年来,观众们总是忘不掉这部剧里面那些青年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忘不掉戏中那些角色们的爱恨情仇,可是却似乎忽略了情绪的冰山下,这部剧想要表达的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一生命存在的数目字

    面对着充斥在荧屏上的各类帝王剧,有带有正剧色彩的《汉武大帝》、《康熙王朝》,也有戏说历史的《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些剧往往不是立足于塑造大事件、大场面,就是分析市场后精准投放了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反腐桥段,却似乎很少有哪些剧深入讨论过帝王的内心。

    因为帝王心最难测,很多编剧在塑造帝王时往往会偷懒,将他们按照史书记载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平面化的复制品,但帝王本身也是人,也必然有七情六欲,也会有从人变成帝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具备着戏剧性。

    刘和平说自己创作《雍正王朝》时认为「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后来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认知深入到了「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囚徒」。纵观那么多电视剧,能深入人物内心而去探讨存在价值的剧不多,除了刘和平的几部外,兰晓龙的「兵团线」三部曲也有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我的团长我的团》更是透出了浓浓的萨特与加缪的身影。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剧,同样承载了这一命题,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部剧叫做,《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的编剧叫做刘恒,曾经分别和谢飞、张艺谋及沈好放等大导演合作过《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尽管这些作品都是社会题材生活戏,但它们却都指向了同一个困境:应该怎么活着

    因此,当刘恒接手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少年天子》时,想必他已经知道要如何改造这个故事了。而写好剧本后,他更是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总导演。

    《少年天子》讲述的是清兵入关后坐拥天下的顺治皇帝短暂而精彩的后半生,原著作者凌力,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因此在这部小说里读者能够看到大量的历史细节。虽然小说获得过极高荣耀,但小说能否成功改编成电视剧还是要打折扣的,同样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门柳》和《张居正》改编的剧就水准平平。

    而读过小说的人也都知道,小说的主线是顺治皇帝的爱情故事,在这条线上各种细节开了花,但刘恒说:「我只想传达我的世界观,比如对死亡、暴力的看法。我对清宫戏的新路子之类不感兴趣。我的目的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并为此喜悦或哀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搞什么都行,逼急了写诗都行,可惜我没那个本事,暂时也没那个愿望。至少在现在,视觉的表达比较吸引我,它比诗和小说更能使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我的思想和我内心深处的感情。(我)在剧本中落泪的地方,演员也落泪了,大家能因此体味彼此的善良和感伤。」

    电视剧第二集,当从未见过死人的顺治皇帝亲眼见到一个生命的消逝时,他吐了出来,胸口始终难平,他恐慌了:「额娘一直不让我看死人。」此时身旁一直陪着他的老太监吴良辅摸着他胸口:「能不看哪就不看,您是皇上,手底下得死多少人哪。」

    此时的顺治并非刚刚登上皇位,而是做了多年皇帝,距离多尔衮去世、自己亲政也有了很多年,但他没有看过死人。没有看过死人的顺治,死亡的人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字罢了,每天的奏报上面记载的死亡多少人对他来说也只是一个数目字罢了。数目字当然没什么了不起,数字而已嘛。

    但是他终于亲眼见到了死人,尽管死掉的是一个小太监,可他终于亲眼见到了一个生命的消逝,这对他来说是打击巨大的,于是他翻开奏折和刑部题本,开始真切地感受着每个生命的存在。

    「吴三桂的折子,攻破安陆府城,得首级两千四百余,两千四百个脑袋,挂在树上、挂在城墙上,挂烂了、挂臭了,剩下一堆白骨,收尸的人来了,认得出谁是自家的人吗?……刑部、刑部的题本,又一个满门抄斩诛灭九族,老人快死了,杀他干嘛,孩子刚生下来,杀一个只会哭、什么也不会干的孩子干什么?」

    两千四百个脑袋,对吴三桂来说只是邀功的数目字,对顺治来说只是赏赐吴三桂的缘由;诛灭九族满门抄斩,对顺治来说只是大笔一挥——这是以前,而现如今这样的少年天子终于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能够承受吗?如果能够承受,并且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冰冷下去,那么他就会成为开创基业的一代大帝;如果不能,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选择离开,出家或死亡。

    野史记载,顺治最后因为董鄂妃的离去悲痛不已最终选择去五台山出家。这向来是小说家最喜欢的素材,但如何让这一段被改造得不狗血,却需要功力。

    在经历了所有人都逼自己、唯一亲近之人离自己而去后,顺治终于心灰意冷变成了福临,然后出家,第三十九集,他剃了度走来对太后说:「孩儿决心已定,不可改变,请您放我出宫,……,额娘,孩儿佛心不灭,您这样禁锢有什么用呢?」

    顺治不单单是因为情伤而躲避,他是因为终于无法面对他人对个体生命的蔑视,终于想要离开这座紫禁城。

    那么,在这座紫禁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异化囚徒的紫禁城

    电视剧《甄嬛传》第一幕出现的是太监,然后是紫禁城,这是全剧的基调重心,它在探讨权力下畸形的产物,紫禁城里的人把一切畸形视为正常,所有的女人都是皇权下的附庸。

    《少年天子》虽然比《甄嬛传》早了近十年,但它却拍得比《甄嬛传》更加深刻。在播出时,刘恒说了这么一句:「(我)建议大家可以从这部戏来看看封建主义到底是不是给民族留下了这么深的伤痕。」

    因为在这部剧中,它不仅仅表现出了后宫妃子们在权力下的异化,还波及到了太监、嬷嬷、太后甚至……皇帝本人。

    先说后妃。皇帝坐拥后宫,后宫佳丽三千,想宠幸谁就宠幸谁,想冷落谁就冷落谁。有的宫斗剧表现的是后宫那些女人们互相之间的不断算计,每一个纯良的女子不是被污染了就是被淘汰,谁也别想逃脱。但刘恒说:「我不注重悬念,因为我不善于这种手法。我偏重于铺垫的手法,不以粗线条来推进情节,而是用很细密的方式来渲染,调动观众的情绪。它不是情节剧。人物的个性基本是静止的,性格色彩很鲜明,让观众更容易辨认,好为他喜怒哀乐。我想达到的是剥离人物的表面感觉,描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从人物开始出场到最后,观众老能发现人物性格新的侧面,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悬念吧?」

