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5

    主演:托马斯·曼,奥利维亚·库克,RJ·赛勒,尼克·奥弗曼,莫莉·香侬,乔·博恩瑟,康妮·布里登,凯瑟琳·休斯,马特·本内特,休·杰克曼,马萨姆·霍顿,鲍比·J·汤普森,切尔西·张 

    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低一点的天空

    • HD

      滑稽人物

    • HD中字

      东北告别天团2

    • HD中字

      跳舞吧!大象

    • HD

      十全九美2008

    • HD中字

      破坏不在场证明特别篇

    • 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原声版)

    • HD

      长大成人2

     剧照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4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5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7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8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9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高中生格雷戈(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饰)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他唯一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RJ·赛勒 RJ Cyler 饰)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经典电影,自娱自乐。有一天,格雷戈结识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蕾切尔(奥利维亚·库克 Olivia Cooke 饰),乐观开朗的蕾切尔改变了格雷戈原有的世界,两人十分谈得来,格雷戈逐渐对蕾切尔萌生爱意,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就在此时,蕾切尔的病情加重,格雷戈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行动……  本片改编自杰西·安德鲁斯的同名小说,影片剧本曾被誉为2012年的剧本黑名单。

     长篇影评

     1 ) 隨寫《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2015/11/4)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2015)

    看片前只聽聞這部片在日舞影展受到矚目,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觀賞這部片確實是頗為享受,尤其是在國賓長春A廳觀賞,影片極盡花俏的鏡頭調度效果十足,假若日後這部片有機會上院線大概沒什麼機會在這麼大的戲院放映吧。

    導演Alfonso Gomez-rejon拍電視起家,這部作家Jesse Andrews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描寫一位高中男孩成長的電影,在影像上立即讓人想到魏斯安德森的作品,調度上有別於安德森對構圖的偏執,而是在鏡頭角度和運動上用盡能事,其中戀物與經典參照則不遑多讓。青春期孤僻少男的心事則讓人聯想到《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 - 1998)的搞怪幽默。

    電影其實沒有走上孤獨叛逆的路,穩當地待在少男尋求自我定位和陪伴絕症少女的通俗戲碼,劇本努力地讓劇中角色相處的橋段與對白不落俗套與政治正確,甚至主角的旁白有點後設地一再聲稱這不是觀眾想像如《生命中的美好缺撼》(The Fault in Our Star - 2014)那樣的電影,但卻同樣地牽動通俗劇觀眾的笑聲與淚腺。

    於我而言臨門一角或許是主角和他的好友正是電影宅,家裏收藏了一堆CC版DVD,甚至他們自己也惡搞似地自拍經典電影的仿作短片。看主角模仿荷索的德國腔,或是電影直接引用《四百擊》的配樂和《路上行舟》《天譴》的畫面,還有一堆沒法直接認出來的引用,更不用說那一堆搞笑仿作各路影史經典的短片,真是充滿了影迷之間的默契共鳴。迷影的魔幻也在情節高潮處扮演了難以言說的角色。

    在歡樂的兩小時後冷靜下來想想,其實也感到片名中除了Me之外,主角的非裔好友Earl在影片中角色的定位並不明確,至於Dying Girl也有點像是成就主角成長的悲劇配角。這是青春羅曼史電影隨時代的更新同時披上了迷影的外衣,骨子裏雖然沒有太新鮮的創意但樂趣與誠意十足。

