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了不起的老爸

    了不起的老爸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21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俊浩,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导演:周青元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二龙湖浩哥之江湖学院2

    • HD中字

      家族之苦3

    • HD

      天生一对1998

    • HD中字

      方世玉续集

    • 我的老婆未成年2

    • 爱情呼叫转移2爱情左右

    • HD

      倾听男人心

    • HD

      爱情呼叫转移

     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患有罕见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少年肖尔东(张宥浩 饰),一个固执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的出租车司机父亲肖大明(王砚辉 饰),互不理解的父子俩,却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互换身份”,并肩站在了起跑线上……影片通过对“命运”持有不同态度的一对单亲家庭父子,讲述了一个用爱向阳而生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可能这是部只有为人父母才更容易看懂的电影

    《了不起的老爸》,可能这是部只有为人父母才更容易看懂的电影,剧情不复杂,故事的发生地在重庆,剧中父亲肖大明是个出租车司机,上大学的儿子肖尔东喜欢跑步,希望能成为马拉松运动员,但父亲一直反对儿子跑步,因为其妻就是知名的马拉松选手,因病去世,那是种少见的病-多发性硬化,如果正常人的运动量可能没事,如果像马拉松选手那样运动量,可能会失明,导致身体残疾等,肖尔东因为坚持马拉松训练导致失明,父亲想救儿子,儿子因为治疗用到激素而产生后遗症影响马拉松成绩不想治疗,父子因此产生隔阂,儿子视力模糊几近失明,父亲心疼心怀马拉松梦的儿子冒充护工去照顾儿子,父子俩所在的城市即将举办山城马拉松,父亲为了儿子报名参赛,儿子作为陪跑父子俩一起参加了马拉松,不少朋友们为他俩加油,跑到30公里的时候,父亲实在坚持不下去,父亲一定要儿子继续跑下去,跑赢自己,剧中扮演父亲的王砚辉和儿子的扮演者张宥浩表演到位,在父与子的关系中,文字作品有朱自清的《背影》,中国电影《包氏父子》,日本电影《爸爸是坏人冠军》等等,更多的感受让爸爸们去感受吧!

     2 ) 关于《了不起的老爸》。。。

    大家好!我是《了不起的老爸》的导演周青元。

    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父亲陪着儿一起跑步。长跑意味着人生的这一段漫漫长路,我们需要有朋友、家人的陪伴,当你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带着你奔跑时,你就可以完全把自己交给他,哪怕闭着眼也可以展翅飞翔。在我们电影里,这个人就是王砚辉饰演的老爸肖大明。

    电影中的肖大明,为了照顾儿子、帮助儿子,白天开出租车,晚上还要训练到崩溃。这样的形象跟我们每一个老爸都很像,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更开心。我觉得这就是父爱朴实无华的体现——再普通再平凡的老爸,都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老爸。

    此外家长跟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陪伴之外还要彼此成长。因为并肩奔跑,步伐一致也非常重要,孩子多一份理解,多跟家长大胆地说出爱,家长也会在陪着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怎么做得更好,两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希望更多观众能通过电影里的父子关系,去找到一种动力,让自己跨出这一步。

    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父亲一起去电影院。看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块聊聊感受。

     3 ) 若不是爱,也请不要伤害。一个MS(多发性硬化)病人观后感。

    若不是上个周末看到有多发性硬化(后面简称MS)病友发表的关于电影讲述了MS患者的故事,我可能并不会关注到这样一部电影。从热门电影《了不起的老爸》看:对于多发性硬化,我们还有哪些误区?(大家可以先查看这篇文章对于MS这个病和电影之间的不合理部分,内容非常客观科学)看完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么多误区,也许不是爱,是伤害。但第二反应是,等我看完电影再说吧,先感谢导演对于MS的关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一些为了情节为了艺术表现做出改变说不定看完结果不一样呢。结果,看完感觉确实不一样,我可能会收回我的感谢,甚至可能有点愤怒。(内心戏较多,希望大家冷静看到最后。)

    本文只从MS和病人和家庭的角度分析。


    首先,什么是多发性硬化,引自百度百科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多发性硬化被收录其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诱发因素感染、过度劳累、外伤、情绪激动,以及激素治疗中停药等,均可促发疾病或促使本病复发或加重。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呈现单病灶征象。单相病程多见于以脊髓征象起病的缓慢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临床少见的病势凶险的急性多发性硬化。
    4.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可同时或相继受累,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多发性硬化的体征常多于症状,例如主诉一侧下肢无力、麻木刺痛的患者,查体时往往可见双侧皮质脊髓束或后索受累的体征。