    是的,情绪。在本剧中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你怀了孩子我就暗中让你流产,我备受宠爱你就想办法让我失宠,这些权谋不是《少年天子》抓人的点,这部剧是靠情绪来推进故事的,因此它着重表现的是在紫禁城里,那些后妃和太监们如何被异化。

    被废的皇后在冷宫里,终于有一天有人来见她了,刘恒没有去表现她有多凄凉,只是借着她的口说了一句台词,然而就是这轻飘飘一句台词,却足以还原出整个萧条景象:「找干净的地儿坐吧,只要你找得着。」

    这还算是好的。

    那些长期得不到皇帝关爱的年轻妃子们有的忍受住了自己的性压抑,有的则会想办法去排解。

    在第三十二集里,失宠的佟妃终于和顺治身边的老太监吴良辅「走」到了一起,吴良辅表示愿意尽一切力量帮助她儿子玄烨登上皇位,而多年没有性生活的她甘愿被老太监抓住手、脸颊互相贴着,下一个画面切到了躺在床上的玄烨,然而背景声音却传来了佟妃的呻吟声。

    这种行为叫做对食,原义是搭伙共食的意思,后来的解释有两种:第一指今天的所谓宫里女子因得不到帝王宠爱,又不得与异性接触,与女子发生同性爱;第二也指宫女和太监结成挂名夫妻。

    太监和失宠的后妃都是在权力下长期得不到性生活的畸形人,而后妃和后妃之间也会互相「取暖」。第三十六集里,当废后静妃和失宠的谨贵人一直生活在一间宫殿时,太后终于撞破了她们之间的关系:「还真是难得啊,还知道想着对家儿。可是别忘了,不要吃对食儿,吃昏了心。」太后说这话的语气十分平淡,似乎她早已对这样的关系见怪不怪了,也许在她看来在偌大的后宫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再平常不过的,果不其然,静妃立刻反击道:「您跟奴才吃对食儿都不后悔,我们有什么后悔的,嗯?」

    静妃说完这话后,画面迅速转到太后身旁跟了多年的老奴婢苏麻喇姑的脸上,只见她一脸惊恐,瞪大了眼睛,仿佛被人戳破了一层窗户纸。《少年天子》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不点破和不言而喻,给我们展示了被异化了的「对食男女」。

    紫禁城是泯灭个性的地方,拿第一集来说,太后本来按照原先满人的习俗,言语间提及自己逝去的丈夫时直接称呼了名字,但想到这是代表皇家庄严的紫禁城,迅速又改了口,这一出细节便能让太后的形象丰满起来:「……嫁给咱们皇太极,呵,嫁给咱们太宗先帝的时候……」无怪乎饰演太后的潘虹老师会在看了刘恒的剧本后大为赞叹:「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剧本。我每次看过剧本之后都要在厚厚的雪地里走很久,浮想联翩,仿佛回到那个时空,我想这就是他文字的魅力所在吧。」

    而在紫禁城的威压下,皇帝也并非是一人独大、无所不能,他同样备受煎熬,并在煎熬中被打垮。

    同样是在第一集,皇帝要大婚了,皇后是蒙古格格。刘恒很明显写了两段一模一样的对话。小太监在老太监吴良辅身旁一直好奇新皇后是什么样:「那蒙古格格长什么样呀?您瞧见了吗?她是高个儿还是矮个儿呀?她是胖子还是瘦子呀?」画面一转,吴良辅走到了皇帝跟前,皇帝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她,长相如何?高个儿矮个儿?胖子瘦子?黑呀白呀?」

    这部剧名字叫做「少年天子」,先少年再天子,无论他是皇帝还是和尚,他都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少年,那么他就和太监的心性没有两样,也会好奇新娘子会是什么样,高低胖瘦,而当紫禁城的齿轮转动,他和太监都会随之改变。

    第四集,群臣认为皇帝过于软弱,一起要求他莅临菜市口,要求皇帝观刑。

    第二十三集,当他发现自己的政策并没有人去好好实行,他要求释放死囚,可手下的大臣们却一个个将死囚们杀死,终于他怒了他要惩治那些大臣。这时却被太后呵斥住了,原来他想杀大臣们容易,可是要是大臣们杀死了,也就没有人能够为他所用了,而那些死囚们,死了也就死了。无奈之下的他终于被迫接受了这个「歪理」作为政治妥协。太后又说:「你很胆小,杀人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治沉默了,联想到故事开头,他无法面对死人,终于顺治的心变得冰冷起来。

    第二十八集,在顺治遇到那么多唯唯诺诺的女人后,他见到了乌云珠。他爱乌云珠(即董鄂妃)不是因为她美丽无双、智慧过人,而是在乌云珠面前他不是顺治,而是福临。仔细注意一个细节可以发现,顺治称呼其他人都是「皇后」、「佟妃」,唯独称呼乌云珠本名。而乌云珠也说,福临是一个小孩。这个论断极妙,福临本就是个少年,却在威压下不得不伪装自己、用面具来展现自己,可他其实是一个小孩。

    「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囚徒」,这是属于皇帝的孤独。所以福临始终在抗争。

    他和爱情抗争,政治选给他的婚姻他都不满意。

    他和母亲抗争,他始终在和母亲处于微妙的边缘。

    他和大臣抗争,他向往汉文化,和八旗大臣格格不入。

    他和命运抗争。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异类,一个怪物。

    然后他失败了。

    《少年天子》是一部悲剧,但它的悲剧不在于福临和乌云珠的爱情悲剧,而在于福临面对命运抗争无果的巨大悲剧。

    所以最后连出家都不得的他,不得不自尽。(剧中设置的结局)