     2 ) 照顾好Francesca,我先走了

    We see people come.
    We see people go.
    This particular timing is extra special.
    现在越发觉得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解释的,暧昧得就像timing这个词语,找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原因。很多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结束了就结束了,有就是不听劝拼死拼活疯了一样也要去做的,有一万个不愿意因为无法忍受一直nagging的老妈而不得不做的,有找不出什么原因就恰好发生了的,也有犹豫纠结得不行然后选择放弃不放弃或被放弃的。人生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导致不同的结局,也会让我们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人,你以为ta是这样的,其实ta是这样的,有的人比较容易读得懂,有的人好像不太能读得懂。
    从一开始就挺喜欢Rachel的,说话不拖沓,就冷冷地看着Greg扯一堆淡,然后一个“哦”或者“no",挺性冷淡的。这样的女孩大概就是属于不太读得懂的吧,因为她不会刻意地把话题的重心移到自己身上,就你问了我就说,不问我也没必要硬聊这种。这样的女孩子搭配一个能扯淡的善良可爱的男孩子其实挺好,可是要在一起了就无聊了,所以“打死也不谈恋爱”这个设定还挺神来之笔的。
    这么一想,其实谈恋爱挺无聊的。因为一旦那样,你在哪里,做什么,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个场的干扰,就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就比如,三个人在the corner前面的大台阶上坐着吃冰棍,其中两个还磕了药,爱死了这场戏。还有,在家里的床上躺着看电影,一个人伸出手,另一个放一个爆米花在她手上,舒服的恰到好处。Greg其实是有尴尬症的,他之所以在学校里那么累,就是一直在避免尴尬,保持和所有人之间的balance,所以他才那么能扯淡,因为他觉得沉默尴尬。他知道什么样的话会伤人,知道听见这种话怎么抖包袱会break the ice。可是Rachel说她觉得沉默还OK,所以两个人在一起待着,不说话也不尴尬,这样就特别好。
    这一阵子其实长大了蛮多的,长大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吧,就一下子实现了自我定位的感觉,知道什么事情我可能这一辈子都做不来,什么事情我居然也可以做,被自己的底线吓了一大跳。也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我和ta待着舒服,就多和这样的人待着。什么样的自己是可爱的,什么样的是不可爱的,有的时候让自己太累的事情就不勉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热烈地活着,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温暖。但是一旦选择了要去陪伴一个人,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也不会计较得失这些无聊的东西。
    Greg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屌丝,但是其实他真的做了蛮多蛮屌的事情,拍了42部在他看来sucks的电影,然后特别走心地拍了想看起来不那么sucks的一部,送给了Rachel,在她临死之前的10小时看完的,热泪盈眶。
    就像那一个需要托付的名叫Francesca的有着长绒绒的粉色的pillow,挂满一面墙的剪刀和挖出等高线三个小人坐在上面吃冰棍的空心书,画在房间壁纸上的跳个不停的一只只小松鼠,五颜六色的帽子和粉色假发,这样熟悉又陌生。或许一个人,你以为你足够了解她的喜悲,你以为她很无趣很抑郁,可是当她离开你,你会发现其实你从未真正了解过她,过去都是假的,还是真的,说不明白。
    片子很好看,属于我最喜欢的瞎扯淡又有耐看的细节的类型,只是可惜,我的senior year也已经一去不返了。

     3 ) 你只是一个年轻人。

    你可以想象在广阔有点无聊的犹他州,圣丹斯电影节,跃跃欲试,蹭饭换名片,一水的filmmaker。当他们看见主人公Greg,高个,绿外套,满屋子电影海报,逛老音像店,和co worker Earl至今合作愉快,成片41部,向大师们立正稍息看齐,严肃而狂热,还有他蹩脚的社交技能,伪装背后的孤独与雄心,自嘲与自嗨之间,这样的男孩好奇怪。所以所有在场的电影人都笑了,像看着过去的自己,可真想过去给他一巴掌啊。但结局却是该片被Fox Searchlight $12 million买下,圣丹斯电影节最高纪录。 对我们喜欢并觉之伟大的东西,我们总会有点羞涩保留,但一定会在最后出张大牌。 即使你很快会明白,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电影,喜欢过很多人,他们却没有一点帮助。 多的是青春片,多的是白血病,多的是打打杀杀之余接个吻。 所以微小却重重一击的东西最迷人。 广角,横切,推进的镜头,嗨了之后眼前放大的彩色小冰棍,性感姑娘往你心上一踩的痛感和享受。单亲家庭,数松鼠的小女孩。目睹你推开门,走进来一百次的样子,还以笑脸。道歉的北极熊。飞奔而来,他帮你打架。一起在老师办公室看老片,两个严肃的老灵魂。哪里来的青春,倒像是老气横秋的三个伙伴,决定有一个人先死,剩下的人尝尝失去的滋味。Brian Eno的音乐,导演缓慢推进的情绪,把所有细节都归纳到一处,等待最后的爆发。消散过后,在余温之中,按图索骥,你终会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他的灵魂。纵使是孤岛,我们也是彼此分享海洋的孤岛。你遁入森林,我逃往北极,而他留下来吹空调,吃越南米粉。 你休想再用漠不关心与自厌来掩饰自己的善良,以及对那愚蠢真心的恐慌。 你只是一个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些我喜欢的小细节 1)影片中Greg的家就是编剧 Jesse Andrews 童年的家。 2)Greg给Rachel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电视机上放的是《出租车司机》Travis也在给Betsy打电话问要不要出来呀。 3)Greg打开Rachel留给他那本被carved的书,可以看见黑体加粗的字样,Parks/recreation,是里面爸爸的扮演者 Nick Offerman 2009年出演的一部电视剧。 4)花臂历史老师说的Ding-a-dong,确实有这么一首歌曲,1975年还得了奖。感谢网友 kanseo 更正,荷兰歌曲。 5)同学采访的片段,效仿伍迪艾伦screen tests风格。 6)定格动画致敬 Charles和Ray Eames 7)电影里拍到的21部戏仿小片,由Edward Bursch和Nathan O. Marsh 两个导演完成,用的16mm Bolex和iPhone 想象一下,得空就要去拍小电影,拿上器材揪起两演员就跑到另一个场地,拍完了还得器材和人送回来继续on set,没演员的时候就得自己剪手工,定格动画。萌。 8)真的don’t give a shit about 《The Fault in Our Stars》(Earl式白眼)但同片导演的Stuck in Love 推荐 甜慢闷 9)导演Gomez-Rejon当了二十多年的PA 曾是Martin Scorsese的个人助理,两个人关系很好,坐在沙发上两个人一起看电影那种哦。斯科塞斯对他的影响何止是深刻,电影里拍到的小片,Gomez-Rejon热血沸腾的自己列了一大堆名单,他想让斯科塞斯也成为Greg成长的一部分,参考影片中 Grumpy Cul-de-sacs (Mean Streets) 10)此片献给导演的父亲,他的父亲在这个项目启动前去世了。:( 11)女主真的剃了头。:)