    我来简单用土话总结一下这个病(未必准确,欢迎指正),1、这是一个免疫系统的疾病。2、实际就是免疫系统自己分不清敌我自己打自己,在大脑、脊髓这些地方留下了残骸就是病灶,且不可恢复,会造成功能损伤。3、时间多发空间多发,也就是说会多次复发(现在有干扰素,DMT治疗等可以帮助控制复发),并且在不同位置复发(可能突然眼睛出现视觉障碍,也可能突然脚没力气走不动,甚至小便不了,都是有可能发生,但不止一个地方会发生)。4、病因目前不明确,但并非遗传病,只是有遗传倾向,且概率很低,大部分病人是后天得病且为家庭个例。5、发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如过渡劳累,情绪波动,甚至一些饮食都可能引发疾病复发。6、这是一种罕见病,200万分之一的概率得这种病。(不过据我和医生沟通了解,随着近些年磁共振技术的加强,更多的病人容易被发现,未来并不罕见)。7、这个病最难在于确诊,因为就脊椎和大脑的功能而言,病灶在不同位置影响的功能不同,如有时小便无力,泌尿科可能只认为你是个前列腺炎,有时视力重影,眼科可能给你开点眼药水缓缓可能就好了。(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肢体有麻木无力持续无法恢复,建议先去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会建议拍磁共振,这绝对不是小题大做,相信我)


    以我亲身经历来理解这个病。我大概是在高中到大学这期间(10多年前了,后面的时间点也一样,具体我真记不清,因为不快乐的事情我真不希望记得太清楚哈哈),又一次发高烧,爸妈带我去看中医喝中药,结果发烧退了,但有一边脸麻,后来在中医院医生认为是三叉神经的问题,一段时间的针灸和营养神经后就恢复了。后来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应酬喝酒,有一天发现,我竟然连鼠标都握不住了,拿不起筷子了,走路勉强能走但一条腿拖着走。随后在医院第一次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那时距离现在应该是7、8年前。当时的医生告诉我,这个病是个绝症,绝症的意思并不是会死,这个病不致死,而是他没有特效药,将伴随我的一生,而且以后每次会越来越严重,直到瘫痪在床上。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锻炼身体,控制饮食,不要发烧,不要熬夜,调整好心态,像个正常人一样过日子即可。

    随后又因为一次吃香辣虾,吃完感觉脸又麻了,再过几天,眼睛看东西重影,头晕。再次住院。接下来的3年左右时间就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辞掉了以前的工作,并没有产生大的复发。

    直到去年底偶然的脚底发麻,再次复发,医生告诉我这几年科技进步快,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药可吃,现在有很多干扰素和DMT药物可以控制复发。医生一句大实话让我记忆深刻,“这个病还没到残疾的话,也没什么就和正常人一样,就是费钱。”当时我一脸问号,医生你是不是和什么药代合作要给我开天价药了,以前不是说没药吃么?后来问过不同医院的医生,得到了一样的结果,最好是吃上这个药,因为万一控制不住,下次复发可能就直接瘫痪残疾了。干扰素呢就是像电影那样,给自己扎一针,对身体影响倒是不大,最大的影响还是因为钱吧,这东西一年下来没个10来万估计也是搞不定。而DMT药物呢,也就是一些口服药物,像我现在正在吃的特立氟胺,一个月下来也得8K的花费。那时候我才知道医生为什么说费钱,普通人家庭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经过了半年的心理建设,(也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或者会影响生活,纯粹是因为钱)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对罕见病的支持以及一些进口药进入医保谈判的政策支持下,DMT药物进入了特殊门诊报销,大幅降低了每个月的成本。于是上个月我便去医院办理了门特,开始吃上以前高攀不起的特立氟胺。药效还没开始显效,刚出院一个星期,又住进医院了,复发了。这次的理由很简单,隔壁家天天唱歌吵死了,而我爸妈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对我希望他们出面跟隔壁交涉的要求视若无睹(我在医院医生就说叫我心态放好,可我就是暴脾气,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才让我爸妈去交涉),结果气得我出去住酒店了,后面就直接住院了。这事其实和电影的情节有些相似,一会再分析。刚出院不到一个星期,现在心情良好,身体状态也挺好。

    总结我的个人故事。1、这个病不发病的时候和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一般复发缓解型你只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作息,心情,最好是使用DMT药物加以控制,很多病友包括我都不把自己当成病人看待。2、病人家属更不要把MS病人当病人看待,更不可强加自己的“为你好”给MS病人身上。3、心态心态心态,重要的事说三遍,和MS这个病和谐相处,这才是解决之道,任何自己钻牛角尖,别人尖酸刻薄的话,都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住病。4、珍爱生命,一条路不通了,那就不要死钻,周杰伦都说了,追不到的梦想换一个梦不就得了,说不定能找到新的希望呢。