    而剧中的另一个小孩,则表现得一点也不像小孩,想必是刘恒特地塑造出来给福临作对比的。那个小孩同样是被太后养大,也许是吸取了抚养出福临这样不听话儿子的教训,那个小孩被太后养得服服帖帖。在第三十九集里,那个八岁的小孩杀了一只鸟,被已经剃度了的福临指责,小孩说:「人都可以杀,一只鸟有什么不可以杀的?」

    《少年天子》之前写康雍乾的视角比较单一,多是歌颂。从牺牲个性的角度来写,这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部,所有人性美好的东西被政治抹杀掉,包括友情、爱情、善良……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胁,要保住皇位,就要死人,每次死人皇帝都要失去一些东西。小孩子按照太后的话做了,于是他将来会成为很厉害的皇帝,不像顺治。

    这个小孩叫做爱新觉罗·玄烨,大家往往以「康熙」称呼他。

    三天崩地解的大变局

    这部剧发生在明末清初,尽管刘恒始终在强调自己写的并非是历史正剧,他只是想用这部剧来表现他超越历史的命题。但不同于那些戏说剧,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扎实得可以令许多打着历史正剧旗号的剧羞愧。

    戏说剧并非没有佳作,《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等都属于其中的好作品,但仔细看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基本史实是不存在的,编剧们也只是借了历史人物的壳讲了一些当代观众关心的故事,比如腐败问题,比如民间疾苦等。但更多的戏说剧则属于古装偶像剧,这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剧甚至打着正剧旗号在颠倒黑白,这就未免令人耻笑了。

    《少年天子》好就好在,它在完成了自己宏大的命题同时,还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背景——这也是影视作品里很少会出现的有关南明史的描述。

    尽管《少年天子》并非正面描述南明,但观众足可以在剧中通过清廷中人的对话了解一二,甚至不是了解史实,还更多地了解了当时那些满人的想法,以及汉人为什么要抗争到底。

    为何要抗争到底?明明已经投降了,明明清兵南下时,很多城池望风而降,并没有多少抵抗,可是当清廷颁布剃发令时,大家又被激怒了,终于奋起抗争二十余年。

    一条辫子说明了一切。

    第二十四集里,陈名夏说:「前明早就是一条漏了底的破船,不击自沉。为了区区一根辫子,留了多少血,又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还逼着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这条破船顶到水面儿上。」

    是的,谁都承认,明朝大势已去,无论是李自成做了皇帝,还是福临坐了龙椅,对官员们和老百姓们来说都没关系,但有关系的是那根辫子,因为要剃发,所以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这条破船顶到水面儿上」。这才是最大的原因,很多人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替明朝抗争,史可法这些也就罢了,之前那些海盗、流寇如郑成功、李定国等也要抗争到底,原因就在这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汉族的文化观念;剃发是满族的文化观念。人和人可以和睦相处,但必须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用强行的意志将一种文化抹杀,代之以自身的文化,那么必然会遭遇到反抗。

    故事里自然会安排一个想要刺杀皇帝的人。

    按照以往的套路,往往这样的人或者性格孤僻、为人极端让人难以心生好感(如《康熙王朝》里的杨启隆),或者最终被皇帝感化、放下手中的刀(如《雍正王朝》里的曾静),但在本剧中,乔柏年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并不极端,他也承认明朝亡在自己的父辈手中,他毫不讳言。

    他只会说:「为了一条辫子,你们杀了多少人?大清国不遭报应,天理不容。」

    既然有人抗争,那就会镇压。很多清宫剧淡化了清朝立国之初的屠杀和圈地,以致于只留下了统治者们仁慈的一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剧虽然没有直接正面描写,却从各个细节里表现出了当时清廷统治阶级的残暴行为。

    第三十五集,顺治和太后发现民间有人在书册里暗中记下了当年嘉定三屠死难者的名字,太后大怒:「那真的是嘉定三屠死难者的名字吗?搞这些干什么他们?怎么,想在那儿招魂,还是等着变天,杀咱们的回马枪?」顺治也很沮丧:「本以为、本以为悄无声息了,假以时日,人们自然会忘记那些杀戮……」怒的背后有什么?有惧怕。丧的背后有什么?有愧疚。每个字都是一把刀。

    是的,顺治一直在愧疚,第二集里,当顺治还在为生命的价值难受时,就提到了多尔衮当年的行迹:「没有人会宽恕他。大军攻打扬州,他说,让他们都去死;大军攻打嘉定,他说,让他们统统去死。」

    除了这些,剧中还通过一位满族底层安巴度之口,描绘出清初广大穷苦百姓难以为继的生活,真好比人间惨象。

    第九集,安巴度进了宫吃到了猪肉,然后说自己吃的都是死猪肉,所谓死猪肉就是生病死掉的猪,常年在宫里的顺治自然从未听手下人禀报过这种事,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底层人只能吃死猪肉。

    然后安巴度说:「在咱这儿,那还能吃上死猪肉,再往南走,那还有吃人肉的呢。广平府,闹了三年饥荒,今年入秋,又没打着粮食,哎呀,成安县街边啊,支了好几口大铁锅,戴着那饿死的,头朝下剁吧剁吧,就丢到锅里煮啊。再往南,到了彰德,嘿,那人还在那倒气呢,那就头朝下给杵锅里去了,那周围围着的人哪,咕嚓一下就扑上去了,伸手就捞肉吃啊。有些人,那站不住脚的,一个踉跄扎到锅里,嘴上还叼着别人的肉呢,自己就给煮了。」

    对于清初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安巴度也道出了本质。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八旗子弟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清廷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

    清初多次圈地使得「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因此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份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

    顺治本来下令停止了圈地,觉得会让利于民,下面也照办了,可是没想到,这个时候无论他停不停止,下面都不会再圈地了。

    原因很简单,安巴度说:「他们说,停得正是时候,好地都圈完了,剩下的烂地白给都没人要了。」

    这样一场天崩地解的大变局,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巨大的,过去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直接呈现,但是在剧中,刘恒却能不断通过他人之口来表现惨状,确实难能可贵。