     4 ) 妙趣横生的小青春

    可能完美地诠释了拍电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导演还是个影迷的时候。当Rachel在五彩斑斓的影像前落下热泪,她似乎完成了每一个影迷的终极理想。如果生命只剩两小时,我会提前跟所有人告别,然后安静地,再看一遍此生至爱的那部电影。 奥斯卡颁奖季没戏,妙趣横生的小清新青春片,没有恋爱,没有堕胎,没有狗血,有的是一个男孩的生活和烦恼,以及一些聪明的创意和对经典文艺片的爱。做个高逼格的文艺影迷就是不一样,自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连生活都搞的这么可爱这么虐,看来日后只能以影会友了,认识一些品味相投的人。 今年圣丹斯大奖得主,有趣的白血病电影。平平淡淡不煽情,丰富的电影语言和各种向老片致敬;可惜前半部分拍得太欢脱,导致后半部分有点脱节。好在单凭男女主角打死不谈恋爱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星运里的错”pia到狗啃泥...

     5 ) “我”

    不擅长社交高中生格雷格(托马斯·曼饰),与他唯一的朋友厄尔(RJ·塞勒饰)在格雷格妈妈的热心地“强迫”下与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瑞切尔(奥利维亚·库克饰)交朋友,本怀着叛逆心情的格雷格却意外发现女孩与自己十分相投。然而,女孩的病愈加严重,这也影响到了格雷格的生活。作为电影发烧友的格雷格和厄尔绝对为瑞切尔拍一部电影

    那年轻生命的逝去,并没有成为电影悲情的基色,相反在《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中喜剧化手法的运用,一面将电影的乐趣行云流水的跃然于光影,一面用生命为媒介将温情沁人心脾,形成了一个迷人的青春,电影用青春的朝气与死亡的倒计时构筑了剧情的张力,那纯粹与孤独心灵的交融,在女孩瑞切尔离别世界最后的日子里找到了相互的慰藉,电影亦以此在最后形成了为人动容真挚的情感脉络,身患绝症的瑞切尔是不幸的,但相信因为她与格雷格和厄尔的相遇,生命中没有遗憾。

    这部片子的故事很有意思,因为它大部分的时间都没有呈现出很强的情感线,而是把它留到了最后。仅有的煽情瞬间,也是相对比较自然的流露。它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故事情节的情绪叠加作用,波澜不惊地讲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6 ) 拉片记录