    现在说回主题,关于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的感觉,我用《玛丽与马克思》当马克思收到玛丽对他的病的研究报告出成书时候的感受来概括我的感受吧。

    首先,我本以为是让大家来关注MS这个病的一个电影,直到最后视障运动员跑马拉松,合作单位是一大堆体育相关的局和公司,却没有医院的名字。发现MS可能只不过是电影情节里的一个道具,一个会导致视力障碍的一个理由,一个可能隐藏男主病情的一个合理理由,而且作为故事原型的何亚君是一场高烧后视网膜脱落,为什么一个原本视力上的疾病要艺术创作牵扯到一个免疫系统的疾病上去?电影里对MS的描述除了用激素治疗和干扰素治疗,其他都没有过多的科学的描述,甚至于强加给MS很多罪。我想问问普通的观众是不是通过电影对MS会有一下几个结论:

    1、妈妈明知自己是MS患者,还要生孩子把病遗传给了尔东。

    2、妈妈的MS病征是眼睛问题(视弱或是失明这点不清楚),尔东的眼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3、妈妈跑马拉松死,是因为MS(这点可能出于我主观判断了,电影似乎说是猝死,似乎也谈到了病)

    4、教练反复提10年的事,尔东可能因为MS这10年可能会死或者会残疾。

    5、尔东跑马拉松会复发,就是因为这个病不能跑马拉松。

    6、尔东接受治疗很狰狞的痛苦,这个药很痛苦,且会呕吐。

    7、接受治疗会废了?意思就是可能会残废?

    如果大家看完电影之后有得到这样的结论,那我觉得,MS不背这些飞来横锅!请不要用艺术表现伤害MS,这是一个MS患者看完之后内心的愤怒!让我一个一个来解答这些愤怒的由来

    1、妈妈明知自己是MS患者,还要生孩子把病遗传给了尔东。

    答:这个病不是遗传病,导演自己也清楚

    导演,您也知道这个病医学上也无法认为是遗传,那为什么要用这种两百万分之一乘两百万分之一的概率的事件来通过电影让观众认为是一个遗传病一个必然事件呢?且从一些宣传资料上一开始说的都是遗传病,后来改为罕见病。要知道因为您的电影,很多MS病友很怕自己的子女受到大众的误读受到歧视造成婚恋上的困难,很多病友群因为这个遗传这个点炸开了锅。而当我看到B超图里那个大眼睛时我产生了恐惧,我和女朋友一起看的电影,她知道且了解我的病不会遗传,但在那一刻,我产生了自我怀疑,我是否能和她生下属于我们的孩子。医生告诉我是没问题,只要备孕前把DMT药物洗脱即可,但在那一刻,我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遗传。我相信很多因为MS而去看这个电影的病友,在那个画面应该会有触动。你说,我是该相信科学,还是相信电影?

    2、妈妈的MS病征是眼睛问题(视弱或是失明这点不清楚),尔东的眼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所以要做眼保健操)

    答:MS时间多发空间多发,如果尔东只是眼睛有问题,而四肢或者其他没有发生过复发的话,那我觉得他未必是MS,因为达不到空间多发的情况(有可能视神经脊髓炎NMO,也是脱髓鞘疾病,和MS近似容易混),建议尔东去做个腰穿(抽取脑脊液的一个小手术,每个MS/MNO患者都做过的小手术,经过化验脑脊液来区分到底是哪种病,治疗方法和用药也有不同)。

    3、妈妈跑马拉松死,是因为MS(这点可能出于我主观判断了,电影似乎说是猝死,似乎也谈到了病)

    答:这个病不致死,最终可能是会残疾,如肢体的障碍,如视力障碍。所以死因真别很顺理成章的推测到MS身上,不背这个锅。

    4、教练反复提10年的事,尔东可能因为MS这10年可能会死或者会残疾。

    答:一般来说,有个说法,复发缓解型RRMS经过10年左右可能会变成继发进展型SPMS,但这也是一个大概数值,每个人情况不同,像我现在也接近10年,现在依然是RRMS,随着DMT治疗后,复发概率降低,病灶增加的数量减少,是可以提高MS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间。相反,这个教练反复提10年这件事,一方面无知,另一方面嘴是一把刀,杀人诛心呢。

    5、尔东跑马拉松会复发,就是因为这个病不能跑马拉松。

    答:MS跑步在肢体能承受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马拉松作为一种接近极限的运动不建议MS去尝试,因为这样极限的运动免疫力不可避免的下降,且过于劳累也是引起复发的关键因素。但是我觉得尔东曾经是跑过全马的人,那么他要是当时没复发,那说明他天赋异禀,适当跑跑可能还不至于复发。而电影里的这次跑马拉松复发,我觉得原因1、不穿鞋子增加跑步的劳累,容易复发。2、马路地面温度高,温度持续过高也可能引发复发。3、(也是我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一点)一大早被反锁在家门,朋友拿鞋子来还被老爸抢走,老爸送鞋过来的时候看的出尔东当时已经怨气满满已经赌气不穿了,老肖你这样把人气死了,这次复发大部分责任都在他。