    事实上,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没有大场面,不像其它历史剧靠着大场面、大事件来推进故事和历史,这部剧总是在不断打磨人物台词,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而那些台词本身也很具有美感。

    《少年天子》的台词艺术极高,除了上述举的几个例子外,还有不少。

    做了很久皇帝的顺治对安郡王心灰意冷地说:「任何一个帝王都想永垂不朽、长命百岁,可最后都埋在了地下,掘地三尺,都只是白花花的骨头。」

    大结局里,面对着废后,福临想善意地表达废后身上也是有优点的,他说:「你身上的种种好处只是睡着了,总有一天,它们会一一醒来,让你成为完全不同的人。」

    结语它只是睡着了

    我们看到,《少年天子》不像《康熙王朝》、《汉武大帝》那样能给观众以国力昌盛的自信,也不像《雍正王朝》那样能给观众以反腐大戏的代入感,但《少年天子》却提供了一种历史剧的新方向。

    那就是在贴合当下观众心理的前提下,尽可能自我的发挥。顺治、董鄂妃、静妃、佟妃、谨贵人、太后、吴良辅、安郡王等等一个又一个的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他们拥有着现代人的感情,能让观众们理解并共情,而在这个基础上,又能让编剧展翅翱翔,尽情挥洒。

    这本是历史剧的新方向,但现如今我们只剩下了迎合观众心理的传奇戏说剧,而那些表达,它睡着了。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5 ) 呼喊与细语——《少年天子》的冲突与制衡:二 岳乐与济度

    [作者按:几年前的旧文,当时发在百度“少年天子吧”里。应一些网友要求,放到豆瓣上与更多的朋友分享。]

    二 岳乐与济度

    第一次出场,他们并肩踏入皇帝的西暖阁。当时福临借《三国》人物给了他们各一评语,说济度像周瑜周公瑾,岳乐则是半个诸葛亮,半个关云长。这是一个何其高明的隐喻,点破的不只是二人性格,更是他们的微妙关系和未来命运。

    他们是这部戏中又一对力量均衡、相互牵制的顶级对手。一个是皇太极兄长饶余敏郡王阿尔泰的四子,一个则是皇太极堂弟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次子。论血统岳乐和皇帝更近一层,所以福临称他为堂兄而叫济度从兄。论父辈权势,似乎摄政叔王的世子更有可堪凭借的资本,父亲亡故的岳乐全凭靠自己打拼。

    开场时他们同为郡王,行至中场同又被升为亲王,结尾处却是一个在猜忌中孤独流放,一个因大逆之罪慨然自裁。他们的命运,总是不期然地绑在一起,同起同落,周而复始。

    他们都是天资卓越之人,一个持重睿智,一个雄姿英发。他们都是满怀理想之人,一个欲救民众于水火,一个欲建大清万里江山。但他们却又是格格不入之人,一个致力于仁厚宽恕,一个只相信铁腕铁血。这样两个人,注定是敌手,冲突如箭在弦,难以消解。

    在金銮宝殿,在议政大臣会议,他们是一对永远唱反调的人。一个激烈高昂,一个深沉内敛,针锋相对的舌战升华成一种艺术,将发未发的冲突比爆发更有力量。也许只是机缘巧合,宫中选秀,济度大张旗鼓隆重推出了外甥女佟腊月,岳乐挟带文墨为皇上送来了乌云珠的水牛图。前者是刻意为之,后者是无心成全,前者是借题发挥,后者是深情体味。皇上也曾迷醉于佟妃甜美的人工雕饰,济度的良苦用心功不可没;但皇上与乌云珠在失之交臂后的相知相遇,才是真正的心灵交融,而岳乐的灵魂是和他们飞翔在同一片云彩上的。只这一点,岳乐和济度,高下立分。

    我私心里是很偏爱岳乐的,正如福临所评价,“你脸冲着我的时候,我看见的是诸葛孔明,你转过身去,我看见的是有情有义的关云长。”他运筹帷幄,而又至仁至善,他律己而又律人,他理性与感性兼备,他能杀敌于疆场也能安民于村野。这样的人,的确比福临更具备作帝王的素质和品格。然而能够做得成帝王,除却品行,还需要来自上苍的格外眷顾。他并非幸运之子,从没有无功之禄,从没有天赐良缘,每一点荣誉和功勋无不是他个人勤勉奋斗的结果。他深知自己的命运,更深知历史车轮既定的轨迹,所以他不争不夺不怨尤。

    这个人物最大的性格特征可谓克制,克制得深入骨髓,却几乎看不出来,只有那一双眼眸时而泄露他隐忍的爱与憎,苦与悲。尽管对乌云珠也怀有深沉如海的感情,他却轻易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机会,把最宝贵的人让给最宝贵的人。他的成全,懂得和怜惜,最是让人叹息。

    但济度不一样。他从来不懂得、也从不需要克制。看着他,真真是遥想公瑾当年。他有周瑜的天分,有周瑜的才貌,有周瑜的雄心壮志,也有周瑜的刚愎自用。钢铁一样坚硬的雄心和偏执,化作两把利剑,斜插入他眉头两道浓眉,布满杀气,却又英俊非常。他是八旗子弟走向极致的一个特例,重满轻汉,尚武轻文,心思纯洁,却失之头脑简单。和常阿岱之流不同,富贵与美色在他眼中犹如粪土,荣耀与梦想才是植在他肺腑深处的图腾。说到底,他也是飞蛾扑火之人。

    既生瑜,何生亮?这恐怕也是压在济度胸口的一句呓语吧。

    济度目中无人,可总有一人挡在他眼前,任凭他暴跳如雷,也无法将其甩在身后。在这两个贵族少壮的较量中,岳乐毕竟略胜一筹,济度唯有饮恨而终。郑亲王辞世,皇上虽然同时晋升他二人为亲王,却终于将议政大臣会议上叔王坐的那把权椅交托给了岳乐。那一刻济度目光如寒冰,冰中几欲喷出火来。对这个骄傲的人来说,这该是怎样一种屈辱和否定啊?虽然定远大将军的封号不啻为一种及时的补偿,但在他和他对峙站立的天平上,胜负已是一清二白。