    1喜欢片中神神叨叨的开场,一段神神叨叨的定格动画既是男主内心反应也给本片定了个喜剧的调性。
        2片名是将死的女孩, 男主也几次提到他的无聊的电影杀掉了一个女孩,但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反而让我一直抱有喜剧结尾的期待,似乎假装不在乎,不避讳,反而是调剂内心中更沉重的悲伤,女主真的离去的时候那份触动并不因为玩笑而削弱。
       3 片中刻意的致敬经典让人印象深刻,也是笑点容易集中的地方,相信这类手法比较容易让电影爱好者感受到共鸣。 和其他电影里面自作聪明的致敬亦或模仿抄袭相比, 这种蠢萌的感觉让人愈加印象深刻。
       4 女孩死前看的视频,搁平时可能我们看不下去,意识流的东西需要意识共鸣的时刻。医生护士母亲冲进来抢救的时候, 投影仪绚烂的光映照在女孩的头上,墙上,男孩的脸上,女孩睁大的双眼未曾转移视线(有看了母亲一眼),也未曾闭上过。那份渴望和贪婪让人动容,弥留之际最后汲取的是什么,电影?生命?活力?男主站在对面措手无措,影像投在脸上,似乎也成了女孩最后捕捉的画面,但女孩对这一切是不舍还是释然,我也分不太清楚,但复杂的情绪和绚丽的画面让我在那一刻会忘了去思考具体的感受,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猛地扑了过来,那繁杂难以名状的影像画面,虽讲不清实际意义,但在这一刻,配合这弥漫的音乐, 淡淡的哀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贪恋都印在我的脑中。
         镜头多次在女孩面部和女孩主观之间对切, 最初女孩相对近景,顺带交代医务人员的救助,母亲的抚摸, 女孩的视角, 施正面的墙,影像和无措并且悲伤的男主。 再之后是多次的女孩面部特写,睁大的双眼和影像的递进, 音乐节奏也变得急促, 配合滴滴作响的脉搏的声音,给我一种女孩的快不行了,这最后一刻对美好的渴望和吸纳极其强烈。 再之后男主被推出门外, 旁白交代女孩最终还是死了。切回房间内, 镜头离得更近了, 护士母亲的存在都被消弱了,医疗工具的声音也消弱了,但音乐和影像更强烈了,已经看不出是投影在墙上了,看到的只是强烈的色彩,和颤动的元素,一切都推进的更加极致简单。 女孩此刻可能不再是对生的期待,可能只是电影和感情给人带来的单纯的美好。 我很喜欢这一段,虽然平时极其反感莫名的艺术作品也并无耐心一直看着无法感动深受的影像作品。 但在这个电影里,这一段很有感染力。
        5 影片情感的最高潮。 之前男孩的历史老师那里埋过伏笔,老师在自己的爸爸死去之后才了解自己的爸爸,这里也是男孩在女孩死去之后才更加的进入女孩的世界,让我回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找寻逝去的人的过去和生活细节是挺打动人的。
         女孩房间的墙纸, 书籍,书角,这些细节藏得很好之前从来没提到过,但这里面涵盖的内容,剪纸,松鼠却全都是女孩生前有提及的, 在女孩死去后,一点一点被挖掘出来, 让男孩置身其中,这些构成了女孩的精神世界,也代表着女孩虽然死去,但她并未离开。 那份无法再造的美丽并不逊于男孩为女孩拍的电影。
         女孩在男孩的电影里死去,男孩在女孩创造的世界里落泪。 他们之间未必是爱情,但他们为对方创作了最美丽的东西。

    仅作记录,个人观点 12月8号看的

     7 ) 那年夏天当我从你的世界路过——北美新片《我与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儿》漫谈