    6、尔东接受治疗很狰狞的痛苦,这个药很痛苦,且会呕吐。

    答:急性发病期通常的治疗方法都是大剂量激素快速阻止病情恶化随后快速结束激素。电影里只是进行输液,吊针而已,吊个激素一点都不痛(看到主角那么狰狞的表情我真想上去给他一拳)。每个人对激素反应不同,但是当激素的量降下来之后,那些副作用过段时间也就会消失。比如我就没出现过呕吐症状,我只是晚上胃酸会增多,需要一些药物保护胃安全就行了,偶尔会有毛囊炎,也就是长痘痘,过了激素使用期一小段时间就好了。至于干扰素,我没打过,应该也就是一天一针,如果这都叫痛苦的话,那那些经常要打胰岛素的不都早就受不了了。再加上现在口服DMT药物那么多,吃个小药丸而已,没那么痛苦。

    7、接受治疗会废了?意思就是可能会残废?

    答:当时看到这段我就想骂这傻孩子,哪里废了?急性期发作的时候我巴不得立刻打激素,打完快乐似神仙啊,比仙丹都强。你想想当你眼睛看不见东西腿脚没力气了,你打连续完激素第二天第三天你会感觉突然之间恢复了好多,一天天变好,从一个残废人的状态很快就能活蹦乱跳,这干嘛不打呢。后来我再想,他说的废,可能暗指高昂的治疗费用,那确实如果开启了干扰素治疗,一年10万的治疗费,对于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说确实是废了。但身体绝对不会废。最后我想了半天,可能是因为他打了激素,可能就上不了赛场,应该算是违禁药品?这点我不确定可能运动相关的朋友来解答吧。但激素停了过后一段时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又能跑步,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MS患者看到剧情对MS的错误表达所当时觉得愤怒的理由。

    但我决定原谅导演,原谅编剧,引用《玛丽与马克思》里的一段话

    人无完人,虽然我到最后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体育精神而非关注疾病,且对MS有很多误解。但也感谢导演,或许无法再修正电影里的错误,但导演若能看到我写的这篇,能对MS有更深的理解,让大众更了解MS,而不是误解,我写的这些就有那么一点点意义了。


    最后联系电影的剧情和我的家庭。

    我最近看过一个研究,关于MS,有一本叫《致命的情绪》里面提及,怨恨、悲痛,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自我憎恨,容易导致免系统疾病,如MS。联想自己的性格和家庭,我爸和老肖也有点相似,总会在第一时间反对我做的事情,然后再等我可能已经怒不可遏之后再做一些补救的措施。当我看到他开车送鞋那一段的时候,我真的有些生气,为什么每次都要生气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想到放弃自己的那些执着呢。也许这是中国式教育里的父爱,父爱如山。但我认为,这不是爱,是伤害,这个山,沉的把孩子们压得很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的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自我憎恨可能会引起MS。我想如果尔东是真的MS,那不一定是他妈妈遗传的,是他爸爸气到的吧。

    我爸妈依然认为我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去工作上班,但我清楚知道,我不可以再和年轻人去比996,我应该接受自己的病,并且和他和谐共处,我需要找一条适合我自己的道路。正如电影里尔东他选择他的道路是跑步而不是弹琴,这点我赞同他有自己的想法(电影只是表达视力不行还能坚持跑步)。但人也不能为梦想不顾自己的现实情况去钻牛角尖,明知疲累会引发复发还要还要跑步(这点我觉得电影似乎根本没提,不让尔东跑步不是因为怕他瞎,而是怕他累了会复发)。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是作为MS患者必须做的事。追不到的梦换个梦不就得了。而家庭要接受这种病,也是要抛开自己的固执。(我唯一笑了一次,是我想到,要治疗尔东的病,老肖是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闭嘴,不固执了,哈哈哈)这次的住院让我思考,家庭过多的压力不仅对性格形成会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可能会引发心理的疾病,很多病人自身可能很放松,但家里人过分放大的焦虑的不安相反给病人很大伤害(如电影里从小的眼保健操)。我接下来希望往这方面做一些病人家属心理上的学习,自救的同时,希望能给这些家庭解开他们的心结。