    济度输了,输在顽固不化,匹夫之勇,输在蔑视生命,缺乏慈悲,更输在他对自身位置和命运的茫然无知。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叮咛,他终究没能听清,那是嘱他安身立命,随波逐流。可他却以为,凭自己一人之力,就能扭转乾坤,最后却是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轧过了他挺拔的身躯。他是最令人惋惜的谋反者,不为称王称帝,不为聚敛钱财,他只为以自己的信仰取代福临、岳乐的信仰。也许有人为他不值,福临已走到生命尽头,岳乐不会取而代之,玄烨即将继位,大清国正在走向鼎盛,他济度何需如此?可这就是济度,他总是忘记自己并不是船长,只是船上的一块甲板。他总是对什么事都愤愤不平,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所以这毫无意义的谋反是他的必然宿命,他唯有拼个鱼死网破,才得以保全自己血红色的信仰与人格。如若侥幸活到康熙一朝,不难想见,他的命运仍将是一败涂地,因为属于他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

    岳乐呢?他从未曾想赢,自然也无从赢。他拼劲全部心力,想保全已经保全不住的东西,想挽留正在离去的人,终究是不成的。谨慎如他,一朝醒来,还是发觉身边已树敌无数,自己已孤掌难鸣。最后的议政大臣会议上,面对济度的恶意攻击,这个以克制著称的男人终于爆发。他揪住他的衣领,眼中射出沉痛的怒火。这愤怒,是对同族兄弟的失望,是对堂弟福临的痛惜,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深深悲凉。福临的悲哀如狂风巨浪,令人感同身受。岳乐的悲哀却如深潭静湖,轻易不掀波澜,无人可察觉,唯有他独自承担。有诸葛亮的大智慧是其不幸,他比别人更早洞悉人世,却无力回天。有关云长的重情义更是其不幸,须知情义是千斤镣铐,放不下解不开,路走得越长,步履越艰难。他活下来,在太后和权臣犀利的目光下辅佐幼主,把对福临和乌云珠的情义还给天地,把所有的委屈和孤独留给自己。

    监牢中济度愤懑地对岳乐说,“你和皇上从来都不了解我。”其实话调过来说也是一样,济度又何曾真正了解过岳乐?

    济度自诩为高贵之人,岳乐从未如是说过,但他心里又何尝不作如是想?这两个男人,眼中都有一种傲慢和不屑的神情,济度是直截了当,岳乐是若隐若现。济度以为岳乐是满人皮,汉人心,真是一种误解。他是不折不扣的满人,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满人。他们之间的距离,原本只差分毫,最后却隔绝千里。

     6 ) 你是飘零叶

            静妃
    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文皇后侄也。
    初,摄政王多尔衮为帝纳聘。顺治八年正月,吴克善送女京师。八月,立为皇后。
    一说她的小名叫娜木钟,其实皇太妃,也就是博果尔的母亲才叫娜木钟。大婚时她的年龄不详,福临只有十四岁。《清史稿》中记载:“后,丽而慧”,按说金童玉女,两小无猜,又有姑母在旁点拨调教,应该前途坦荡,终究性格使然,“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顺治十年,在庄妃默许下废后。
    废后之时,曾遭礼部诸大臣反对。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疏请慎重详审,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璟、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各具疏力争。允樾言尤切,略言:“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顺治执意要废。
    据《星源集庆》第三十七页载,顺治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十年(公元一六五三年)八月被废黜,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有人说也不是打入冷宫,这个侧宫是永寿宫,也没有把她贬为庶妃,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史书记载,偶有小疾,董鄂妃还去探望照料呢。
    后来,顺治在《董鄂后行状》中表达了对皇后的诸多不满:“因叹朕伉俪之缘,殊为不偶。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曲,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
    剧中也有这一情节,因为一个金匙,这位“野蛮”皇后大闹中宫。
    也许大家都处在青春期吧,好冲动,爱走极端,正赶上对方不懂事的时候,互相伤害,把对方的愤怒当作快感,等到董鄂氏出现的时候,福临经历过情感的波折,成长起来,让人家赶上了好时候。
    剧中皇后自尽永寿宫。吴伟业《清宫词》谓卒于世祖崩年。不详葬处,或先葬蓟县黄花山下,未移葬孝东陵。
    东陵的确没有她的陵寝,福临的后妃都葬在东陵,其中孝陵葬两位皇后,孝东陵葬一位皇后、七位妃子、四位福晋、十七位格格。以上三十一人都有名有姓,惟独没有静妃。这位废后自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以后,在官方的一切记载中便销声匿迹。由于清初档案大部分遗失、毁坏,加之这些又是宫闱秘事,讳莫如深。
    据朝鲜国的史料记载,她回到了科尔沁草原,并生有一子。《李朝实录》原文如下:
    上谓礼曹判书郑致和曰:“卿归自彼中,有何所闻?”致和曰:“虏中非但彗出,其它天变,不一而足,汉人皆以为变异之惨,一如戊午,不久必有兵祸云。窃闻蒙古之女,曾为顺治皇帝之后,失宠黜还其国,而生子,年今十四,淸人屡请于蒙古,而终不送,早晩必有干戈从事之举。盖蒙右在西北方,其地广漠无际,部落沵漫,恃强不用命,且顺治之子,乃是人才,蒙人若立之而来争,则必为大患,故淸人甚以为虑云。”
    据专家介绍,皇后害死诸皇子的机率很低,几乎不太可能,影视作品作了夸大,但是性格乖张总还是有的,蒙古公主不把满州皇帝放在眼里。