    那年夏天当我从你的世界路过 自从我们上学之后,想要交到一个朋友,也许不是难事,但是想认真交一个朋友,也许并不简单。如果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那么与人分享自己的世界,或者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件需要缘分的事情,用大俗话讲,需要一个投缘的契机。而这部电影,就是为我们讲述了在一个不算契机的契机下,三个年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儿》,小说作者就是电影的改编编剧,首先这样长的电影名字延用,在青春片里面并不多见。然而作为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电影,这样的名字又并不突兀。直白的给到观众第一印象,就是主人公“我”和厄尔的一段友谊,以及“我”和一个将死的女孩儿之间的故事。这里导演和编剧都没有将故事升华到人生哲理,或者给这段经历归结一个存在的意义,只是给了我们一条线索,一条关于几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链。 而整部电影就围绕着主人公Greg,为我们打开了三个年轻人的世界。也许17岁的年轻人对于大人们来说,时常是个难懂又奇葩的世界。与其说我们难以想象和理解他们的世界,不如说常常是我们“打开的方式不对”。而导演Alfonso Gomez-Rejon,用他的电影长篇处女作,为我们用最轻松,最欢乐的方式,从内到外展现了几个北美高中生的日常和内心世界。 首先从男主角开始,这个进入高中最后一年的17岁大男孩。他眼中的校园如同动物园+菜市场的混合体,他在不同的社团与大家保持着最基本的社交,在自己无处可躲时,只得和唯一的“朋友”厄尔一起,在“纹身帝”历史老师的办公室午休。而对他来说,女生突如其来的搭肩“Say Hi”,简直就是被雄壮的母鹿踩踏一般恐怖。而他的世界,每天除了被无聊的高中生活消磨,就是被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教诲,直到他倒地不起,在地上滚来滚去,匍匐前进。 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而这部电影的独特,大部分体现在导演对年轻人生活和内心的解读,以及将个人的解读,通过趣味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感受到共鸣。无论是学校里鸡飞狗跳的餐厅,还是对性感女神的形象比喻,以及对母亲如机关枪扫射一样,可置人于死地的唠叨进行具象化表现,这样的桥段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而电影无比奇趣的开打了男主角Greg的世界,只是这个故事引入的开始。接下来影片讲述的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才是重点。影片中很实际的交代了Greg起初并不想与人交朋友的性格。就像他和唯一的“朋友”厄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通过主动结识,而成为的“朋友”,他们只是从邻居,变成合作拍档。相信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和从那个时期走过的人来说,是个并不奇怪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想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同时更是对其他人的世界不感兴趣。 而影片中的男主角Greg却没有那么幸运,生生被母亲的唠叨逼到绝境,只能去请求邻居家得了绝症的女孩拯救自己。这样的开端简直是埋好了无数个笑料的雷,等着观众去一个一个踩爆。 而影片中,借由Greg和Earl的爱好,通篇的对经典电影的翻拍致敬,简直是为该片赚足了好感和额外加分。让每个观众和影迷都在无形中,与电影中的年轻人们拉近了距离。Greg和Earl自制电影的爱好,成为了他们标签,也成为了和将死的女孩Rachel拉近距离的关键。这一爱好的暴露来自于一次意外,意外的嗑药让Greg和Earl只能离开学校,逃到Rachel家避难。期间三个人坐在台阶上吃冰棍聊天,这一刻,三个人成为了没有秘密的朋友。这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年纪,与最好的朋友一起轻描淡写的探讨某些事情,令人无限追忆。 而一个Greg本人并不愿意与人提起的事情,反而被大家知道,还被其他人要求制作一部关于Rachel的电影。这样的人际关系和任务制定,对于一个沉浸在自我创作世界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当Greg开始慢慢进入Rachel的世界,由于起初他是被动的进入Rachel的世界,他看事物的角度,不带有任何目的性,没有盲目的情感需求,没有刻意的讨好,反而可以没有负担的和Rachel相处。他眼中的Rachel,第一印象是个屋子里满地有着数不清数量的枕头的同年级同学而已。 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聊天,一起排解压力。直到他们谈到未来,Greg的母亲给了他一本相当于大学黄页的书。认为他的未来就在其中,他应该好好甄选,决定自己的方向。而对于Greg来说,自己的未来又怎么可能在这本书里。而在Rachel看来,自己已经得了绝症,在即将消失的未来中,她的未来又在哪里。电影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再次抛出了一个当下年轻人面对的棘手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两个角色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 而电影最后的解扣,也是极为的巧妙,相信也是这部电影在2014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同时捧得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奖的原因。这就意味无论什么层级的观影者,都为这部电影买了单。 故事的最后Rachel化身为一只奋力向上的小松鼠,隐藏在她房间墙纸的每一个小角落里。只有了解她的人,才可以看到她既微弱又独特的脚步。而在她每一本看过的书中,她也留下了自己的世界。也许书本对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是未来的选择,而对于即将消失的Rachel来说,这里也是一个当下的世界,有关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所拥有的美好的友谊。 而Greg则从Rachel的房间,带走了那个性感的紫色绒毛抱枕,这是他们友谊开始的见证。就像Greg开头的自述说的,最终Rachel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虽然Rachel在看过他拍摄的电影之后的十个小时里,去世了。 这样的两个年轻人的世界,从陌生到产生交集,到彼此争吵,再到心灵的共鸣。最后,一个人的一部分,进驻到另一个人的内心,甚至影响他的未来,打开了他的未来,这样的关系甚至大于友谊。而Greg将永远带着Rachel的一部分继续生活下去,Earl也是一样。其实,进入一个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难。 最后谈谈那部,看了之后的人会死去的天马行空的短片。Greg从抗拒给Rachel拍摄短片,到开始着手拍摄,到觉得自己拍的根本都是垃圾,再到最后在毕业舞会那天,穿着西装革履,坐着加长版林肯没有开去毕业舞会,而是开去了医院看望Rachel。他对Rachel的友谊,已经不再是被迫的相识,别扭的调侃,无端的争吵,而是到达了真正的彼此理解和情感互通。他的短片里,前半段的人物特写慢镜头,是Rachel身边的人,包括单亲母亲,Earl和自己,从一个Rachel没有见到过的角度,黑白慢镜头,特写展示了每个人的状态,那样标志性的人物动态和神情,令人着迷。而后半段的色彩拼接动画,像是把年轻人脑子里的臆想, 变成糖果色的抽象世界。这里被有些人认为模仿了韦斯.安德森的手法,但是却不尽然。瑰丽的动画手法,并不是韦斯.安德森的首创,也不是所有的定格动画都是韦氏的风格。 影片结尾,随着Rachel瞪大的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彩色的投影画面,渐渐走向另一个世界,Greg是悲痛的, 他走出了病房,所有的观众都在这个泪点沦陷。影片前四分之三都用来讲述青春的趣事,似乎在那个还不知悲伤的年纪里,记住的满是尴尬和搞笑的回忆。而Greg最后也对Rachel的离开释然,表现在经过Rachel的再次推荐后,他得到机会提交自己的短片作品时,他将自己为Rachel拍摄的短片封好,并附上说明写道:“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会死。”,而影片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也许会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青春题材电影,一个鲜活的展现了年轻人的世界,并且讲述年轻人世界之间的交叉关系。真实又不失趣味,温情又不显做作。的确是继《朱诺》《我和夏莫的500天》之后,该工作室的又一力作。 2015年7月5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8 ) 玩艺术的小青年真迷人