    最后的最后,我认为电影里的这种强行的父爱,在我看来是伤害,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不值得宣扬。尔东这种钻牛角尖的马拉松我作为一个病友也是并不认为体育精神可以高于生命。对于MS的那些误解,也希望电影方能够为大众做一些澄清,可以不爱MS,但不要利用MS,给他们造成伤害。MS患者不要像尔东那样拒绝治疗,治疗后你依然可以像个正常人一样,也不必悲伤不必焦虑,这就像个慢性病像糖尿病,国家在医保上已经如此支持,未来可期。然后选择一条和自己身体相适应的道路,找到一个爱你理解你理解你的病并且愿意互相支持的人(很感激我的女朋友,她了解我的病并且一直鼓励支持我,可能是上帝对我的恩赐吧,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门),和自己的家庭好好相处。(有些性格有些矛盾难以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和父母分开住,真的不要勉强)

     4 ) 从马拉松跑者角度讨论这部电影

    我从2018年开始跑步,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越野赛20多场,也算是一名资深跑者。

    虽然跑得不快,但是我觉得跑步给我带来的能量很正面,所以今天的文章从跑者角度谈谈观后感。

    电影的核心是设定,如果《了不起的爸爸》是以下故事,那这部电影我会打3星。

    男主母亲是一名非常有前途的跑者,却因身患疾病而去世,错失人生最重要的比赛。儿子继承母亲优良的运动基因,却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传病,虽从小热爱跑步,但终究敌不过病情恶化后对生活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父亲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开始训练跑步,为的是在赛场上做儿子的陪跑员。儿子也看到父亲的努力,与父亲训练的同时,终于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也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同父亲共同完成了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场马拉松。

    之所以打2星,就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设定出了问题。

    槽点1:男主是一名专业运动员

    我注意到最后赛场上的背景板是2020年的山城马拉松。假设男主进队训练是在2019年,根据当时田径运动员技术水平标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是310(跑完全马42.196公里用时3小时10分),那成绩在250才有机会进地方专业队,或者是专业跑团或俱乐部。

    那男主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335,能进专业队,这个设定本身就有问题。

    通过男主的跑姿判定,他的确是天赋型跑者。他可以用他的步幅和步频在马拉松长跑中获得优势。这点毋庸置疑。

    导演设定男主的母亲是市马拉松第二名,据2019年重庆马拉松女子全程第二名成绩是227来算,男主继承母亲的运动天赋,没理由经过专业的训练却还是一个大众业余水平。

    如果只是大众业余水平,那电影里所有的意难平,根本就不成立!!!后面还会提关于成绩的问题

    槽点2:参加马拉松没那么难!

    参加比赛证明自己并没有那么困难!

    马拉松比赛不是奥运会,错过一界等四年。在2019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高达一千多场,其中金牌赛事高达118场。只要是在田联登记中的赛事,比赛成绩都能够作为你评选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资格。

    剧中,爸爸的公司赞助马拉松,获得赞助名额。首先这个名额是可以转让的。赞助商赞助马拉松某种程度也是为了自己公司能在马拉松中有较高的关注度,所以配速较快的马拉松运动员易获得赞助商青睐,同时有机会可以获得赞助商的免费名额。

    除非是有门槛高度的比赛,需要有专业队推荐资格,比如男主在发病前参加的那场锦标赛,不能随意转让名额。

    编剧为了剧情设置这个名额不能转让,只能身为赞助商员工的爸爸自己参加。爸爸为了儿子能参加比赛,自己和儿子互换身份,自己作为视障人员,儿子作为陪跑。这件事情在比赛中属于作弊。被举报后,儿子和爸爸成绩都作废,并且有可能被禁赛!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种行为感人,这种作弊行为不提倡!

    回到设定:除非这场比赛是儿子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错过了很难等到其他比赛。

    然而设定并不是这样!比赛前爸爸的衣服从短袖到羽绒服,至少经历了四个月。而10月-12月整整三个月,每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马拉松比赛等你参加。

    槽点3:爸爸第一次跑全马!

    马拉松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训练运动,一个从零开始的跑者,跑完全马的确不易。

    除了要经历大量的跑量训练,训练模式也需要非常科学。简单来讲,日常训练一般有间歇、混氧、有氧等等的的跑步训练,和核心、耐力、心肺的体能训练。

    长跑需要大量腿部肌肉耐力来支撑,否则以男主爸爸的体重和年龄,用男主的速度来跑,且不说心肺能不能撑得住,不出一个星期膝盖就废了!

    爸爸年纪很大,日常也没有运动,为了求教练能继续训练儿子,自己跑了个42公里。

    且不说这种跑法非常伤身体,一个不小心,极有可能像剧中那样直接倒下,猝死。不建议大家没经过体能和长期跑步训练,直接参加全马。半马都不建议!