     7 ) 人的悲剧

     
    剃度之后的福临,笑容空寂安详。玄烨不解,皇阿玛,为什么你每天喝粥,还长胖了?福临但笑不语。
    有的人穷其一生,不能明白自己痛苦的根源。他们会慢慢忘了自己的痛苦。忘了或许也是一种策略。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日子简单沉重地叠加,心一天天麻木老去。
    福临是聪明人,唯其聪明,他的痛感也比别人来得分明而持久。唯其聪明,他终于在失去了最后一点所爱之后,明白了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
    济度说福临读书读得有了癔病。 岳乐垂下眼睛,你什么都不懂。
    一心建功立业的济度,他永远不会懂那个软弱的福临,那个为不相干的死人、为女人流眼泪的福临在想什么。济度的世界简单分明,建功立业是他的信仰,为了这个什么都可以放弃。简单给他力量,即使伸出去与命运抗争的手最终还是被折断,但是至死不悟却让他一生都不曾动摇。我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但是福临显然看到的更多,想要的更多,他无法如济度般轻易得到平静。
    光环下面,他无法忽略自己的痛苦,就像他无法忽略任何人即使死囚的痛苦。他太关心自己的内心。他想获得的满足始终不能获得。 他不想靠近的东西一直逼迫他靠近。他的生活里需要一个信仰来支撑,他不相信济度的建功立业,他找到了爱情,但是当爱情和着乌云珠的生命一起消逝,他接下去该怎么办?
    他的人生要重新回到他无法忍受的痛苦中去,再没有什么让他在这痛苦中维系着力量。太监说,贵妃病危。他竟不敢回去。惶然转向玉林,大师,我该怎么办?
    乌云珠的死永远像插在他心头的一把刀子。鳌拜踌躇言道,老百姓都说,当今圣上是个情种。他们都觉得福临的绝望来自乌云珠的过世。其实乌云珠的死不过是加在他身上的最后一茎稻草,他的痛苦由来已久,在乌云珠出现之前,在乌云珠过世之后。只要他还在天子的位子上,他的痛苦就会绵延至死,没有尽头。
    失去乌云珠,失去爱情信仰的惶惑恐惧,只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痛苦和束缚。
    乌云珠的死促使他终于彻底背离了他早已经厌倦的生活。他终于觉悟,让他痛苦的,不是母亲,不是皇后,不是济度们的不理解,不是乌云珠的死,让他痛苦的是他这皇帝生活本身,是他自出生就无法选择的天子的身份。他错只错在不该以这样的性情,却生而作为一个开国之君。
    福临终于获得平静,他布衣芒鞋,清粥寡饭,神情谦和,面容宁静。
    但是岳乐看着他忍不住长泪沾襟,一向跋扈冷酷的静妃失声大哭。
    他模样鲜活眉飞色舞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时候,似在昨天,他释然轻笑勃然大怒温柔体贴任性使气的样子,犹在眼前。
    眼前的人却只是岁月剥蚀后留下的壳子,什么参透佛法,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无欲无求,才能无怖无忧,无喜无嗔,才能无痛无哀。

     8 ) 十六年过去了,这部电视剧依然被低估

    《少年天子》剧照,图片来自://movie.douban.com

    编者按

    十六年过去了,我怀念《少年天子》,中国电视剧,已经很久没有过那么优秀的剧本,也很难再有勇气,发出像这部剧一样沉重的提问了。

    邓超回忆《少年天子》

    在中国,历史剧是宏大叙事的重灾区,很多导演一架起机器,脑海中便是千军万马、腥风血雨。在这里,个人的生命和细微情绪被忽略,小情小爱不被提倡,戏剧故事成为宣扬一种又大又满的价值取向的手段——强者为了大局可以牺牲弱者,而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掩盖了他们残酷的一面。

    宏大叙事当道,《少年天子》仿佛一股清流,但由于它的主线是顺治皇帝与妃子们的爱情故事,而无意呈现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与宏大叙事背道而驰,所以多年以来,《少年天子》受到的评价局限而狭隘,没有细细琢磨的人,倒真把它当做了清宫言情戏。其实,只要我们注意到该剧的导演兼编剧,我们就有理由对《少年天子》重视起来。刘恒,这位与刘和平、兰晓龙齐名的人物,他的立意绝不仅仅是清宫言情。

    四十集的故事,《少年天子》以顺治皇帝的一生做轴,但它既没有歌颂顺治的文治武功,也没有给孝庄唱高调,而是写了这位少年天子和他的娘家人“作了又作”的事迹。这位顺治爷,没有统御天下的能耐,又希望别人都对自己服服帖帖,娶了贵族的姑娘嫌人家傲慢,冲动涌上心头,找来身份低微的少女,后来又嫌别人没文化,活生生演绎出中国式的傲慢与偏见。而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渴望将顺治改造为自己满意的君主——一位真正有能力掌控大清江山的皇帝,可也正是她高压式的管教和凌厉的手段令顺治敏感多疑、自卑要强。

    和原著相比,刘恒改编的《少年天子》具有独属于刘恒的色彩,那老练而幽默、辛辣却不刻薄的笔调,将《少年天子》的生活井井有条地铺陈开来。刘恒并没有为了照顾民族和谐,就刻意粉饰新生的清朝政权,清初王室既得利益者们对百姓的剥削,《少年天子》没有直接呈现,却通过顺治和他人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些对话没有刀光血影,可细细思量,折射出了沉重的历史。

    比如第十集,顺治下令停止圈地运动,询问安巴度反响如何,安巴度说:“他们说,停得正是时候,好地都圈完了,剩下的烂地白给都没人要了。”这段对话,反映的是清初八旗子弟为了自身利益,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以至于流民大增、路有冻骨的凄惨历史。

    而当顺治皇帝继续问:“我减免了民间的赋税,他们都说什么?”安巴度的回答,更是映射出上层统治阶层贪得无厌、狼狈为奸的丑陋嘴脸。这位喝得烂醉如泥的大人说:“他们说上边儿的人都捞足了,紫禁城的银库,都给压得陷到地底下去了!”