    作为今年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委会大奖”与“剧情片观众大奖”得主,《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被福斯探照灯公司以1200万美元高价买下发行权,创下了圣丹斯史上卖价之最。要知道,今年的奥斯卡黑马《爆裂鼓手》也是出身于圣丹斯,同样也斩获了双料大奖,这不免让我们对这部电影抱有更多的期待。


    电影根据杰西•安德鲁斯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就和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一目了然,讲述了高中生Greg与他唯一的朋友Earl以及将死女孩Rachel之间的一段故事。故事发生在匹兹堡, 17岁的高中男生Greg,有点自闭甚至有点神经质,像其他孩子一样,害怕自己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所以很努力地展现自己开朗的一面,小心翼翼地与学校里的各种圈子和同学保持友好关系但拒绝结交朋友,就连和他一起长大的Earl,Greg也以 “合作者”加以描述。作为电影骨灰级发烧友,Greg和Earl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恶搞经典电影上,直到Greg心不甘情不愿带着妈妈的命令去看望患癌女同学Rachel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Greg心中最脆弱、最美好、最温柔的部分一页页翻至开来,渐渐地,他们成为了朋友,Greg在这种变化之中找到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而又不得不面临Rachel的离开。


    这个故事关于友谊、关于疗愈、关于死亡、关于迷茫的青春和迷影少年的梦想,没有国内青春电影狗血的堕胎和繁复的情爱关系,甚至没有多余的煽情岚语。它包着美式青春片的外壳,锁着一颗喜剧的心,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方式传递出如织锦画一般的质感,清新中带点荒诞、治愈中带点思考,幽默中真诚的操控观众情感,让你甚至在应该哭泣的时候发笑,但仍可正击你小心脏中最柔软的地方把你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是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大多数人的青春,友谊永远比爱情来得早占据的多,没有任何强加的男女之情,纯粹又真实。导演讲故事的手法独特,以一种碎碎念的单元模式展开,闪切的手法压缩时间,粘土动画给Greg的内心世界代言,轻快的音乐、不饱和的清新色泽、独特的感觉、节奏、气氛融合交织就如一副手作一般吸引住了我们的灵魂。