    槽点4:出戏的肚子

    爸爸前1个小时的出场都顶着那个大肚子。设定很合理,爸爸以前是出租车司机,经常需要开夜车,喜欢吃肉,吃饭!没有运动习惯,人到中年,这些事情都很正常合理。

    但是爸爸为了能陪儿子一起奔跑,看着他从训练的短袖一直穿到羽绒背心,再到冲锋衣(穿冲锋衣这个事情虽然很想吐槽,但是没那么重要),时间线上至少陪了3-4个月。再加上他在饮食上开始忌口,体重和体脂是非常容易降下来的。

    但是经历了四个月,爸爸体型没有明显变化,参加马拉松时,跑步的步频和步幅也没有明显提升。

    有的时候,设定出了问题,很多桥段和人设就立不住。励志如果只是活在台词和剪辑里,真的无法深入人心。

    槽点5:山城马拉松里334的PB成绩 🙄 🙄 !

    对于一个普通选手来说,335可能是这辈子也跑不到的成绩。

    但是男主的设定是天赋型选手。我认识的天赋型选手,从2019年3月开始接触跑步,经历了一整个夏训(5-9月),把全马成绩从320提升到258。

    有一些人可能会说,男主有病看不到呀~~~~!男主生病后身体很虚弱呀~~~~~!男主没经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呀~~~~!每个人提升的能力不一样呀~~~!

    说回电影设定,男主是继承母亲的运动基因,除了自己热爱,身体本身就自带基因。而这种天赋型跑者在一定的训练后,是非常容易跑出好成绩的!老天爷赏饭吃,使他们的体能和心肺天生就比普通跑者强。

    所以男主曾经的PB335,经过很努力的训练后334,真是没办法让我感觉他在马拉松上多有天赋!

    槽点6:爸爸身后的收容车!

    国内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大多数在6小时。也有一些国外的比赛会把关门时间定为7个小时。

    马拉松比赛中有一辆收容车,会跟在关门兔(600配速员)身后,每个5公里一个CP点。如果比关门兔慢的人就会被接到收容车上。一是保障选手安全,二是尽快清理赛道,恢复交通通行。

    男主最后冲刺的时间是334,他跟爸爸一起跑完30公里。爸爸到30公里后跑不动了,他独自跑完剩下的12公里

    假设最后12公里用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前面30公里花了2个半小时。

    爸爸哪怕最后12公里按15分配(一公里用时15分钟)走完,180分钟,三个小时,应用时五个半小时。理论上是绝对看不到收容车的

    大家如果对15分配没概念,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吃饱饭逛公园的速度,就是15分配。途中可能还可以停下来赏个花,看看风景拍个照。

    编剧导演不懂马拉松,为了煽情,不顾剧情合理性!

    情感之所以动人,在于努力的过程不易。

    但为了展示不易,忽略了努力所带来的结果,除了失望,应该还有些许无奈。

    原本爸爸和儿子的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互相体谅,并达成和解是一个非常治愈的过程。

    编剧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必定没有深入马拉松这个场景,单纯根据故事版把一个一个桥段放在男主和爸爸身上。这种感觉就像被揉过的锡纸,虽然还是完整的,看起来却已支离破碎。

     5 ) 观影体验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比赛之前的上山拉练

     6 ) 别人家的爸爸让我动了心

    1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拼命逃离父亲式人生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华语影坛,似乎鲜少见父子情作品。我们常见到讲述母爱比海更深的文艺作品,但中国式家庭里的父亲往往沉默、寡言、声微,像一张模糊的脸。我也逐渐相信,那个从我的父亲角色缺席的人,永远都是空白键。

    导演周青元却要拍这样一部《了不起的老爸》。

    他说,“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

    《了不起的老爸》教我看到:他们,那些被称作爸爸们的男人们,或许也曾是,或依然是比山更巍峨坚韧的存在。

    2

    陪伴我的只有一个“李焕英”。

    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怎样像一个男孩般长大。所以我曾经在香港电影里学习,古惑仔或英雄本色,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父子兄弟,什么是男性情谊。

    《了不起的老爸》让我看见原来父子之情也是可以细腻绵柔的。

    电影里的父亲肖大明、少年肖尔东,一个是社会底层开出租车的司机,一个是患先天视障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儿子,他们的关系却是让我“嫉妒”的。

    导演周青元的表现手法很是贴肤,拍了许多场让我很喜欢的父子戏:

    他陪他点燃第一根烟像两个男人那样,他共他喝光第一瓶酒在醉醺醺的马路勾背搭肩,他与他夜色下踢倒一排单车哈哈大笑相搀扶着溜远,他伴他一起给车轮胎放气像顽劣孩童捣蛋撒野,他推着他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不顾声嘶力竭,他同他在起跑线手系红麻绳并肩奔跑向前......