    又如第二十四集,陈名夏说:“前明早就是一条漏了底的破船,不击自沉。为了区区一根辫子,留了多少血,又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还逼着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这条破船顶到水面儿上。”

    这一段就折射出清政权入关初期,汉族人的抵抗情绪。人们拼命抗争,为的不是已经倾覆的前明,而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不被随意践踏。小小一个辫子,恰恰体现出统治者的强力意志,而这种意志,是以凌辱他族的文化观念为代价的。

    如果按照传统的历史剧笔法,顺治在的时代,清朝刚刚一统,该是一个革故鼎新、朝气蓬勃、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时代,可刘恒没有这么写,刘恒并不避讳连年战火和层层盘剥导致的民不聊生,剧中刻画的,是一段底层人民只能吃死猪肉、地方饥荒、人人争食的惨淡历史。刘恒借人物之口道:

    “在咱这儿,那还能吃上死猪肉,再往南走,那还有吃人肉的呢。广平府,闹了三年饥荒,今年入秋,又没打着粮食,哎呀,成安县街边啊,支了好几口大铁锅,戴着那饿死的,头朝下剁吧剁吧,就丢到锅里煮啊。再往南,到了彰德,嘿,那人还在那倒气呢,那就头朝下给杵锅里去了,那周围围着的人哪,咕嚓一下就扑上去了,伸手就捞肉吃啊。有些人,那站不住脚的,一个踉跄扎到锅里,嘴上还叼着别人的肉呢,自己就给煮了。”

    因为对封建王朝的深刻认识,所以刘恒才说:“(我)建议大家可以从这部戏来看看封建主义到底是不是给民族留下了这么深的伤痕。”

    中国的历史剧很少有说皇家坏话的,创作者把自己摆成帝王师,用一种规劝或仁慈的口吻来刻画皇家的过错,所以观众一路看下来,也是皇帝被奸人所误,他只需要说一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忏悔一下,就好像洗清一切残忍无情和剥削了。从这一点来说,刘恒改编的《少年天子》非常出众,因为他彻底化笔为刀,一边冷笑,一边恣意地描写皇家的残忍与荒唐,而戏剧家只是隐于幕后,目送自作自受的轮回。

    不粉饰,不谄媚,这是《少年天子》的高明之处,而它更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追问,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同情。

    当老太监吴良辅说:“老百姓是什么东西?是畜生!”时,他自己在皇帝的眼里,何尝不是“畜生”?而作为天子的皇帝,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该是逍遥自在、肆意妄为,实现自己最大的存在价值了吧?《少年天子》告诉你:不是的,不是这样。皇帝是封建历史的囚徒,皇帝一样做不了自己的主。剧中的顺治,就是这样一位皇帝。

    他要求释放死囚,可大臣们却将死囚杀死;他想放过无辜的人,却阻止不了一次次屠杀与株连九族;他想要励精图治,却无法尽数罢免贪腐官员,因为一旦罢免,他将无人可用;到最后,他想要出家,想要走出囚禁自己的皇城,却也无路可走。

    第三十九集,顺治,也就是后来的福临,剃度后对太后说:“孩儿决心已定,不可改变,请您放我出宫。”可最终,刘恒给顺治安排的结局却是“出家而不得”,《少年天子》的无可奈何,也在此呈现地淋漓尽致。

    于是,连顺治也体悟道:“任何一个帝王都想永垂不朽、长命百岁,可最后都埋在了地下,掘地三尺,都只是白花花的骨头。”死亡,在被异化的世界里反而成为解脱的方式。

    周作人曾说:“(在中国)大家都做着人,却几乎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或者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却忘记了自己仍是一个生物。”封建王朝、森严禁宫里,人们追求来追求去,为了原来只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幸福,多少人,到头里却苦寻不得,成为一个个疯子、傻子。

    于是,佟腊月身为满洲贵族小姐,雍容华贵、聪慧美丽,却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芳华早逝;

    乌云珠生母早亡、继母不仁,与顺治一见钟情,却碍于有夫之身,屡屡违心躲避,当顺治终于强夺了她,万千宠爱又致使她深陷泥淖、饱受攻讦;

    而郝蕾饰演的废皇后静妃,她从一开始就做不了自己爱情的主。他与顺治的结合不过是政治联姻,不可调和的矛盾与一样桀骜的性格,终于将她推到人生谷底。

    她科尔沁草原蒙古血液的高贵出身,炼就了自己不肯将就的性格,也成为捆绑自己一生的枷锁。

    这是可见的悲剧,另一边,是千千万万不可见或被淡漠的悲剧,那些变成一个个巨大数字中的小小组成的无名之人,那些达官贵人漫不经心提起的死亡。就如攻破安陆府城时,两千四百余死去的人,那两千四百个脑袋,“挂在树上、挂在城墙上,挂烂了、挂臭了,剩下一堆白骨。”又如刑部的题本上一个个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折子,短短一行字背后,是多少被无辜牵连的老人孩子?

    关于《少年天子》的立意,刘恒说:“我只想传达我的世界观,比如对死亡、暴力的看法。我对清宫戏的新路子之类不感兴趣。我的目的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并为此喜悦或哀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搞什么都行,逼急了写诗都行,可惜我没那个本事,暂时也没那个愿望。”

    所以,在《少年天子》的世界里,紫禁城并不金碧辉煌,而笼罩着一层灰茫茫的色彩。紫禁城森森严严,尊贵的人随处可见,可宫门之内满是死亡与暴力,数不尽的是不平等的关系与被抹杀的个体。

    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异化自己。下人称呼自己为奴才、畜生已被视为天经地义,女子们则一边粉饰自我、等待宠幸,一边结成对食、四处求人。

    她们此生没有幸福,只能寄托来世,《少年天子》的片尾曲唱得好:

    “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来去之间,重重叠叠,云中梦中,不见天阶。苍茫人生,古来阴晴圆缺,爱过恨过临行依然不觉。笑声伴泪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难决。但愿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别,来世相逢处,你我,泪难歇。”

    梦想永远不死。在恋爱中的少年天子与经历大变后的他都有凝结的梦想。他追求的不过是自由与认可,可他听进了太多假话,背负了太多要求,太少的人愿意对他付出真心,太多的人对他小心翼翼,他自己敏感多疑、自卑自负的性格,也让他成为一道虚弱的深渊。少年天子的梦想留在明天,他自己到不了明天。

    当顺治决定出家,不再留恋紫禁城的帝王生活,我们是否该武断地说他错了?生在帝王家,人生就只有一条出路,就一定要成为统御万方直到死亡的君主吗?