    Alfonso Gomez拍摄的手法更加天马行空,他偏爱“诗化的”运动拍摄,喜欢手持拍摄的自由感和晃动产生的自然效果,用活泼的镜头叙事风格微妙的操纵我们的视点,搭配旁白进入一个个场景,有那么点神秘有那么点期待,同时将我们带入电影叙述的核心,相知初期用广角镜头拉远人与人的距离,大量特殊角度和镜头拍摄甚至完全倒置的构图,在或缓或急的运动中给画面烙印上一种轻松诙谐的调子,这种独特的情感视角及风格迫使我们对所看到的内容作出特定的反应,感受被放大的荒诞奇思。


    和导演把玩镜头的方式一样,电影在情绪的处理上也是活泼轻松的甚至带点抒情式的,细腻充盈但不过火煽情,用最普通的感谢承载着巨大的感情分量。电影青春生机勃勃的气息和烂漫的色彩贯穿始终,在治愈和被治愈中寻找自我,虽然有矛盾有不确定,但这些正是青春期的茫然之所在,Greg因为Rachel而发生的可能是很微妙的内在变化,但是深刻改变了他的外在行为及生活方式,Greg温暖了Rachel最后的时光,而Rachel也改变了Greg的一生。


    在入学论文时,Greg神经兮兮地写道“我真的很想读大学,我在高中一点都不合群,因为我啮齿动物一样的外表,也因为我一直改不了说脏话的习惯,我早已面目全非,你只要看我一眼你的狗眼就会立刻瞎掉”, Rachel改成了“读高中的时候,我一直不习惯展示真实的自我,事实上我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但是我觉得这是因为我还不够成熟,而大学可以帮助我成长。”在影片的前半段,Rachel已经开始真正走进Greg的内心,看他的电影,了解他,影片没有解读Rachel的小宇宙,直到她死后Greg才明白了Rachel把玩的剪刀是用来创造什么,在导演不故作煽情的氛围里,看到这里泪腺才开始放松,伴随着Rachel的旁白,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灵性的女孩儿,她的梦想是变成一只松鼠,渴望跑进森林,人的生命是有延续的,在她死后,Greg发现了那么多关于她的新东西,纸雕、松鼠还有她口里的“在天之灵”。


    很喜欢电影里布景的搭配着色,家具布置装饰都很棒,清新的粉黄绿蓝,成长的颜色,视觉效果统一贴合主题,后期则用低饱和度的或迷离的光影色彩,表现细腻亲密的关系。电影的迷影情节更是让热爱电影的小青年们着迷,迷影情结的设计恰好是对电影主题诠释的一个有趣的角度。我想,每个迷影人内心都有一个Greg,都希望会有个Earl那样的“合作者”和Rachel那样的“观众”。导演很着重细节,影片处处有巧思,比如Greg给Rachel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电视机上放的是《出租车司机》,Travis也在给Betsy打电话;比如休叔真的来搞了把音串;比如最后的推镜头包括构图,对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


    男女主都演的出色,对男主的旁白有种绕耳的溺爱,作为表现温度的手段,前期的孩子气和后期的温柔感慨结合的完美,听声音就觉得Grey帅气了起来。Ps,Greg给Rachel拍摄的影片后面我理解为血液和细胞,抽离重组就像是渴望新生的小生命,暗喻了对Rachel“血癌”治愈的一丝温暖的希望吧。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担不起圣丹斯双料大奖的荣誉,我倒觉得它是我今年看过最perfect的独立电影,非波澜万分,却丰富饱满细腻动人。最后感叹一句,玩艺术的小青年真特么迷人啊!

     短评

    Michel Gondry × Jean-Pierre Jeunet × Wes Anderson + Earl的三白眼 + 朴赞郁的御用摄影 + Hugh Jackman

    8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力荐

    迷影少年与绝症少女的清水之交,然并卵,离去的终归离去,孤独的依旧孤独。

    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袜条橙,现代启示花,下午四点半牛郎,赫尔佐格梦之负担一生黑……“她以为只要在树林里待得足够久,就可以变成一只松鼠”

    1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男主这种长相呆逼,悲观自嘲,又有趣到死的艺术小青年简直完美契合了我对另一半的所有幻想。