    电影里这些父子之间的相处戏点,是他们走近彼此、相互融合、彼此谅解、双向成全的过程,饱满的细节呈现让我心湖潮生,浸湿得想哭。

    导演周青元还拍了两场哭戏,他让王砚辉和张宥浩,各自在片中人生的难关恸哭,却又不得不走下去、活下去、奔跑下去,让我看到男儿柔情的一面。在这一瞬间,这对父子的生命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

    中国作家汪曾祺写,“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直是我无法想象的画面。

    《了不起的老爸》里的父子也是一次从“对立”到“黏合”的过程。

    父亲放下执念,不再言“我这是为你好”,他学会了放手,学会了“不必追”;儿子也放下怨憎,不再与父亲对抗隔阂,他顺着命运的河流游了下去,明白往后的人生是自己的;当看到片中的父亲用力将手上的红麻绳一甩,把儿子甩向前方的那一瞬,我一下子没绷住,不小心哭湿了新换的口罩。

    “花如果要开,拦也拦不住”。“跑起来,自然就有方向。”“相信心中有光,就能跑出自己的一段路。” 借片中父亲之口,导演周青元表达了我很喜欢的人生观。

    而越看到最后也越明白,陪跑的,不只是这一段短短的马拉松,也是往后那一段长长的人生路。他不要他多么谅解他,只要这一段长跑是与他趋光而行;他不要在他的世界里回想起是多么了不起,只要这一段夜色下短短的人生路,他从不曾孤单上路,“一路有你”。

    短暂赛道,漫长人生,他都陪他不再孤单上路。“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祝福,也是父爱的诠释——没有肉麻啰嗦的表白,只有一句坚定有力的,“我陪你啊”。

    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爱与最绵厚的宽广山麓。

    4

    周青元虽身为一位马来西亚导演,却拍出一部非常“中国本土味”的父子亲情片,加上重庆方言的使用,完全打破了任何距离感。

    也许这就是天下华人骨血里对于亲情关系的那种共通性吧。

    其实翻开导演周青元过往作品列表,会看到他一直在亲情叙事片道路上耕行:

    2011年《天天好天》,讲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孝道、亲子和养老议题;2014年《一路有你》,诠释马来华人生活的中国式亲情;2016年《辉煌年代》,借足球题材在民族高度一个大构架里讲述的依然是家庭关系。

    《了不起的老爸》作为导演首部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院线电影,依然是周青元所擅长的亲情、家庭和运动题材,在他对此类电影题材娴熟的掌控力下,在细腻、真诚、治愈、温情、励志的叙事里,他想要讲的并非什么大道理,而是最简单、最日常、最烟火、最家常的中国式亲情,传递的是东方文化的价值观。

    而往往最轻柔的,最有力量。

    比如,这样一对世间寻常的,父子。

    5

    贾樟柯的电影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所以导演周青元也没有拍漫长的儿子以后的人生。

    片中儿子的父亲迟早会要提前退场的,但我想,片中的儿子,他已经学会了怎样活下去了。这是导演周青元留给肖尔东的道理,也是给予我的共鸣。

    所有的单亲家庭,都并不值得庆祝。

    但无论是李焕英还是肖大明,他们都是我们人生里最重最重的那一小撮人。

    我在看完《了不起的老爸》之后,突然就顿悟了。其实,我和我的父亲也只是在人海告别了,仿佛两个陌生人过着各不相干的日子而已。我也已经不恨他了。

    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父亲”让我动了心,让我明白我了我自己。

    谢谢你,导演周青元。

     短评

    前半部分尚算合理地讲述了一个颇有悲剧性的自我毁灭之旅,到后半部分就不出意外成了标准的“温暖”结局

    6分钟前
    • _5yc
    • 还行

    拍的很细腻的亲情电影,演员之间的默契也不错。原本以为会泪洒电影院,但离场的观感其实更多是温暖治愈。中国式父子之间无言的陪伴其实比拥抱和流泪更让人心颤,哪怕生活再艰辛,只要有亲人的陪伴都能一一度过,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长跑。王砚辉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自然平实,人间烟火。

    11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两星半。高度正向的励志故事,以父子亲情为依托,实际要讲的是马拉松中盲人选手和陪跑者这样的特殊群体。但导演在处理父子亲情和体育运动间的比例上有些失调,父子亲情讲得很啰嗦,止于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明显的动情片段,运动精神升华较为片面。给张宥浩安排的感情线部分完全可以删去。倒是张宥浩表演非常松弛,和王砚辉对戏甚至有点压过后者,毫不油腻,算是为影片挽回了一些分数。