    在传统史观里,顺治软弱、平庸,和他的儿子康熙大帝比起来逊色不少,但在刘恒的笔下,顺治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帝王符号,他害怕死亡,对被清军屠杀的无辜者心存愧疚;他心思细腻,飘零草木都能让他驻足停留;他心似少年,只恨自己生于帝王家。

    如上文所言,和宫女、宦官、妃子相比,帝王何尝不是皇城内的囚徒,是被迫异化的人。顺治矛盾之处就在于:他留有太多为人应有的情感,以至于和杀伐决断的天子身份格格不入。害怕死亡的顺治,最后却只能走向自尽,身为囚徒,他无力改变命运,只好以死亡做最后的抗议。他的一声叹息,是绝望的余音,一如百年前鲁迅感慨的:

    “是的,沙漠在这里。

    没有花,没有诗,没有光,没有热。没有艺术,而且没有趣味,而且至于没有好奇心。

    沉重的沙......

    我是怎么一个怯弱的人啊。这时我想:假使我是一个歌人,我的声音怕要销沉了罢。

    我是怎么一个偏狭的人啊。这时我想:倘使我是一个歌人,我怕要收藏了我的竖琴,沉默了我的歌声罢。”

     短评

    越到后面越觉得皇后和谨妃在搞百合。。。

    3分钟前
    • 陈陈
    • 还行

    最喜欢里面的郝蕾。隐隐约约的蕾丝边情节拍的很美,虽然是给后宫的穷极寂寥给逼出来的。还有个年轻的亲王也很帅。吴云珠的师哥不就是《雍正王朝》里面的老十三么?我老觉得他在这戏里面对顺治有意思……我脑子里面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啊

    4分钟前
    • 玉面狐狸
    • 力荐

    演员具备古典美,像古画中走出的人儿。剧本写实缜密,画面古朴,好看的。

    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郝蕾演的真是很好

    7分钟前
    • 不喝孟婆汤
    • 力荐

    唯一DJ邓超的一部戏 PS:郝蕾气场好强大!!!

    9分钟前
    • 年糕有毒
    • 力荐

    让你知道清宫戏即使没有宫斗、不是穿越,依旧可以很好看。以前的国产剧赢就赢在用心了,只想着如何能才能做好,哪像现在的剧,和人一样急功近利——演员都选得很好,尤其是郝蕾真惊艳!

    11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郝蕾,任凭戏里的乌云珠再倾国倾城,都抢不走你一丝一毫的光芒。你的癫狂,你的不羁,你那一点点神经质,你撇嘴时那不屑的模样…真是无法让人不为你着迷。邓超是个有眼光的人,生活中的他也曾为你疯狂着迷···但注定收服不了你·······

    15分钟前
    • 大米
    • 推荐

    超哥年轻时真的太帅了,完全奶油小生!霍思燕也美到爆,小时候私以为美人都应该长成她的模样。

    19分钟前
    • ╯^╰
    • 推荐

    我以前没看过这剧,后来才知道这剧当年很火,青春年少都用来学习了。超哥那么年轻过,郝蕾演得真好啊,表演很有张力,可惜我刚认识她,她好像就不怎么拍戏了。

    21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郝蕾演的皇后简直是神笔

    23分钟前
    • Tuberose野
    • 推荐

    舞台剧的倾向,文人剧的风格,清宫剧的佳作。福临具有哈姆莱特式的气质,无时不在环境与自我的网罗里奋力挣扎,他聪慧而又敏感,仁善而又刚强,慈软而又固执,既骄傲又谦逊,既跳脱又沉稳,既专一又滥情。从励精图治到万念俱灰,邓超的表演富有层次和爆发力,演活了一个任情任性、可悯可叹的少年天子。

    24分钟前
    • 抛书人
    • 推荐

    郝蕾是个天才演员

    28分钟前
    • FH
    • 力荐

    这个五星呢,是给美人郝蕾的。啊!美人……郝蕾真是美人。

    32分钟前
    • 松如
    • 力荐

    郝蕾!从此喜欢郝蕾!

    33分钟前
    • Seela
    • 推荐

    在这部片中,最喜欢的其实是静妃,虽然乌云珠的确让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但静妃更真实,她活过,爱过,哭过,恨过,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如一声爆竹,十分红处便化灰,却留下震耳之音。

    37分钟前
    • 尽欢
    • 力荐

    郝蕾太惊艳了

    38分钟前
    • 乔大大大大
    • 还行

    乌云珠确实惊为天人,当初的初衷也是为了看她和顺治的爱情,但我却发现了如杨蓉崔波这一干不下于她的丽人,尤其是,郝蕾,当她开始表演,就能把所有的光芒吸引到她一个人身上

    40分钟前
    • 母神
    • 推荐

    霍思燕和杨蓉真漂亮 郝蕾气场好强大

    41分钟前
    • Echo
    • 推荐

    郝蕾的皇后简直神来。我无法想象这样乖张的爆发力,来自这样娇美丰饶的身体。郝蕾是一个很恍惚同时充满决断的人。靠近她,你要小心。

    45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通过这部作品,我认识了邓超。当时作为新人就直接扛起了历史剧男一的大旗,没两下子可真不行,所以说科班出身确实帮了他大忙。不过郝蕾的表演也很有张力,她将一个不被爱的孤独皇后的落寞、嫉妒、委屈、愤恨都演绎的很传神,纵使悲剧收场,也让人记忆犹心。

    50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