    17分钟前
    • Spring Xu
    • 力荐

    超喜欢,耍的小聪明一点也不过分,我照单全收。没有俗套的爱情,也没有拔高和升华,一切本该就是这样。

    2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古灵精怪的镜头语言,加上将死女孩的故事,颇有些【韦斯·安德森】拍摄《星运里的错》的感觉。—— 好喜欢那些恶搞“电影”的小心思/迷影情节:《老年凯恩》《大开屁界》《罗斯玛丽的萝卜》《四百兄》《诺斯鼻拉图2》《吃货八部半》《狗屎男》《疯狂之鞋》《刨析汉堡》《迷路记》(字幕翻译真给力)!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老妈逼他看望Rachel,Earl逼他给Rachel看自拍的小电影,Madison逼他给Rachel拍电影…” 生活里一系列的被动选择,看似无意却胜真心。你能听到后悔的北极熊咆哮声吗?2015《星运里的错》《王牌制片人》《心如折纸》,平淡、有趣而温暖。最后房间里的镜头有点催泪,《四百下》的桌面不能更赞!

    2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导演 麻烦把片子里男主拍的42部烂片寄给我 谢谢

    29分钟前
    • Jorrow
    • 推荐

    年度哭的最激烈的一部片子,自己都被吓到。从男孩进入女孩房间,开始回忆杀时,一切都绷不住了。跟青春年少的爱没什么关系,最催泪的是“即便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上,你仍有N种方法来了解TA。”想起了一些离别,一些往事,一些尘封在心底的柔软。然而你是被珍视过的那一个,也许已经足够。

    3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好喜欢Earl,好他妈抢戏,男友力爆棚

    34分钟前
    • 暂不受理
    • 推荐

    前半段太讨巧,看得人心有戚戚飞到了天上,结果后半段想收也收不回来了,虽然终归是皮毛功夫,但耍得好也是好功夫;越看越觉得主创如果横下心来把片子彻底做成迷影类型或许更有奇效。

    3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3.5 成功将一个青少年绝症题材拍得与众不同,前半段特别好,大量迷影元素很讨喜,故事最后的落脚点也不错。但或许有点太想独树一帜,各种耍小聪明的手段最终和故事本身产生脱节,成了讨巧的表面功夫,没有从实质上提升这个不落俗套的青春成长故事,挺可惜的。

    4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3.5 同样是癌症小清新,这部比去年的星运里的错还是强不少的,虽然几乎谈不上有剧情,但起码有很符合那个年龄高中生的可爱细节,不造作。里面的自制小电影相信看过原片的影迷都会会心一笑,什么 400 bros... 不过问题也在这里,总感觉他们并没有真正把迷影和剧情融起来

    4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雅致脱俗的绝症题材小清新青春片。1.海量迷影致敬,各种有爱恶搞海报,让人乐开怀;2.没有狗血桥段和过度煽情;3.不少跳切和大幅度镜头运动,灵动活泼;4.在观影中途安然逝去,是狂热影迷梦寐以求的死法;5.你仍能从逝者的人生学到新东西,并带着印记一路向前;6.书雕,壁纸上的松鼠,剪刀。(8.5/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奥斯卡颁奖季没戏,妙趣横生的小清新青春片,没有恋爱,没有堕胎,没有狗血,有的是一个男孩的生活和烦恼,以及一些聪明的创意和对经典文艺片的爱。做个高逼格的文艺影迷就是不一样,自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连生活都搞的这么可爱这么虐,看来日后只能以影会友了,认识一些品味相投的人。★★★☆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今年圣丹斯大奖得主,有趣的白血病电影。平平淡淡不煽情,丰富的电影语言和各种向老片致敬;可惜前半部分拍得太欢脱,导致后半部分有点脱节。好在单凭男女主角打死不谈恋爱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星运里的错”pia到狗啃泥...(墙上的四百击海报送我啊!)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自述是操纵叙事的捷径,个性是设计风格的工具。太多操纵和设计留不住真情实感,以至憋足劲的情感暴发更像是冷场。此外把匹兹堡拍出糖果色是什么意思-05/07/15 at Regal Union Square Stadium 14 (adv)

    59分钟前
    • sheepfield
    • 还行

    影片大概只说了一件事,太过于迷恋电影,终究是要孤僻的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生太短了,一生太长了

    1小时前
    • 明安
    • 力荐

    果然是朴赞郁的御用摄影,几个手法无比眼熟,片尾看到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他。孤僻男女是青春片一大杀器,最后影院里一片片抽泣声。

    1小时前
    • 西米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