    14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很可能是中国首部马拉松题材电影。是勘了景的,找了圈内人(马孔多),美术也参考了几个有力量有美感的跑姿,可敬的尝试,可惜的结果。对父子冲突(父子关系)的挖掘不足够,吃梦想还是投现实的矛盾被极大地削弱,套之以温情外衣,再佐以大众很吃的cp套路(给主角身旁生硬安插一位暧昧女同学),最终沦为寻常可见的行活儿,成为疯狂兑水(增加溶剂)且移花接木(更换溶质)的稀汤(不良溶液)。长跑与田径,仅余其科普成分,成为叙事的起点而非支撑点。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能)出现。是这带有独特意义的一年呢(当下院线影片数量、影片主题远超同期,也远超商业影院的容纳意愿),还是文旅发力。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小却有意义的迹象,它很可能承前启后,开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潮。

    18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出租车公司派出视障员工参加马拉松……

    23分钟前
    • kfk
    • 推荐

    王砚辉用力将手上的栓绳一甩,把张宥浩甩向前方的那一瞬,象征着无数坐在底下观影的父母亲,勇敢地将爱子女推向未来成长前进道路的盼望,是全片最燃情感高潮之镜。(借此短评表白一下本人对张宥浩的喜爱:这角色适合他,少年感顶格,寸头帅,颜值痞、奶,辨识度高,加一星。宝藏男孩快快红!)

    26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过于煽情...不明白女同学的作用是什么...

    27分钟前
    • 爱电影的咩
    • 还行

    最大的bug难道不是,他爸爸用出租车公司员工的名义参赛,但又以视障人士为理由让儿子作为陪跑吗。出租车司机怎么可能是视障人士

    29分钟前
    • 万万没想到
    • 还行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30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35分钟前
    • BlankEpoch.
    • 推荐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38分钟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39分钟前
    • 歌鳥風月
    • 较差

    感觉剧本很一般啊,马拉松pb335,还想进专业队?235都不够啊亲,票房堪忧

    41分钟前
    • 🐳
    • 还行

    应该能拯救一下低迷的电影票房吧,整个故事很完整,讲的很明白,好好讲故事的影片碾压形式主义!王砚辉真是好!

    42分钟前
    • 叁贰三两
    • 推荐

    像极了高考优秀作文,优缺点极为明显,视听层面常规到平庸,剧情上前半段信息非常分散且钢琴女孩的戏纯多余,中间视角转换成父亲突兀,关于肖尔东对马拉松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没有效地铺垫,以至于母亲幻象出现时显得更加突兀,父亲的几次转变也过于简单潦草,整体应该再聚焦一点会更好。王砚辉成为整部电影的主心骨和灵魂,张宥浩皮相上下了功夫,内在上还是欠缺了变化层次,龚蓓苾演得糟糕出戏偏平。后半段父子之间的相处戏份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中国银幕上老老实实讲体育题材的剧情片不多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45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8.0/10,太意外了,去看之前根本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应该是六月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不出意外可以进入我2021院线华语电影年度十佳,后半段眼泪根本止不住。导演和剧作团队都值得夸奖,选择用重庆方言打破了距离感,加上主演朴实的表演,所有人物都很接地气;剧作结构上父子关系的拉扯和推进都做得很棒,剪辑上整个节奏推进也蛮舒服的,结局部分一些慢镜头可以让正在抽泣的你缓一下,挺好的。最喜欢楼下老奶奶那段,是全片最有灵气的部分。 影片两个彩蛋,字幕前一个字幕结束一个。PS:由于电影结束的很突然,当大家眼泪还在流的时候,影院突然开灯,几个泪人面面相觑,各自慌忙擦眼泪,社死现场😖

    49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51分钟前
    • 子皿与舟
    • 推荐

    密集音乐密集煽情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不适感可能还是来自这个父爱的核:换成是母亲为了儿子如此付出我完全能相信能理解,要说咱东亚爹能为小孩付出一切……就感觉这故事特别架空特别虚构,抱歉代入不了哈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违和的是,老爸跑了这么久一点没瘦,还能跑下30多公里,速度还这么快。我减了那么久肥,几乎天天跑步,跑了半马20几公里,花了2小时40来分钟,还躺了一个星期。😂

    59分钟前
    • PAMBO
    • 还行

    近期看到的均衡度最好的一部作品,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片中小号与钢琴的齐奏,从两条交叉线逐步交汇,煽情却控制得当,最终形成动人的共鸣。人物形象鲜明,节奏清新有力,配合重庆特有的火热辣劲儿。这种电影里升腾的地气儿,看得非常舒服。摄影师朴松日继《过春天》《风平浪静》之后再次奉献绝佳的影像刻画,特别是暗光下的人物造型处理,尤为突出。在“平躺学”弥漫网络的今天,电影中励志向上、乐天知命的达观,尤其是我们所需要的。推荐。

    1小时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